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顺宗-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部已经出了斜谷,正驻扎在巴南阆中。

高崇文部是夏绥军,来到汉中不免样样惊奇。俗话说,隔河十里风俗不同,何况相隔有千里之远呢?为了避免因为习俗不同引发各种麻烦,高崇文立军法下令除不得扰民外,也严禁将士外出。公允地说,高崇文此法虽然严厉,却很得当。当年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吴起镇时,军纪严明,战士们自觉遵守纪律,不到老百姓家里过夜,而是在大街上宿营。有战士敲老乡家门:

“老乡,借你板子用一用。”

很明显是想借门板睡觉,里面女老乡却问:

“作什么用?”

战士回答:

“睡觉用。”

女老乡不好意思地说:

“不好借。”

战士们就觉得一路走过来,就这里老乡落后小气。熟不料却是误解了老乡。老雁当时看这个故事时才上小学,看到括号里写板子是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虽然到现在没闹明白是哪一部分,不过既然属于女性身体,这么问和调戏妇女区别也不大了。

高崇文对军队的严厉约束很显然收到了效果,父老纷纷夸奖高部军纪严明,阆中乃是川北重镇,商旅云集。朝廷虽然讨伐刘辟,但是刘辟心存侥幸,西川始终没有禁绝商旅,于是高崇文大军未到,声名已经在各西川重镇传开了。

高崇文到阆中不久,还发生了一件趣事。阆中这些年最骄傲的是出了一个状元,尹枢。尹枢是德宗贞元八年状元,当年的知贡举正是现任宰相杜黄裳。尹枢中状元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作为实在有限的紧,不过唐朝考中进士就很了不起了,何况是状元呢?尹枢有个弟弟叫尹极,在川北文化界也是个名人,历史上在尹枢中状元二十二年后,尹极也高中状元,成为阆中骄傲,老哥儿俩并称“梧桐双凤”。

高崇文到了阆中后,问及乡里德高望重士绅,就有人提出了尹极。高崇文本意是入乡随俗,招徕些熟悉西川的人才到军中效力,闻听是状元公的弟弟,也在刻苦攻读准备考进士,虽然老了点,好歹也是凤凰,正好做顺水人情的事情哪有人不会办的?结果看到尹极却把高崇文吓了一大跳,忙又把尹极送了回去。旁人问高崇文为何不用尹极,高崇文答道:

“直娘贼,我高崇文今年已经六十一岁,此人看起来比我还要老相,却还要考进士,走在路上尚且让人担心,万一入川有个闪失,高某哪里担待得起啊!我高崇文是个粗人,这老家伙,满口之乎者也,绕得老夫头都晕了!”

高崇文虽然名字叫高崇文,但是却是粗鄙无文,或者客气一点,叫厚重少文。

“崇文宗武不崇文,提戈出塞号将军。那个髇儿射雁落,白毛空里乱纷纷。”

这是高崇文在他六十四年的生命中留下的唯一一首诗歌,题目叫《雪席口占》,由此可以看出高崇文的修养确实和文学大家沟通有障碍,这也是高崇文后来不愿待在蜀地的原因,这是后话另说。

梓州在唐朝是现在四川境内的第二大都市,是交通要塞。高崇文现在停留在阆中,一是为了等待李元奕,一是为了等待山南行营粮料使敬宽,李元奕所部早已到达,粮料使敬宽的后勤储备及供应计划也已经完成,高崇文本来也就打算进兵,接到梓州失陷,李康被擒的消息后,高崇文立刻拔营,赶往东川,同时派人去联络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约定共同进兵。

不过高崇文的人赶到兴元府时,严砺的大军已经开始行动了。

和李康不同,严砺是个果决的人,一接到密诏,立刻就在兴元府集结大军,这边刘辟拿下了梓州,那边严砺的大军已经逼近剑阁。得到梓州失陷的消息后,严砺不等和高崇文取得联系,就兵分两路,一路由严砺亲自率领,开往利州阻击刘辟进攻山南的军队,一路由大将严秦率领,以进攻牵制进攻,开始了对川北门户剑阁的攻击。

贞元二十一年十月,刘辟陷梓州,执剑南东川节度使李康,时高崇文大军未至,严砺果决,遣大将严秦叩剑阁,斩文德昭。大唐中兴由此始矣。——韩愈《顺宗实录?贞元二十一年十月》

第四卷 初临天下 第十五章 … 剑门关(上)

(日花百朵,多谢各位支持,请赠花的书友在书评区留个言,让老雁有机会加精表示谢意!)

川北重镇剑阁;为剑州治所。从这里;北往广元;南至梓潼;东南去阆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同一条剑门山路,在李白是险阻:“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陆游那里,却变得清秀可亲:“此身合似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阁县城北六十里处,就是著名的剑门关,它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 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 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是“蜀北之屏障,两川之咽喉”, 由旱路出入四川必经剑门关,此时,刘辟闻朝廷大军来到,派大军封锁入川要道,夺取东川后,剑门关自然是防御重点之一。文德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从成都来到了剑州,当上了剑州刺史。在剑州,文德昭得到了朝廷的《讨刘辟制》,

“剑南两川,疆界素定,藩镇守备,各有区分。顷因元臣薨谢,邻境不睦,刘辟乃因虚构隙,以忿结雠,遂劳三军,兼害百姓。朕志存含垢,务欲安人,遣使谕宣,委以旄钺,如闻道路拥塞,未息干戈,轻肆攻围,拟图吞并。为君之体,义在胜残,命将兴师,荩非获已。宜令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领当道士马,与剑南东川节度使李康掎角应接,仍令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领马步五千人为左军,左右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领马步二千人为次军,并相续继发。仍仰高崇文等各差人先与严砺计会齐进,朕以三蜀之人,本无过犯,征镇将士,各著勋劳,迫於威制,不能自拔,各宜分明晓谕,令悉朕怀。若刘辟禀奉朝经,抽兵却归本镇,朕务存诚信,必当不诛其过,不灭其族。其效顺之诚,临镇归款,老死田下,当不食言。如尚执迷,自贻覆灭,法既无赦,令在必行,宜一乃心,恭守所职。其置顿粮料等,仍委度支使差官勾当,无令阙失。”

制书为李吉甫起草,语言一点也不客气,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制书里没有“如刘辟禀奉朝经,抽兵却归本镇,朕务存诚信,必当委待如初。其效顺之诚,临镇归款,高位重赏,当不食言。如尚执迷,自贻覆灭,法既无赦”的内容,就是说刘辟即使幡然悔悟,归顺朝廷,也是富贵不保,只是说如果刘辟撤兵回镇,给他自然死亡的权利,也不追究其亲族,如果不然,杀无赦,斩立决。

李吉甫写完制书后,曾经有大臣很担心地对皇帝说:

“陛下,历朝对叛乱者皆言明若能迷途知返,则富贵依旧。此制措辞严厉,刘辟必顽抗到底,如此徒增将士伤亡。万一讨贼不效,不得不恢复刘辟官职,朝廷威望何存焉?”

李诵的反应是长笑一声道:

“你以为朝廷的威望现在还有吗?你可知为何藩镇跋扈,不尊朝廷号令?这根源就在于平定安史之乱时姑息叛将,不能除恶务尽,反而贻害无穷。如今若让刘辟得逞,那么大唐就不再是大唐了,天下大乱就不久了。朕这么说,就是要明告天下,让那些存心叛乱的乱臣贼子知道朕的决心,知道大唐从此不再姑息迁就,休要心存侥幸。你以为朕写上‘富贵依旧’刘辟就能迷途知返吗?不杀刘辟,朕决不收兵!”

不过文德昭看到制书时显然没有体会到李诵的强大决心和信心,他只是一笑了之,对身边的人说道:

“朝廷现在越来越会虚言恫吓了,若真是如此,朝廷的大军现在还应该包围淮西,皇上只怕也要典当度日了。”

文德昭说的是贞元十七年韩全义讨伐淮西失败的往事,言语中充满了对朝廷的嘲讽,即是对朝廷战力的不屑,也是对朝廷财政的鄙视,谁叫西川军对吐蕃百战百胜呢?谁叫西川富庶呢?他的左右手们也跟着或是得意或是讨好的笑了起来。不过文德昭的话说得确实很有道理,打仗打得就是后勤,打得就是钱,如果战争旷日持久,哪个国家也吃不消。

不过文德昭显然不知道韩全义此时已经被勒令致仕,历来大员致仕都有荣誉职位,韩全义连荣誉职位都没捞到,还是降职致仕,两个月后,韩全义忧惧而死。文德昭显然也不知道和他们志同道合的韩全义的外甥杨惠琳此时已经传首京师,朝廷任命的夏绥节度使已经履新,更不知道山南西道严秦的军队已经悄悄逼近了剑门。所以,当一名属官提出是不是要加强剑门的防御力量时,文德昭笑着说:

“我西川健儿已经攻占梓州,活捉李康。严砺现在该担心咱们什么时候去取他的兴元府才对,哪里敢朝咱们撒野呢?”

于是又引起了一阵哄笑,那名属官面红耳赤的退到一边,想来是自己太过小心了,也跟着自我嘲笑起来。

在这一片嘲笑声中,剑阁县城城北六十里外的剑门关也确实是一片平静景象,关外道路已然封锁,但是山民商旅小股进出依然只是盘查而已,盘查之外当然是多收些外快了。关上关下的士兵比平时增多了一些,一个个手中握紧兵器,不过神情明显不太严肃。

“现在要查山南入川的探子,快快将货物打开让爷们检查!”

“军爷,山南现在人心惶惶,生怕刘爷大军打过去,哪里还敢派探子来。要不是咱们家里老婆孩子等着下锅米,小的也不敢在外面跑啊。这货物打开容易,可要收拾起来就费工夫了,眼看天都要黑了,军爷,您看??????”

一个山南来的商贩说着将手伸进了一名小军官的衣袋,小军官一摸衣袋,布包的沉沉的一包,于是满意地点点头,道:

“爷检查过了,你们不是探子,是良民,进去吧!”

“谢军爷!您将来必定高升!”

“啰嗦什么,快点进关!”

“是,是,小的们这就走。”

第四卷 初临天下 第十五章 … 剑门关(下)

(求花得花又何怨哉!)

一群商贩十几个人一起推起车进关去了,小军官没有注意道和他打交道的那位低头推车时一脸的坏笑,光顾着衣袋里的钱了,只是想拿出看时,一个小校来到门内大喊:

“闭门!”

于是小军官把伸进衣袋的手又抽回来,就投身到闹哄哄的人群里了。

此时,剑门关外十五里的一处密林里,悄无声息,只听到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真应了南朝诗人王籍的《过若耶溪》里所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天色将晚,成群的归鸟掠过天际,光线渐渐昏暗,林外匆匆走来两位山民装束的人,走到林外却不进去,而是学起了鸟叫,少时,林内也传来两声鸟叫,接着走出一人,身上穿得却是官军服饰。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怎么,将军怪罪了吗?”

“将军倒是睡得香,只是咱们弟兄等得焦急。如何?”

“快带我等去见将军!”

密林深处,已是极为昏暗了,隐约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可以看见白花花的水光,水边正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将军,正在就着清水,啃着干餱(唐时的一种干粮,饼的一种,常用作军中干粮。)一名军官走近道:

“启禀将军,斥候回来了!”

这位将军就是山南西道节度使麾下大将严秦,严秦闻言,就把干餱丢在一边,道:

“传!”

不一会儿,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