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高层新智囊-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的“和平与发展”的经济条件。但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人们越来越多地
在反思,在发问,我们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时代?应当说全球化及其造成的和平与发
展的世界性现象,结束了列宁时代。然而“产业资本的全球化,帝国主义夹着皮包
回来了,它改变了以往世界的经济政治的生态,使资本主义可以通过产业资本的转
移来占有世界的资源,扩大世界的市场,增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容纳生产力的空间,
所以大大地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房宁认为,随着资本国际大循环出现
障碍,和平与发展的根基正在销蚀。新的帝国主义时代已经降临。
    房宁称:“在我们所认定的和平与发展的大势面前,我们从心  底不愿与人为
敌,我们不愿有敌对者存在,但这也许是一厢情愿。” 
    但楚树龙提醒所有对国家怀有深情的人们,任何国家的核心利益,大体上都包
括安全和发展两个基本方面或范畴。在和平条件下,即国家没有陷入大规模战争的
条件下,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发展是国家的根本利益。但在和平时期,人们对
形势和自己力量的认识不同,对国家利益的判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一些突
发事件又进一步激化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
    楚树龙与房宁都是中国杰出的学者,他们研究的领域有所不同,但在学界和公
众中都具有很高的威望。他们观点上的分歧正是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开放的一个缩影。
他们并没有出现过正面交锋,但他们极富个性的思考将作为中国决策层的智慧资源
而受到关注。

                              楚树龙(4)
    台湾低级政治不值一驳,什么是真正的“统一”
    2001年,楚树龙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调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立
了战略研究所,并担任所长。战略研究所主要研究国家战略、发展战略、外交战略、
安全战略;研究范围是美国、中国、欧洲和亚洲。
    楚树龙担任战略研究所所长后,召开过两次重大战略研讨会。2001年10月召开
的21世纪国家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外办及外交部有关人员,讨论各国外交、世界形
势的走向,出版了论文集《世界、美国和中国——新世纪国际关系与国际战略探讨
》;2003年3 月又在海南三亚主持首届“WTO 和两岸关系”论坛,邀请台湾专家研
究两岸关系今后的走向。
    “WTO 和两岸关系”论坛定期在两岸举行。楚树龙与台湾学界的关系比较密切,
曾多次去台湾访问,接触到岛内各阶层人士,研究各种信息,探寻两岸走向统一的
途径。
    在楚树龙看来,无论是李登辉还是陈水扁,坚持推行“台独”立场是十分危险
的,也是不可能的。
    他还记得多年前在美国与台湾萧美琴交锋的情景。
    20世纪90年代中期,楚树龙去纽约出席一个有关台湾问题的非官方会议。这个
会议由美国外交全国委员会主办,出席者有大陆、台湾和美国学者。台湾陈水扁的
顾问,民进党“国际部”主任萧美琴也出席了会议。萧美琴在会议上大放厥词。她
说:两岸关系就像男女恋爱,大陆是个大小伙子台湾是个小姑娘,现在小姑娘不爱
你这个大小伙子。你这小伙非要人家爱你。楚树龙听后气愤地说:你说这话太不符
合事实了,两岸之间不是在谈恋爱,根据历史,根据国际法,两岸本来是一家,是
一个国家。现在不是嫁不嫁的问题,是你要离婚,你要分裂,是你不要这个家!因
此你的比喻是完全错误的。萧美琴被驳得哑口无言。
    2001年,楚树龙在其专著《冷战后中美关系的走向》一书中论述台湾问题时说
: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台湾、香港、西藏等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及国家统一的根
本原则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的,不可动摇的,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因很简单,
尽管《三国演义》开篇道出中国人的历史观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无可争
辩的  是: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始终认为尽管“分”和
“合”都是历史的部分,但“分”是暂时的,不正常的,是错误的;“合”才是永
久的,正常的。 
    楚树龙看到,历史上闹独立成功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战争,一是协商,而陈
水扁现在既没本钱打也不愿接受“一国两制”,这不得不使得两岸关系陷入僵局。
    如何打破两岸僵局,实现祖国统一,历史上也曾有过很多的设想。从80年代中
期起,就有人提出有关中国的“联邦制”和“邦联制”设想。例如:姜敬宽1984年
提出的“联邦共和制”,陆铿1985年提出的“中华联邦”,朱高正1988年提出的
“联邦制”等九种“联邦制”;张旭成1983年提出的“邦联制”,张系国1981年提
出的“中华邦联”,马彬1982年提出的“中华邦联”,费希平1984年提出的“大中
国邦联”等十二种“邦联制”等等。
    楚树龙认为,“邦联”是由独立国家自主决定,经过谈判、签署条约而成立的
邦联。“邦联制”是复合国家体制,说白了就是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关系”,这
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
    如何突破两岸的僵局,楚树龙希望能从经济入手,构建中国统一大战略,以期
两岸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形成长期的融合,形成彼此密不可分的情形,最后
达到统一。“WTO 与两岸关系”论坛便是一个契机。
    2003年9 月,楚树龙应邀去台湾出席第二届“WTO 与两岸关系”论坛会议。这
次的议题还是从经济入手,寻找两岸的共同点,以促进两岸关系的实质性改善。楚
树龙临行前对笔者说,我想总会在两岸之间找到共同点的,中华民族的大统一是历
史的必然,我有信心。
    薄弱的一环:阻碍中国强盛的,是科技,是军事
    2002年5 月,楚树龙在香港给亚洲学会的会员发表午餐演讲时称,中国在今后
20年也不可能如许多外国领导人所说的,成为美国以外的另一个超级强国。即使中
国经济在未来十年能够达到平均每年增长7%的目标,到了下个十年时成为世界第四
大经济体,排在美、日、德之后,在技术上仍然很难赶得上美国。即使像清华大学,
它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也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地区。
    楚树龙的这个发言在国内引起哗然,人们称这份“没给中国人长脸”的发言是
“楚树龙式的妄自菲薄”,暗示着中国在外交上将继续“韬光养晦”。
    一段时间以来,对“韬光养晦”政策在中国知识界带有浓厚的思想对峙色彩。
所谓的“强硬派”认为,中国长期以来的“韬光养晦”助长了美国在国际上的霸权
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使得中国的国际形象大损。而所谓的“温和
派”则认为,中国必须通过现实主义路径寻求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只有继续开
放与变革才能真正维护国家与民族的长远利益。他们认为,“强硬派”出于对美国
霸权主义的义愤,已经走向了“刚愤民族主义”,这种“刚愤派”的民族主义有可
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为极端民族主义,使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艰苦努力毁于一旦。
    尽管思想分野明显,但坚持“韬光养晦”战略的学者在国内似乎依然占据着主
流位置。楚树龙当是其中的一个。在楚树龙看来,由于中国未来20年的奋斗目标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意味着经济发展依然要放在首位,外交应服务于国内需求,
“不当头”是国家利益的需要。
    另外,人们也意识到,楚树龙坚持“韬光养晦”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他对中国科
技水平和军事实力的忧心。
    在楚树龙看来,千百年来的人类历史证明,国家对外关系及国际关系的变化源
于国家力量的变化,不管这种变化是通过战争还是和平的方式。中国未来20年的外
交及外交战略不能不受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和制约。
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都是定性的、无形的,因而就更难预测和把握;相比
之下,经济、技术、军事实力的发展变化可以有数量上的标志,具有一定的可见性。
    楚树龙在《全面建设小康时期的中国外交战略》一文中分析了2002年前中国国
力的发展趋势。他说:如果说今后20年中国的科技发展不如经济发展那样乐观的话,
那么今后20年中国军事实力的发展前景恐怕就更令人悲观了。因为军事水平在相当
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科技水平。乐观的方面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自然而然
地可以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国防建设,即军事实力的发展有更雄厚的经济基础。但纵
观人类,并不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就能够成为军事强国,因为军事实力并不仅仅是个
钱的问题,这在21世纪的今天尤为如此。如果说可以用钱买来现代化的民用飞机、
汽车等机器设备产品,那么在军事武器装备方面,恐怕没有一个军事强国会把大批
的先进武器卖给另一个大国。也就是说,军事现代化是买不来的。
    他认为今后20年,中国在经济上可能具备条件,但在科技上却难以发展到世界
一流的军事实力。像过去20年那样,今后20年中国同美国、日本等军事技术先进的
国家比较,其军事技术、武器装备水平的总体差距不但不会有明显的缩小,甚至可
能进一步拉大。
    科学技术的落后使他意识到国家安全的危机。在楚树龙看来,国家利益中安全
和发展两个方面有着辩证的关系。发展离不开安全,安全依赖于发展。问题是一些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使人们难以把握两者之间的正确关系。从长远角度,要真正解
决国家安全问题必须依靠国家的发展,国家安全利益的真正实现有赖于国家发展利
益的真正实现。要根本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实现国家安全利益,必须依靠实现国家
发展,实现发展利益。只有把自己建设得强大了,别人打不了你,你才有安全感。
所以,发展自己是最重要的。
    要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教育和投入。中国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科技开发方
面投入太少、比重太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把10% 、甚至20% 左右的政府开
支和企业利润用于科技和新产品的开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保持竞争力。中国
政府科技投入太少、增加幅度太慢以及使用效率太低的状况,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
和经济的发展。
    他呼吁国家在加强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科学技术,只有科技水平上去了,国
家实力才能真正得到增强。

    附录:

中美冲突、对抗——台湾问题( 节选)
楚树龙

    冷战后及21世纪的中美对抗会在两种情况下出现:一是中国  的力量和影响达
到甚至超过美国的程度,并和美国形成争夺的战略格局,威胁美国在亚洲和世界的
“霸主”或“领导”地位,这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美国冷战后全球战略的核心目
标就是防止出现一个像前苏联那样可以和美国匹敌的对手,不管这个国家是日本、
德国、俄罗斯还是中国。二是在中美两国关系中,因为台湾、西藏等问题而使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