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还是不懂啊!”陈世青叹息着说道。
“大人请示下。”林一郎诚心求教道。
陈世青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算了,这件事情和你说也没有什么意思,我们还是做好眼前的事情吧,这漕运总督府的人要买这么多的火器,是好事情,也达到了我的目的。更多的人使用先进的武器,我大清就可以更加的现代化更加的进步,这件事情做好了,比管理好漕帮还重要的多的多呢,赶紧,去通知咱们的人去准备货物吧,千万不要以次充好!”
“是,属下尊敬!”林一郎随即转身去了。
艾那见林一郎离开之后,这才小心翼翼的走进了房内。
“怎么了,有事吗?”陈世青看着艾那的样子,好奇的问道。
“大人,你要我办的事情,我都给你办好了。”艾那说道。
“嗯,白刀会的人虽然刚打了漂亮的一仗,但是很快就会没有了足够的火器火药能够持续使用,因而会被追击的没有还手之力。只有一个强大的对手,才能刺激自己不断的进步,如果白刀会的人会被他们轻易击败的话,他们怎么愿意去费这么大的劲,这么多的钱,去购买新的火枪呢?”陈世青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
这白刀会的人一举一动他都很清楚,虽然白刀会的人自以为自己躲藏的很严密,但是陈世青的安排更为严密。艾那和曹文鼎把这个跟踪任务给做的非常的妥当,也是因为他们的忽然出现,让白刀会的人猝不及防,猛然醒悟自己完全在陈世青的掌握跟踪之下,才心甘情愿的接受了陈世青的第二次武器援助,当然,也是要花钱买的。
清风堂的人这下子才感觉自己是掉进了贼窝里面了,我们拼命的去打仗,是拿命拼出来的,但是我们拼出来的东西呢,就那么一点的银子,却大部分都被你们给抢走了。我们拿到了钱,为了防止官府追杀,为了有实力有人力物力,可以去继续的对抗朝廷,那么就需要不断的去购买武器,购买武器之后,再去对抗朝廷,那么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
白刀会出人搭命,抢到了钱,大部分拿去买兵器,富裕了陈世青和西洋人,而他们只得到了实力上的略微扩张,但是却要面对朝廷更大力度的追捕。实际上,这是吃亏了而不是赚了大便宜,成了帮助陈世青打工的杀手了。
“大人,现在白刀会的人士气很高,他们已经借船出海,逃离了朝廷的追捕,他们会在福建浙江一带的沿海登陆,那里山高林密的,不易被察觉到,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再把银子销往内地,扩充人手。不过,大人的火器还是帮了他们的大忙了,大人的设想应该很快就可以成真了。”艾那兴奋的说道。
陈世青笑着问道:“你说说看,我的想法是什么?”
艾那笑道:“大人一直都对我们说,打仗不是靠人多,而是靠实力。如果大清的军队全部都采用这火枪,天雷,兵船,则大清的军队实力大增,有二十个白虎营的话,也不过是一万多人,但是也基本可以掌控天下了。虽然,一般军队不可能有我们白虎营这样强大的战斗力,但是如果这些装备可以发放下去,只需要三十万大军,就可以做到如今八十万大军的事情,可以节省大量的军饷和人力,对朝廷,对百姓,都是大利啊!”
陈世青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什么年代了,还靠人多打仗。如果比人多的话,确实没有番邦可以和我们大清比人口,但是人多有什么用啊,还不是让人家几万人给打的措手不及的,光靠人多不行,要精锐,要先进才可以,有了这些火枪火炮,二十万大军,足以看守大清,各地组织乡勇自备即可。”
“二十万,二十万啊,那可以节省多少的军饷和人力!”
艾那笑嘻嘻的说道:“要是二十万人手就足够了的话,那就不需要绿营军了,八旗军的二十多万人,就已经足够能够保卫整个大清了。”
“你说什么?绿营军?为什么要裁撤绿营军?”陈世青惊呼道。
艾那奇怪的看着陈世青笑道:“大人你怎么了,这是你刚才说的,只需要二十万人就足够了,那么既然只需要二十万人就足够了的话,还需要绿营军做什么呢?朝廷不可能养着六十万绿营军什么事情都不做的吧?”
“哎呀!好在你提醒了我!”陈世青咬牙切齿的拍了拍桌子。
“大人你怎么了?”艾那看着陈世青的样子,诧异的问道。
“没什么,我只是发现我一直以来,漏了一步,不过还来得及,多亏你提示了我,一切都还有转圜的余地。”陈世青说道。
“呵呵,那这样的话,大人是不是该赏我了?”艾那呵呵的笑道。
“赏,当然要赏,你连续帮我办成了两件事情,不赏你怎么能行呢?府衙里刚有林家船队从淮安府带回来的一些好酒,我让人给你留了两坛子,慢慢喝吧,你给我记住了,本官还是那句话,允许喝酒,绝对不允许醉酒,知道了吗?”陈世青说道。
“明白了明白了,大人的话我都记得清清楚楚的呢,呵呵。”艾那笑着走了。
看着艾那远去的背影,陈世青不由的叹了口气,多亏了艾那啊,这个福将,帮了我太多。这是一个从自己加入征缅大军第一天起,就跟随了自己这个千总的一个亲兵,这么几年下来了,他成熟了很多,也进步了很多,绝对是一个悍将的不二人选。
二十万人就够?那要是二十万人就够了的话,还有汉人的武力基础吗?满人就那么点人,为什么要全民皆兵,你真当他是为了国家的情操?那是不想让武力掌握在汉人的手里,和军队相比,乡勇,差役的战斗力形同虚设,所以他们根本不担心汉人掌握初级武力,只要军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最好了。
现在的情况是,随着八旗军的迅速的堕落和八旗人口的停滞不前,导致出兵率很低,出兵率很低,也就导致了一个恶果,那就是必须引进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武力。其实,在旗人的眼里,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没什么区别,都是被统治阶层,不过,还是有一个划分的,东北土著,和女真人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不是和汉人一起成了包衣,入旗了,就是索伦兵这样的披甲人,他们算是旗人的鹰犬。
蒙古人不必多说,在旗的是绝对的自己人,不在旗的也是绝对的盟友。然后应该说就到了汉人了,汉人是统治基础,而且汉人在清朝崛起的之处,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其实也是被信任的,只是也被怀疑,除了汉军旗,包衣之外,这汉人的士子们,还有勋爵等,都是清廷的左膀右臂。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的汉人,也是士子们和勋爵们的一个出身之地,他们不断的从普通阶层的百姓中通过为国家效力,脱颖而出。汉人还是比较好控制的,比较好统治的,再加上满族已经迅速的汉化了,比蒙古人的汉化速度还快,到了乾隆末年,谁还记得自己祖宗满洲人是什么样子,都把自己当汉族满洲人这样的形式看待了。
因此,汉人实际上地位是高于南方各少数民族,西北西南各族以及回维藏的,在清朝的统治机构里,汉人也是一直在制定下的满汉各半的基础上。清廷这样说,就是想要拉拢汉人,表达出了愿意和汉人共同治理天下的一个想法而已,不过,这里面的防范也不少。
绿营军的招收和扩编是迫不得已的,所以即使在绿营军骁勇善战,从三藩起义开始,就已经是清廷作战主力了的情况之下。清廷还是对绿营军防备慎重,特别重视勇营的建设,就是为了弱化绿营军的地位,而且一个八旗兵的装备和俸禄都是绿营军的好几倍,政治地位也远远高于绿营兵。
就好比是北京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区别,你说是没区别,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价格太贵了,可以说八旗兵就是帝国时代的特色兵种,而绿营军只能是清廷眼里的垃圾兵,消耗性的兵种而已,丢了他们也不心疼。
勇营的最大特点是临时拼凑,迅速解散,也就是说,他们是炮灰型的,雇佣军一样的性质,纯粹是临时拿来打仗用的,平时不担任境界和国防任务。那么,有了炮灰型的勇营,也有了压箱底的八旗兵,夹在中间的绿营军,就真的不那么重要了,加上绿营军也已经彻底腐化,就快到了一千多口子被七个太平军追的跳河淹死也不敢反抗的地步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清朝指挥者,真的有了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神兵利器,那么二十五万八旗兵,十万披甲人,完全可以起到一百万大军的国防效果。那么,甚至可能连勇营都不需要了,这样的话,清军可以彻底的杜绝汉人兵员的存在,那么他们掌握了绝对的百分百的武力,岂不是真的要让汉人当任人宰割的绵羊了吗?
这禁武令,不就是为了防止汉人有了武力之后,不好管教的吗?说什么也不能让汉人丢掉武力,没想到推进现代化还推进出问题来了,所以说,执行比创意更重要,很多人都纳闷为什么某个小吃店,手艺一流,就是做不大,其实真的是别想一招鲜吃遍天,以为有个宝贝就能发财的日子已经不存在了。
有一个好的创意就想要做生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创意是要建立在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平台之上的,否则的话,他的价值就接近于零了。
如何能够真正的让这个政令推行下去,但是又不会让汉人丢掉武力的基础呢,这里面的麻烦可多了去了,陈世青还需要仔细的斟酌。
其实呢,这事情也简单,改变了兵种就可以了,如果是海军的话,就无论如何都不是八旗能掌握的了,八旗可不是海洋民族。清朝其实荒地很多,如果可以去开发一下的话,汉人不至于落入过分被动的局面。
其实,汉人的人口增长,是汉人可以保持长盛不衰,没有灭亡的关键,否则早就在历次大战和灾荒之中彻底消失了。党项因为人口少,很容易就被蒙古消化掉,灭绝掉了,汉人因为多,不论你怎么弄,在古代你都不能把我们都弄死,弄死三分之一已经是极限了,那么剩下的人,仍然有在短期内迅速恢复人口和元气的能力。
在乾隆年间,让八旗子弟去做农民,到东北开垦的事情一直在做,但是成效甚微,只有小部分几个人,取得了一些成绩,而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把这个政令推广下去。这里面有太多的阻力,但是现在看来的话,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对于汉人来说,如果满人的数量增加了,绝对是一种压力。
虽然,可能因为满人的数量增多,无法享有原本那么高的福利,但是如果满人数量翻几倍,满人自己都可以组织出百万大军,那汉人就会被彻底的解除武装。没有了武力的支持,汉人成为了待宰羔羊和奴隶,那还算命运好了,至少还让你活着,更有可能的是满人人口迅速增长之后,直接就灭绝了汉人,抢占生存空间。
唔!太可怕了,不过现在的八旗子弟腐化严重,能打仗的没几个,大部分都是比绿营军更**的懦夫们。也正是因为这个,移旗垦荒的事情虽然一直在推进,但是却被八旗子弟强烈反对,他们都已经腐化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