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落日余晖下,周边的农夫看到一个令他们震撼的场面,一架架巨大的堡垒从跑道上腾空而起,巨大的轰鸣声传出数里,飞机在天空中组成几个巨大的方阵,呼啸着向西面飞去。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九节 轰炸东京(十二)
飞行不久,天即渐渐黑下来,指示灯在黑暗中闪烁,机舱内只有枯燥的发动机声音,驾驶窗内没有人开口说话,薛慕华探头向下看了一眼,下面除了浓厚的黑以外,什么也看不见,左右两边是庞大的飞机。
机舱内没有开灯,这个机舱就让薛慕华感到很舒服,比B17宽敞多了,在B17的驾驶舱坐下副驾驶员、领航员、无线电联络员以及前座射手后,变得拥挤不堪,而B29在增加了机械师、投弹手、雷达操作员后,还一点感觉不到挤。
“确定方位。”薛慕华开口才发现自己的嘴有些干,他用力抿下嘴,然后抓起身边的水瓶喝了口水。
“方位xxx,航向xxx,一切正常。”领航员是个云南人,语音中还带有些许云南腔,空军曾经发生因为口音导致飞行错误的事情,事后空军下了严令,要求每个士兵都要学普通话,避免在通讯时发生意外。
为了保密,飞行途中,所有飞机保持无线电静默,机舱内只有仪表盘发出幽暗的灯光,薛慕华稳稳的开着飞机,高空中空气变得寒冷,耳机里面不断传来地面雷达发出的信号,为了轰炸日本,空军在烟台和威海各建了两座长距离监控雷达,这两部雷达是美国最新型雷达,可以控制大部分东海。
机舱外的天幕上,挂着点点星光,薛慕华又向外看了看,机群依旧保持着队形,指示灯一闪一闪的。由于距离目标还远,机组成员都没有就位,都待在驾驶舱后面的休息舱内。
领航员坐在旁边的板凳上,机械师拿着电筒,帮他照着摊开的图纸,领航员拿着笔在上作着记号。从驾驶舱后面传来隐约的笑声,机枪手都在这休息聊天。
B29的防御主要分前部和后部,在机背上,前后两边各两挺机枪;在机腹,也同样是前后两边,各四挺机枪;B29不是全封闭增压,增压舱分为两部,前面和中部有人员的区域,前后两个增压舱之间靠上部管道联系,机组人员可以通过管道进入另一个增压舱。
薛慕华心中稍稍松口气,这个时候能笑出来,说明他们情绪松弛不紧张,这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非常有利。
不知不觉中,飞行已经两个小时了,还有二十分钟就到目标了,薛慕华摁下了黄色准备灯,低沉的警报声在机舱内想起,后面的声音消失了,机头的机枪手钻进来,将帽子带好后,爬进了机头炮塔。
机舱内再度陷入沉默,飞机轰隆隆的向穿过寒冷的夜空,领航员不断查看天象图、星象图,用圆规三角尺在图上勾画,时不时又抬头观察天空中的星象。
薛慕华再次感到嘴巴有点干,他又喝了点水,每次大战前他都有这种症候,领航员抬头报告:“还有二十里,预计五分钟后到达目标上空。”
“战斗警报。”薛慕华平静的突出四个字,随即摁下红色按钮,机舱内立刻闪起红色,然后他又说:“打开投弹舱。”
投弹手操作仪表,机腹的投弹舱门缓缓展开,雷达操作员紧张的盯着眼前的雷达,仪表盘上的蓝光反射到他的脸上显得有些阴森可怕。
机舱内的空气变得紧张而压抑,所有人都专注的看着眼前的仪表,竖起双耳听着命令,薛慕华看了眼下面,原本的一遍黑暗突然被一遍灯光点燃,这个发现把他惊呆了,“他们怎么没有施行灯火管制?”
“到达目标上空”
似乎地面有人听到领航员的叫声,灯光开始一点一点的减少,雷达观察员举起手叫道:“左边两度。”
薛慕华将飞机向左稍稍偏移,雷达员叫道:“好稳住稳住就这样就这样投弹”
随着这两个字,投弹手将手中的开关猛地一推,众人就感到机身轻轻一阵,薛慕华扭头向下看,从机腹下落下一串串炸弹,在夜色中摇摇晃晃的扑向地面。
很快,地面冒出一团火光,这团火光从高空看只有火柴头大小,可薛慕华脑中浮现出凝固汽油弹的数据参数,汽油弹爆炸时,温度高达一千摄氏度,汽油弹里面不光有凝固汽油,还有添加的化学助燃剂,这种汽油弹一旦燃烧起来,不彻底烧干净,绝不会停。
接二连三的火头在地面冒起,很快火光连成一片,借助从海洋深处吹来的风,火势迅速蔓延,并且越烧越旺,由西向东扩张。突然,地面爆发出一团亮眼的光芒,光芒迅速暗淡又迅速变强。
“可能炸到油库了。”薛慕华在心里猜想,可机舱内却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夜幕仿佛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薄纱,显得分外妖冶,周围的空气明显变得温暖,机舱内的成员开始将帽子脱下来,薛慕华这才感到北上湿漉漉的,他自嘲的一笑。
一串曳光弹在侧面飞上天空,薛慕华一惊随即又一愣,这串子弹的轨迹不对,是斜向上的,也就是说敌机是抬着机头,以爬升状态向上射击,这种射击方式是非常危险的。
薛慕华扭头向下看,火光倒映下,几个灵巧的身影穿过,薛慕华哈哈一笑打开通话器:“呲牙,大毛,逗他们玩玩。”
这串子弹显然也吸引了机舱内其他人的目光,机械师吹了声口哨,有些得意洋洋的唱起来:“妹娃子背背篓哟,哥哥来帮忙……。。”
机械师的歌声将机舱气氛变得更加热闹,耳机里传来机背前炮塔魏雄的声音:“头,听说日本女人又白又嫩,一捏一把水,你见过没有?”
薛慕华从海外归来,在大队成员中是最见多识广的,这些知识青年在入伍后,迅速丢掉了学生那些稚气,染上了一层痞性,军营内的生活枯燥,谈得最多的还是女人。
“是不是一捏一把水,明年到日本去试试就知道了。”薛慕华不否认也不承认。
“明年?”机腹后炮塔的袁方怪叫声:“熊子的那玩艺不就废了,头,你得赶紧给他找个女人,让他开开荤,他还是童子鸡呢狗日的”
正说着,又是一串曳光弹在侧面斜向上方飞过,薛慕华又向下看了看,没有看到什么,只有红蒙蒙的夜空。
丢掉了九千公斤炸弹,飞机变得灵巧多,薛慕华驾驶飞机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向西南方向飞去,根本没管还在下面乱飞的零式飞机。
回程中耳机里传来飞行员们兴奋的话声,这次轰炸非常成功,薛慕华清点了下成员,所有飞机都在,只有一架飞机受了轻伤。从雷吉米那里得到消息,联合航空大队也几乎相同,只有两架受了轻伤,其余全部完好无损。
“吉米,下次我们白天来怎样。”薛慕华的语气有些懒洋洋的,脑袋却在向下看,下面的天空依旧隐隐发红,他心中有些遗憾,现在还无法确定,是否炸对了目标,甚至无法确定炸的是否是佐世保。
燃烧的城市渐渐远离,天空也渐渐变冷,为了确保安全,薛慕华依旧命令保持在万米高空飞行,太平洋上的风将云层吹走,可以清楚看见下面泛着白光的水面。
今晚轰炸的最大收获是,事实证明,零式飞机根本无法上到万米高空,也就无法威胁到B29,既然如此,白昼轰炸更准确,效果更好,也更容易监测战果。
佐世保受到轰炸的消息迅速传到东京,梅津美治郎和西尾寿造闻讯大惊,立刻派中岛康健和武藤章飞到佐世保,海军省受到的震动更大,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和海军军令部长岛田也迅速派冈敬纯和铃木飞赴佐世保。
陆海军代表一前一后飞到佐世保,中岛康健没有让飞机立刻降落,而是在天空盘旋,从空中向下看,城市的情况让俩人都倒吸口凉气,佐世保是日本海军基地,也是日本出击中国和朝鲜的后勤基地,七年来,有数十万士兵从这里这里上船,奔赴中国战场和南洋战场,俩人对这座城市都非常熟悉,海边的船坞码头,街边的小酒馆,挥舞着旗帜的女人,穿着漂亮和服抛洒鲜花的姑娘,造船厂巨大的烟囱。
可现在,半个城市变成了灰烬,凌晨的一场春雨将几乎烧毁全城的大火浇灭,一些地方还冒着袅袅烟雾,码头受到的损失最大,几乎被烧成白地,附近的基地司令部已经不见了,海军俱乐部也消失了,兵营也同样消失了,原本悬挂的海军旗和日本国旗的地方,连旗杆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块焦糊的黑土地。
到处都是弹坑,即便靠近海边,即便有海风吹拂,空气中依然有股焦臭味。中岛康健很熟悉这种味道,那是人肉烧焦后发出的味道,街面上一些小黑点在活动,还有一些在瓦砾中忙碌。
“如果支那人用这种方式攻击东京,会发生什么情况?”想到这里,武藤章打了寒战。他扭头看了看中岛康健,中岛康健的脸色同样苍白,以往沉稳的目光中夹杂着慌乱。
飞机场的损失倒不大,这或许是支那人将空袭目标集中到码头的集中到码头的缘故,中岛康健和武藤章在天上盘旋了几圈后,让飞机在机场降落,他们刚下飞机,几个军官便跑过来。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十章 狂澜 第九节 轰炸东京(十三)
薛慕华和雷吉米代表出击的所有飞行员接受了现场民众的祝贺,附近几个村子的村委会还组织民众送来几口猪,这些礼物虽小,但让知道当地生活的高志航和李梅深为感激。
空军对思想控制非常严,高志航本人对GCD也没有多少好感,直到李桂丹在华北会战中受到GCD游击队的帮助,他的观感才开始转变;李梅到中国一年多,与GCD组织接触不多,这次胶东修建机场才与GCD有了接触,他对GCD组织的效率和廉洁非常欣赏。
这个机场的建在GCD根据地内,周围全是GCD控制的城市村庄,为了保证机场的安全,GCD胶东军区还在机场周围派驻了一个主力团。
高志航不大喜欢演讲,出席记者会这样的事便推给了李梅。对李梅而言,这是求之不得的事,就像所有美国人那样,上报纸头条是非常让人兴奋的事,就算高志航不让,他也准备抢。
当面对记者时,刚才目睹飞机损毁的那点沮丧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剩下的上升到极点的兴奋:“诸位,我现在正式宣布,从今天开始,海洋再不能保护日本,我们将持续不断的从空中打击日本,直到他们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李梅的第一句话便让薛慕华差点打个踉跄,李梅的样子好像他主宰着一切,身边的雷吉米低声嘀咕道:“上帝,他想取代您。”
薛慕华强忍着笑,努力将脸绷紧,这让他看上去有些怪异,幸好记者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李梅身上。
“将军,这次轰炸损失大吗?”一个记者迫不及待的问道。
“诸位看到的损失是我们唯一的损失。”李梅心情非常愉快,他指着远处还在清理的飞机残骸:“英国轰炸德国时,损失大约是两成,我们今天的损失是一架,另外有两架负轻伤,只需进行简单修理,便能重新投入战斗;在人员方面,我们的小伙子只有十六人受伤,其中三人伤势稍重,我相信他们很快便能返回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