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草原上没有路,脚下踩的都是春天新长出来的绿芽,用不了几天随着雨季的到来这些绿芽就会长到齐腰高。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行走,牧人们身边总会带一条狗,要么就是一段距离内种一棵树,这棵树就是一个标记点,没有它就算是常年生活在这里的牧民也很容易迷失方向。
“对了,咱家小白呢?”无双突然想起来自己的那条黄皮子。
马丫说:“我没带它,把它留在山里了,那小东西越来越调皮,要是住进董家怕给你惹麻烦。兴安岭里才是它的家。你总不能用大白兔奶糖喂它吧?”
“也是,野生动物都有野性,还是让它重归山林吧,希望它能早日修行成仙。”
一股股阴风刮来,草原上回荡着咿咿呀呀的唱戏声,这戏班子就好像故意在晚上扯着喉咙唱似的,一唱起来就没头。以前旧社会时候,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尤其是在东北这嘎达,都要大操大办,喜事就不说了。
办丧的时候一般都会请戏班子,不分白天黑夜,一唱就是三天三夜,能有这么大排场的那都是大户人家。在山里或者乡下,老百姓过着朴实的日子,那时候没有电视机没有电匣子,更别说去城里看大戏了。所以谁家有红白喜事搭戏台子唱戏的时候总是会被围的水泄不通,其实啊,唱戏的唱的啥他们这些粗人也听不明白,全都是图一个热闹。
红白喜事不同戏班子唱的也不同,不过在东北和内蒙这一大片区域里,流行着一种独特的戏曲文化,二人转。二人转就不用介绍了,大家现在都看过。但那时候二人转可不叫这名,叫蹦蹦,一男一女在戏台上耍宝,蹦蹦跳跳而得名。
所以诸位看现在本山的几个徒弟,包括宋小宝,小沈阳,表演的时候总喜欢在舞台上蹦蹦跳跳的,这就是以前“蹦蹦”留给二人转的传承。
无双和马丫越走越远,眼看着身后已经不见胡拉格浑迪牧场的踪影,他们现在就算是回去恐怕也找不到路了。
“哥,这唱的都是啥呀?我咋没听过呢?以前我们屯子里结婚也请戏班子,可也没有这出戏呀?”马丫好奇问道。
他们俩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其实都是想去看热闹,这年头可是好久不见有大户人家这么办事了。
“这可能不是二人转,也许是京戏吧?你听,那个不男不女的动静可不就是花旦嘛?我也不懂,咱看看不就知道了嘛!”
“哥,一般晚上唱大戏的可都是办白事,你身上带钱了吗?咱是不是得随礼呀?”内蒙和东北靠的很近,尤其是科尔沁草原这边,相隔长春也就是几百里地,就算是在通辽市里,两个地区的文化也十分相似。
以前一般大户人家红白事大戏台子唱戏可以随便来看热闹,但是一般来看的,基本都要随礼,不管是大礼小礼,哪怕是你拿俩鸡蛋来也是那么个意思,没有空手来的。尤其是办白事,空手来据说是会热死者怪罪。
走着走着,渐渐的就看前边出现了一座高山,越往近了走那座山就越大,这应该就是老乡口中所说的那座不干净的山了。
无双不是无神论者,同样经历了这么多诡异探险经历后也不是个唯物主义者。深山老林中年头久了就容易生出那些狐仙精怪的,这本很正常一件事。不过走了这么多地方,也倒了不少的大斗,还没听说哪块有妖精喜欢唱戏的呢。
无双更偏向于这大山深处可能住着某个神秘的部落,这个部落也许遗留下来许多不为人知的习俗。比如晚上大伙没事了,唱唱戏。
这可不是无双胡思乱想,咱们中国确实有这样的民族。
诸位应该知道,在咱们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外,其实还有一些民族因为人口很少且分布在偏远山区里所以他们的民族名字并没有出现在五十六个民族之内。
其中在四川与西藏交界的大山深处住着一个叫“崩尼”的民族。崩尼族人都有天籁之音,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用歌声传递语言。他们的民族因为高原地区日出较晚的原因也习惯了晚睡晚起,每天晚上都会在寨子里燃起篝火,整个寨子里的老少围在一起一边跳舞一边用本民族的语言唱歌,一唱就是半宿。相隔数里之遥都能清楚的听到。
787。第787章 传统的东北土话
这时,无双突然听到有脚步声靠近。草原上无遮无掩,就算真有歹人的话你也只能坐以待毙无处躲藏。
马丫给无双打了个眼色,无双的手搭在腰间,腰间揣着枪。
不多会儿,就看从草原上的四面八方有不少人都在往这座山走着,这群人穿什么的都有,有民**装,有当地牧民的蒙古长袍,有穷苦人家带补丁的粗麻布衣,还有几十年前文革时候流行的那些绿军装。这群人不但衣着不同,而且连长相也不同。
有一些很明显就是当地蒙古族人的圆脸,有一些则有江南人的瘦小,还有一些是典型的东北大汉。
科尔沁大草原虽然是我国比较著名的景区之一,不过在那个年代旅游还不是很盛行,而且刚刚初春,草原上没有绿玉匆匆的草场,景色肯定不如夏秋两季,根本不会有人跑这么老远来旅游。
“哥,你看,好多人啊?怎么刚才一个人影都不见,现在突然从四面八方走出来这么多?会不会是……”马丫担心是日本人派来的杀手。不过就算是日本人派来的也不能穿的这么不整齐吧?真要是川岛派人来杀无双,肯定都是狼人,清一色的黑衣武士刀。以无双和马丫的情况来看,如果遇到小日本的伏击那就是凶多吉少了。
“应该不是,这些人有些不对劲儿啊,离他们远点。”无双掏出枪递给了马丫防身。
“哎,哥,你看看咱们身后?”马丫小声提醒无双。
无双回头一瞅,身后方向,也就是他们来时胡拉格浑迪牧场的方向,走来了五六个背着三八大盖的年轻人,这几个年轻人十**岁的样子,一个个都穿着绿军装,是我国的五式军装,典型的文革知青。
那五六个年轻人就突然出现在二人的身后,可他们这一路走过来身后肯定不会有人跟着,且不说对方脚底下轻功如何了得,能在无遮无掩的大草原上跟踪不被发现,这可能吗?
那五六个奇怪打扮的人慢慢靠近了他们,无双警觉地站在原地没动弹,他眯着眼睛打量着那几个人的一举一动,他手里已经夹起了四颗小石子,只要他们一会儿有什么异动,无双立刻就会掷出,就算打不死人也能把他们手中的枪杆子打落在地。
“哎?你们是哪来的呀?”那几个人走近后竟然主动跟无双他俩打招呼。
“我们……”马丫想回答,可无双拽了她一样没让她说话。
“山里有户人家大戏台子唱戏呢,可热闹了,走啊,一起去瞅瞅去?”这几个人说的是一口的东北话,不过口音却跟无双不像,他们的口音略显淳朴,说的是东北土话。
东北话可不全一样,咱说的不是地域之间的区别,而是年份的区别。比如,半个多世纪前东北土话比较垮,一直到现在,很多东北农村的老人还说老方言呢。
像什么“界壁儿”“闲嘎达牙”“秃露反帐”“洋巴二正”……这些都是传统的东北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代的孩子们接受了现代教育,又经常看电视,普通话也渐渐普及了。这些传统的东北话可是越来越少了,甚至说起这些土话,有些东北孩子都听不懂。
传统东北话就一个字“土”!而身后来的这几个打扮奇怪的人嘴里说的就是传统东北土话。
“你俩别在这嘎达洋了二正的,走啊,还傻了吧唧杵着干啥玩应啊?有大戏不看?装秀篾呢?瞅瞅,好好丫头说话坑扯鳖肚的,费劲!”
无双和马丫对视了一眼,愣了老长时间,不是干别的,两个东北人听到他们的话都得好好在脑袋里翻译一会儿。
说完后那几个人就与他们侧键而过,跟四面八方走来的人汇合在一起进了山。
“哥,这东北老话我可有些年头没听过了,以前小时候爷爷他们总说。现在年轻人还有会说东北土话的吗?”
无双说这些人有问题,兴许就是老乡们说过的,在文革时候走失的那几个知青,你看没看见他们肩上抗的枪,那是三八大盖,现在人有几个敢背枪的?三八大盖那都是二战时候被我军缴获的,军队上肯定是不用这些落后的枪支,后来就全发给了民兵队用。
“啊?不会吧?你说他们是死人?”
“是不是死人我也无法判断,我也没在他们身上感受到阴气,不过这唱戏的声音的确诡异,咱们一会儿小心点,你千万记住了路,一旦有什么意外咱俩就往外跑。”无双说。
四面八方的人都被唱戏声引了过来,无双没有急于加入他们的队伍,而是等他们走的差不多了,才带着马丫跟在他们身后不远处。
他们穿什么的都有,唯独没有人穿现代衣服,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看到无双和马丫后都会亲切的叫他们去一起看大戏,不过跟他们其他同伴却是一句话没有,就好像他们早已达成了某种默契一样,不说话也知道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
山里唱大戏的动静越来越大,无双与马丫跟着这群人走近了山里,这座山黑乎乎的,没有任何的参照物。前边上百号人低着头走路也没有任何声响,他们好像早就知道这里有人唱大戏一样,并且很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
“哥,如果按照老乡所说,肯定附近的牧民都知道这山里闹邪祟,不管山里有什么动静也不会有人来看热闹。可你看看,咱们脚下这条路分明就是被人活生生踩出来的。”马丫说。
草原上的草籽生命力极强,牛马羊这些动物成群结队的踩都不会给踩死,今儿踩倒了明儿就又长出来了。而山脚下这条狭窄的小路上一棵青草的影子也没有,脚下早已被人踩成光秃秃了。这说明这上百号人经常来看大戏。
马丫生活在大山中,以前经常听爷爷讲山里边的那些邪乎事,时间长了这丫头也懂得了一些。
788。第788章 点戏
她地头随手拽了两根蒿草说:“我爷爷说如果遇到脏东西的话蒿草就会打蔫儿。”
她手里的蒿草被拽下来后立刻栽倒了下去打蔫了。
“哥,咱回去吧。”
“恐怕回不去了。”无双指着身后那条刚刚走过的小路说道。
马丫回头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们身后哪里还有什么小路的影子?身后都是早已被一棵棵枯树挡住了。那些枯树的树枝子在夜色下仿佛是厉鬼的枯爪一样狰狞,树枝上一颗叶子也没有,枯树林中没有一丝光线,眼望过去是无尽的恐惧。
“别怕,不管是人是鬼他们都是欺软怕硬,咱们既然已经来了就去看个究竟。这些孤魂野鬼其实要么就是想找替死鬼,要么就是想要点元宝香烛的。”比起曾经在古墓中的诡异遭遇,这些对无双来说的确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又往山里走了大概十多分钟,就见山脚下亮起了火把,山脚下是一座戏台子,这戏台子上是整个戏班子。吹拉弹唱的乐队,后台还有两个马车,马车就是戏子们换衣服的地方。这戏台搭的足有一百来平米大,上边站着三个戏子,戏子们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