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孟子他说--用历史擦亮思想-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烁黾一锼狄盟吹被实邸P橥钒四砸徽厶冢约旱被实哿恕K运担龅氖拢钥镓分匮菀槐椋ㄓυ诠砩希钥镓氛飧觥爸匮荨保瞨让自己的后人遭了一样的报应。
  这连续三代王朝的更迭,巧合如此之多,真是让人称奇。
  作为格言的“出尔反尔”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不是齐国的事了,这是孟子在祖国的事。
  孟子的生平事迹,到底先去的哪儿后去的哪儿,这是一本糊涂账,众说纷纭。从《孟子》一书的编排来看,好像不大在意事件的时间顺序,而是按照思想内容来划分的。比如,这部分主要是讲政治哲学的,那部分主要是讲心性观念的,反正不像现代的书搞得这么明确。
  现在这一节的事情,有人就考证说这是孟子作为菜鸟的一段推销往事,也就是说,发生在他去见梁惠王和齐宣王之前。不过,到底时间顺序如何,这种问题照例留给专家,我们只看内容就好了。
  邹国出事了。
  邹国是孟子的祖国,也是个超级小国。
  正如世界上存在着七个超级大国一样,还零星存在着不少超级小国。
  小国到底有多小?
  一个胖子站在当中,就能把东西南北四条国境线全守严实了。
  邹国就是这么个小国。
  这个时候,邹国和旁边的鲁国闹出国际纠纷了,邹国的领导人邹穆公正向孟子发牢骚呢。
  邹国和鲁国闹别扭,孟子站在哪一边,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孟子是邹国人,可他的远祖是鲁国贵族,后来家道衰落,在鲁国不好混了,才到了邹国。所以,无论邹国还是鲁国,都是孟子的父母之邦。
  孟子先表态:“我的国家是世界,我的宗教是行善。”
  邹穆公一愣:“嗯——?!这话好像是托马斯?潘恩说的吧?”
  孟子脸一红,“嘿嘿”干笑两声。
  其实,我还真觉得潘恩这两句话很适合孟子,他像是一位满怀热忱的世界公民,不懈地流窜于国际社会,推销他行善的仁政思想。
  这时候,邹穆公向他诉苦说:“我们跟鲁国打起来了,我们的官员死了三十三名,可老百姓却没一个为他们的长官去拼死的。这些贱民,真是气死我了!我想杀了他们吧,可邹国就这么点儿人口,杀的时候稍微一不留神就该把人都杀光了,可不杀吧,我又咽不下这口气。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等我死后三十年,秦国和赵国会有一场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万人!瞧人家,那才叫打仗,您这才死了两位数,还有整有零的!用齐宣王的话说,这叫耗子伸懒腰——折腾不出什么动静来。”
  邹穆公哭丧着脸说:“就算是那四十万里被忽略到的数字,落实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人身上那可都是天大的灾难啊!”
  ——这话其实是我替他们说的,我这是借这个机会反省一下自己。我小时候听新闻,听见说外国什么地方打仗,激战一天一夜,我心里就激动,就想:“打呀,使劲打!”然后听新闻里一报伤亡数字,就和邹穆公这回一样,都是什么“伤亡十五人”,“阵亡人数大约二十人”,都是这样的。我就觉得泄气,心想:这叫打的什么仗啊,想想我们中国历史上,一打仗,经常是几万、十几万的死人,那才叫打仗,那才过瘾!后来我长大了明白事理了,才知道,书上一个伤亡数字,哪怕仅仅是死了一个人,落在谁身上谁都受不了。在这点上,看历史容易让人产生冷漠感,就像斯大林说的,死人一旦上千上万,就变成了一个数字。在君王们手里被摆弄的一堆堆数字,一个个也都是肉长的,也都有妻儿老小。——这是顺便一提,我们接着看孟子和邹穆公的对话。
  孟子回答说:“您想想以前闹饥荒的时候,您的百姓老弱之人死无葬身之地,尸体就被丢在山沟里,青壮年成百上千背井离乡去逃荒。您的粮仓那时候可是满满的,仓库里还有金银财宝一大堆。可您手下那些当官的,有人向您如实汇报情况了么?当领导的难道就该这样高高在上残害百姓么?曾子说过:‘要小心,你怎么对别人,别人也怎么对你。’所以呢,现在百姓可得着机会报复这些当官的了,巴不得他们全都死光光!百姓这么想,这么做,难道有错吗?您只要行仁政,百姓自然会爱戴长官,看到长官有难也自然就会拼死相助了。”
  孟子这段话真叫掷地有声。
  我们先看一个熟悉的词:“出尔反尔”,就是这里曾子说的这句“你怎么对别人,别人也怎么对你”(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现在我们说这个词都当“反复无常”的意思用,其实原本不是这个意思。
  出尔反尔,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邹穆公如果要向百姓呼吁“大家要对我们邹国政府有信心”,可你以前做的事早就让百姓对你失去了信心,现在再怎么呼吁也不会有人拿你当真;可你要是做到了孟子的仁政标准,那你不用呼吁什么,百姓自然就会对你有信心。所以说政府的决策一定要千谨慎、万小心,因为一旦失信于民,再想挽回这个信心那可就不容易了。
  我们从这段里看到,邹国百姓虽然在灾年日子不好过,至少还能逃荒。要知道,到后来一些大一统的时代,为了保障社会安定,政府甚至会在灾年限制老百姓的逃荒——这就真是把老百姓当成数字了。孟子这时候可能还想像不到,以后还会有连逃荒都逃不了的时候呢。
  关于这一节的内容,最后再说两句鲁国的情况。鲁国在春秋时代还是个响当当的角色,可现在是战国时代了,它已经很是衰落了,“战国七雄”里是没它这一号的,这个礼乐旧邦这时已经日薄西山了。
  真遇上小国也没辙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这一节很是有趣。孟子不是总说什么七十里或者百里的小国也能一统天下么,这回真让他遇上了一个正在考虑如何和大国处关系的小国——滕国。
  滕国有多小?
  一座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你要进城得踩着小碎步进去,为什么呢?如果你步子迈大了,一只脚从北门跨进去,还没来得及在城里落地呢,就直接迈到南门外了。
  滕国也在山东,大体是现在的山东滕县附近。战国时代除了像“战国七雄”这样著名的归纳式称呼之外,还有个不大著名的归纳,叫“泗上十二诸侯”,指的是泰山到泗水一带的十二个小国,滕国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滕国,国虽不大,来头却不小,它是姬姓国,是周天子的同宗。我们前面说过齐国的事,无论姜齐还是田齐,都是外姓,周朝的天子的是姓姬的,姬姓是国姓,姓姬的就比其他姓的人牛。
  ——但这是以前了,这个时候,姬姓早就牛不起来了,连周天子都牛不起来了。
  滕国现任领导人滕文公正为牛不起来的事发愁,他问孟子说:“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是归附齐国好呢,还是归附楚国好?”
  ——如果哪位有过混黑社会的经验,一定很能理解滕文公的心情。滕文公愁啊,北边一个北霸天,南边一个南霸天,我们小滕夹中间,哎呀呀,哪个霸天都是天,服侍不好就变天!
  孟子该怎么回答呢?还来老一套吗,说“百里小国一统天下”?
  孟子低头想想,觉得不大现实。
  滕文公催问:“孟老师,一盘器子心才西子啥捏?”
  我解释一下,滕文公说的不是乱码,也不是外语,这是滕国方言。“一盘器子”意思是“一直”,“心才西子”意思是“捉摸”。现在山东滕县一带的老人家们就是这个口音。
  滕文公和孟子说话很亲,因为他们是早有交情的,滕文公还是世子的时候就受过孟子的指教,他对孟子非常尊敬,甚至还很想按照孟子的主张去实行仁政,只可惜他的滕国实在太小了,连行仁政都几乎是不可能的。《孟子》后文里专门就有一章《滕文公》,到时候再来仔细介绍这个人吧。
  此时,孟子一见滕文公再三追问,一时却还没想好怎么回答,急得原地转圈,突然说出一句:“匪喝水,水饮匪,水崩匪一身水。”
  滕文公一乐:“到底是山东老乡,滕国绕口令说得够利索的!”
  滕国话里“水”读“肥”,“匪”读“?”(写不出来,反正是个古怪的音,和“肥”接近)。
  孟子这是急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最后把心一横:“没辙!”
  “啊——?!”滕文公一愣,“连圣人都没辙?!”
  孟子努了努腮帮子,又说:“如果非让我给出个主意,那我就一个办法:把护城河挖深了,把城墙加固了,您跟大家伙一起守着,大家伙如果宁死也不走,那事情就有转机了。”
  有人肯定奇怪了:“孟子怎么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
  我也不知道,不过,看来他也明白,在战国时代,要真想再有什么百里小国一统天下早就不可能了。一统天下只有让超级大国去做,所以孟子主要也都是活动在这些大国之间。
  那么,孟子出的这个主意到底是好主意还是馊主意?
  ——这还真不好说。按照春秋战国一般的做法来看,处在滕国这种位置,要么投靠北霸天,要么投靠南霸天,当然,投靠了一方不一定就永远不变,大可以墙头草随风倒,大家差不多都是这么干的。所以,现在就滕文公来讲,我们再看看他的问题,他所考虑的选择只是在北霸天和南霸天之间选择,根本就没想过要两头都不靠。
  南霸天,北霸天,总得选一边。这是春秋战国数百年来的小国传统,也可是说是数百年血与火的实践中磨炼出来的真知。
  孟子的意见倒真是响当当,可是,是否可行,这就很成问题。退一步说,就算滕文公同意,可滕国贵族干不干?滕国老百姓干不干?这些都是问题。
  照我小时候的天真想法,认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战胜黑暗。可是,首先,正邪没那么好分,就像善恶没那么好分一样,不同立场有不同标准,不同时代有不同标准,不同文化有不同标准,你说现在本?拉登和美国谁正谁邪,谁善谁恶,哪那么容易说得清楚。再者,即便真是分得清清楚楚的正邪对立,正义就真的必将战胜邪恶吗?也没那回事。实力悬殊怎么办?武术里说“四两拨千斤”,道理是这个道理,小老头用技巧能打倒大个子,可你再怎么“四两拨千斤”,让小老头上擂台赤手空拳大战霸王龙,那是说什么也打不过的。就连孟子都明白,这时候的滕国,就是再行仁政也不管用了,只有尽人事听天命好了。
  小国的选择是:争气,还是求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