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半夏田园-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时不干了,石浪咬咬嘴唇,刚要说什么,见对方的拳头就已经招呼过来。

哪里还敢挽留,给了银子,把这些人打发走了。

索性身边还剩下几个,但也没有那个工夫,把腐竹挑到另外的地方啊。

秤还来不及呢。

石浪狠狠心,指着脚下的青石板,“就把腐竹放在这算了!等会咱再运过去。”

正在干活的人心里一松,手上的腐竹正要落下,却被一双手接住了。

“不行。”半夏说道。

石浪觉得心里一股火气四下乱窜,终于忍不住喷薄而出,“这又不行那又不行,我的东西放在那里跟你何干?!”

这时候着急,怕是已经迟了,半夏眼皮都不抬,“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可是你说的,货都在这了,也不止两千斤,谁让你请来的人少,要是到申时交货完不成,可是你这边拖的缘故,这也是违背了契的,三倍的银子,可不知道你有没有准备好?”

三倍?!

账房先生的算盘啪地掉在了地上,半夏捡起来,噼里啪啦地拨了几下,最后还是用口算给算到了那个数目,“这三倍嘛,也不多,就是两千五百一十四两银子,你要是拿不出这笔钱来,这腐竹可不是要抵回来?还有作保的是谁?那宅子的契怕也不是你的了,哎,该还到什么时候呢?”

半夏一本正经地说道。

有人在圈子里拍手叫好。

“看他还张狂!说让人家还到孙子辈,这缺德的,以为咱们这的人都好欺负还是怎的!”

“可不就是,弄得俺们最近连豆腐都吃不上了,祸害!”

石浪有心想反驳,见半夏盯着契看,他的手突然发了一下抖,没错,这些都是他自己写上去的,但不是万无一失的吗?就连城里也让人打好了招呼,她去哪里变出来的腐竹!

脸皮不是一般的厚,石浪嘿嘿笑了笑,“哪能呢,这八百两还是能够拿得出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是,我想放在那里也是我的事,我这就估堆。”

生怕半夏这边真的较真起来,他就改了一个法子,至于找不到估堆的人他也不怕,秤了这么多,一眼瞧过去他也能看出十之*,哪怕吃亏一点点也没啥,这腐竹运出去就是银子,至少不至于亏。

如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无奈半夏这头根本就不同意。

“这不好吧,刚才是谁说的一两都不能少,我们可是特意多运了过来,就怕不够,你这连仓库、人还有银子都没有准备好,这是特意想着咱们交不出货?”

石浪又涎着脸,嘟囔说道,“这……买卖嘛,都是这么回事,差不多也就得了,好说好说。”

“好说?谁跟你好说,牢饭好吃你去吃啊,这打量咱们真的弄不到黄豆啊?我们做这一行的,难道还能没有多一点准备?当时说了分成几批交货,第一批先给两千斤,先结算出银子来,是谁不愿意来着?愣是咬定到时候一起交,我还以为唐老板做好了万全的计策,怎么?”

张留抱着手,“要不,我看着是秤不完了……”

“两千五百多两银子哦,乖乖!”

“还有时辰呢。”有一个暗哑的声音说道。

说完,就把秤递进来。

这样的秤,一次可以秤两百七十斤,送秤来的人佝偻着后背。

送完,就要挤出人群。

却差一点撞到了半夏身上,依旧没有抬走,“小丫头,让一让。”

“做了这样的好事就走了,可不行吧。”

孙娘子挤进来,一把就扯下头上的帽子。

那人猝不及防,往石浪那边倒。

石浪赶紧往旁边一躲,那人就滚在地上,看着那脸,惊惧地叫了一声,“爹!”

“石老板,你这是何必呢?”

正文、第172章 新的一步

一直到夏日炎炎,茶楼里闲坐的人们依旧还会唾沫横飞地说起,春日时的那一场热闹。

当初那整条街的腐竹,在太阳底下那耀眼的光芒,那石浪的无赖跟落魄,那石大夫的最终报应,那东望村人直冲云霄的欢呼,宛如昨日。

说书人一声喟叹,以一句“正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积得行善乃福运根本也”作结。

每个人的关注点跟记忆点都不会太相同,在说书人走下台之后,茶客们的议论开来。

有人讨论那腐竹究竟值当多少银子,有人说那大夫以前就在县城的医馆里呆过,也有人说那东家的螺蛳粉是一绝……

不管外头如何议论纷纷,东望村人的日子,却是从那场热闹之中彻底地走了出来,而今,更多的人,聚集在作坊那。

绿油油的禾苗已经铺满了田野,阳光透过缝隙照进里头的水面,有细小的鱼在里头晃悠。蝉鸣悠悠,土狗无声地趴在屋檐底下吐着舌头。

人坐在屋子里,有一种晕晕欲睡之感。

半夏瞧着作坊里忙碌的人,已经记不得是第几次问狄彦,“你那些黄豆究竟是哪里来的?”

却从来没有得到过正面的回答。

事后她疑惑过,猜疑过,种种途经得知的说法,最后又一次次地证明是不正确的。

越是如此,她便越是想知晓。总不能,是天下掉下来的吧?

狄彦悠悠然地坐在作坊一侧的棚子里,一张苏有礼刚打制出来的竹躺椅,让他斜斜坐着很是安然,一旁的葡萄藤洒下一片阴凉,有阳光斜射过来,点滴碎金洒在神前,整个人更是显得没有骨头一般,似乎没有听见半夏的话。

看着他那淡淡的神色。半夏就记得当日,孙娘子揪出石大夫,又有那被他害过的人过来告,石浪却一个劲地否认时候。他也是这样淡淡的神情,随口说了几句,那石浪就放弃了挣扎。

腐竹最后还是送到城里卖空了,石浪那衙门里认识的人也被揪了出来,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狄彦并没有说。

回到东望村,大家对他的态度已经变了许多。再也不是当初看见就躲或者要去拎锄头的模样,当日聚餐,他也只是如此淡淡地看着。

之后,仿佛。就没有再去过哪里。

要不是在他那空荡荡的屋子里,每日按点地过来吃饭,李氏给什么,他也不再拒绝,就处于半夏说的那种混吃等死的状态中。

这样一个牛高马大的人。那竹躺椅被压得吱呀吱呀响,半夏就嘴角一撇,“你坐着……不闷吗?”

“为什么会闷?”狄彦的眼睛一脸的无辜。

半夏咳咳,换了一个方式,问道,“要不然这几日作坊里太热,你去药寮那取一些凉药。煮成水让大家伙喝一些……”

“木十九不在药寮。”

半夏心里咆哮,我当然知道他不在药寮啊,要是知道,还需要你去,你们不是很熟悉吗?跟一家子似的。

“他去哪了?”

换来一个白痴的眼神,“他去给人治病。”

有火气想窜起来。又被半夏压住,“那……你都会做什么啊?”

这样懒洋洋的姿态,似乎不太像样啊。

这么多的人,难不成的只有自己这么想?

身旁这人,就跟睡着了似的。

半夏再一次铩羽。想着让此人做些什么的心思彻底死绝,只腹诽了两句饭量还挺大,就不知道说什么。

却听他幽幽说了一句,“我也不知道。”

那眼神很是悠远,仿佛是在回忆,迷茫又感伤,半夏突然就不忍再看了。

赶紧转移了话题,“那,你一直都在做些什么呢?”

该不会就是村子里的人说的土匪吧,要不然他呆在家里,李氏反而还欢喜,说什么就冲着彦哥儿能去城里把腐竹这买卖谈下来,吃多少年都不亏。

狄彦听得半夏叽叽喳喳的声音,又想起木十九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心道自己是傻了还是怎么的,木十九都多大年纪了还孤身一人,怎么能够听他的。

这兵行险招,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在做一件事。”他不能说得更详细了。

半夏有些无语,自虐啊!

“我从记事开始,就一直在做一件事……”还是那样的嗓音。

她就笑了笑,“嗯,我晓得了,一直努力做一件事也挺好的,我二伯也是,我听薄荷说他就算是找土都不知道找了多少年,你瞧现在,不是挺多人来买他的东西吗?他反而不卖了……”

说完,见他眼睛似闭非闭,也不知道是不是睡了过去,半夏就说不下去了,起身瞧了瞧李氏的方向,老娘啊,不是我不跟他说话,是他自己睡着了,又不是婴儿!转身去灶房那边炖绿豆汤。

在她转身的时候,却没有看见,身后似乎粘了一双明亮的眼睛。

作坊里很热,煮浆的蒸汽在空中蔓延,各个都是一身汗,但在这忙碌的人,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男女老少皆有。

“娘,你说的发豆子,到这个手指一掐就断就可以了?但你瞧这一粒我掐断了,这个却没有啊,这里头可有什么讲究。”一个比薄荷还要小的小姑娘,正问一个妇人。

“遇到这种情况,你就挑上头中间跟下面一些的,多试十几粒,大部分可以就成了,要是不成就多泡一会,这千万不能马虎……”

虽然是娘儿两说话,却依旧很是严肃。

小姑娘点点头,“娘,我晓得了。”

这一处处的,就连烧火跟木糠处,都各自聚集了三五成群的人。

“木糠用来熏干最是好,没有就挂着牌子收便是。”

出来的腐竹,却并不太多。

半夏一点都不心急。

有了那买腐竹的银子,不仅外公一家的银子都还了回去,知道他们不会用利息,还特意买了一车的东西过去。

正是有了那银子,城里已经交过定金的黄豆,也能买了下来,如今租着屋子放着。

现在嘛……

半夏提着绿豆汤放在作坊前,招呼大家来吃,“绿豆汤来了,大家喝一碗解暑,这边还有凉粉,井水里湃过的,可凉爽了。”

忙碌的人依旧忙碌,像是没有一个人听见一般。

反而有个揶揄的声音传来,“给我来一海碗。”

不用问,这里头最得闲的,就是那躺在竹椅上的人。

半夏装作没有听见,见新嫂子脚步生风走到一旁,舀起一碗就喝,笑着对半夏道,“我估摸着能够成了,这一批人过几日就能够动身,城里那边你叔跟你爹都去看过了,现成的地方,砌几个灶台外加一些竹竿就能够用了,休整也花不了多少工夫。”

一碗凉粉喝完,新嫂子用袖口擦擦嘴角,“我是真没想到,我们这铺子,果真的能开到城里。”

半夏就笑,很多事情一开始她也没有想到,只不过是想着不能一日日地如此,不停地朝一个地方努力,就自然而然的到了眼前这般。

巧妮满头大汗地过来,“半夏,我这一次怕是来不及了,下回我一准而去。”

巧妮一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家里地不多,她跟自家嫂子干活都是一把好手,这一次有这样的机会,她很是想着跟出去,但一来李氏想留她在村子里帮忙指点新人,二来她到底还是个大姑娘,在外头有什么事情也不好照料,这年头出门并不容易,又是去外头干活的,一出去还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是以,头一批出去的,几乎都是拖家带口。

外头连住的地方也都考虑好了,一家子过去,老人带着孩子,半大的小子就能领到工钱了,怎么算都比家里划算许多。

至于家里的田地,很快就能够收割,到时候也是不用操心的,请人割下来之后,田地就租给作坊,以后用来种黄豆,按年头给租金。

干活的人本来就不需要操心吃食,如此一来,比起在家里对着田地,到头来只能混一家子肚子饱,出去不仅有吃有住,一大家子好些人都能领工钱,地也不会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