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志来的时候,苏闲才坐下不久,茶水还是热的,她见他从院外走来,行色匆匆的惶急,对着他颔首微微一笑,她的笑容极淡。越是安静悠然。总带着一种神秘的气场,似有似无,好像她存在着,好像一眨眼也许眼前就是一个幻影。
她这样安静的姿态。总是带着一种悠然。好像做任何是都可以悠然自在、不慌不急的。慢慢地将主导权敛在手中,而且,喝着茶等人。也是一件十分悠然舒服的事情,免得空等之时无聊烦躁。
“女郎您要见向志。”向志拱手作鞠,一副士人的装扮,此时的他早已不是当初那样病怏怏要死不活的样子,也早已脱离了乞丐群,做回一个正常的人来,近一年来,也是为苏闲做事,然而这些事不过是一些体力活,比如于二红珠呆在苏氏的时候,他必须帮忙购买小院的用物,少了什么还是要什么都要去跑腿。
虽然有些辛苦,但是这半年下来倒是跑出了个身体健康来了,人也黑了不少,比苏闲最初见到他的时候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请坐下吧,我让你过来倒是真有一件和你说说。”苏闲要伸手要为他倒上一杯茶,他慌忙地阻止,诚惶诚恐地接过,然后先给主人添满,再给自己倒了一杯。
“多谢女郎赏茶。”这个时代里,还没有什么请茶送客的说法,而恰恰相反的是,茶是一种极其珍贵之物,那是大家氏族才有的珍品,主人赏茶,是一种恩赐,或者是能力的认可。
在这个世间上,氏族的郎君最喜欢美酒美人,珍馐佳肴,宝琴玉箫箜篌声,而唯独文士却是偏偏爱茶,茶的好话说明一个文士的地位有多少,受重视多少,在他们看来,茶能是他们无时无刻保持冷静和安静,能冷静睿智地面对一切问题。
向志小心地捧着茶杯,喝了一口,茶气清香入喉,温热清淡,一股幽淡清雅的幽香一点点在他的口中散开,让他整个浮躁不安定的心都慢慢地沉碇了下来。
向志并没有喝过多少茶,但是凭借这一股气韵清香也能判定苏闲的茶水是上上之物,他不明白一个氏族女郎从哪儿得到这样珍贵的茶叶,这样的茶叶,便是连苏氏都不可能有,唯有有的,许是想封氏这样的大氏族,然而在那样的氏族也是极其珍贵的,藏着用来接待尊贵的名士,哪里是他这样无名之辈得之口福。
向志有些忐忑,虽然心中千思百转想了许多,可是抬眼看了一看,便连忙低下头去,这个女郎安静地捧着一本书,茶气晕染慢慢地散开,自天地而来的威仪光华无双,这样的人,哪里是他所能沾染的,便是看上一眼,都是一种罪过。
“我找你来,确实是有一件事,想要问你愿不愿意做?”苏闲将手中的书放了膝盖上,然后看了他一眼,缓缓地开口,“我知你先前怪我偏心小石子,但你却不曾想过,我为何将小石子荐给棘郎君,而偏偏能言善断的你,偏偏不得志,许是你不知道,你心中却是一直觉得你比别人强,什么厉害,如今碰了壁,可是有半点领悟?!”
向志闻言脸色一白,忙是跪倒在地请罪,低下头来,张张口却是半点都开不了口,他不知道苏闲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但是他此举却是如同叛主,死不足惜。
“向志知错,请女郎责罚。”
“忠心之事做不到,也想让人与你共谋大计。”苏闲的声音极其轻缓,但是听在向志的耳中却是如同魔音,他脸上的汗水一滴滴地落了下来,连衣袍也沾湿了。
“我原想着,给你两条路,一是与小石子一般,效忠棘郎君,二是留在这里,帮助四郎君,然而不管你选择,请记得忠诚二字,免得我亲自处置你。”
“是,是,女郎!女郎!”向志惊恐万分,感激涕零,他这样叛主的罪早已是该死,可是苏闲却给他一个机会,他能不感激吗?!
“女郎,我愿留在这里,相助四郎君。”向志低头,说着自己的想法,他自然是不能去追随棘郎君的了,首先,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担忧棘郎君知道了当初的那些事再也不会信任他,这样的污点可以让他的仕途就此完蛋,现在唯一能选择的就是留下来,因为他没得选择,而且还要忠心地做好每一件事。
苏闲十分满意地笑着,点头说道:“既然愿意相助四郎君,那么现在的你,就去办一件事吧。”
苏闲缓缓地开口,将她让他带上一队人,带上钱银到别处城镇买地的事情说了一遍,而且与他一同去的还有另外的一个人,云华轩的二管事,二管事是为她办事,至于向志,自然是为苏池办事,苏闲想将向志留给苏池,真要算起来,向志,却是也是个好帮手,经过此事,便是让他心甘情愿地替苏池卖命。(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章 看谁更胜一筹
第二日,苏池便开始和向志细谈购买田地一事,将他手中的钱银拿了出来,倒是指了好几个城镇,离着襄平并不算太远,而且,苏池所有的储粮也都在那几个地方,想要粮食还有钱银都十分方便。
依就这些城镇的各种问题,二人商谈了三天,总算是有了决定,向志带着苏池命令,志满踌躇地领着一对人出发了。
向志不是傻子,他自然能想得明白这已经是他唯一的机会,若是他不能将事情办好,等待他的便是主人的遗弃,许是苏闲有句话说得极对,在这个世间上,能言善断的人可不只有他一人,比他厉害的,也多得是,而且他这样无任何背景,谁能看得上他呢?!
或是主人遗弃了他,那么等待他的许是想以前那样流落街头,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失去了性命。
回想过去的曾经,苏闲确实也待他不薄,除了将小石子举荐给百里棘这一事让他心生不满之外,再无其它,然而这一点不满,随着他前段时间的处处碰壁,还是苏闲那那一番试探的话也便渐渐消散了去。
苏闲说的,是对的,是他太过自负,总是想着闷闷不得志,总是以为自己可以大展手脚,总是以为自己就是个名士,然而在别人看来,其实他什么都不是,若不是苏闲,许是他早已饿死在那场病痛或是饥荒里,如今的向志,便是一架枯骨。
故此,他如今是心甘情愿地为苏闲兄妹二人做事。至于什么鸿鹄之志。。。。。他坐在马车上伸手撩起车幔,看着那路上流浪无家可归,痛哭吼天的人,慢慢地笑了出来,其实这样也好,跟着这样的女郎和郎君,许是不会有他想象中的名望,但是人活一世,总算有个安定。
苏池是靠苏闲的指点发展起来的,原本的他本没有多少本钱。大多数还是借苏氏或是朋友的。像他们这样的郎君,都是有一些不少的钱银,然而这一趟趟下来,他不但将钱银还了。而且这资产是越来越多。故此。他对苏闲买地的话自然是深信不疑,所以将自己仅有的资产也都投了进去。
至于苏闲,这一次她也投资了不少甚至卖米粮的那些钱银都放了进去。她原先是想,先把这些田地买下来,不但解决了眼前的困境,而且到了明年的时候,估计有着大量的人盯着她手中的田地,但是她的后台强硬,所以这些人也不敢放肆,这样的结果唯有肉疼地花钱将这些田地买回去,而且还是不低的价钱。
这样一来,她就如同空手套白狼一般,钱银,赚到了,名声,赚到了,救人也做到了,这一举多得之法,她又是何乐而不为呢?!
故此,正在轰轰烈烈的解决瘟疫,在苏寻救苦救难仙子的光环底下,苏闲和苏池还有百里棘开始大肆地收购田地,并且把价钱压得特别低,还有一些干脆是用粮食替换,那些人感激涕泣,二人乐得不知天南地北,等苏寻封冥等人从瘟疫中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完了。
因为苏寻想要名声的问题,她不得不奔走于各地发生瘟疫的地方,听着这些民众的哀求,像救世的仙子一样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挽救他们的性命,一时间,苏寻之名响彻整个姜国,甚至有传到南朝那里去,但是南朝那里有了一个洛纯,说起洛纯,她却并不像苏寻这样走在四处,做救苦救难的仙子,但是她是将药方呈现给了声明极好了谢氏氏族,然而得了谢氏一族的庇佑,倒是过得风生水起。
这样的两个做法就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苏寻是救世仙子没错,但是人家洛纯也是,在南朝,洛纯出现在瘟疫最开始出现的地方,据那些人所言,听说洛纯学神农尝百草一般,将药方组了出来,那些那些时候,她几次险些死去,而谢氏也没有隐瞒药方是洛纯拿出来的缘故,反而大赞了洛纯的不为生死,谢氏的名声得了了空前的响亮,而洛纯也得到了天下名士的认可,原意视她为有人,煮茶相候。
而苏寻。。。。。苏寻就有些倒霉了,虽然她的名声极好,但是姜国与南朝不同,谢氏与封氏又有不同,谢氏能一面将这些事情担了下来,根本不用洛纯出面,而姜国的苏寻表象上可是和封氏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这些受了苦的民众才敢不死不休地缠上她,如果真有封氏坐镇,那么这些人哪里敢招惹她。
而那些得救的难民一有时间便跪在在她的面前,请求她救命,赏一口饭吃,而且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人,而是一整个村子跪在地上哀求,那个场面是该有多壮观啊!
在那些人的眼中,苏寻便是救苦救难的仙子,那是他们唯一活命的机会,当然要死拽住她不放了,可是苏寻哪里肯啊!
她刚刚才重获封冥的重视,哪里敢自作主张,而且,在苏闲的插手下,封氏收购的粮食并不多,若是拿出来救助这些民众,那可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更深层一点,也许会妨碍到整个大计,不说封氏不会同意,封冥也不会同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封氏并没有给苏寻任何援手,反而像是袖手旁观了一般,在世人看来,苏寻和封氏是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起码表象上是这样,所以不会就此去找封氏的麻烦。
而苏寻,自从将醉仙楼的资金还给苏氏之后,身上根本没有多少钱银,就算是她赚了不少,可是这个不少,在面对这么多人哀求的时候,实在不够看,她连着手抖了。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的苏寻,反倒是寸步难行了起来,她几乎不敢外出,因为一出门的时候面对的都是一群跪在地上哀求的人,而且她又无能为力,在这样的结果下,又是一阵哭吼声震天。
以至于苏寻原本空前响亮的名声又受到了质疑,拿了药方臣服封氏的人冷哼活该,却是没有丝毫想要帮助她的意思,而此时的封氏却打算要放弃苏寻,毕竟他们想要得到的已经得到了,而瘟疫也很快过去,至于苏寻的名声,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故此,可怜的苏寻再次孤立无援。。。。。。
苏闲听着外面的传言,喝着茶看着书本精神十分的好,尤其是知道苏寻又倒大霉的时候。。。。。。哈哈哈,苏寻,你看谁更胜一筹。。。。。。(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一章 姜王室来人,苏寻受封郡主
这场瘟疫的风波总算在风雨摇摆之中过去,在这样风雨导致的后果也十分明显,死的人不像前世那样多,但是弊端却是更加明显——缺粮
是的,缺粮,用不了多久,大概饿死的人比在瘟疫中死去的人还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