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妻二人又说了几句话,就谈到过年的事。
小年过去已经四天,后天就是除夕。
第263章 四封信()
周楠:“芳语,这马上就过年了,家中可准备好了?”
荀芳语:“已经准备好了,该置办的东西都已经置办。对了,昨天淮安老家带信过来,还捎来了许多东西。刚才妾身只顾着哭,倒是忘记禀告老爷了。”
听妻子说起老家老信了,周楠大喜:“信呢,送信的人呢?”
带信来京城的是荀芳语的管家,听到老爷的传唤,进来磕了一个头,就将一大叠信递给周楠。
信一共有四封,一封是荀芳语的兄长荀秀才写的,信上说老荀举人在世的时候的一个熟人姓武名新化,乃是淮安缙绅,和荀家也是世交。年后将要进京办事,请周楠看顾一二,找些门路。
周楠将荀秀才的信扔到一边,心中冷笑:我和这个便宜大舅子是敌非友,早就撕破脸了。如今荀大舅子竟然厚着脸皮卖人情,不觉得唐突和尴尬吗?
也不放在心上。
第二封则是周家庄的乡亲请人代笔,大概意思是周楠是族里这一百来年出的唯一的大官。如今周氏宗亲准备修族谱、重建宗祠,族里人都穷,还请周楠出些,大家凑凑将这件大事办了。
这种事情周楠是很乐意去做的,只要不过分。按照古人的伦理道德,你发达了,就得回馈宗族。
于是,他就提起笔写了一封回信递给管家,又随信附上二十两银。
见丈夫有些小气,荀芳语又从私房钱里挪了五十两。
第三封信则是素姐写的,说得都是家务事。
信上说,云娘肚子越发地大了,估计再过得两月就能生产。已经找郎中回家凭过脉,说是母子都好,让老爷不用担心。
另外,泓儿已经会说话了,人也长得敦实。就是有些木讷,口齿也不甚便利,这几天正在学走路。
说起儿子,周楠眼前就浮现出那张虎头虎脑的小脸,禁不住一笑,然后又微微皱起来的眉头。这孩子,看面相是有点老实。
周楠在读信的时候,荀芳语也伸过头来看。见老爷心中不喜,安慰道:“老爷,泓儿是你的长子,将来是兄弟妹妹们的长兄,自然要宽厚稳重。”
周楠一想,笑道:“也对,长兄当父嘛!”
第四封信则是安东县衙发过来的公函,上面说,周楠的户籍已经为军户,落籍到密云卫潮河所,一切手续已经办完,周大人勿虑。
看完这信,周楠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笑着对荀芳语道:“芳语,家里明年怕是要热闹了。”
荀芳语疑惑地看着周楠。
周楠解释说,朝廷有规定,官员上任不能带家眷。当然,宰辅、部院大臣不在此例。因此,家里人东一个西一个,长期分居。现在既然将户籍转到密云。密云距离京城也没几里地,到时候直接住城里也不违制。
云娘、素姐还有孩儿们都可以来京城团聚了。
荀芳语:“恭喜老爷。”
周楠:“不过,还得等云娘生下孩子,等孩子大些才好。不然,千里奔波,身子经受不住。不成,我得将这事告诉云娘和素姐,也叫她们欢喜欢喜。”
说到这里,周楠突然想起明年的秋闱,心中一紧。他现在已经被那什么公主和李高逼得头疼,唯有科举这条路可走。
也是时候静下心读书了,事不宜迟,等下须去王世贞那里和恩师商量一下备考的事情。
周楠一边写回信,一边对荀芳语道:“芳语,等下我要去恩师那里走一躺,你准备些礼物,却不知道师娘喜欢什么?”
荀芳语道:“老爷不用忧心,这次管家来京带来十几筐橘子和十几捆甘蔗。师娘是南方人,前番水土不服,抱怨说京城实在太苦寒,就连新鲜的瓜果都吃不着,怎么好送去,师娘必定会欢喜的。”
周楠:“娘子有心了。”
拉了一车橘子和甘蔗,周楠去了王世贞家。
也是他运气好,恩师正好在家。
周楠给王世贞行了礼,拜了早年,接过一封包了几枚铜钱的红包,笑道:“恩师,学生过完这个年,准备每日过来读书。”
王世贞知道自己这个学生虽然文采过人,悟性也高,书本上的东西一点就透,也算是好料子。只是飞扬跳脱,不是个能静下心做学问的。
不觉惊讶地问:“子木,你不是在军器局任职吗,怎么,任期满要回行人司了?”
周楠道:“没满,估计还得在那边呆上几个月,等新任大使正式到任才能走。学生一心科举入仕,惟有明年的乡试才是正经,其他都是虚的,且放到一边。”
王世贞:“你有读书上进的心,为师甚是欣慰。不过,看你现在的样子很是浮躁,读书的心态不对,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恩师果然是法眼如炬,这都看出来。”周楠苦着脸将皇家要招婿一事情详细同王世贞说了一遍。
王世贞听完,拍案而起:“荒谬,堂堂读书种子,如何能强命做驸马都尉,这不是坏人前程吗?此例不可开,此风不可涨。试问,若子木做了驸马,天下读书人谁人还敢读书上进?”
周楠:“恩师休要生气,我现在只是一个秀才,功名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剥夺。如今,却只有中举这一条路可走了。学生想马上就开始读书,这是我这几日的作业,还请恩师过目。”
说着话,就从袖子里抽出一叠写的散文递过去。
王世贞接过来看也不看就扔到废纸漏子里。
周楠大惊:“恩师这是何故?”
王世贞:“时不我待,过完年,你就要参加考试了。从现在开始你学作八股时文,一个月时间应该足够了。”
周楠满头雾水:“恩师,秋闱不是八月份吗?”
王世贞淡淡道:“加试。”
“啊!这怎么可能,北直隶也要加试,恩师,学生没有听错吧?”周楠猛地站起来,额头上冷汗淋漓。
王世贞:“子木你没有听错,你若要想参加明年八月的乡试,就得先参加年后的那一场加试。如果过不了那一关,你连乡试的考场也进不了。”
第264章 个人奋斗和历史进程()
所谓加试,指的是考生在乡试之前的资格考教。
这种事情一般都发生在苏州、扬州、南京、江西、浙江这种科举文教兴盛之地。按说,古代只要你有秀才功名,就算具备了参加乡试的资格。但在这些地区,秀才实在太多了。
正常情况下,江南地区一县就有好几百个秀才。全省加一起,十万都有可能。这么多人都挤进考场,非将省学政衙门挤爆不可。
就拿上一界浙江乡试的录取名额来说,朝廷给的指标是一百零七人。依据南方七十取一的原则,只有七千多个秀才能够最后坐在考场里。至于北方省份,则是四十取一。
那么,让谁去,不让谁去,这其中就有许多说法。
于是,国家就制订出一整套完善的乡试制度。
首先,肯定要照顾官学学生,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经科试合格,均准应试,原则上包括州府县学中经过科考名列第一、二等级的生员以及三等的前三名,但实际上凡经过科考,录科、录遗合格的考生均可以应试。
至于没有进官学的,则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
很多江南士子,连乡试考场的边都没摸着,就倒在加试这道关口上。
周楠忙道:“恩师,学生的户籍学籍都已经转到了密云卫潮河所,不用加试的啊?”没错,潮河所位于京畿,归北直隶管辖。这地方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落后,土地承载不了那么多人口,经济落后。
再加上这里在历史上发生过好几场大战,从靖难之战到蒙古俺答入侵,来来回回被犁过好几次,户口到现在还没有恢复,读书人也少。
每次乡试,能够让考场坐满人就算是地方官和学政老爷的政绩,更别说加试了。
王世贞这一句话叫周楠满头雾水。
见自己学生一脸疑问,王世贞也有些丧气:“为师也是最近几日才听人说,朝廷降旨,将密云县划归顺天府。所以,明年乡试,子木你得去顺天府参考。”
“啊!”周楠面色大变,急问:“可确实,怎么可能?”
“自然是真的,朝廷已经颁下圣旨了。”王世贞解释说,河北地区在有明一朝,各府各县的归属一向都比较乱。比如,大名、天津、霸州四道,由山东代管;易州、口北、昌平、井陉、蓟州、永平等六道,由山西代管。
而密云,最开始也归山东。后来国家考虑到密云处于国防一线,是京畿北大门。但有边事,军镇的后勤给养弃近在咫尺的京城不用,偏生要从山东那边千里迢迢运来,那不是脱了裤子放弃,多此一举吗?而且,战机稍纵即逝,若是后勤不济,那可是要打败仗的。
于是,密云就划给了北直隶,由中央直管。
最近,有大臣上奏说,蒙古经过武宗正德皇帝的讨伐,应州大捷之后已经元气大伤,国防地位下降。再由中央直属,耗费太大,也没有意义。不如降一等,划归顺天府管辖。
如今的明朝政府正国库空虚,嘉靖皇帝又是个对金钱异常敏感之人,接到折子之后,深以为然。和司礼监、内阁一合计觉得此事可行,准了。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奇怪,北方文教落后,科举考试不难。无论是在北直隶,还是在顺天府,不都一样。
事实上,还真不一样。
顺天府毕竟是大明朝的国都,城中藏龙卧虎,文教发达,乡试难度比起北方各省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比起浙江、苏州也容易不了多少。
周楠心中大苦,这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自己如果不动高考移民的心思,把户籍转到密云,依旧呆在淮安。就算乡试考不上,但作为县学生,一张准考证还是能弄到手的。
现在好了,堂堂周子木,连顺天府的加试都过不了,那不是滑稽吗?
过不了试这一关就中不了举,中不了举就得娶公主一辈子做妻奴。到时候,我又该如何面对家中的云娘、素姐和荀芳语?
我的命真苦啊!
我好死不死要冒充周举人的身份跑淮安去,这才有后来的故事。为什么就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如果是在甘肃、宁夏、陕北那种连考生都凑不齐的边远地区,只要识得几个字作得了文章,只要进考场多半就能中式。
可见,投胎也是一门技术活。
哎,现在麻烦了。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也得考虑历史进程啊!周楠,没错,你只是一个八品小官,或许朝堂政治同你没有任何关系,完全不用关心,可政治要关心你啊!
不行,我不能颓废,必须马上振作起来。
周楠振作的方式也不同常人,他小心地问:“恩师可认识顺天府学政官?”如果认识,能搭上线,这中间就有操作的余地。
王世贞被学生的话气得笑起来:“混帐东西,君子坦荡荡,你年纪轻轻自己总想着钻营。就算过了加试这一关,进得乡试考场又能如何?”
“那就是不认识了。”周楠叹息。心道:我家恩师从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