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竟然连宇文府的一个丫鬟都不如,这让素来骄傲的伍云召公子情何以堪?
是以,回转王府之后,伍云召一直就闷闷不乐,遂将自己关在小黑屋里独自思考人生大事去了!
按理说,这种情况下,正常而言是不会有人来打搅的。
可偏偏今日事有凑巧,这面伍云召刚刚进小黑屋没多久,伍云召的小弟伍天锡、小妹伍芸儿便联袂而来,言道褒国公府的公子在回府路上遇刺,伤势不明!
这下可把伍云召吓了一大跳!
哪个倒霉催的这么缺德啊!你要刺杀宇文家的人,选什么日子不好,干嘛非要在今天啊?这不是诚心和我们忠孝王府过不去么?
今天我们王府的人刚刚做一回东请客吃饭,结果回家的路上客人就遭遇刺杀,这事儿,怎么想怎么给人一种阴谋的感觉来!
“太混账了!”
怒气冲天之余,伍云召也顾不得其他,连忙出了小黑屋,拉起伍天锡就往府外跑。
原本这事不关伍芸儿什么事儿,毕竟伍大小姐和那几位宇文公子都不熟!
可伍大小姐担心那个新认识的好朋友(至少伍大小姐是这么认为的)婠婠的安全,于是,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地,伍大小姐便起身追了出去。
心中牵挂着宇文家几位公子的安危,而且也对自家的小妹没什么办法,伍云召索性装做视而不见,默许了伍大小姐的跟班行径。
急匆匆地赶到褒国公府,伍云召等人发现,国公府的下人们并没有对自己一行人冷眼相向,方才心中略安!
“看情况,宇文府这面应该问题不大。或是宇文府的人没受什么大的死伤,又或者即便是有了重伤的情况,可目前还没有人将此事与忠孝王府联想到一起。如此,还不算晚!”
心中盘算着,伍云召气定神闲地掸了掸袍袖,踱着方步正襟上前,递上名帖给国公府的门房,朗声道,“忠孝王府长子伍云召,携舍弟伍天锡,前来拜会宇文成龙公子!”
虽然心中疑惑这位自称忠孝王府公子的家伙所来为何,可看对方衣着、谈吐都很不俗,那门房却没敢怠慢,道了一声“稍侯”便转身拿着名帖而去。
不过片刻的功夫,便见那麻杆儿公子宇文成龙在一个娇俏丫鬟的搀扶下缓步而出来到伍云召面前,微笑着拱手道,“不知伍公子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第四十八章沈家的麻烦
毕竟已是深夜,伍云召并没有多做停留,确认宇文成龙几个公子哥儿无恙之后便很快告辞,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唯有那位伍芸儿大小姐,仍旧对一厢情愿地对婠婠小丫头有几分恋恋不舍,临走前还扬言以后会经常来看望婠婠小丫头云云。
送走伍家兄弟没多久,宇文智及那厢的审讯也已经再次出了结果。
“没想到啊!还真挖出一条大鱼来!”
仔仔细细地看过那张沈光签字画押的拱状之后,可把宇文成龙吓了一大跳!
沈光的父亲沈君道,吴兴人,南陈时为吏部侍郎。
当时的吏部尚书名叫沈君理,也是吴兴人,与沈君道同宗。
这位沈君理娶的是南陈开国皇帝陈霸先的女儿会稽穆公主,成为当朝驸马,算是皇亲国戚了。
后来,沈君理的女儿沈婺华,还成了南陈末代皇帝陈后主的正宫娘娘。
沈君理,字仲伦,在兄弟六人中排行第二。
做为同出吴兴沈家的沈光父亲沈君道,可谓是根正苗红的南陈余孽。
隋灭陈时,吴兴沈家还出了一个名叫沈君公的顽固抵抗分子,结果被隋文帝命人斩于建康。
也正是有了这么一层的缘由,陈灭之后,沈家核心成员尽皆被迫搬到了长安。
最落魄的时候,这个沈君道,据说是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卖笔墨,甚至还在街头摆摊儿代人写文书。
直到有一天,也不知怎地,这沈君道竟忽然获得了太子杨勇的赏识,成了太子府的引署学士。
老爹在太子府任职,而且地位不算低下,甚至有机会处理一些比较机密的文书,渐渐地,沈光也与太子府有了那么一丁点儿的联系。
出身于文人世家,沈光并不像父兄那般文采飞扬,反而特别喜欢好勇斗狠。尽管年不满十岁,却经常混迹于市井之间,加之性格豪爽,本身又有点儿功夫,一来二去,竟拉拢了一小撮的小青皮做为党羽,开始了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活动。
前番,太子府的两个小纨绔被虐之后,每每思及此事都心有不甘,便想方设法地琢磨着如何报仇。
直到某日巧遇沈光,这两个小纨绔方才记起,沈光及其手下的那群青皮貌似很有一些武力,于两个小纨绔合伙出了十吊钱的高额悬赏,想让沈光等人去揍宇文成龙兄弟一顿。
两个小纨绔留了个心眼儿,没告诉沈光要揍的是谁,但只安排下人跟踪宇文成龙等人的行踪,觉得时机成熟了方才告诉沈光等人出手。
于是就有了沈光等人今日踢铁板的壮举。
看完了这份供状,宇文成龙皱了皱眉,沉吟了片刻道,“这口供不太合适,显得我们太张扬了,一旦拿出去反而对我们不利!”
“嗯,这样,让那沈光重新录一份口供,就说此番行动是他自作主张的,目的是给南陈旧部练兵,为将来的大事做准备。”
“唔,不要写得那么直白,要似是而非。要给人一种酝酿阴谋的感觉,偏偏又不要提丝毫的真凭实据。要多录几份,让那些青皮们都背熟了后挨个签字画押。然后再让人给那沈君道送去一份副本,派去的人什么都不要说,只管把信送到即可。好了,就这样!”
听闻了自家这个大侄子的诡计,即便是素来以善谋自居宇文智及,此刻也是双目之中异彩连连,直到宇文成龙交代完毕,宇文智及方才恢复镇定,道了声“好”后急匆匆地转身离去。
自觉已经基本安排妥当,宇文成龙伸了个懒腰便带着贴身小丫鬟婠婠回房休息去了。
有美相伴,宇文成龙睡得很是香甜。
可有人今夜却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这人就是沈光的老爹,沈君道。
做为亡国之臣,又是与皇族有着一层不算很远的姻亲关系,再加上族里出现过顽固反抗份子,沈君道这些年来过得可谓是提心吊胆,唯恐杨坚那老头儿哪天看自己不顺眼,把自己一家杀了骇猴玩儿。
除了隋帝杨坚,沈君道对北地的那些世族,也都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南北有别嘛!更何况,两晋以来,北方世族大都与胡族相通,在正统南人眼里,这部分人已经称不上是真正的汉人了!而是南北杂交,用骂人的话说,就是杂种!
可偏偏这帮杂种还手握重拳!由不得沈君道表现出半点儿的不敬。
更让沈君道觉得失望,甚至是有点儿绝望的是,原本的那些南陈旧吏,很大一部分也对沈家抱有敌视的心里。
鼎盛时期,沈家执掌了近半的南陈官场,尤其是在沈君道与兄长沈君理执掌吏部以后。
虽然大抵上这兄弟二人还算公允,但这时沈家人才也是相当的兴盛,出仕者极多。也就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其它世家的嫉恨。
更主要的是,沈君理的女儿,当朝皇后沈婺华,实际上和皇帝陈后主关系并不好!
这事儿认真计较起来,还真就没什么对错可言。
南陈尚佛,尤其以那些闲着没事儿可做的皇宫大内、朝廷贵妇之中为流行。
这沈婺华皇后便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她有一个极其彪悍的法号,观音。
也不知道这沈婺华究竟如何修行的,竟把自己修炼出了一身圣洁之气,配合着一身皇家贵妇的形象,凡人见到了无不顶礼膜拜,口称大士。
这下可苦了陈后主了!
为啥?因为陈后主每次见到沈皇后,都兴不起一点儿**来,弄得陈后主差点儿精神崩溃,以为自己已经彻底萎了。
好在此时,另一个绝色美女出现了,那就是张丽华。
那张丽华张贵妃貌比花娇、发长可鉴、才思敏捷,更精通床第之术,每每能够让陈后主欲死欲仙、欲罢不能。
有了对比之后,陈后主愈发觉得沈婺华这个皇后不称职,厌恶之下,经常是几个月甚至成年的,都不到沈皇后的宫里转一圈。
陈后主不来,矜持沈婺华皇后自然也不会主动去找陈后主,于是每日专心的吃斋念佛,气质也就更加的圣洁不可侵犯,也就更让陈后主觉得厌恶。
夫妻俩的关系僵到了极点!以至于陈后主几次都动了废掉沈皇后的念头,只不过顾忌沈家的势力,不敢轻举妄动罢了。
有了这诸多缘由,沈家几乎成了南陈上下的公敌。
而今南陈灭国,沈家势力损失殆尽,只剩下几个无权无势的闲散文人,于是,那些南陈故吏们反而第一个欺负上门!
第四十九章沈君道
抄了一天的文书,当沈君道从太子府回到家中已是掌灯时分。
今时不比往日,落魄的沈君道住的早已不是朱门大院,而是一座三间草房的小院,门亭破旧、墙壁透风。
府中也没有什么服侍的奴仆美婢,一应事务大都要亲力亲为。
生活本就艰苦,还要常年劳作,沈君道的夫人已于五年前劳累成疾,又没钱医治,结果一命呜呼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沈宅便只剩下沈君道和两个儿子这三个纯爷们儿。
好在长子年前终于娶妻,是一个小户人家的女儿,虽然算不上美貌,可还算贤惠,且比较勤劳,又持家有道,总算把沈家打理得有了几分人样。
“公公回来了!”
见沈君道回家,那儿媳连忙上前见礼道。
“嗯!”
沈君道轻捋着胡须,慢条斯理地点了点头,目光四下游走了一圈,方才开口道,“大郎呢?”
“夫君他还在抄书。听夫君说今天生意不错,接了好多的活计,这几天可能都要忙了!”
“哦!那,二郎呢?”
“叔叔的那几个朋友一早送来只鸡,然后便喊他一道出去了,也没说去哪里。”
“哦,知道了!”
微不可查地轻叹了一声,沈君道起身就要回房。
“公公还没吃饭呢吧?儿媳已经将晚饭准备好了,可是要送到公公的房中?”
“不了!我在太子府吃过了。那些饭菜,你和大郎分了吧。”
为了省钱,自从在太子府做事后,沈君道便很少在自家吃饭了,基本上都是在太子府和那些下人们蹭饭。
盖因沈家的生活一向拮据,向时沈君道和长子都在外抄书卖钱,可所得不多,虽能勉强维持生计,但也是有今天没明天的。
直到沈君道在太子府谋了个差事,这生活方才略见起色。
可后来,为了给长子说了门亲事,沈君道七拼八凑地弄了点钱,但也让沈家再次一贫如洗,并且债台高筑。
婚后,儿子、媳妇都努力找活儿做,儿子在外抄书卖字,媳妇则给大户人家做些缝补浆洗的杂活,虽然收入有限,可总能够贴补下家用。
尽管都非常勤劳,可沈家三人的收入也只是勉强维持着而已,至今还没能还清债务呢。
年前高丽犯边,突厥动乱,导致大隋局势颇不稳定,人心惶惶之余,这长安城的米价也是持续走高。这对于沈君道这种无稳定收入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事情。
这些事情,虽然麻烦,可还都在沈君道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惟有一宗事情,让沈君道觉得有些心力交瘁,就是那些南陈旧吏的欺凌。
文臣方面还好说,沈君道虽然不在官场,可那些南陈旧吏基本上也没有哪个混得很好,大家相比不过是五十步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