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医药传家,你嫁过去,一定会夫妇和顺,相得益彰的。”
苏氏说着说着,竟然笑了出来:“你当初学医的时候,我就是这样打算的,没想到果然是如此。你与那郑家修哥儿,果然是应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的话。”
“母亲……”寇彤看着苏氏的笑脸,不由小声问道:“那郑世……郑家修哥儿多大年纪了?”
苏氏说道:“他比你大了两岁,今年已经十七了,当初我见他的时候,他还只有五岁呢!你也刚刚学会说话,没想到时间过得那么快,转眼间,十几年都过去了!”
寇彤却说道:“母亲,这婚事是父亲生前定下的,可是父亲现在已经不在了,你也知道,父亲毕竟是获罪之人,那郑家还会认这么亲事吗?”
作者有话要说:
32刘家命案
寇彤的问题,让苏氏一愣,这个问题,她何尝没有想过呢?万一郑家不认这么亲事该怎么办?
她看着寇彤一脸紧张与期待地望着自己,大大的眼睛里面满是担心,苏氏不由心中一紧:无论如何,她也要为女儿争取这门婚事。
“彤娘,你放心!婚姻大事,怎么能说不认就不认?你这亲事,双方可是交换过庚帖的,而且当时还写下了婚书,有婚书为凭证,那郑家怎么能不经过我们同意就私自悔婚呢?如果他们当真这样做了,是要吃官司的!你放心,母亲一定让你风风光光地嫁入郑家!”
看着母亲信誓旦旦的保证,寇彤心中不由七上八下的:母亲,你哪里知道,我根本不想嫁入郑家啊!
寇彤还想说话,却看到苏氏的眉头紧紧地皱到一起,看来,虽然母亲嘴上说的肯定,但是心中肯定也是不确定的。既然如此,那我就不说了,这件事情要从长计议。还有时间,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晚上,躺到床上之后,寇彤一直想着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世,定要离郑家远远的!
从第二天开始,寇彤又开始了自学。有了老者这两年的传授,寇彤已经能看懂大部分医书了。其中就包括那本《李氏脉经》。
但是《李氏脉经》里面还是有许多很深奥的地方,寇彤有些不大明白,她决定过了年,还是拿着书去问问师父好了。
很快就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燃放起气了鞭炮,寇彤跟苏氏一起守了岁,第二天一大早就给寇彤的父亲寇俊英上香。
“父亲,又是一年过去了。在过去的那一年里面,女儿已经学到了许多的医术,您留下来的医书我也能看懂大部分了。父亲,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医术,总有一天能像您一样,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我知道您的冤枉的,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一直这样冤屈下去的,您一定要保佑女儿早一日为您洗刷冤屈。”寇彤在心里默默说道。
“夫君,你看看咱们的女儿,彤娘已经长大了,她的医术非常精湛,继承了你的衣钵,你可以放心了!你要保佑我们娘两个平平安安的,保佑彤娘的婚事顺顺利利!”苏氏也在心里默默说道。
母女两个对着寇俊英的牌位,各自说着想说的话。然后把香插到牌位前面的香炉中。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拍门声传来:“小寇大夫,快救命啊!”
是旺根媳妇的声音!
大年初一上门,是很不礼貌的事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旺根媳妇这么着急。
母女两个连忙打开门。
旺根媳妇一把拉过寇彤的手,边走边说,道:“小寇大夫,不好了,老爷吃了毒药了,你快去救救他!”
寇彤听了,心中一个咯噔!大过节的怎么好端端的会吃毒药?
不知怎地就想起来杨姨娘那奇怪的笑容!
寇彤被旺根媳妇拉着朝刘地主家走去。
苏氏在后面说道:“彤娘,万事要小心!”
“我知道了,母亲你放心吧!”
看着女儿被旺根媳妇拉走,苏氏的心中不免有些七上八下的,刘老爷怎么会吃了毒药呢!不知道要不要紧!
这边苏氏悬着一颗心,那边旺根媳妇已经跟着寇彤来到刘家后院。
后院里零零星星站着几个不知所措的下人,他们都不敢靠近那间屋子。
看到寇彤来了,他们连忙过来七嘴八舌地跟寇彤说着:“老爷中毒了,在房间里面!”。
那些鸡鸭因为受了惊吓而跑得满院子都是。
十分的喧闹!
这是杨姨娘住的地方!
看来,这件事果然跟杨姨娘脱不了干系!
只是,老爷既然中毒了,这些人不在房间里面照顾着,怎么都离得远远的?寇彤觉得十分的奇怪,这场面与她往日见到的十分不同,总觉得哪里透着些古怪!
寇彤跟着旺根媳妇走到那孤零零地房间里面,看到躺在床上的的刘地主跟她旁边的杨姨娘。
寇彤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刘地主衣衫不整,面色狰狞!而杨姨娘则衣服穿的整整齐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还化了妆。
寇彤壮了胆子,走进了一看:两个人皆是面色乌青,嘴唇发紫,嘴角隐隐有血迹,显然是中毒了。
寇彤颤微微地伸手往两个人鼻子下一探,已经没救了!
头一次看到死人,寇彤吓得腿一软,连忙走出了屋子。
站在外面的下人都悻悻地看着她!
这下子,她终于明白那些下人为什么不敢围过来了。
她是大夫,不能怕!寇彤暗暗告诉自己,然后稳了稳心神,走向那些人。
“太太在什么地方?”寇彤问道。
旺根老实巴交地回答道:“太太伤心过度,晕阙过去了!现在在上房歇着呢!”
寇彤点了点头,转过身来,问道:“旺根婶子,这人已经救不了了,你看这怎么办?”
“小寇大夫,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旺根媳妇一脸的不知所措。
寇彤抬腿就想离开这个地方。
但是她看了看这院子中间站的人,想了想还是说道:“旺根叔,你去镇子东头,刘老爷的本亲家里,请一位长辈来,就说出了大事,什么都不要说,只管把人请来就可以了!”
“是!”旺根说着,出去了。
“旺富!你去请里正家,就说刘家出了命案,他自会到县城请官差的!”
“是!”旺富听了,也急忙去了里正家。
“其他的人,不要围在这里了!这院子先收拾一下,鸡鸭都圈起来,不要满院子跑,然后各人做各人的事情。如果要出去,要跟旺根婶子说一声。官差来之前,谁都不能乱跑,知道吗?”
“是!”那些人估计也被吓到了,都按照寇彤说的去做。
寇彤想了想,没有什么遗忘的了,这才说道:“旺根婶子,你跟我一起去看看太太!”
“是!”旺根婶子见寇彤做事情井井有条,也收起来慌乱,听从寇彤的吩咐。
刘太太是伤心过度而昏阙,寇彤给她把了脉,服了一些镇定安神的药,没过多久刘太太就悠悠转醒了。
她睁开眼睛看到寇彤,不由放声大哭起来:“彤娘子,老爷他……”
“太太!”寇彤安慰道:“老爷已经去了!当务之急,您要振作起来,办好老爷的身后事才是啊!”
“太太,十五太爷来了!”旺根站在门口说道。
寇彤忙解释给刘太太听:“当时您晕过去了,家中没有主事的人,我让旺根叔请了刘家本家的长辈过来帮您处理家事。太太,您要不要见见十五太爷?”
“我要见!”刘太太挣扎着起床,寇彤跟旺根媳妇扶了刘太太来到明堂,刘太太将刘老爷跟杨姨娘中毒的事情跟十五太爷说了一遍,并委托他帮着料理丧事,禀报官府。
十五太爷听了吓了一跳,很快就稳定了下来,并答应了刘太太的请求。
寇彤给刘太太留了几副药,好生安慰了一会,然后才回到家中。
苏氏得知刘老爷出事了,也吓了一跳,紧跟着烧了一个火盆让寇彤跨过去去去霉气,又让寇彤将衣服换来下,洗了几遍手,才放下心来!
苏氏抱怨道:“新年头一天就遇到这种事情,真是犯忌讳,得好好除除霉气才好!可惜这范水镇上没有寺庙,要是在南京或者在京城,一定要到庙里求个平安符戴戴才行!”
这几天,母亲总是说要回南京的事情!
“母亲,咱们真的能回南京吗?”寇彤问道。
去年苏氏连着给南京寇家去了几封信,都没有收到回音,这让苏氏高兴的心情一天天消沉了下去,下半年几乎都没有提回南京的事情,不知道现在怎么又提了出来。
“是的!”苏氏说道:“你已经十五岁了,不能再耽误了!我想好了,本家不来接咱们,可能是因为四房的人都不在南京。你要知道四房的大伯父在京城做官,四房的人很有可能到京城去了。所以,咱们要自己回南京才是!现在天气冷,咱们手上钱也不多,等天气暖和了,我多做些绣活,攒点钱,咱们下半年就回南京去!”
母亲根本不知道,四房的人根本就是在南京!只是,因为父亲是获罪被杀,所以,四房觉得父亲给寇家抹黑,恨不得所有人都不记得这件事才好!而我们是罪人之后,回到南京,只会让人家想起来,当年父亲是因为谋害贵妃而获罪,只会让寇家人厌恶我们的。
寇彤记得,前一世,一听到萧家倒台的消息,她们母女两个就回到了南京,结果受到冷眼!直到一年以后,四房想利用自己的婚事做文章,才稍微对自己好一点。
可是这些寇彤都没有办法对苏氏说!
不过,就算回南京也没有什么好怕的!自己有医术,还有一大笔财富!上一世,自己与母亲一无所有,依附本家,所以才会任人鱼肉,而今生,自己再不用依附寇家了!如果,本家那些人对自己与母亲还过得去,那就留在本家。如果,本家对自己不好,大不了离开本家就是!
作者有话要说:
33子默被拒
寇彤打定了主意,就笑着就苏氏说:“母亲好好做绣活,我也要好好行医,努力攒钱。等送走了师父,咱们就开始准备回南京的事宜!”
往常提起回南京,女儿总是百般不愿,难得今天寇彤这样爽快,苏氏觉得十分意外。但是女儿心意的转变,总是一件好事,苏氏也觉得久久悬着的心事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
到了下午,突然有官差到家中叫走了寇彤。
苏氏见寇彤跟着官差走了,不由十二万分的担心!
她焦急地在院子里面走来走去,不时地打开门往巷子外面张望。
时间也变得难熬起来!
好在苏氏的煎熬没有过多久,寇彤就回来了。
“彤娘你怎么样?他们有没有为难你?”苏氏上上下下打量了寇彤一番。
“不过出去了一会,能有什么事?”寇彤摇摇头道:“母亲不要担心,那些官差是来刘老爷家中办案子的,因为这件事情我也知道,所以就叫我过去问了几句话。事情已经查清楚了,是杨姨娘投毒,用老鼠药毒死了刘老爷,她自己也吃了,所以……”
“竟然是杨姨娘?”苏氏大惊失色:“她……她这是何必?”
刘家其他人也跟苏氏是一样的反映,都以为是误食,没有想到居然是杨姨娘投的毒。这个镇子也算是民风淳朴,杀人的事情鲜少发生,有倒是有,但是像杨姨娘这样杀了别人又自杀,同归于尽的方式真的很少见!
苏氏感慨良久道:“杨姨娘,也是可怜人!”
转眼间就出了正月,天气一天一天暖和起来。
寇彤便拿着《李氏脉经》让老者给她答疑解惑。
老者看着《李氏脉经》,面色古怪地问道:“丫头,你拿的这本书是从何处得来?”
“是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