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来酒楼参加宴席的士兵们的待遇也不差,整头的猪样送到军营中,还配有厨师过去给他们烹饪。只是因为行军期间,他们就很难酒水管够,
宴请完了自己的手下,李好接着宴请了云集过来的商人。除了李好原本有交往的各地商人,桂省这边有点实力的商人也在受邀之中。
这是一次投资分赃的宴会,不过怎么投资,怎么分赃,李好可得好好盘算下。桂省这边要开发,就离不开别的商人过来贸易,这边的药材和土产还是不少,能带动一部分经济。
另外就是这边被李好刚刚收拾的那些蛮族苦力,怎么卖也要弄清楚,谁买多少,卖到哪边去都要登记,以后出什么问题好追究。广州府和泉州府那边要发展,正缺乏各种苦力,能卖不少钱。
而唐军西征的物资筹备,李好把这个交给了桂省的商人来操办,战后的战利品除了上缴的部分,余下的也由他们来分配。这个是必需,桂省的商人跟李好还没什么交际,不照顾一下,这些人以后在发展桂省中想要多出力也难。
最后就是修路,这边的路不好修。桂省山多,很多还是那种石头山,这给修路加了不少难度。但是以后想要把这边好好控制在手中,加上还要继续往南进击,这边修路就是必需的,没有这些都是空。
李好的想法是岭南道利用这次战争的收获提供一部分钱,然后再募集一部分钱。到时把新修的路许出一段时间的收费段出来,这个时间段挣的钱就是募集过来的这些人的分红,能挣多少这个很难说。
而且这又是一种全新的操作手法,但是这东西有弊端,后世的李好对这个东西有抵触感。另外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修路修桥似乎都是免费来搞,自己开了收费的这个先也不知道好不好。
如果不这样的话,那就得用另外一种方式,卖矿。桂省这边的金矿不少,这个后世的人都知道。李好自己知道的地方就有不少,想要够钱发展,剩下的就是卖矿这条路了。
当然,李好自己也可以出钱来投资,包括让南方开发银行加入进来。但是光这个不够,另外吃独食也不好。地方的经济发展,光靠自己这两家公司也不够,必需要更多的人进来才行。
“这次邀请大家过来,还是以前的老一套,大家一起发财!当然酒楼的美食也不能忽略,美食不可辜负,大家吃的够不够尽兴?”
美食不能辜负,但是挣钱也是大事。酒足饭饱之后,李好开始跟这些商人商谈自己要做的事情。实际上他只要一开口,下面的人都会很配合的响应起来。
特别是李好宴请他们的酒席,历来都是各种美味。跟着李好合作多的商人个个都清楚,听到李好问东西好不好吃的时候,全部大声起哄起来“李少君无论在哪里,用来宴请的美食必是一绝,这个无可挑剔!”
这种夸奖不少,李好也最喜欢听,比那些夸奖他会挣钱的赞语受用多了。不过眼下要讨论的不是美食,而是大家一起发财的事情,所以李好也没有花心思去介绍酒楼的美食了。
桂省这边在后世的金矿不少,但是这个时候开发出来的不多。李好大致把这些金矿的产量说了出来,剩下的就是这些商人自己筹钱来竞拍,具体竞拍时间得等段时间。
“我手上有一些金矿的产地,这些矿山我准备全部出售出去,收来的钱迎来修建这边的主要干线。”唐初不禁私采,这是李好手中最大依仗,等这边的金矿开采后,这边的经济也会有一个初步的提高,还有人口数量。
李好需要的就是这个,这种手段在后世某个州的大开发中被用过很多次,李好现在不过是借用而已。毕竟现在的岭南道就是所有人眼里的蛮荒之地,想要大力开发这边,没有特殊的手段怎么行?
搞定了这些商人的事后,李好准备命令自己的大军继续西进,然后跟其他两路军马在南诏汇合。就在这个时候,临桂刺史跑了过来找李好,希望李好出面跟那些蛮族部落见下面。
临桂这边的县城是当年李靖平江南的时候修筑的城市,这边的刺史跟广州府和泉州府刺史遭遇差不多,都是那种不怎么得志的人,而且都是曾经在战场厮杀过的人。
只是因为手中的兵马不够,这些年临桂刺史的日子过的都不怎么自在,周围的那些部落都不怎么搭理他。李好一过来,先就是收拾一顿那些刺头部落,这让其他部落的头领全都慌了神。
郑刺史的地位也跟着涨了起来,原本那些不甩他的部落头领要么挂了,成了李好的阶下囚,要么现在就夹着尾巴做人,顺便小心的打探着李好的消息,明白李好下一步什么动作。
第二百六十二章 桂林米粉()
几万唐军聚集在临桂州府,这声势不小,周围的部落想要反抗也得掂量掂量下自己的能力,有没能力和唐军打一仗。
更何况李好一过来,二话不说就把几个大的部落干掉了,其他人早就没了反抗的资本。他们比起那几个不听话的大部落,战斗力差的太远了。
“我就不用出面了,我给你一句准话,这边的部落以后必须服从岭南道的命令,加快跟汉人的融合进程。谁要是不服从,直接灭了。这事我给你撑腰,你放心的去做事情就好。”
这边的刺史跟另外两府的刺史完全倒向李好不同,所以李好自然也不会对他太推心置腹。只不过这边的经济要发展,这边的日常管理都需要这个刺史,李好也没权利任免刺史,所以李好还需要这边的刺史不给自己添乱。
不过郑刺史下面的那些官员,岭南道的大部分小官员的任免,这个李好有一定的权力参考。他还是跟广州府那边一样,把自己的学生安插进去,以便李好自己能清楚的掌握这边的情况。
当然,也是给自己的学生们一个前程,只要他们在自己的职位上表现不错,他们就有机会继续往上升。往后或者进入大唐朝廷,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此,下官便放手去做了。”从李好这边得到肯定回复后,郑刺史就退了。李好对自己并不怎么亲近,这个郑刺史也清楚。但是他不敢妄动,也不会轻易的跟李好关系太好。李好掌握着兵权,这样的人靠太近并没什么好处。
这些年的浮沉让郑刺史小心了很多,他不是不想靠近李好走,而是因为李好太年轻了,而且根基也浅。这样的人很容易被算计,郑刺史怕自己跟李好走的太近,最后受牵连了。
泉州府和广州府的刺史是没得选择,李好过去的时候正是那两个地方最动乱的时候。他们只有靠着李好平复境内,然后再慢慢捞些功劳,所以就算李好的资本不是很好,他们也只能选择李好。
郑刺史就不用,这边的蛮族部落虽然有点不怎么听话,但是整个临桂这边并没什么叛乱。加上这些年临桂的发展也不错,所以他的地位并不尴尬,也不用担心会降职,熬过一段时间就有调回去的希望。
“老师,这桂林米粉其实跟潭州那边的米粉也差不多,只不过汤料和口味不同而已,是吧?”郑刺史离开后,李好自己又琢磨着吃的东西去了。
对于李好的行为,冯二郎现在已经极度无语,他甚至有点怀疑,李好其实更是一个厨师,而不是什么大军的将军。这不,他和李好的学生进来的时候,李好正在琢磨着怎么做桂林米粉吃了。
虽然这边到处都能看到桂林米粉,可是这位将军说别人的不好吃,得自己亲自动手来搞些吃。而他之前给别人整的富川角饺,现在已经成为这边的一道很火的小吃,还有了一个拉风的名字——将军饺。
李好对此一点追究的想法都没,甚至还有点欣赏那个小吃店的老板,竟然现在就会用自己的名号来给他们小店打广告了,够灵活,特意还给那位店老板送了一副自己题名的店名过去。
李好的学生对于李好做的这些一点惊讶都没,反而还先和李好聊起了做米粉的事情。他是从潭州的岳麓书院毕业后抽调过来实习,那边的鱼粉也好,手工粉也好,可没少吃过。
加上李好对自己的学生的要求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去做,去体会,没有什么君子远庖厨的说法。所以这些人对于吃什么的,都会自己做,对于这些事情也不抵制。
两边的米粉都是用大米制作出来,都有白、嫩、爽、香的特点,制作工艺都源于传统,优于传统。都以独创的米粉香滑、卤水香浓、佐料丰富等优势,这也是桂林米粉潭州那边的米粉所要具备的独特口感优势。
“呵呵,都是用大米制作而成,两者自然差不多。不过因为两边的地方不同,口味也会略有不同,侧重方向以及用的配料也略有不同。毕竟两边离的太远,生活习性不一样。”
李好听后笑了笑,都是以大米为只要粮食的地方,一些东西自然会有差不多的地方,只不过生活习性会有小小的区别。他现在做的这道跟以前的就略有分别,李好做的是卤菜粉,这种做法在潭州那边并不多见。
卤菜粉是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炸酥的五花肉)、卤牛肉片、香肠、叉烧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再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辣椒、蒜蓉、葱花、各类酸菜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呼呼作响,声色味俱全,却没什么汤,这也叫干捞粉。
当然桂林米粉中肯定也有汤粉,比如三鲜粉,猪牛杂粉。这种汤粉跟潭州那边的汤粉差不多,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胡椒、麻油等调料便可,这种米粉味道也十分鲜美。
桂林米粉有许多种,其中还有一道很有名的是马肉米粉,这道后世的李好去吃过,属于这边独特的一种配料米粉。它用特制的红烧马肉作配料,马肉鲜嫩味香,壮阳补肾。
据说过去吃马肉米粉多用特制小碟来盛,米粉仅供一箸,上面有几片薄薄的马肉,再加以几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酱,风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
李好吃的时候已改用大碗,滋味变没变李好就不清楚了,不过他吃的时候感觉味道还不错。鲜美的马骨汤配香脆的腊马肉片,再加芫菜、花生、芝麻油,那香味,直冲肺腑,口水怎么不流呢?
逛了秀丽山水,再吃一碗桂林马肉米粉,饱享眼嘴之福,实在是一大乐事。其实后世在桂林的大街小巷中都能吃到各式米粉,找一家当地人开的店,进去想吃什么点上几份吃,而且价钱还不贵。不
过千万不能去那什么导游推荐或者那种在自己店铺上面挂着舌尖上的中国的上榜店里面去吃,那些地方的东西又贵又难吃,坑的就是游客。
这似乎是旅游区的通病,大致也是人性某一方面的一个跌落吧。不会在味道上面,分量上面下功夫,而在材料上面,价钱上面动脑筋,有一个坑一个,反正游客那么多。
“老师,这些做法真要给这边的那些做米粉店铺的人么?”冯二郎听到旁边的年轻人的话后,一脸的惊讶,那是李好的学生之一。
他刚刚跟着吃过的那些桂林米粉,无疑比整个临桂城里面所有的米粉味道都要好,还有各种味道。再想下之前那个卖将军饺的家伙火爆的生意,这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