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之盛清时代-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随意看看就好~对了,最后那个可不是恶搞,布拉甘扎可是中世纪葡萄牙王室的姓氏哦~~~~

第149章 一四九() 
鉴于此番南巡时日有限;是以在广州府的行程很是短暂。仅仅两日多的功夫儿;福临一行便登船往江南去了。

    “歆儿感觉如何?身子可有不适?”一行人在浙江境内的宁波府下了船。玄烨担心梓歆重蹈晕船的覆辙,一路上不时的在她身边问着。现下停船靠岸了;那更是要问上一问的。

    “无事的。先前身子不适;想来也只是因着第一回坐船的缘故。这不;一回生二回熟嘛。我现下挺好的。”梓歆也不是不知好歹的。虽然恼怒玄烨轻薄了自己,可是玄烨对自己的关心;梓歆也是看在眼里的。日后在宫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自己也不好一直摆脸色。算了,就当被狗狗咬了。心里想通了;口气上梓歆也恢复了以往的熟络。

    “啧啧;怪道说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呢。爷这不过就是在宁波港;还未到杭州府。。。这个景儿也是精致啊。”

    “这就算精致了?那回头你见着杭州府、苏州府的景儿,你打算如何?脚下生根,不挪脚了?”

    “小四,这话怎么说的?你几时去到过杭州府、苏州府了?”玄烨见博敦略有损人嫌疑的与苏勒这般说,奇怪道。

    “哪儿啊!弟弟离没离过家三哥你又不是不晓得。这是弟弟在船上的时候,听容若说的。”博敦骚包的打开了骨扇,扇了扇,“三哥你是不晓得。容若这年纪虽说只比弟弟年长个三两岁的。可是这见识,弟弟是自愧不如。这苏杭,不过是容若去过的地儿里的个中一二罢了。”

    “哦?”玄烨惊讶的看向的,当真?”

    “当真当真。阿浑你在船上只顾着照看表妹了。你是不晓得,容若和咱们说道了好些呢。耶布淳格和弟弟们可羡慕了呢!”不等纳兰成德说什么,耶布淳格就兴冲冲地替纳兰成德开了口。

    “小姐过誉了。小的这些,不值当您羡慕的。”纳兰成德听耶布淳格这般夸他,显得极为不好意思。不单是他,耶布淳格方才的话,也让梓歆的脸上染上了薄红。

    不过玄烨的注意力倒是没在耶布淳格的某些话上停留。听了耶布淳格,玄烨只顾问道,“左右咱们现下也是走着。容若不妨说说这些年的阅历吧。也好让爷开开眼啊。”

    “三少您就甭一道打趣儿小的了。小的也就是这些年跟着师父在东边几个州府停留过。若说时日最长的,也只是那会去苏州府那趟。就是同三少偶遇的那回。”纳兰成德略显窘迫的解释着。

    “原是这般。”玄烨这才了然的点点头,“不过容若啊,既是到了宁波府,咱们也自然是要耽搁几日的。这宁波府你可曾来过?有甚有趣儿的地儿没有?”

    “唔。。。”纳兰成德努力的翻找着脑子关于宁波的那一点点模糊的记忆。想了好一会儿才道,“小的记得这宁波府吃食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大致可分为点心、糕饼、菜品三类。其中点心类有猪油汤团、蛋花圆子、酒酿圆子、白糖方糕、多肉小笼、八宝甜羹、鲜肉馄饨、虾肉馄饨、雪菜大包、素包等上百个品种。但若说最出名的,那绝对是以猪油汤团为首的,包括龙凤金团、豆沙八宝饭、猪油洋酥糖、鲜肉小笼包子、烧麦、水晶油包、鲜肉馄饨、三丝宴面、豆沙圆子十大名点。再有就是糕饼类,似乎除了宁波府特色的一种糕点,还有宁波月饼、桃酥、酥饼、绿豆糕、白冰片糕、苔生片。至于菜品。。。三少见谅,小的只记得有苔菜拖黄鱼、网油包鹅肝、海瓜子、卤汁田螺、烤泥鳅、丝粉面结、牛肉粉丝、五香豆腐、三北盐炒豆!”

    等纳兰成德说完,他才后知后觉的发现,玄烨几个瞧他都瞧呆了。

    “少爷小姐。。。你们这是。。。怎的了?”纳兰成德忐忑的问道。

    “啊?哦。。。那什么。容若啊,这些你是都吃过?”最先反应过来的玄烨问道。

    “是啊是啊!容若你这不是糊弄爷么!就你说了这么些东西,你这叫停留了几日?!”苏勒满怀羡慕嫉妒的咋呼起来。

    “不曾不曾。”纳兰成德连连摇头,“小的只是听人说的。这些,宁波府的百姓都晓得的。小的只是把以往听到的,记住了罢了。”

    “。。。”众人默!纳兰成德的话,着实让人无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容若既也是听来的。那咱们不妨去尝尝鲜。坐了小半日船,大伙儿想必也是有些饿了的。爷方才听船家说,这港口附近便有一家汤团老店开的分铺。爷叫上阿玛额涅,和几位大人。咱们瞧瞧去?”玄烨到底是被福临磨练过的。冷了场什么的,对他来说是极易的化于无形。

    “好啊好啊。爷这就先同额涅阿玛说去。”有了玄烨的话,苏勒第一个挑起‘重’任!

    在玄烨的提议,苏勒的起哄下。一行人用过了宁波府地道的汤团,便往内城行去。打算着找家茶楼,喝喝茶,顺道听听百姓这些年对朝廷的风评如何。

    “小二,来壶西湖龙井。”在热闹的地方找了处茶楼,福临一行并未在三楼要了雅间,而是在二楼找了张大桌,让众人全都坐下。

    虽说是搁了道屏风,但屏风外的几张桌子的谈话,全都是能听得一清二楚。

    听了一会儿,福临摸了摸下巴。对着纳兰成德说道,“容若。那头貌似都是些书生。你去和他们攀谈攀谈。”

    “嗻。”纳兰成德虽也是自幼习武,可与生俱来的温润,加之后天墨水的浸染,让他多了几分出尘的书生气息。

    “这位兄弟。在下方才不巧听见你与你朋友的谈话。似乎说的是朝廷这些年的政绩。恰巧在下也有一些浅见。不知可否与兄弟你闲谈一二?”领着福临交办的差事,纳兰成德跨出了屏风,便找起了他需要的人。坐在一旁的角落观察了一会儿,一个看似已到而立之年的人,入了他的眼。

    送走了朋友,张敦复正喝着淡茶,见忽然出现在他桌边的纳兰成德,张敦复打量了他一会儿。许是纳兰成德的书生之气得了他的眼缘,一向不太主动与生人交谈的张敦复难得没有拒绝,“在下张英,字敦复。安徽桐城人。不知小兄弟如何称呼?”

    “敦复兄有礼了。小弟复姓纳兰,名成德。字容若。家住京城。敦复兄称呼在下容若便可。”纳兰成德打着骨扇,说着话。一派儒雅,好不倜傥。

    “纳兰?”张英已经隐隐猜到了纳兰成德的背景,“容若兄弟,令尊明珠大人,安好乎?”张英低声问询。

    “。。。家父。。。一切安好。”纳兰成德惊讶的看着张英,顿了顿,还是回答了他。

    他就想不明白了,自个儿不过一个跟着太子爷的哈哈珠子,怎么这般多的人晓得他的父亲!还有这个张英,他究竟是谁?朝廷大员中自个儿并未记得有这么个名儿。这脸。。。瞧着也生啊!

    “容若兄弟莫惊讶。敦复乃顺治二十四年进士。不才,如今在翰林院做个庶吉士。”

    张英的解释,让纳兰成德明白缘故,“原是如此。那为何敦复兄如今人在这宁波府?”

    “家父二十四年十月过世,敦复丁忧回了桐城。如今时日已满,原是打算直接回京的。奈何朋友相邀一聚,敦复也不好推辞。”

    “那想来这一两年,敦复兄是在桐城了。不知桐城如今可有新式官学?”纳兰成德此番是带着差事的,自然没那般多闲聊的功夫儿。

    “敦复这两年虽不在京,但朝廷的政策,敦复还是略有耳闻的。桐城地虽小,不似苏杭、宁波这些地儿。但新式官学还是有的。只是桐城办的新式官学僧多粥少了些。据敦复所知的看来,还有许多百姓子女无法进入官学。”张英摇头感慨。

    “怎么?这官学皇上不是下了明旨,不收百姓一分一毫的钱财么?难不成底下的官员阳奉阴违,中饱私囊?”纳兰成德皱眉问道。

    “那倒是没有。”张英笑着摆手,“这苏杭、宁波,敦复不晓得是否也是这般。只是这桐城。。。不满容若你说,朝廷在桐城只办了一所官学。可桐城学子说多不多,说少那也是不少。一所官学,一年能收教的学子,数量太有限。倒也不是官学里的官员拿乔,人家说的没错,凡事总有个先来后到不是?如此一来,晚了些的学子,到头来还是得去那些私塾。这得花银两去私塾并不是最紧要的,只是如今官学与私塾所授课业相去甚远,私塾只是教教国学和孔家之言。其他的课业哪里是私塾先生能胜任!”

    “咳咳。”纳兰成德将张英的话记在了心上,打算将这话回头上报福临知晓。这时,屏风后传出他熟悉的轻咳,“敦复兄,那边还有容若的几位朋友。敦复兄与容若一道过去聊聊可好?”听到了暗示,纳兰成德便准备将张英引过去。

    “容若既是相邀,敦复如何能不给你这个面子。”张英谦和的说道。

    “敦复兄也乃性情中人也。敦复兄请。”

    “请。”张英跟着纳兰成德站起身来。

    作者有话要说:吧唧吧唧~历史上著名的贤臣张英出场啦~

第150章 一五零() 
“九爷;人请来了。”一转进了屏风遮掩的范围;纳兰成德便走到了福临跟前打千儿回话。

    跟着一块儿来的张英看到纳兰成德的举动;先是一愣;等眼神看到福临后;忙跟着打千儿;“臣。。。”

    “爷如今出门在外,你随着容若一块儿称呼。”张英刚开了个头;福临便打断了他的话。

    “嗻。小的省得了。”

    “嗯。方才你在外头说的话;爷听着了。说说看,你对朝廷办官学一事,是如何看的。”福临从窗边回到桌边坐下,指了指一个空座儿,“你也坐。都是平头老百姓的;就莫要拘着礼儿了。”

    原是要拒绝的张英,听着福临后边儿说的。听出话外意的他,也不敢再辞,“谢九爷赏。”谢了恩,张英才在空座儿上坐下回话,“九爷,小的斗胆问一句。如今国库会否充盈。除了各省州府,其余城池能否根据家户人头,适当多收些学子?亦或是打破一城一官学的规矩?”

    “这么说来,你是觉着朝廷的官学办得好?”

    “这是自然!”张英自幼受的教导,虽都是孔孟之言。但他并非孔孟的追随者。在他看来,只有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九爷或有所不知。小的丁忧这两载,虽不在您身边伺候,可小的却听着了许多事儿。远的不说,就是小的在桐城,以及一路来这宁波府。听到的,便都是百姓对官学的夸赞。再者在桐城时,小的也亲眼去那些官学瞧过,虽说场地有限,可这个中好处,绝非以往的私塾所能比拟的!”

    “所以,你方才才会说该打破一城一官学的规矩?”对于张英的说辞,福临并没有反对的意思。他这回南巡的目的,本就是听取意见来的。

    “是。正如小的说的,也正如您见到小的之前所听到的。官学如今大受百姓认可,朝廷在百姓脑子里的印象不似大清初定那会儿,已是日益好转。是以小的觉得,朝廷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这些能使百姓受到最实际实惠儿的事儿,办得更踏实,更利民。”张英不卑不亢的陈述着他的想法。

    “你的意思,爷记下了。”福临点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