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去妖界一共用了数月的时间,回来的时候,白素贞已经出关,正在帮许仙打理保安堂,小青回来之后见了一面白素贞,可能是因为在妖界和许仙进行了元神双修,关系飞速发展,面对白素贞时总有些不自然,最后找个了借口,说要参悟青龙传承和鸣蛇传承,不等白素贞同意就直接进了天青仙府去闭关修炼了。
白素贞是何等样人,虽然没有亲见,但是从小青和许仙两人的神色和举动上已经猜测出了大致情况,而且还有个白牡丹,他只需问一问就能问出个**不离十,而且他也很想让许仙把小青收了,以前许仙不允许,他不知这次两人有什么事情,两人的关系竟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白素贞当然为小青感到高兴,也为许仙感到高兴,毕竟妻妾多了,才更能保证为许家传宗接代,但内心深处仍旧还是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失落,至于为什么,他也没有认真考虑,也许每个女人都这样吧。
“官人,这次去妖界有什么收获?”白素贞摇了摇头,把心中那丝不愉快甩出脑海。
许仙便把这次去妖界碰到千眼魔君及千眼魔君以给他在妖界一片地盘为酬劳把蜈蚣精带走了,而且也帮小青找到了陨落的母亲鸣蛇,更得到了鸣蛇一族第一代的全部传承,还和现任鸣蛇一族的族长打好了关系的事情都一点不漏的告诉了白素贞,只是和小青元神双修的事情则是略过没提,有些事情还是不要说得好,知道归知道,一旦点破,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往不可知方向发展了。
“对了娘子,我和老吕及他的夫人白牡丹商量了,准备制造机会,让哪吒和苏月如搞成一对,嘿嘿,如果成功的话,我们不但能少个麻烦,还能多个朋友,你看怎样?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让他们两个自然而然的产生好感?”许仙嘿嘿直笑,他可不想总是在自己的感情事情上纠缠,不然,早晚得露出破绽。
白素贞看着许仙,笑道:“这件事很好啊,没想到你们还想得这么周到,但是,你只顾着为三太子着想,我们家的小青呢?龙族傲雪呢?巫女铃铛呢?还有桃夭夭,而且那个九天魔女陈紫芹好像也对你很有好感呢?”
许仙尴尬的嘿嘿一笑道:“娘子,你就不要捉弄我了,我现在都感觉一个头十个脑袋大了,你就不能帮我想想办法?我也不想这样啊?”
白素贞笑了笑道:“其实我并不是不高兴,我既然作为你的正室,就由责任帮你物色妻妾,不然,人家还以为我善妒呢,还有就是,我们结婚这么多年还没有一子半女,我也心中着急,姐姐已经找过我几回,暗示过让我查查,或者去庙里拜拜诸神,求个一子半女的,现在我到想找个借口,把它们都给你收了,这样总会有人能给你生个一儿半女吧,呵呵。”
许仙急忙举手发誓道:“娘子,我保证,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事,我绝对都是最爱你的,守着其他人我也会这么说,怎么说呢,我总感觉我和你之间的感情和其他人的不一样,究竟是怎么个不一样,我也说不出来,总之你要相信我,你在我心中绝对是第一位的。”
听到许仙如此说,白素贞心中的那丝担忧和失落顿时消逝无踪,女人其实就是真好骗,哪怕他是天仙美女妖女甚至是魔女,都是一样的结果。
说到这里,白素贞不动神色的看了一眼幻化成普通房子的天青仙府,轻声道:“官人,以我如今的修为也算不出你最终的跟脚,你曾跟我说,你的灵魂来自另外一个世界,但那不过是诸天万界的一界而已,造化之神奇,不是你我能想象的,青莲仙子的来历我也看不透,但我总感觉你和她在以前应该是认识,而且关系应该不一般,你不如去找她谈谈吧,将来万一有什么事情,她也能帮你一把,我的修为有限,总有找不到的时候,所以我总是担心……”
许仙急忙捂住白素贞的嘴道:“娘子,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我真的想不起以往前世的事情,我也许和青莲仙子真的认识,但她不说,我总不能逼她吧?而且……”
许仙又把青莲仙子帮他抚平苏州城外人间界和妖界的空间节点的事情说了一遍,白素贞听后更是震惊莫名,一个是震惊青莲仙子的实力,一个是震惊青莲仙子竟然真的会无缘无故的帮助许仙,至少从现在看是无缘无故。
“原来还有这种事情,既然如此,我们正好过去拜谢一番,青莲仙子帮了你这么大的忙,你总不能一声不吭吧?走,我们一起去天青仙府。”许仙本想拒绝,后来想了想,感觉总是这样也不是办法,还不如再去见一见青莲仙子,看他有什么说法?
道家的“三世”和“三界”
道家的“三世”
很多人都不知道道家的“三世”概念,以为那是佛家的专有,其实不然!道家的“三世”源于战国时的《庄子》,那时佛法还没有传入呢!这一点却鲜为人知!
《庄子》云:“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这就是道家原本的“三世”之说,而且这句话还包含了过去世的多世和未来世的多世,当然也就包括前世、今世、来世这三世!战国时的《庄子。德充符》云:“死生亦大矣”,庄子的这句话代表了道家是了生死出五行的大道,死生之事本是道家所重视,这一点与后来东汉时的《北斗经》相得益彰!然而,战国道家庄子的重死生之事,欲要跳出五行的思想,却少有人注意,包括各大学和大学的学者们和道士们!我们应该如何弘扬道法,就应该从这些教义问题,各个开始!
道家庄子的“三世”和“死生亦大”,充分有力的说明,道家不仅仅知道人死后有鬼,还完全知道天地之间的三世轮转之道!这是平庸的学者所看不出来的!而且道家深知天地轮回的其中的奥秘,黄帝和庄子等的成仙跳出轮回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也就是说,道家看来,生死之事,是非常大的事哦!所以庄子说“死生亦大”!
鲜为人知的道家的“三世”源于《庄子》如上所述!现在我们来讲讲道家的“三界”,包括里面一些常人所不知道的说法和理解!道家有九天、三十六天、三十二天、三十三天、二十八天之说!在这里就不过多说了,因为诸位只要稍微百度就有,现在只说一些重点的!道家的“三界”可以有三种理解,其中有一种是常人所不知道的!
道家的三界:
一指:**、色界、无色界;
二指:天界、地界、人界;
三指:天神界、地界、人界。
其中,以上“三界”的第三种解释是常人所不知道的。以上的道家三界,第一种解释指的是轮回之内的三界,第三种解释指的可以是轮回之内的三界,也可以指的是不完全都是轮回的三界。道家的三界,以上第一种解释是轮回之内的三界,以上第二种解释是包括三清天的三十六天的三界,以上第三种解释是可以是指三清以下而包括四民天的三界,也可以是指四民天以下的三界。其中的“天神界”可以是三清和四民天以下的二十八天,也可以是三清以下而包括了四民天的三十二天。也就是说以上所说的“天神界”可以指二十八天,也可以指三十二天!“天神界”是在地界和人界以上的!
当以上所说的“天神界”只指二十八天时,它就等同于第一种的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二十八天!二十八天在轮回之内,三十二天则不完全等同于轮回!三十二天是在轮回的二十八天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四层的四民天,共三十二天!
地界是冥界阴间,地界还包括了地狱,地界是地府所统治,道家的地府本来就掌管了地狱,这一点和佛家的地狱所不同,佛家的地狱只强调自然业力所形成的,佛家的地狱无统治掌管者;人界是大地之上地域,包括人道、地祗、山精还有部分鬼魅妖邪等也都在人界。另外,地祗也可以既在人界也在地界,因为有很多地祗都能沟通阴阳两间,即既存在于人界也存在于地界。古时常把地界和人界合起来称呼为“幽明”,在《史记。黄帝本纪》就说了“幽明之占”的话!古人讲“幽明”,“幽”就是阴间冥界,也就是地界,“明”就是阳间,也就是人界!
《北斗经》云:“身超三界,永不轮转”!这里面的“身超”和“永不轮转”就说明这句话的“三界”是在轮回之内的!《北斗经》是东汉时期的,早在东汉时期的《北斗经》就已经指出道家的“三界”是轮回之内的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所以不能可以说道家的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是佛家专有的,相反,应该是佛家翻译经典时借用道家的这三个词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巧,佛家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个字词,而道家也用,“三界内外,惟道独尊”,“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个词本来就是道家所本有,像佛家借用道家的字词的例子是太多了,一点也不奇怪!同时,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个本来就是道家所本有的原始概念,丝毫没有借鉴佛家的意思!
但是我们可以说,自古仙圣佛祖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比如欲界、色界、无色界这轮回之内的三界,尽管佛家的“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个字词是借用道家,但是意义一样!
南北朝时,陶弘景的《真诰》云:“三十六天十方上下”,可见在南北朝时道家已经有了三十六天的概念了,完美无瑕。而“十方”这个词也是佛家借用道家的,现在堂而皇之的使用,佛教徒还不时的解释“十方”是印度概念,丝毫不知道佛家大量借用道家字词的事实,实在可笑,无知者所以无畏啊!不过,佛法是不错的,佛法在汉传过程中融入道家的因素太多了!已经中国本土化了!然而道法却更深妙,包括金丹大道!南北朝的《真诰》里的“三十六天”就包括了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总共的二十八天!所以道家有二十天一点也不奇怪,这本就是符合道家教义的事实真相而已,本就是道家所本有的。另外,道家还有三十二天和三十三天之说,都是不同的角度的方便巧妙的学说!同时,道家还有古老的九天之说,九天以三清为核心,是道家所本有,九天之说是道家三皇五帝和道家三代所传下来的,道家三皇五帝和道家三代是华夏的根源,道是中国的根!九天之说在先秦时的屈原的《楚辞》里面早就有记载,文字记载之前也还有呢,笔者曾经接触过屈原一脉的丹法,屈原是道家神仙,屈原是道家三皇五帝中瑞顼帝的后裔,屈原成就了金丹大道,《楚辞》是一部道经,也是一部丹经。道家还有一部经名字叫作《九天生神章经》,九天是以三清为核心的道家之说!另外,先秦时的孙子的《孙子兵法》也有“九天”一词,孙子是舜的后代,舜是道家的三皇五帝,所以孙子也是道家,先秦时的百家之一的兵家本来就是道家一脉!所以,总的来说,九天一说本来就是道家的说法,源自于道家!
道家的“四大”、“三毒”、“六欲”(六根)
四大是:地水风火,三毒是:贪嗔痴,六欲是:眼耳鼻舌身心,六欲即是唐代《道教义枢》里面的“六情”,眼耳鼻舌身心即是现在佛家经常讲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