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魂魔影-盖世太保揭秘-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党卫军领袖计划的第二部分是直接动员青年加入党卫军。他发现戈特洛勃·伯格尔是一位难得的助手。戈特洛勃·伯格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过突击队队长。他后来在苏台德领导“汉莱因”突击队。伯格尔禀性粗鲁,但擅长交际,粗中有细,他建立了与武装部队征集系统并列的党卫军征集系统。
  与军事长官们的谈判是长期而艰巨的,武装党卫军的成立有悖于阿道夫·希特勒本人提出的这一原则:武装部队是全国唯一掌握武器的组织。
  不久,将军们惊愕地发现,髑髅队组织的人数已超过3万。虽然这些人是法定的官员而不是士兵,但他们电参加军事行动,并以残酷而著称。
  将军们不愿意触犯党卫军领袖、全国警察总监希姆菜,而宁愿实行鸵鸟政策,听之任之。他们甚至容许髑髅队队员不再穿黑色制服而改穿土灰色陆军军服。
  伯格尔加紧招兵买马。他大量征集未达征兵年龄的17、 18、19 岁青年及28至39岁的壮年男子。他还特别在国外招募志愿兵。自1940年1月底起,有100多名斯洛伐克人加入了武装党卫军。
  西线战役使武装党卫军显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所有部队都参加了战斗。1940年5月10日凌晨5点30分,“阿道夫·希特勒警卫队”的一个战斗分队率先在德波普越过荷兰边界。在德军向西班牙边界的进军途中,党卫军摩托团始终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德国”团、“日尔曼”团、“元首”团和新建的髑髅师战绩辉煌,就连尚未摩托化的警察师也是这次大规模进军中的优秀部队之一。
  这些部队的鲁莽和狂热使武装部队十分震惊。这些人不但勇猛而且极端残酷。在法国北部的巴拉底,髑髅队在战斗结束后枪毙了100多名英国战俘。这一行动激起了武装部队军官们的愤慨,甚至党卫军的某些军官也要与这一屠杀行动的指挥者进行决斗。
  从此,武装党卫军便以勇敢和残暴而著称。但是,对于充满民族主义偏见的正统军官来说,也许还有比这更为严重的事:党卫军决定招募外国人。
  自1938年起,希姆莱的党卫军陆续接受了一些美国人、瑞典人,特别是操德语的瑞士人。随着战争的爆发,党卫军的国际性质越发明显了。从1940年4月底起,一支命名为“党卫军北方守卫团”的部队招募了一些自愿从军的丹麦人和挪威人。几个月以后,又有一些荷兰人和佛来米人组成了党卫军西方守卫团,一批芬兰人及来自罗马尼亚的德意志人也加入了党卫军。这就是武装党卫军国际化的开端。
  由第一批芬兰人、挪威人、丹麦人、荷兰人和佛来米人组成的北方守卫团和西方守卫团与原“日尔曼”团合编成武装党卫军的一个新的师,命名为“威精”,由菲立克斯·施坦因纳指挥。
  自此以后,希姆莱广泛征集兵员,竭力向士兵灌输国家社会主义思想。希特勒对此十分满意,第一次公开对武装党卫军表示赞赏,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这是对他曾信誓旦旦恪守的军事原则的背弃。
  1940年7月19日,国会在克罗尔剧院举行会议。希特勒向刚在西线战役中立下卓越功勋的部队表示祝贺。他说:“在这些部队中有作战英勇的武装党卫军各师团。”他还指出:“德国装甲部队在世界历史上挣得了地位。武装党卫军的将士也为赢得这一荣誉作出了贡献。”
  希特勒甚至还向党卫军后备队表示敬意,“没有他们,绝不可能进行前线的战斗”。他向“党的同志”希姆莱表示祝贺,赞誉他“组织了我们帝国的整个安全保卫系统及党卫军武装部队”。
  对盖世太保头子的如此颂扬表明了一个重大的转折。1940年的胜利,就另一种意义上说来,也是党卫军武装部队的胜利。。
  从1936年起,海因里希·希姆莱就盘算一步一步地消灭国防军的军官团并以由党卫军学校培养的容克分子为骨干的、完全忠于国家社会主义的新军队取而代之。
  在战争处于最严峻的阶段,即在德国战败前的几个月,希姆莱才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对1944年7月10日谋反事件后的镇压行动使他得以对那些多年来一直在阴谋推翻纳粹政权的将军们进行彻底的清算。
  新军队,即武装党卫军,在战争结束时已有30多个师,与1935年武装部队成立时的部队数量相符。令人不可理解的是,这一狂热的、令人可怕的、旨在最终代替正规部队的武装力量。其大多数成员不是德国公民。在它的100多万人中,有40 万德国人, 30 万德意志血统的外国人,8 万“日尔曼人”,4 万来自波罗的海沿岸诸国的人,10 多万西欧和中欧志愿兵,近10 万人来自东方,至少有5万亚洲人。
  当盖世太保无情地搜捕所有反对希特勒的军官时,最后一批被俄国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包围的为第三帝国作战的却是武装党卫军的志愿兵。
  这就是国防军与盖世太保对抗的悲剧的结局,为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殉难”的竟然是一些外国的雇佣军。他们对阿道夫·希特勒的忠诚是无条件的,他们似乎不知道1920 年2 月25 日纳粹宣布的纲领:我们要求解散雇佣军,建立一支民族的军队。
  第五章喋血欧洲
  ●缪勒要建立起每个活着德国人的私人秘密档案
  ●犯人正一批一批被枪杀,观看枪杀的党卫队首领希姆莱竟然死人一样地瘫倒在他的高背靠椅上
  ●希特勒说:“波兰将从地球上消失”
  第一节种族大屠杀
  起初,盖世太保并不想把可能落入他们之手的欧洲犹太人杀掉,只是想把他们从德国人的生存空间中赶走。从法律方面来说、一切是从史学家们称之为“纽伦堡法”的制定开始的。“纽伦堡法”是在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一次年会上通过的。每年的大会都有一项特别的议题。
  1933年纳粹上台以后,曾举行过“胜利的党代表大会”。1934年“长刀之夜”后,召开过“意志胜利的党代表大会”,翌年在纽伦堡还举行以“血统和种族”为中心议题的“自由的党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期间,国会在纽伦堡(不是在柏林)举行会议,通过了三项法律,其中一项涉及到保护德意志人的血统和荣誉问题。
  其内容如下:
  序言:确信德意志人血统的纯洁性是德国人继续生存的基本条件,本着保证日尔曼民族世世代代繁衍下去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国会一致通过如下法律:
  第一条禁止犹太人与德国公民或与同德国公民有血缘关系的人通婚。为规避本法津而在国外缔结的婚约一律无效。并由总检察长起诉,宣布无效。
  第二条禁止犹太人与德国公民或与同德国公民有血缘关系的人姘居。
  第三条犹太人不得雇佣45岁以下的德国公民或同德国公民有血缘关系的人为佣人。
  第四条禁止犹太人举德国国旗或升挂德国国旗。但他们有权升犹太旗,国家保护犹太人行使这一权力。
  第五条违反本法第一条的,处以强迫劳动;违反本法第二条的,处以强迫劳动或监禁;违反本法第三条、第四条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款,或处其中的一种处罚。
  第六条本法由内务部部长偕同元首代表和司法部长负责实施。
  第七条除第三条从1936年1月1日开始生效外,本法从颁布翌日起生效。
  纽伦堡1935年9月15日
  这项法律没有提及德国犹太人佩带黄色星符。在这次会议上,希特勒解释这一新法律时的讲演值得特别注意。他说:这一法律是通过立法来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尝试,如果尝试失败,这一问题将由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依照法律彻底解决。
  此外, 1935 年颁布的纽伦堡法毫不令人惊奇,因为那只不过是对当时实际情况的确认。从1933年1月30日开始,德国的犹太人可以说已成了二等公民。在几个月时间里,由于恐怖,但也常常是由于普遍自发地与周围的非犹太人疏远,他们几乎完全与非犹太居民隔绝。德国的犹太人甚至认为,纽伦堡法对他们是有利的,从此,他们不再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人。犹太人当时甚至提出合作“解决犹太人问题”。
  希特勒、希姆莱和罗森堡一直主张将全部德国犹太人送往巴勒斯坦。这一主张与今天各国排犹分子反对犹太聚居区的犹太人,但赞成建立以色列国的立场是一致的。只是在希特勒时代,还不存在以色列国。最糟的是,英国人强烈反对建立以色列国,并千方百计阻挠(包括使用武力)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英国人曾受国际联盟委托对巴勒斯坦实行托管。 1938 年12 月,沙赫特博士曾想争取伦敦同意把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但未能如愿。
  1935年,阿道夫·艾希曼被派到盖世太保新设的犹太问题组任职,他的顶头上司是党卫军少校菜奥波德·埃德勒·冯·米尔登施泰因。他开始同犹太负责人进行接触。此时,同化主义者正谈论所谓伟大的“犹太复兴”及“德国犹太人的伟大的建设性运动”,他们就犹太人移居的时机问题进行争论,好象这完全取决于他们似的。
  艾希曼就任以后,他的新上司(冯·米尔登施泰因)命令他阅读特奥多尔·黑尔茨尔的《犹太国》,艾希曼读了这部犹太古典文学巨著便很快信奉了犹太复国主义。这似乎是他读过的第一部严肃的著作。《犹太国》深深地打动了他。因而(他后来在法庭上一再申述),艾希曼主张“政治解决”(与“肉体解决”相区别,前者意味着驱逐,后者意味着消灭),并设法为犹太人争取一块安身之地于是,艾希曼通过讲演和写文章开始在盖世太保内广泛宣传犹太复国主义。他学了一点希伯莱语,这使他能马马虎虎地看懂意第绪语的报纸。他很容易地获得了成功,因为意第绪语是一种用希伯莱文字母书写的德国古方言,每个讲德语并学过几十个希伯莱文字母的人都能看懂。艾希曼还读了阿尔道夫·波霍姆垢《犹太复国主义史》(在法庭上,他把它与黑尔茨尔的《犹太国》混为一谈了)。对于像他这样一个人来说,这无疑是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因为,他本人承认,除报纸外,他从不愿意阅读任何书籍,也从不翻阅家庭藏书(这使他父亲非常失望)。
  艾希曼与犹太知名人士(者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初步接触是十分令人满意的。据艾希曼本人说,他的“理想主义”导致对“犹太问题”感兴趣。与他一向憎恶的同化主义分子和使他讨厌的正统犹太人相反,犹太复国主义者与艾希曼一样,都是“理想主义者”。艾希曼认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应是一个为自己的信念而活着的人,一个准备为这一信念而牺牲一切的人。鲁道夫·卡斯特纳博士是艾希曼结识的犹太人中最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后来在流放匈牙利犹太人时,他与卡斯特纳进行了谈判。两人当时达成一项协议。艾希曼让几千犹太人“非法”去巴勒斯坦,作为交换条件,将被遣往奥斯威辛的几十万犹太人在集中营中须保持“秩序和平静”。此外,这几千幸免于难的人将从这一协议中得到好处。这些人是犹太名流和青年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员。用艾希曼的话说,他们是未来犹太国的“最佳生物原料”。
  1937 年,艾希曼陪同党卫军少校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