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车臣之鉴-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俄罗斯对内对外政策的改变引起了美国警觉,同时也促使西方迅速加大了防俄、弱俄、遏俄的力度。从1995年开始,美国针对俄罗斯采取了几项大举措:一是进一步扩大北约,不仅使俄罗斯完全暴露在这个世界上最大军事集团面前,而且还将原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匈牙利、捷克和波兰招至麾下,让俄罗斯感到无地自容;二是不顾俄罗斯的反对和1972年美国与苏联签署的《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的约束,加快实施“国家导弹防御计划”(NMD),从根本上削弱了俄罗斯的核力量;三是无视俄罗斯的存在,绕开联合国,轰炸并肢解了俄罗斯盟友南联盟;四是开始向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乌克兰、外高加索及中亚地区渗透。在美国巨额经济援助的诱惑下,1999年4月,前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乌兹别克斯坦乘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第一个五年期满之机,宣布不再签署条约。随后,与乌克兰、摩尔多瓦等国一起,成立了具有明显反俄倾向的“古阿姆集团”,让俄罗斯感到自己的后院已经不保。五是在俄罗斯国内寻找新的代理人,从以往对叶利钦个人的支持,转向支持多党民主制。用美国人的话说,不能“只把鸡蛋装在叶利钦一个人的菜篮子里”。    
    面对来自西方全方位的挤压,俄罗斯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抗争。在个别问题上甚至拍案而起,摆出了拼个鱼死网破的架势。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自己制定的《北约战略新概念》为依据,悍然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袭。这是西方对最后一个不肯向北约就范的俄罗斯盟友发动的清剿,为此,莫斯科迅速做出反应。正在前往美国的总理普里马科夫,在得到南联盟被轰炸的消息后,立即调转机头,取消了对美国的访问。    
    叶利钦总统在第一时间里就通过媒体发表声明,称“如果军事冲突继续升级,俄罗斯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其中包括军事措施,以此保障俄罗斯和整个欧洲的安全”。在声明中,俄罗斯要求联合国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停止北约军事行动的问题;同时宣布停止参与“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和“俄罗斯—北约伙伴计划”;限令北约驻莫斯科代表24小时内离境;召回俄罗斯驻北约首席军事代表;推迟有关北约在莫斯科开设军事联络处的谈判。此外,声明还表示要对南斯拉夫人民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政府的强硬态度得到了各界普遍支持和拥护,在俄罗斯国家杜马召开的紧急会议上,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身着戎装,摆出一副随时准备奔赴南斯拉夫参战的架势。在发言中,日里诺夫斯基情绪激动地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3月24日在南联盟投下的第一颗炸弹,就已经点燃了战争的大火。他说:“请大家不要忘记,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巴尔干燃起的。事实上,第三次世界大战在这一天已经开始。”    
    对于日里诺夫斯基发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说法,俄罗斯电视台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问题是“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能否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调查得到了出人意料的结果,因为莫斯科竟然有90%接受调查者认为“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


第四部分车臣问题的国际背景(5)

    最能宣泄这种民众情绪的地方当然是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周围。从北约对南斯拉夫动武的第二天起,这里的气氛就与战火纷飞的贝尔格莱德同样紧张。成千上万愤怒的莫斯科人夜以继日的在这里举行各种抗议活动。他们当中有老红军战士、少年儿童、学生、教授和各界知名人士。其中行为过激的年轻人屡次与保护使馆的警察发生冲突。所有路过使馆门前的车辆都长时间鸣笛,与示威者的口号声响成一片,让人感到震耳欲聋、撕心裂肺。在4月26日、27日的抗议活动中,俄共领袖久加诺夫、自由民主党领导人日里诺夫斯基等,都与民众挽着臂膀行进在队伍中。人们呼喊着口号,高举着标语牌,上面写着“对南战争,就是对俄战争”、“昨天—伊拉克,今天—南斯拉夫,明天—俄罗斯”、“保卫南斯拉夫兄弟”、“美国是国际法西斯”等。俄共在集会上还发表了一份书面声明,要求政府采取一切措施制止美国法西斯,其中包括废止与北约签署的所有协议;解除对南斯拉夫、利比亚、伊朗的武器禁运;组织自愿兵向塞尔维亚兄弟提供援助;在白俄罗斯领土上部署带有核弹头的导弹等。    
    在这次北约肢解南联盟期间,俄罗斯除了在舆论和道义方面对兄弟的塞尔维亚给予了支援外,也采取了一些行动。1999年3月31日,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宣布:俄罗斯黑海舰队的七艘舰只将前往巴尔干地区。4月2日,俄“河湾”号侦察舰也从黑海驶往地中海,任务是“收集和分析巴尔干地区的局势”。与此同时,俄在远东地区开始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参加这次行动的有远东军区、太平洋舰队、空军和空防部队、内卫部队。俄罗斯北方舰队在海上也进行了配合演练,核动力巡洋舰“彼得大帝”号和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以及其他几十艘舰只,都参加了这场苏联解体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演习中,俄军试射了多枚导弹。    
    为了挽救南联盟的命运,俄罗斯还应南斯拉夫的要求,考虑构筑俄白(白俄罗斯)南联盟。这项提案很快就在议会获得通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    
    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俄罗斯真正与北约短兵相接的只有一次,但仅仅这一次,就成了“瘦死骆驼比马大”的专题讲座,在给北约上了一课的同时,也为俄罗斯挽回了一点颜面。    
    1999年6月12日,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进入了第77天。这时,出于各种考虑,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已经接受了八国集团条件,同意主要由北约组成的维和部队进入科索沃。当天早4时30分许,由英军第五空降旅1000多人组成的先遣部队越过了马其顿与南斯拉夫边界进入科索沃。为了防止遭到袭击,他们小心翼翼地行进了11个小时,于下午3时到达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斯利季奇机场。但眼前发生的一切让英国人瞠目结舌,原来200名头戴蓝色贝雷帽,身着绿色迷彩服的俄罗斯空降兵横刀立马,出现在具有战略意义的科索沃首府机场,他们不仅控制了机场建筑和设施,而且挡住了英军北上的道路。原来这支俄罗斯部队,早在一天前,就分乘10辆装甲运兵车和30辆轻型卡车,用了七个半小时,行军500公里,从波黑赶到这里,不费一枪一弹,“窃取”了北约的战果。两国空降兵在机场发生了对峙,英军后续部队和赶来支援俄军的塞尔维亚部队也剑拔弩张。经过俄先遣部队司令扎瓦尔津与北约维和部队司令杰克逊中将三个多小时的谈判,俄军同意把机场南面的一角让给英军,其他战略地带均由俄军占领。    
    俄罗斯部队神兵天降,完全打乱了北约维和部队的部署,也为莫斯科在科索沃维和行动中争得了一席之地。消息传到国内,人们把空降兵比做当年抢先攻克柏林的苏联红军,争相传诵。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叶利钦宣布对所有参加这次行动的官兵,授予“巩固战斗友谊”奖章。    
    尽管俄罗斯空降兵为俄罗斯讨回了一点面子,但在这次科索沃危机中,莫斯科毫无疑问失去了更多。痛定思痛,俄罗斯得出这样几方面教训:(1)尽管手中仍然握有足以使西方担心的核力量,但连自己都知道,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不会使用的。这就是说,仅仅依靠核威慑无法制止地区冲突,更不能保证在来自西方的挤压和反挤压中取得胜利。(2)美国已经不再以联合国授权和莫斯科的态度作为动武的先决条件,其做法让人感到一种美国在单极世界里为所欲为的危险。(3)几年来与北约建立和签署的“相互关系、合作和安全基本文件”、“制度化伙伴关系”都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空文,几乎就是1939年德国与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和一个秘密议定书的翻版,在美国最终要彻底搞垮俄罗斯的过程中对莫斯科不会有任何保护作用。    
    这种看法很快就在国内各种政治力量中形成了共识,成为科索沃战争后俄罗斯制定战略的依据和前提。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莫斯科先后公布了《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和《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两份文件。对俄罗斯所处的国际环境及对策做出新的判断和部署。在文件中,俄认为“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单极世界与多极世界两种倾向的对抗”,宣称俄罗斯将致力于建立多极世界并使俄在未来成为多极世界的一极。文件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仍然是俄罗斯当前最主要的军事对手,为此,俄罗斯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将防备北约发动的“大规模地区战争”视为战备重点。


第四部分车臣问题的国际背景(6)

    2000年,俄罗斯将国防预算从上年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8%提高到35%,同时将原来受《欧洲常规武器条约》限制的军事力量进行了调整,将防范目标直接指向了北约。至此,美俄关系进入了自80年代以来最低谷的历史时期。    
    第二次车臣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发生的,所以,自然会引起西方一阵吵闹。特别值得警惕的是,通过科索沃战争,美国似乎找到了一条肢解俄罗斯的途径,因为科索沃问题与车臣问题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冷战思维决定了西方的立场,搞垮俄罗斯的企图使他们自觉地站到了车臣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一边,这就使车臣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隐藏着复杂的国际背景,看似容易但一打就是十几年。    
    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后,美国马上带头发难,克林顿总统和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先后至少10次公开发表讲话,认为俄军在车臣的军事行动“是不祥之兆,美深表关切”。美国务院发言人鲁宾在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批评俄罗斯违反了欧洲常规裁军条约,指责“俄罗斯所部署的武器已经远远超过了装甲车和战斗武器范畴所限制的数量”。一些媒体还把俄罗斯在车臣的行为说成是“种族清洗”和“人道主义灾难”,称俄罗斯对车臣的轰炸引发了“难民潮”,呼吁国际社会加以制止。    
    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所有俄罗斯参加或没有参加的国际会议,都要讨论与主题完全无关的车臣问题,都要对俄罗斯加以谴责。其中在奥斯陆讨论中东问题的会议上,美国总统克林顿措辞严厉地要求普京停止在车臣的“暴力”。    
    1999年12月初,参加第二次车臣战争的俄军,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决定攻打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为了尽量减少平民伤亡,俄军用飞机在城市上空抛洒传单,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城内居民尽快撤离,同时在传单上标出了撤离通道的位置。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得到这个消息后,再次对俄罗斯发出最强烈的指责。他在一次演说中批评俄罗斯的最后通牒已经威胁到车臣平民的生命;称俄罗斯将会为自己的行动付出惨重的代价;认为俄军的行动只能强化极端主义,降低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英国外交大臣罗宾·库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