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小说巨匠-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琪的礼物》正是走的这个路线,故事讲述一对小夫妻在圣诞前夕互赠礼物,妻子卖掉一头漂亮的头发给丈夫买了手表带,丈夫却卖掉手表给妻子买了一套完整的梳子。

小两口的礼物全都变成无用的东西,但是他们却各自收到了来自对方最珍贵的礼物——爱。

新颖、别致、洋气、切题,三观正,简直就是参加征文的不二之选。

柳敬亭在彼世大一的时候,看过这个故事的原版,当时寝室一哥们为锤炼逼格,特意买了一部英文版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集》,买回来之后,当然是不看,柳敬亭在某个周末的午后,午睡醒来,百无聊赖,随手拿过来读了一下,不料这一读还读上了瘾,对着牛津大字典,把剩下的故事全部读完,四级考试因此秒过。

柳敬亭本着提高英语、研究文学的目的又去图书馆借了原版《莎士比亚全集》——在床头整整放了四十天,就没翻到过第二页。

这就是传说中的“自己买书或者借书,往往不会看”魔咒。

好在,现在这些书都已经储存在自己的脑海。

……

《麦琪的礼物》中文版四千字左右,柳敬亭晚上回到寝室,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写完,之后下载报名表格,填上个人信息,和小说一并发到了万象指定的邮箱。

柳敬亭完成这些程序的时候,赵侃还在抓耳挠腮地思考题材,实际上,他已经写了不下十个开头,甚至连古体诗都考虑在内,类似“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又或者是“静女其娈,贻我彤管”之类的。

柳敬亭看着赵侃摆出经典的蓬乱状态,忍不住道:“实在想不出来,去阳台透透气,或者下楼去跟小树一块投几个球,说不定灵感一下就来了,写东西又不是挤牛奶,硬来只会弄巧成拙。”

赵侃苦恼道:“挤牛奶就好了,至少有奶可挤,我现在脑子里一片空白,平时那些天才般的句子一个字都找不见了。”

“常见,写作就是这样,你越是想好好表现,越是不能满意,还是心态问题,你要丢掉心中的那些复杂念头。”

正在埋头做题的孙信阳突然抬起头,欲言又止,然后又重新回到题海中。

正跟赵侃聊着天,突然听他大叫一声“我想到了”,然后再次投入到新一篇文章的写作中。

柳敬亭笑着摇摇头,然后点开“楚留香”文档,开始写第六章“剑下一点红”。

这一章里将会出现另一位经典人物——中原一点红,一位叫价最贵、出手最狠、最讲信用的杀手,他出场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刺杀楚留香易容的张啸林。

刺杀当然没能成功,可是即便如此,本章还是点活了中原一点红这个人,柳敬亭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知道他的故事肯定不会简单,后期必然有升华的情节,果不其然,后来中原一点红爱上被毁容的曲无容,为了保护爱人而被胡铁花误伤,失去了一条胳膊,最后两人相携离开,这一幕也成为楚留香系类中,最令读者动容的场景之一。

不过,柳敬亭也十分清楚,基本上,小说中出现的所有逆天配角,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衬托主角,中原一点红命运的改变终究是受到楚留香的影响,换个角度来看,他的升华其实仍旧是用来从侧面证明楚留香的伟大。

即便如此,中原一点红在楚留香系列中的存在感几乎可以媲美陆小凤系列中的西门吹雪,足见其人格魅力。

柳敬亭喜欢这种牛掰人物对决的情节,写起来异常亢奋:【一点红道:“在我一百四十四招杀手之下,竟仍不还手,竟仍有微笑,这除了‘盗帅’楚留香外,天下焉有第二个!”】

简单一句话既点名了一点红的自信又反衬出楚留香的强大,当点三十二赞。

……

北方雪融,南方叶青。

中原一点红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已经是四月底,弥琥即将启程赶去南港参加考试,柳敬亭按照计划随同前往,宫承恩也按照计划偷偷地加入了南下的队伍。

柳敬亭在网上预购了三张飞机票,本来胡小米的妈妈也要一起,但是敌不过弥琥“你去,我就不去”的绝招,只好作罢。

弥琥当初为了得到休学做编辑的机会,权宜地答应了父母出国的要求,本来以为时过境迁,父母会淡忘这件事,不料他们如此坚持,今天终于到了还账的时候。

三人各怀心事地坐在飞机上,弥琥伤感于即将到来的离别,宫承恩紧张于即将到来的见面,柳敬亭相对平静,看着窗外,想起读者们见到中原一点红的惊喜,想起天道有常“此人必然还有故事”的精准评语,想起那位渊博的陈石让教授的赞扬文章,当然,也想到了即将公布结果的万象征文。

和其他投稿同学不一样,柳敬亭投了稿子之后,就没有再关注这个事情,或许是自信,或许是像弥琥说的那样,自己对那五十万奖金的企图心相对较轻。

不过,他也有微微的诧异,按道理说,那样一篇小说出现之后,不应该这样默默无闻,不说像《楚留香传奇》这样引起各界震动,至少也能拿到一个提前晋级名额什么的。

柳敬亭无声无息地笑起来,他本来就是一个可以跟自己开玩笑的人,排遣时光,自得其乐。

“所以当初送你电脑和手机真的没错,现在开始见收益了。”弥琥笑着对柳敬亭说道。

柳敬亭微笑以对。

“你在笑什么?”

“想到你的厨房。”

弥琥想到什么,脸上一红,瞪了柳敬亭一眼。

宫承恩适时插话道:“你们说,等下她见到我直接发飙怎么办?”

“你千里迢迢来看她,她怎么会生气?”

“你们不了解她,她不喜欢自己被蒙在鼓里。”

“你放心,我和他会为你讲好话。”

飞机在南港降落,三人下了飞机刚走出机场,发现南港正在下雨。

……

江海这个时候却出了一个很大的太阳。

万象学园某间办公室内,二十几位文学界精英、专家正在筛选稿件,从征稿以来,开放的十个邮箱全部被爆,前前后后接到的稿件将近突破两百万,如果是哪家杂志有这种投稿量,估计主编会从梦里笑醒来。

征稿已经临近尾声,经过评委们多番精挑细选,现在有一百三十六篇稿件被挑出来,接受最后的裁定。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一脸不可思议地把目光从电脑屏幕上移开,看着正在忙碌的前辈或同行们,道:“我们似乎遗漏了一篇稿子。”

第一百一十八章 麦琪的礼物!

身处南港,正站在小雨中伸手招出租车的柳敬亭,一定想不到自己投的稿子会是万象征文的第一篇投稿,他更加不可能想到,由于当时万象邮箱刚开,工作人员正在做测试,所以这篇稿子被当做测试邮件,统一放到垃圾箱,后来投稿大举来袭,统筹稿件的工作人员自然没时间去查看垃圾箱,所以柳敬亭猜想的那个画面始终没有出现。

这倒也不能怪那些测试人员,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有人能在通告发出去的当天就投稿过来。

于是,《麦琪的礼物》在垃圾箱里躺了一个多月后,终于被万象某位年轻的助教误打误撞地点开,看完之后,顿觉惊艳,赶紧向评委们报告。

“小方,你说什么?”

一位五十多岁的胖男人抬头问了一句。

“唐教授,我们遗漏了一篇稿子,我刚才清理垃圾箱的时候看到的。”

“垃圾箱?不会是垃圾邮件吧?”

“我打印出来您看看。”

唐教授点了点头,继续看手里的稿子。

小方小心翼翼地把垃圾箱里的稿子移出,然后复制到word文档,打印了出来。

“唐教授,稿子。”小方把三张A4纸递到唐教授面前。

“先放这吧。”

小方有些不甘心地把稿子放下,但是他又不敢催促自己的教授赶紧看。在大学里面,助教和教授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员工和老板。

“什么稿子让小方这么郑重其事?拿我先看看。”坐在对面的一位看上去年富力强的青年男子笑容可掬地说道。

小方看了眼唐教授,唐教授点点头,道:“给胡院长先看吧。”

小方脸上惋惜表情一闪而过,老老实实地把稿子递给了胡院长。

“麦琪的礼物,”胡院长嘘了口茶念道,“挺直白的名字啊。”

小方微笑着点点头,接道:“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很有意思,特别是结尾设置,峰回路转。”

胡院长没有答话,把紫砂茶杯放到一旁,开始看文,脸上始终挂着那抹令人莫名其妙的优越微笑。

不足四千字的短篇小说,只花了胡院长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看完之后,胡院长脸上的笑意敛起,取而代之地是一种古怪神情。

重新回到计算机前的小方,一直在观察胡院长的表情,发现他神情有变,心中颇有些狐疑不定,不知他十分看好的那个短篇会是怎样的结局。

胡院长看完之后,没有立即给出结论,而是又重新地理了一遍,同时伸手从笔筒中取了一支笔,开始做文本分析。

小方转过脸,嘴角扯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又十分钟后,胡院长语气郑重地说道:“同志们,都暂停一下,我们刚才的排名可能要做个调整。”

小方心道:“终于来了。”

所有人都停下手里的工作,抬起头看向万象文艺学院未来的副院长。

“我手里现在有一篇投稿,是小方从垃圾箱中拉出来的,可能是之前被误删了,”环顾了一下众人,续道:“负责任地跟大家说一句,若不是小方,我们很可能就会错过本次征稿最大的一颗骊珠。”

听到这句话,大家的脸色都或深或浅地出现了变化,了解胡院长的老资格们自然知道此人毒舌的一面,即便是之前对他不熟悉的后辈,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也大致了解了此人的作风。

“这篇稿子投过来是来恶心我的吗?”

“难道作者自己不知道,他写了一坨狗屎吗?”

“是不是很多阿猫阿狗都参加了征文,这些东西是什么,谁告诉我一下?”

“这次征文是针对高中生的吧,怎么好些个幼儿园小班的智力明显未成熟的小朋友也投了稿子过来?”

……

类似这种不近人情的恶毒评语,对胡院长来说,简直就是口头禅,至于稿子看个开头就直接丢垃圾桶的现象,就更加常见了,最令人无语的是,有些经过其他评委一致认可的稿子落到他手里,都有可能被冠以“一坨屎”的最终评价。

所以,从选稿到现在,胡院长几乎跟每一位五十岁以上的评委吵过架,不过,他们的争吵都是围绕文学和稿件,属于学术性的辩论,不涉及私人感情,所以,前一秒钟还在办公室吵得不可开交,剑拔弩张,后一秒钟在食堂又谈笑风生起来。

当然,胡院长也不是从头骂到尾,偶尔看到一两篇入眼的文章,也会施舍几句夸奖,比如“这篇还能看”、“这篇删去五千字,留个六七百字就行了”,“这篇算是摸到一点门道了”,评稿至今,他给出的最好评语是“这篇不错”,他说出这句话时,那位六十多岁的文学研究员竟然莫名地感到一阵轻松和喜悦,因为“不错”的稿子是出自他手,由此足见胡坚积威之盛。

三十五岁就做了教授的胡坚自然是有这个底气的,在燕大给研究生上过课,在浙大人文学院做过院长,去剑桥和麻省做过访问学者,此次来万象也是受康园长亲自邀请,据说他跟康园长两人绕着浙大玉泉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