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18〃空战的失利,使日军的嚣张气焰收敛了好一阵子。但日军并不甘心失败,而是处心积虑地寻找机会,以图报复。
4月29日,是日本的〃天长节〃。据说这一天是日本国的象征——天皇的生日,因而也成了日本的大庆纪念日。侵华日军头目企图在一天之内一举消灭驻武汉的中国空军主力,为天皇祝寿,邀功领赏,于是,急忙调来海军〃左世保〃第2航空队来完成这一〃神圣〃使命。
然而,日军的这一意图已预先被中国空军获悉,4月20日,1架日本双座侦察机在湖北孝感上空进行侦察时被击落,在死去的日军飞行员身上搜到1个笔记本,上面披露了这一重要情报。中国空军立即做好迎战准备。
但日军并不知晓这些情况。4月29日下午2时30分,日本海军第2航空队按预定计划出动36架重轰炸机,在12架战斗机的掩护下,一路杀气腾腾直奔武汉。
早有准备的中国空军第3、第4、第5大队的19架И-15驱逐机和苏联志愿航空队的45架战斗机此刻已占据有利高度,等待日机进入布好的口袋。中苏空军的作战方针是:以И-15驱逐机群在武汉东北巡逻,相机与日战斗机缠斗,迫使其战斗机与轰炸机分离;И-15机群负责保卫武汉市区,重点打击日轰炸机。
日机群刚一进入武汉上空,中国空军第4大队的9架И-15首先迎了上去。此时,敌我飞机数量之比为4∶1。第4大队的空中勇士们不畏强敌,奋勇突入敌编队之中,与敌展开空中〃肉搏〃战。
开战不到5分钟,少尉飞行员陈怀民首先咬住1架日机。〃哒哒……〃一条无情的火舌舔向敌机。刹那间,敌机中弹起火,旋转着坠落地面,空中留下一翧E浓烟。这是陈怀民击落和重创的第3架日机。半年前,日军出动300余架飞机空袭南京时,陈怀民驾驶2405号〃霍克〃飞机,与战友们一起与敌机格斗拼搏,结果击落敌机1架,击伤4架。陈怀民被4架敌机包围,仍奋勇冲杀,最后油箱被敌机击中起火,迫降长江,鼻骨折断。伤愈后,母亲对他说:〃怀民,杀敌报国,无尚光荣,妈不扯后腿,可我有个心愿,为了咱陈家不断香火,你先同女友结婚吧。〃
〃我正在作战,如果结了婚,会增加心理负担,这件事以后再说吧。〃他违拗了母亲的心愿,驾机重返蓝天。
2月18日,日机偷袭武汉,陈怀民随队长吕基淳由孝感飞武汉应战,座机被敌击中,岂不得已跳伞,腿部负伤。4月10日,他驾机飞台儿庄低空侦察,返航途中与日机遭遇,他孤军奋战,以座机撞毁一架日机,自己又一次跳伞成功。
几次死里逃生,不仅没有使陈怀民胆怯,反而更锻炼了他那倔强的性格。
首开纪录后,陈怀民一拨机头,又盯住了另1架敌机。然而,他那出色的战斗动作引起了敌人的注意。5架日机发疯似地扑了上来,猛烈地向陈怀民射击。陈怀民的战机多处中弹,已难以操纵。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本可再次跳伞求生,但他看到敌机逞凶一时,不禁怒火中烧,毅然放弃了求生的机会,开足马力,向附近的一架敌机机背高速撞去。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两条火龙翻滚着落向地面。陈怀民的英雄壮举,使日军飞行员为之丧胆,使地面上观战的中国军民为之动容,使仍在空中激战的战友为之骄傲!
在陈怀民英雄壮举的鼓舞下,中苏空军勇士们越战越勇,经30分钟激战,一举击落日机21架,其中战斗机11架,轰炸机10架,取得抗战以来最辉煌的胜利。
空战结束后,武汉三镇顿时沉浸在一片祝捷的热浪之中,人们纷纷涌向王家墩机场,热情慰问凯旋的飞将军。4月30日,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为陈怀民的壮举感动,赋诗一首,以纪念〃4·29〃空战,缅怀英烈。诗中写道:〃舍身成仁同归尽,壮烈牺牲鬼神气。〃
战后,在清理被陈怀民撞落的那架日机残骸时,发现了该机驾驶员日本海军二级航空军士高桥宪一的妻子美惠子的照片及美惠子写给日夜思念的丈夫的信,信中充满了凄凉、孤独和对丈夫的缱绻之情。陈怀民的妹妹陈难读完该信后,挥笔写下了《一封致美惠子女士的信》。信中,她愤怒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侵华战争的滔天罪行,表达了对美惠子的关切之情。这封用血泪写成的信,牵动了亿万人的心弦。武汉各报相继刊登,并被电台译成多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香港《读者文摘》把美惠子和陈难的信一起刊出,并介绍她们通信,建立联系。这事轰动了全世界,形成了强大的反法西斯舆论,引起了日军方的极大恐慌。
日军遭到重创后,在1个月内再未敢进犯武汉,直到5月31日,才又恢复了对武汉的空袭。
5月31日上午,日本海军第12航空队的11架战斗机袭击武汉。苏联志愿航空队〃正义之剑〃大队的21架И-15和10架И-16立即升空,爬到1500米高度,作为主力迎敌。与此同时,中国空军第3大队的4架И-15、第4大队的8架И-15和6架И-16也爬上了2400多米的空中,构成了立体纵深的空战态势。
12时许,日机窜入武汉上空,见中苏空军已排好迎战队形,急忙掉头回窜。中苏空军勇士气能放过这一歼敌良机,近50架驱逐机如猛虎下山一般扑向日军机群,当即击落日机数架。苏联飞行员古班柯在击落一架敌机后,机枪子弹已打光。他不甘撤离战场,遂开足马力,猛地向一架日机撞去,将这架日机的机翼撞断。失去一条〃翅膀〃的日机像断了线的风筝一头栽向地面。而古班柯却以高超的技术操纵负伤的飞机安然返回。
至此,中国空军在武汉上空进行的〃2·18〃、〃4·29〃、〃5·31〃3次大空战中,共击落日机40余架,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取得空前胜利。为了悼念在空战中牺牲的陈怀民等中国空军的英灵,6月5日,国民政府在汉口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那天,武汉三镇万人空巷,人们纷纷涌向会场,默默悼念为中华民族的安危献出生命的烈士。中共中央代表陈绍禹、周恩来、博古等亲临会场,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驻汉办事处献上花圈和写着〃义薄云天〃的横幅,挽联上写的是〃捐躯报国〃4个大字。
浴血长空振军威
——抗战时期中国空军几次著名的空战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战争中,日本法西斯空军凭借先进的装备,有恃无恐,在中华大地肆意狂轰滥炸。然而,面对飞机数量和质量都占有优势的敌寇,年轻的中国空军毫不畏惧,奋勇抗敌,谱写了一曲曲气吞山河、悲壮激昂的乐章。下面要说的就是抗战时期中国空军奋勇抗击日军的几个感人的小故事。
奇 袭 松 山
1938年2月23日是苏联红军节。为了以实际行动庆祝这个节日,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航空队决定对日军发动一次突然袭击。经过反复研究筛选,最后将攻击目标定为设在台湾岛上的日本海军松山机场。松山机场是日军的重要航空基地,自1937年8月以来,日本海军航空队曾多次从这里起飞,对中国大陆进行狂轰滥炸。此外,这里还是日本至南洋一条重要航线的枢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出击任务由苏联志愿航空队指挥官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雷恰戈夫负责。他决定组成两个轰炸机编队执行该项任务:一队为驻在南昌的12架轰炸机,由中苏混合编队;另一队为驻在汉口的28架轰炸机,均由苏联飞行员驾驶。上述两个编队出击台湾松山机场的飞机均为СБ式轻型单翼轰炸机。
2月23日凌晨,出击台湾的轰炸机群迎着凛冽的寒风从南昌和汉口秘密起飞了。不幸的是,南昌编队起飞后不久,因领航员计算错误,偏离预定航向,最后被迫在福州机场降落,加油后无功而返。汉口编队在波雷宁大尉指挥下,采用节省燃料的5500米高度直线飞行。当时飞机上没有供氧设备,苏联飞行员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高空缺氧的生理反应。到达台湾海峡后,机群降至2000米高度,飞行员才得以呼吸到充足的氧气。逼近台北时,机群又拉到4000米高空。
为了迷惑敌人,编队先向台湾北部飞行,然后突然调头南下,并下降高度,直逼松山机场。日军做梦也想不到远在台湾的松山机场会遭到空袭,因而毫无戒备。此刻,机场上飞机整齐地排列着,机库旁堆放着一堆堆尚未起封的包装箱,停着油罐车,既无战斗机升空拦截,也无高射炮火拦阻。
畅通无阻的轰炸机群转眼就飞临松山机场上空,波雷宁大尉首先进入轰炸航路,将飞机所载炸弹全部投了下去。接着,其余飞机也依次进入,对机场上的目标倾泻着复仇的炸弹。
刹时间,松山机场浓烟滚滚,爆炸声四起。机群投下的280枚炸弹,大多数直接命中目标。机场上的几十架日机被炸得七零八落,燃起熊熊大火。十几座油库和机库也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机场上储存的可使用3年的航空油料和设备转眼间毁于一旦。
任务完成得如此顺利,完全出乎预料。望着地上腾起的浓烟烈焰,飞行员们禁不住高呼:〃乌拉!乌拉!〃
中午时分,28架轰炸机排着整齐的队形,胜利返回汉口机场。次日晚,宋美龄以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名义亲自设宴为出击松山的苏联飞行员们庆功。她在致词中说:出击台湾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日本当局已将其驻台行政长官罢免,并将松山基地指挥官撤职,交法庭审判。
中苏空军终于出了几个月来淤积在心头的一口恶气!
纸 片 轰 炸
苏联志愿航空队成功地袭击了台湾松山机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空军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中苏空军勇士们的士起。两个多月后,中国空军的勇士们一鼓作品,又对日本本土进行了一次〃人道远征〃。
1938年5月20日清晨,从睡梦中醒来的日本长崎、福冈两城市的居民发现,一夜之间,街道上、屋顶上到处是白纸黑字的传单。好奇心使市民们争相捡起诵读。只见一份传单上写着:〃亲爱的日本人民诸君,贵国法西斯军阀不断榨取贵国民众膏血,驱使劳苦民众与中国兄弟互相残杀,现在已经到了反抗暴举的时期。我们中日两国人民,紧握着手,打倒共同的敌人、暴戾的日本法西斯!〃另一份传单上则写着:〃尔国侵略中国,罪恶深重。尔再不训,则百万传单,将一变为千吨炸弹,尔再戒之。〃
防卫如此严密的日本帝国,怎么会有中国的传单〃蛊惑人心〃?是谁所为?暗特?反战派?人们在街头巷尾窃窃议论着。日本法西斯当局见到传单更是如临大敌,惊恐之余,派出大批军警、特务挨家挨户收缴传单。
其实,这些传单不是暗特所为,而是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仇恨的中国飞行员的杰作。
1938年初,抗日烽火燃遍了全中国。中国的陆、空军在淞沪苦撑数月,终未阻挡住日军进攻的锋芒。当时,国内外不少人认为日本海陆空武力强大,中国无法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