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例外
引子
俗话说的好:“没了生意,还有手艺,饭,总会有的吃,得看你愿意吃哪碗饭。”
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碗饭,其中有一碗是多数人接受不了的,八字硬的少,也几乎没人愿意去干这行,那就是盗墓。
盗墓是一门儿技术,也是一种手艺活儿,干了这行手艺活儿,就等于是把自己的半条命交给了阎王爷,这去了的半条命会不会引诱自己剩下的半条命,就是很难说的一件事情了。
司马迁《史记》的《货值列传》上有提过:“掘冢,奸事也。”可就是如此,还是有人愿意干这一行,因为那远古的文明、数不尽的底下财宝太吸引人的眼球儿了,再者,谁也不愿意看着这么些大好财宝永远埋葬在底下,这宝藏本来就是死不带去的。
盗墓甚至有时候也被认作是一种官员所设的职业,陈琳代袁绍所作讨曹操的《檄文》中就提过此事,曹操除了设立“摸金校尉”的职员外,还有同一类的“发丘中郎将”,“发丘”自然就是盗墓,而且曹操还曾经“亲临发掘”西汉梁孝王的墓冢,掠取金宝,因为要养活自己的大量军队,近代的大军阀孙殿英不也是炸掉清代皇室墓冢东陵,取宝充当军饷了么。
盗墓的技术性要求很高,因为墓的建造技术不低,甚至找墓穴也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课题,坟头上立有墓碑的墓冢大多也都被盗了个遍儿了,剩下的历经沧桑变故,年久荒废的墓冢就需要发掘的技术了,而发现墓冢后,能否顺利盗墓,这就是盗墓者的主要课题了。
我年轻时年轻气盛,就是阎王老子我也敢叫板,是无神论者,可是经历过太多诡异离奇事件,跟死人打的交道多了,如今也慢慢变成了半个唯心主义者了。
民间的瞎话中的诡异事件,其中确实是有过的,可是诸般的奇异事件在随着人口的增长也逐渐少了起来,可能是邪魔鬼怪也怕人多,不敢猖虐了吧。到了现在灵异事件几乎没有,人们又崇尚科学,人们也就不不接受鬼神的存在的说法了,我不是在宣扬迷信,而是确实经历过百般令人心惊胆颤的诡异之事。
最近听闻了好多的与盗墓有关的杂事,又加上与几位老友的叙旧,让我回想起了我年轻时候的盗墓生涯。
第一章 狐三太爷
我的老家是山东以北渤海边的一个村庄里,我的祖上是吃“风水”这碗饭的,就是给人家定阳居、寻阴穴等,可从我祖父开始,就不干本行了,改种地了,家里地很多,却不是地主,是辛苦一辈子的农民。
听我祖父李焕林说,我家祖宗历代都是很本分的风水先生,可是我的曾祖父却干了极不本分的事情,就是跟盗墓贼勾结,替盗墓贼寻墓,从中倒弄些钱财,后来也吃了大疙瘩,才抛弃本行的。
我祖父说我曾祖父半身瘫痪、有时痴呆、性格怪异,很少提起自己年轻的事情,年不到半百就离了人世,而我曾祖父的事迹,都是一只狐狸告诉我祖父的。
我老家东南十五六里远的地方,有一条河流通过,在河边有一条大坝,坝的南边有很大的一片田地区域,我家那时候地不多,只有两块地,是养活祖父一家四口的地,可是周围的不地道的农民晚上经常到地里去放牛放羊,啃食庄稼,再加上田地离家较远,不便来回看守,所以,我的祖父李焕林在地里的堑旁边盖了一间小茅屋,整日整夜的在那里住着看守田地。
有一天中午,我祖父在茅屋里刚吃完午饭,躺在床上把烟叶填入旱烟烟管就开始抽了起来,突然听到门外有“唦、唦”的动物爪子抓门的声音,我祖父身体不大好,刚从床上站起身子就显得有些踉跄不稳,他缠起烟袋,把门拉开来,原来是一只狐狸!
这只狐狸毛色金光闪耀,非常漂亮,眼大有神,水汪汪的,赫然像一只“得道仙狐”,可是,我祖父发现狐狸后面有些血迹,细看那只狐狸,原来是它的右后退被打伤了。
那只狐狸似通人性,它竟然给我祖父磕头!让人看了还真以为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跪着给我祖父磕头呢,我祖父心想:“人们都说这狐狸通人性,看来不假,它这般给我磕头,腿上又有伤,莫非…”
我祖父立刻明白了这狐狸的意思,这狐狸肯定是有什么难处,来这里求救来了。我祖父为人善良、心肠好,对那狐狸心存怜悯之心,就把烟袋一收,把那只受伤的狐狸抱到了茅屋里,又出去把外面的血迹处理了一下。进了屋子把门关上了,看着那只狐狸在床底打颤颤,心里有些不忍,就把那只狐狸抱了起来,找了一块儿干净点的布料给它止住了血。
老瞎话都说,跟狐狸打交道不是好兆头,我祖父也没多想,把那狐狸的伤口包扎好了之后,看那狐狸好像是睡着了,就把它放到了地上,自己躺在了床上,不久就睡着了。
半下午,我祖父起床后,看了看地上,那狐狸已经不在了,床底下也没有任何的血迹,心想自己是不是做梦了,我祖父是一个不怎么操心的人,也没有管那些,就出去看地里的庄稼了。
到了晚上,我祖父刚把油灯吹灭准备睡觉,就听到一阵敲门声,我祖父生平为人老实忠厚,没得罪过什么人,又没有什么钱财,也就不害怕什么,心想:“这么晚了,这荒郊野外的会是谁呢?”
我祖父把门打开以后,看了看并没有人,心里嘲笑自己耳朵听错了,关上了门后继续上床睡觉。
可是刚躺下不久,就听到屋子里有一阵老汉的声音:“不错,跟老李一样心肠好,看到你还真就像见到老李了一样。!”
这可把我祖父着实吓了一大跳,我祖父奇问道:“谁?是谁在说话?”
那老汉说:“你不用害怕的,我只是你父亲的一个老朋友罢了。”
我祖父一脸雾水,问:“老朋友?你是哪位?”
那老汉呵呵一笑,说:“呵呵,我就是今天那只狐狸,我今天演了一出戏,我就是这么认识你父亲的,算起来,你父亲还是我的恩人啊。”
狐狸在说话?我祖父这才有了些头绪,原来这是碰上会说话的得道狐仙了!
打算点灯看看那只狐仙长的什么样,可是那狐仙说什么也不让我祖父点灯,也不说原因,只说自己长的跟我曾祖父一个样,自己化人形时就是仿照那张脸化的,我祖父心里虽然有些害怕,见狐仙对自己也没什么恶意,就摸黑儿跟那狐仙说话。
那狐仙说:“我修炼半生,修得仙身,要不是你父亲当年解救我,我怕是没成仙的机会了。如今我大限将至,生平也没什么朋友,算起来就你父亲一个好朋友,但他早就去了,你就来代他和我叙叙旧吧。”
我祖父平时根本就没有听我曾祖父讲过什么,如何代父叙旧?那狐仙了解情况后,就给我祖父讲我曾祖父的生平,这才知道,我曾祖父本来是个很老实的风水先生,后来却经不起金钱的诱惑,跟盗墓贼勾当,倒弄钱财,收入可观,可是竟然由此引起贪欲,想自己去盗墓,仗着狐仙帮忙,也盗过不少的墓,可最后一次盗墓在湘西碰上了湘西尸王,狐仙没有顾上他,曾祖父中了尸毒,要不是狐仙及时救助,早就一名呼呼了,而后来落下病根,半身瘫痪,头脑痴呆,为了求医治病,也耗去了大量的钱财。
我曾祖父去世的时候,家里也没太多钱财了,所以家里没打算请人帮曾祖父做公事祭奠。可是在曾祖父出殡的那天,突然来了一伙儿做祭祀打扮的人,给我曾祖父做了祭奠,可是这伙儿人谁都不认识,也没人见过,也没有人问他们的来历,家里人以为是哪位朋友帮忙出钱找来的,外人以为家里人自己找来的,可是,来做完公事后,在留名册上写的名字也没有人在意过!
后来我祖父无意中才看了一看,才知道上面写的是“狐三”,今天这一问老狐仙,才知道事情的原尾,当年是老狐仙帮曾祖父祭奠来的!
我曾祖父还算清醒时,把一本叫做《堪舆玄术》的书给了狐仙,这本书是我祖上给人看风水的世传秘书,曾祖父让狐仙好好保管,传给后人时必须警示不得重蹈覆辙。
我祖父那时候也是黄土埋半身的人了,做了半辈子农民,性格也本分的多了,哪打算半路出家打什么风水的生意。把书收下后带回家让祖母收了起来,后来放在了我爹的书房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狐仙也来了几次,主要是给我祖父讲述曾祖父的平生,而这段日子里,也救了村庄里的几个人,做了不少的善事,也给村里的人治愈了许多顽症,成了家喻户晓的“狐三太爷”,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那狐仙,在村东边建了个“狐三太爷庙”,香火一直很旺盛。
第二章 无证考古队
我祖父有两个儿子,我父亲是老二,两个个儿子都参加了抗日战争,不过也只有大伯父亲在战场上跟人家拼刺刀拼的多,我父亲是做文书的文官,建国之后,中央也批给我家里一个牌匾,上面写着“一门双英”四个黄金大字。
解放不久,我父亲被分到东北当警察局局长,可是被我父亲断然拒绝,当时干警察的和干土改的没什么区别,东北土匪横行,今天站着去了,明天就可能躺着回来,我父亲说什么也不干,把党员证一扔,去了北京,另谋生计,也把祖父接了过去。
土改刚进行完,我祖父就得了肺病,无法治疗,一直吃药撑着,为了给我祖父治病,两兄弟是想尽了办法,用尽了积蓄,我祖父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于是两兄弟就把祖父带回了渤海边的那个小村,七年后,祖父就去世了,同年,我来到了这个世界,我祖父仅仅见了我一面,我的名字“李开发”就是祖父给我取的名字。
生下我之后,父亲一直想带我回北京,可是母亲不想去,因此两人怄气闹离婚,父亲自己回了北京,而母亲硬是把我留了下来,靠周围村民的帮助把我养大的,所以我跟村民的感情很深。在五八年闹饥荒的时候,为了找饭吃,大伯去了东北三省的吉林,在那里定了居。我从小不爱学习,多数情况下,整天跟伙儿伴儿们调皮捣蛋,不过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生活倒是舒服多了。
我出生的时间不大对,开始上学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开始,毕业卡上了文化大革命停止,所以上学阶段着实没学到什么东西,跟人家交谈都说不上句天文地理。
本来打算再好好复习功课,像父亲一样,做个文人,又开始了改革开放政策,人人开始自己为自己干活儿了,我心血来潮,也想挣点钱财,可一直不知道干什么挣钱,朝廷有人好做官,我舅舅就让我在供销社里工作,收入在当时来说还算可观,比在队里挣那几个工分儿强多了。
跟我一起长大的伙伴叫孟建设,初中没上就去当兵了,人长的五大三粗的,个子不高,看起来极为壮士,枪法又准,当时很受女孩子欢迎,可是我却最讨厌这种肚子里没点文化,不学无术的憨球儿,所以经常整他,不过,我们也算是生死知己了,两个人经常一起在阎王殿门口转悠!
孟建设打过越南,是上过战场立过功的战士,复员之后就在盐场门口站岗,我闲来无事经常去找他玩,听说盐场北边那里要打盐井,我从小好奇心旺盛,一直想去看看怎么回事,也就是那天,我懂得了文物值钱的道理。
那是个夏末的一个上午,是个晴天,那天也没什么事情,就打算去看看打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