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哗啦一声,这一下,涌过来的人群,就是黑压压的挤不动,千百颗脑袋,就是这么密密麻麻的挤在了一起!

第四百一十章 租佃(1)

    不论是招兵,还是招佃农,反正都是在流民聚集的地方设点的多,昨日招兵,围观的多,看热闹的多,真正上前应募的少。

    还是那话,合格的人不多。

    今日招佃农,那个人就是海了去了。会伺弄庄稼,养猪养牛放羊,这不都是百姓份内的活计?大到牛马骡驴,小到猪羊狗鸡,哪一样不是老百姓天天打交道的?

    这些不会做,还叫什么庄户人家?

    条件,也是极优厚的!

    “大人提供土地,浮山的庄子都是整村买下来的,一千亩到三千亩地不等,庄上都有养鸡的鸡场和猪场,也要开挖渔塘放鱼苗养鱼,实话实说,做活的时候多,清闲的时候少。每个庄子,按丁给田,一丁给五亩田,子种粮和耕牛,都是大人提供,收成是大人得四,你们自己得六。给鸡场和鱼池做工的,每月领饷银和米粮,壮丁是一两五一个月,粮食三斗,妇人和孩童老人,一个月三钱到五钱七钱不等,粮食也是一斗到斗半不等,大人做活,老人孩子也能打下手,不会叫你们白做工……”

    话是说的很细致,仔细到了每个月小孩子能分到多少个鸡蛋,鸡场的小鸡长成了,大伙儿能按时节领多少只的奖励等等。

    在场的人多半是务弄庄稼的,但听的都是一楞一楞的。

    按现在的行市,地不值钱,有能耐不交朝廷赋税和不给地方官府纳徭役的大户,那才是吸引人的所在。

    黄榜下犹有活路,白榜下的摊派,加派,火耗,力役,种种杂派加在一起,往往就是黄榜正赋的十倍都不止。大户官绅,可以减免赋税,特别是地方摊派,根本可以不加理会,所以寄托到豪门之下,不论是国税地税,反正是由家主去操心,佃农就不必再管了。

    所以自明中期之后,自己拥有土地当然是农民的终极梦想,但这个梦想代价太过沉重,更多的人选择给人当佃农。

    象张守仁这样的大军头,势力强大,他家的佃农当然不会被人欺负,什么朝廷赋役也是不必加以理会,地方官稍有点智商都不会找张家的麻烦,当了他家的佃农,等于是有人遮风挡雨,再好不过。

    对流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事更好的?

    四六分成,也是最公道不过的分法了,很多地方都是五五分了,而且张守仁还知道流民没有办法,预先说明,可以帮着安家,提供子种耕牛农具。

    这样的好事,哪儿找去?

    “俺去,俺全家都去!”

    “俺家有三个壮丁,俺爹,俺,俺弟,俺一家都去!”

    “算俺家一户啊,大人!”

    “俺全家给大人跪下了,一定要算俺家一户!”

    听到消息,河南流民几乎是疯了,什么叫天上掉馅饼,这就是天上掉馅饼了!换别人,这样的好事,几乎都是叫人不敢相信,也就是张守仁的人品和威望叫人无条件的信任。当他的佃农,大伙儿心安,信任!

第四百一十章 租佃(2)

    “大人,今晚之前,怕是最少能登记两万户以上了。”

    人群之中,张守仁和钟荣几个心腹书记官都是青衣小帽,一副寻常过路客商的打扮,躲在人群中看热闹。在他们身前,排队的人群都是扶老携幼,全家出动,恨不得从自己家前头的人群中飞过去!

    这样的大好机会,每户人家都是害怕失去,一旦失去,那种巨大的希望到失望,怕是很多人都无法承受的。

    这些流民,寄人篱下已经很久了,在浮山营进来之前,每天都有过百人冻死和饿死,每天都是由城中不停的抬出尸体去,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活到第二天!眼睁睁的看着父母妻儿遭遇不幸,每天都在想着自己家人什么时候遭遇不幸,这种压力,也只有经受过的人才能真正理解。

    就算不是生死的威胁,没有家,人如浮萍一般的漂泊,而且到处遭人白眼,这种滋味可也不太好受。

    历史上明末时河南遭遇过这样的灾害,在清至民国,也是多次遭遇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河南人大量流落到外地,讨饭求活,也使得这个中原大省的人们,遭遇了很多的冷遇和白眼,当然,这是后话了。

    “农民苦啊……我们要尽可能的多帮助他们!”

    张守仁并没有太得意和高兴的表情,相反,他心思沉重的很,看着眼前的情形,发出了十分沉痛的感慨。

    他是一个军人,打了胜仗时也是一样哈哈大笑,也是和大家一起喝酒吃肉,有时候他都不愿意太关注军营以外的事情。

    如果现在的大明是盛世,皇帝是明君,给他一定的支持,那他就专管练兵,替这个王朝征服那些一心想打它主意的敌人,沙场厮杀征战,没有什么二话可说。

    但现在的情景,却更是深刻的给了张守仁更明显和深刻的教训。这样的乱世,从纸面上去看,没有什么太深的触动,当每户家庭,每个人,每个承受苦难的个体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那种冲击和感受,却是纸面上无法得到的。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该有多重!

    “叫人去宣谕通知,就说浮山足够吸纳所有的河南流民,招人也是先尽着他们。山东这里,毕竟本乡本土,如果来应募,先劝他们等等吧。对了,钟荣,你们书记局要和屯田局的人最终确认,登州和莱州的庄园,到底容纳多少人,我们囤积的物资,银两,是否能将这些流民全部安插……这件事,太过要紧了!”

    原本是打算也招一些山东这边的贫苦人,毕竟济南城里也有一些山东来的逃难的人们,东昌府过来的,可能家园已经破败,急需赈济和帮助。但现在看来,毕竟东昌府还要面临剿匪等一系列动作后,张守仁才谈的上在东昌一带有计划的构筑自己的大农庄,继续雇佣佃农。

    这一次的佃农计划,也是比在浮山的要正规的多。

第四百一十章 租佃(3)

    浮山本地的佃农,有不少自己是有土地的,也有一些是军户,原本就一直在帮军头种地。所以不讲分帐,干脆全部拿工资,等于是合同工一样,有了收成,当然也有他们一部份,但是和真正的佃农反而是两码事了。

    这几个月来,虽然主要精力是在备战时,但张守仁购买庄田的脚步可是一步没停过。浮山的二十万亩地只能是一个开始,他要建立的是一个庞大的军团,仅靠现在的家底是肯定不够的。这段时间以来,在登莱两府和青州,特别是经历战乱残破的登州府,是他购买农庄的主要目标所在。

    经历过孔有德的战乱之后,登州府的人口最少锐减了一半以上,黄县一带经历过大战的地方,方圆几十里的地方,人口只有以前的百分之一,大量的田地荒芜,无人耕种,土地价格极为低廉,大量买入,毫不困难。

    最关键的,还是缺人手和耕牛,良种,农具。有了这些,就不怕收不上粮食来。

    虽然小冰河时期的自然灾害仍在继续,但张守仁和他的部属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打井,挖通河道,引渠,积肥,种种手段不一而足,完全可以克服自然灾害的影响。虽然在产量上是肯定不能和两湖江南比,但相比以前的产量,最少都是两三倍左右的增长额度。

    这就给了浮山上下十足的信心,去年十一月到如今,这几个月,军队是在准备打仗,文职部门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屯田和兼并设置农庄上了!

    到现在这会子,也是开花结果的时候了。

    “大人,”钟荣投效张守仁很晚,也就是比张德齐和李鑫早那么一两个月,在莱州府任吏员时,受上头的命令可是没少刁难张守仁和浮山,但加入浮山之后,备受信任,也是因为能力很强的原故了。张守仁的话,他没有半点犹豫,很痛快的答道:“大人,我们光是在登州就购了六十一个庄子,十四万亩田,预计可安插三万户丁,城中流民,最少有八成可以在第一批往登州去。剩下的,莱州有十七个庄子,足够安插。住的地方,咱们冬闲时砍了一个月的木头,备的不少柴火,房梁什么的都够了,流民一至,先住一阵草舍吧,自己出力烧窑制砖盖房子,工料钱是咱们出。至于头三个月的口粮,此前已经备好,到夏收时,浮山的粮食就能跟上来。不过,扩军之后,军粮所需也极多,大人要负责发放口粮的人实在太多,到时粮食压力极大,今年的粮食缺口,仍然十分巨大。安置的银子是备了三十万,应该能顶一阵子,耕牛,备的实在不多,没办法,咱们山东全省也寻不出这么多牛来,向河北、河南去买,更加稀少。农具,如果莱芜那边的铁矿开采跟不上来……也是悬!”

    钟荣的汇报,其实是很有技巧了,先说准备好的,最要紧的田庄土地是备好了,银子口粮也是够了,但房舍和耕牛,铁具,这些要紧的东西,仍然有巨大的缺口,形势自然是十分严峻。

    张守仁也是长叹口气,对着左右亲信们道:“咱们是要养兵打鞑子去,粮食不够才屯田,按说这都是朝廷的事,该是朝廷拨给我军户种地养兵,现在只能自己来,有什么法子呢?看样子,还得再苦一年!”

第四百一十一章 预备(1)

    张守仁这一番话说的众人都笑,此次出营,跟出来的人不少,眼看这些百姓对浮山营和张守仁的信任,众人都是十分的开心,对军心士气,也是有极佳的影响。

    看了一气,张守仁也是带着一点恋恋不舍的感觉,终是带着众人折返回军营中去了。

    能帮助别人,壮大自己,这种感觉,也是叫张守仁十分欣悦。

    在济南,他的威望到了一个顶点,而在登莱各处,他的势力星罗盘踞,因为崇祯六年到七年的孔有德之乱,还有自己的苦心经营,登州莱州有了他的大量庄园,随着屯田的开展,各地的民政,治安,地方组织,毫无疑问会全盘被张守仁掌握,整个登莱两府,也就真真正正的是在张守仁的掌握之中!

    “准备赴京吧!”

    回到营中,张守仁也是召集诸将,淡淡宣谕。

    他接到圣旨也有十来天了,麦少监在济南城里已经是捞的盆满钵满,十分满意。京中也来了几次信息,道路已经恢复畅通,再耽搁下去,就有点蔑视圣旨的嫌疑了。

    如果是在战乱时,圣旨倒真的不妨蔑视一下,如果是不好的命令,蔑视一下也不妨。

    不过献俘祝捷太庙这样武将的顶点最辉煌的事,这种旨意,还是老老实实的遵命听从的好。

    人是要走,不过也是要做一些应有的布置。

    “李勇新率马队,赴东昌去剿匪,有响马,山匪,村匪,替我杀!”

    命令之时,张守仁也是手臂下挥,十分的果决。

    “是,大人。”

    东昌是山东遭遇兵灾最严重的地方,马队行动快,剿杀匪徒最为得力,比步队要方便的多。经过这一阵子的恢复的补充,马队人数恢复到了二百二十人的两个哨的规模,距离四百多人的全盛时期还是差的老远,不过马队上下,对马队重新恢复荣光,倒是有十足的信心。

    “就给你一百多人,遇到硬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