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小官员-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些人心里担忧之际,汪春华开始了第一次讲话,“各位东主,妾身很荣幸能够见到大家……”

    汪春华开始了交接的同时,远在北京的张超则开始了他的第三项改革,对于明朝乱七八糟的货币和税收下手,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因为朱元璋统一天下时,国家财力荡然一空,他甚至没有办法发行铜钱,所以不得不实行粮食本位制,给军队和官员发粮食。

    但是再落后的经济也需要交换,所以他又弄出了宝钞这个剥削民财的神器,这是明朝真正的法定货币,但是这玩意现在连擦屁股都嫌硬,早就不再流通了。所以明朝在永乐和弘治年间都铸过铜钱,但是劣币驱逐良币,这两次发行货币效果都不怎么样。

    此时民间充斥着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货币,严重影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流通最为广泛的就是济世钱庄发行的银币和铜币,这两种货币此时早就成为一些省份收税的指定货币,户部也乐意接受。

    相比于银半两,济世钱庄的铜币则更是夸张,这些来自于日本和吕宋的黄铜,被济世钱庄掺上一定比例的其他金属压成一块块圆形的铜币,质量相当高,迅速获得了民间的欢迎。最关键的是中间多了一块,老百姓觉得踏实,好吧,谁让数学的普及需要时间呢。

    因为济世钱庄的铜币太受欢迎,导致大量乱七八糟的杂币被兑换成铜币,这期间产生的利润让见惯了大场面的张超都瞠目结舌,原来铸币税这么高呀。

    所以张超这一次要做的就是推广济世钱庄的银币和铜币,作为大明官方指定的货币。这其中的利润当然非常巨大,晋商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北党执政时,想都不用想,争来争去的结局就是维持现状,谁都别想好。

    而换了刘瑾,他的胃口太大,所以谈判也没有成功,张超很清楚,就算一年的铸币税有几百万两,他也不能给朝廷太多,要不然鬼知道他们会起什么贪念。再说了,在商言商,大明自己发行的铜钱都亏得要死,有本事你朝廷自己发行呀!

    现在轮到张超执政,他面临着朝廷不小的亏空,就把主意再一次打到货币发行权上面来了。

    但是拖了这么久,李东阳这些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也看出了一些奥秘。

    最后张超无奈之下,大明最有实力的六家钱庄干脆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联盟,与朝廷达成了协议,大明指定这六家钱庄发行货币,同时要求各地官府只接受这六家钱庄的货币,而六家钱庄为了获得货币发行权付出了一年五百万银元的代价。

    经过张超测算,济世钱庄将在未来获得至少三成以上的份额,张超想想也够了,总不能一家独吞所有的利益。

    另外五家钱庄分别代表了晋商,闽商,浙商,赣商和湖商,这也是大明目前政坛最强大的六派地域势力,这就是大明的现状,政治决定经济。

    每年增加五百万银元财政收入,再加上削减的三边军费,张超预计明年朝廷将摆脱财政赤字,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好消息。因此张超决定趁热打铁,他对明朝的赋税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往年收的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再征收,从现在开始,国家只征收大宗的物品比如大米,小麦,棉布。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部改成征银,各地的地方官需要征收的一些杂派也一律统一征银,别动不动连笔墨纸砚都要问老百姓要现物,实在太丢人了。

    张超这个决定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很多物品征收之后才发现根本用不到那么多,只能放那里直到烂掉。而糟糕的税收调节制度却根本反应不出需求,当地官府只得强迫老百姓继续不断地缴纳这些物品,结果就是老百姓破产怨恨朝廷,而朝廷也是一肚子意见,收了一堆破烂,有用的东西怎么也不够,说白了,这就是财政货币化不够的典型结果。

    事实上明朝的税并不重,真正重的是各种徭役,一旦谁被征发了徭役,立刻就是倾家荡产。以韩文为代表的得罪了刘瑾的官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连韩文都吃不消,更何况普通的老百姓。

    所以张超有意推行这一块的改革,他将徭役按照里程折换成钱,老百姓交钱,当然愿意自己送的官府也不许阻拦,再由官府招标让有能力的大商人负责运输,这样官民两便,岂不更好。

    张超这么做还有一个私心,他手下养着那么多能打敢拼之士,总要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如果成立这样的运输公司,专门负责这样的长途运输,形成大明朝的顺丰申通,要省多少事情。

    事实上朝廷现在养着十几万的漕军就是在运河干这个活的,当然张超现在不敢触动他们的利益,那么我从自己最有把握的九边开始总可以吧。

第510章 李东阳的点评() 
张超弄出一个军机房,把司礼监和内阁拉入其中,从而控制了朝政已经有半年了,连续放了好几把火,越烧越猛。

    很多喜欢安静,习惯安逸的大臣对张超很是不满,一句打油诗流传京师,才去立皇帝,又来张多事。

    很多老成持重的大臣就想起了当年王恕对张超的点评,这一位就是个异类,绝不可让他执政,不然什么他都想动一动,改一改。

    但是时至今日,经过了刘瑾的折腾,大家伙的心气无形中少了很大一部分,要真是那种清正不阿的主,早就扛不住回家了,现在朝中剩下的要么是对刘瑾卑躬屈膝的软骨头,要么就直接是刘瑾的同党。

    所以面对张超的改革,早就被磨平性子的文武百官都姑且从之了,最起码张子卓这个人还不错,挺讲道理,你就事论事说他两句,骂他两句他也不生气,只要有合理的意见他也听从。最关键的是,张超不欺负人呀,不喜欢谁一般就是把人赶到地方去,还记得升上个一级半级的,面子上总能过得去。

    这一日休沐在家的李东阳,竟然迎来了门生罗玘,这可是一件新鲜事。

    刘瑾专权时,罗玘很是瞧不起自己的座师李东阳,公开宣称不认李东阳这个座师了,请求除了他的门籍。甚至又一次,李东阳看到罗玘,高兴的迎上去,罗玘鸟都不鸟李东阳,装成没看见他,让人抬着轿子快步溜了,这让李东阳颜面扫尽。

    随着刘瑾的完蛋,大家伙也认识到了李东阳的不容易,当然张超也把功劳分给他一部分,李东阳委曲求全,配合张超,除掉了刘瑾,虽然之后,骨头又习惯性的软了,对张超言听计从,全然不像个首辅。

    这一次罗玘上门,当然一方面是觉得前两年对于李东阳苛刻了些,觉得有必要上门认认错,另外就是罗玘觉得张超执政,李东阳要发挥一下作用呀,该说的,该做的,都得说,都得做,别整天想着辞职。

    刘瑾专权时,李东阳为了搞好跟刘瑾的关系,确实做过不少拍马屁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臊得慌,所以对于很有清名的门生罗玘重回门下还是很欢迎的,他最得意的门生邵宝也赶了过来,师徒喝上几口,聊聊天。

    李首辅岁数大了,加上这几年名声不怎么样,所以门庭冷落,特别是爱子爱女双双死后,他也就息了开party的爱好。

    人生的不幸,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李东阳都品尝了,而且品尝了不是一回两回,慢慢的也就有些心灰意冷了。

    这一次难得罗玘邵宝上门,他才有心思喝上几盅,又找回了一批当年的书生意气。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最近文坛最流行的中山狼事件。

    此时文坛复古派的领袖李梦阳在正德二年得罪了刘瑾,状元康海为了营救他,就主动去拜见刘瑾,要知道两人是同乡呀,刘瑾对于本乡的状元可以说是倒履相迎。所以康海也就成了刘瑾在翰林院的党羽。

    刘瑾死后,张超倒不错,只是赶走了一些名声太差的,对于康海,张超反而很欣赏,甚至给他升了官,让他去军机房行走,帮着李东阳拟定圣旨。

    但是李梦阳这个时候说话了,他严厉的批评了张超,甚至连带康海也骂的狗血喷头,这就有些过分了,所以气不过的康海就写了一幕杂剧中山狼讽刺李梦阳。

    这件事闹得很大,李东阳他们当然也有耳闻。罗玘最看不惯张超的就是这一点,用人只讲究才干,不论人品,康海还情有可原,那个王琼什么东西,现在竟然成了宣大总督,要论起来张超手下这个名单不知道有多少,所以他希望李东阳发挥点作用,德才兼备,德行才是第一。

    李东阳听完,苦笑不止,张超是什么人,他用人有自己的一套,你跟他说德行,他压根不理,德行,这朝中上下德行好的有几个?只有罗玘这个喜欢钻研古文,对于政治不感兴趣的人才才会这么想,这也是当然,罗玘从来没有理过政,只是耍耍嘴皮子罢了。

    邵宝也是不以为然,他长期在地方,漕政也做过,他很是佩服王琼,说他是本朝难得的才干之士,张超让他在宣大是用对了人,没见这一年来宣大太平无事吗,而且又修建了一堆堡垒,现在小王子根本别想回来。

    这时候李东阳笑着说道,“宣大现在事务不多,张子卓有意让王琼担任右都御史,直隶总督,总揽直隶,山东,河南的粮台。”

    邵宝听完,大吃一惊,“特别设立直隶总督,莫不是要对小王子开战了?”

    李东阳点点头,“这一仗是为了恢复大宁卫,需要蓟辽两镇的配合,粮草也需要直隶,河南和山东三省接济,现在就需要开始准备,明年秋天发动进攻。

    张子卓为了统一事权,决定新设直隶总督,以统筹三省的粮食运输,军机房对此虽然还有一些争议,但差不多定下来了。”

    邵宝现在是户部左侍郎,听完之后,不由得拍手说道,“王琼之才足堪大用,还争论什么?要说起来,现在朝廷兵强马壮,良将辈出,确实是消灭小王子的好时机。”

    李东阳摇摇头,“直隶总督权势太大,总督三省军政,这可是中原腹地的总督,朝廷从未设立过,有些争议十分正常。张子卓这个人,为了做事,有时候顾忌太少,老夫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罗玘虽然不通政治,但是这个人还是有些明白的,他对此也很是赞同。

    “张太保执政半年,动静不小,对于刘瑾这个阉奴,不告而诛,又不公布他的罪行,却弄出一个什么积劳成疾而死,真是莫名其妙。

    为了这个,还赶走了一堆御史,门生我虽然没有上书,但也是很是厌恶此事,太过乱来。”

    李东阳听完,有些纳闷,“那景鸣你为甚不上书?”

    “唉,朝廷多事,相比于刘瑾和座师您,最起码张子卓是个专心做事,能干之人!”

    被罗玘这么一说,李东阳气的吹胡子瞪眼,久而久之,却叹息了一声,“景鸣说的对,老夫也有自知之明,所以对张子卓也是充满了期待。要不然他那个军机房,岂是那么容易成立的,真当老夫是瞎子聋子不成。幸运的是,这半年来,大局确实走好,老夫这才心安呀!”

    邵宝笑着说道,“科举改制,尚未见成效,但以门生看,应该是好事。只是要是按照现在的计分制,当年的张子卓别想中举进士,他现在却堵了这条路,甚是好笑。”

    “哈哈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