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邦大传-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立刻醒悟,但刚刚自己已表明不同意了,如果此时转得不够技巧,反而会让韩信知道自己是迫不得已才答应的。

说过的话既然不能改变,刘邦灵机一动,随即把口气迟缓了下来。

“这家伙也真是的,大丈夫既能平定诸侯,理应为真王,干嘛还要作假王呢?”

所谓的假王是暂时代理的意思。

为了弥补刚才的失态可能被使者看在眼里,刘邦特别派张良持印绶代替刘邦前往齐国,正式晋封韩信为齐王,并且指示他即日出兵南下攻打楚国的东北防线,以逼迫项羽撤军自卫。

项羽派使游说韩信

龙且的败亡使项羽不得不正视问题。

他一向看不起韩信,想不到自己最得意的“右手”却被韩信连根斩断。

韩信如果领齐军南下,项羽大本营的彭城立刻遭到直接威胁,这可不是彭越在梁地的游击队所可比拟的。

彭越不过疥癣之患,韩信可是心腹大患啊!

项羽很想火速击败刘邦,再率大军回去和韩信一决生死,这才是西楚霸王一向的英雄本色。

可惜刘邦一直以静制动,坚守不出,让项羽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况且刘邦紧控敖仓粮秣,其后勤补给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相反地,项羽的粮食已没剩多少了。

项羽深知此时惟一的生机是全力和刘邦拼战,绝不能分神去管韩信的事,因此不得不用安抚的方法来解除韩信在背后的蠢动。

但有谁能说服韩信呢?

盱胎人武涉自愿前往。

由于盱胎在韩信家乡附近,武涉自认对韩信颇有了解。加上他年少时曾苦学纵横术,对游说还颇有心得,因此他投入项梁帐下,希望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而扬名立万。

但自从项羽当家以来,根本是“天地之间,唯我独尊”,一点也用不着和别人协调,使武涉的“纵横术”几乎要生锈了。

现在机会来了,武涉自然急着想去发挥一下自己的长才。

“没有人比我更了解韩信了,我一定可说服他归附大王!”

但项羽仍不愿让步太多,他强硬地指示武涉:

“绝对不可以伤害楚国的威望,要让韩信能心服我们啊!”

为显示楚国力量,项羽便组成一个千人的庞大使节团,浩浩荡荡地向齐国出发。

理性诉求不如感性认同

武涉想以合理性的利害来说服韩信。

他以同乡名义求见韩信,韩信也坦然地接见了武涉。

韩信与同乡又曾是同事的武涉虽无深交,但也不是完全不认识,何况他又是楚王项羽的正式来使,自然也得以礼待之。

武涉希望以道理来说服韩信,以显示楚军的正统立场。他的游说论点大致如下:

一、楚汉相争的责任在刘邦

秦国因暴政而为诸侯联合灭亡,虽然项羽功劳最大、力量最强,但他却未以天下为自己独有,反而依功劳大小而分封疆土给诸侯王,终使天下太平、士卒同休。

但刘邦却兴兵占领三秦土地,更引兵出关而袭击楚王,想要尽吞天下为私有。如此贪图无厌的人实不值得韩信为之效劳,亦将为天下人所唾弃。

二、刘邦为人忘恩背义,不可深交

彭城大战时刘邦被击得溃败,性命本已在项羽手掌中,后因项羽怜惜昔日交情而放他一马,刘邦才得以逃生。想不到刘邦仍再度背约,又不断偷袭项羽,这种领袖是绝对不可以信赖的。

三、刘邦对韩信只是利用而已

韩信虽以为自己和刘邦交情颇深,而尽力为刘邦作战立功,但总有一天仍会被出卖的。

刘邦所以仍重用韩信,并非尊崇其才华,而是因为韩信还有对付项羽的利用价值。

四、楚汉相争,韩信的立场将决定胜负

征服齐国之后,韩信的力量已不亚于项羽和刘邦,投向项羽则项羽赢,投向刘邦则刘邦赢,因此韩信不宜妄自菲薄,应以自己将来的利害来作决定。

但以刘邦的自私个性,万一项羽输了,韩信将是他下一个攻击的目标。

五、建议韩信背弃刘邦,取得独立地位,三分天下

韩信既然有这份实力,便应脱离刘邦属下将领的地位,甚至可结合项羽去和刘邦谈判,三分天下而共为诸侯王。

最后,武涉更表示现在是最好的时刻,如果丧失此机会,将一辈子只成为刘邦的部属,这绝不是一位智者应有的决断啊!

武涉的论断虽颇有道理,但从语气上却已明显看出项羽的弱势及危机。就算他刻意的掩饰包装,但内在的心虚仍然表露无遗。

韩信虽是军事天才,但由于出身卑微,早年长期看人眼色而存活,因此从来就没有自己当“老板”的念头。他最多只希望找到一个识才的主人,建立大功劳以出人头地,得到他人的激赏和尊敬便可以了。

对刘邦的破格提拔,韩信是真正铭感于心的。

因此,他很坦然地对武涉表示:

“我当年臣事项羽,官位不过是个郎中,职务也不过是执戟的护卫,讲的话得不到重视,建议也从未得到采行,不得已下我才背离楚王而投奔汉王。

“汉王却授我上将军印缓,并给我数万军队,将他的衣服赐给我,将他的餐食和我分享。他还对我言听计用,让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学,也才能得到今天的地位,这是何等的恩情呀!

“背叛亲信自己的人,是非常不祥的行为。对汉王的恩情,我是至死不会改变的,请为我辞谢项王的好意!”

看到韩信坚决的态度,武涉深知踢到了“铁板”,只好狼狈地回去向项羽复命。

韩信阵营内的造反派

武涉的游说虽失败,但却引发了韩信阵营的核心分子开始对刘邦有二心的念头。

这个主张的领导者便是韩信的首席参谋蒯彻。

蒯彻其人,史料中有时也称之为蒯通,他来自洛阳郊区一个叫作蒯町的地方。

洛阳也是纵横大家苏秦的故乡,蒯彻天生便是个纵横迷,认为可以用自己的智略名扬天下。

当时劝告韩信不必理会郦食其安危,直接渡河攻击齐国的便是蒯彻。

蒯彻非常看好韩信,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惟一能硬碰硬地面对项羽的就只有韩信。

他最无法认同的是韩信对自我创业不感兴趣,身为战争天才却不想争夺天下,在乱世里实在令人想不通。尤其韩信天真般地相信刘邦,一点也不像是个富于谋略的将领,这也让蒯彻痛心不已。

“那个不守信用的汉王竟会是将军的崇拜偶像,真令人不解。”

听过武涉的议论,其中隐约透露项羽的弱势,蒯彻更是确定韩信已是天下第一强者。

“天下之权(争夺输赢关键)在韩信!”

蒯彻年轻时曾浪迹各地,寻求机会,因而学得相人术。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这种根据统计学得来的“相术”,其判断及猜测的正确度令人吃惊,也很容易使人着迷。

很多知识分子对“相人”都有一套。

武涉的说辞对韩信也是种震撼,蒯彻知道韩信内心也必有很多的矛盾和冲突。

“这是说动他最好的时刻了!”

蒯彻看到韩信在王座上陷入了沉思,他轻轻地走过去,韩信也抬头瞪着蒯彻,脸上露出询问的表情。

蒯彻笑容满面地对韩信说:

“君王,有件事我非禀奏不可!”

“哦,有什么事吗?”

“我曾学过相术,您最近的身体有很大的改变,真是不可思议啊!”

“哦,真的吗?”

“如果由君王的面相来看,不过封为诸侯王而已,但以君王的背向则贵不可言啊!”

“这是什么意思呢?”

“君王的背相显示天下着三分,君王必保有其一,将成为天下的主人!”

“你是说我应听从武涉之言?”

“的确如此!天下之动乱,原为推翻秦国暴政,以恢复原本的六国。但秦灭亡后,却又形成楚汉对抗的局面,使天下不得休息,因此军士肝脑涂地、百姓暴尸田野者,不可胜数。楚霸王以彭城为基地,领军征讨北方诸侯,百战百胜。威震天下,但如今却困军于京、索之间,被汉军阻挡于广武山之外,整整已经有三年多了。

“汉王方面也统领有十万之众,坚守巩、雒之地,凭恃山河之险,一日数战却无法获取尺寸之地,同样也没有什么进展。看来真是形势比人强,只凭智谋勇略仍是人算不如天算,双方完全困住了!”

“你认为我应帮助项王?”

“这倒不是!以臣的判断,要解决这个僵局、平息战祸,需要真正的英雄圣贤。

“如今不论楚王或汉王,他们胜负的关键正在君王,君王为汉则汉胜,为楚则楚胜。所以依为臣的看法是谁也不用去帮他们,让楚王、汉王俱存,我们才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让谁也占不得优势,便可保持天下太平了。

“以君王之圣贤,又拥有强大武力,雄据齐、赵、燕之地,正可出兵监督楚、汉两军,令他们不得再继续争战下去,这才是天下万民之心愿啊!君王此举也是为万民情愿,相信天下百姓必会风闻而响应,还有谁敢不依循君王的指示呢?

“这样子君王便能够分封诸侯,建立自己的集团;集团形成后,天下人便会听从君王之指挥,使齐国成为天下共主的地位。

“齐国拥有胶泗之地,实力十分雄厚,只要君王仍以天下万民之心愿推动政务,相信全国的诸侯会争先臣服于君王,项王、汉王必也逐步陷于孤立。

“这也就是古谚所谓:‘上天要给你的,若不取之,将成大错。时机到了,却不去做,反会受到祸殃。’希望君王能仔细考虑考虑,好好抓住这个机会,否则可能还会受到伤害的。”

韩信虽颇有感于蒯彻之言,但却不忍心背叛刘邦破格提拔之恩,因而表示:

“汉王待我算是非常恩厚了,我听说乘人之车者,便需负载他人之祸患,穿着人家给的衣服,便应心怀他人之忧,食用他人食禄者,便应为他人而效死,我怎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背叛公义呢?”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但蒯彻仍不死心,他认为此刻若不能说服韩信,他一辈子的梦想也将会成空。因此他继续分析道:

“君王,您自以为和汉王交情深笃,可以共同建立万世之功业,臣窃以为是个错误的想法。

“以前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余)在做百姓的时候,曾经为誓同生死的刎颈之交,交情不可不算深笃;但为了怀疑张赝、陈泽被杀害之事,两人竟然反目成仇。

“后来常山王背叛项王,以楚将项婴的首级为礼物而归附汉王。汉王也借兵东下,在低水之南击溃成安君的军团,当场杀害成安君。至交反目竟成不共戴天的仇敌,常山王和成安君早年的感情成了天下的笑话。这两个人的交往不可谓不深,但最后却相互伤害至死方休,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一旦碰到重大利害时,人心往往会变得难以预测。

“如今君王和汉王间的交情尚远不及常山王和成安君,而面临的重大利害却还比张赝、陈泽之事件严重得多,所以臣以为君王自认汉王必不会陷害您是个错误的想法啊!

“越国大夫文种和军师范蠡在危亡中拯救了越国,并使越王勾践得以称霸天下。然而立功成名后,范蠡出走、文种身亡,野兽已尽而猎狗必被烹杀,这种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况且君王和汉王之交情不如常山王和成安君,以忠信而言也不若文种、范蠡之于勾践,这些人的命运便是君王您的榜样,请审慎的想一想吧!

“而且臣也听说过,勇略震主的人必危其身,功盖天下的人是得不到奖赏的,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