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4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迎宾楼,李璟翻身上马,一阵冷风吹来,他不由的叹了声气。不管如何,他现在是不能再对秦宗权和孙儒二人出手了。而经此一事,他相信,这秦宗权和孙儒二人肯定是恨上自己了。

只怕,就是杨复光这个太监,心里现在对于李璟也有了些骄横跋扈的判断了吧。

回到节堂,刚坐下,李良、李艺、盖寓、敬翔几个人就过来了。

李璟起身迎几位入座,李纯做为李璟的族叔,直接开口问道:“大帅,今日与两位院使见面,为何对赵家诸将如此有礼,又对那秦宗权和孙儒如此怠慢?”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李璟想了想道:“秦宗权和那个孙儒,二人脸生横肉,满脸凶相,我觉得这二人天生反骨之相,心有不喜,却不料啸月会扑上去撕咬。”

这个回答让李纯四个面面相觑,不过他们心底并不相信。纵观李璟以前用人,从没有说是凭长相用人的。那些长的好的,不一定能得到什么额外的欣赏,长的丑陋的,可只要有才华,也没有见李璟故意怠慢过的。今天如此对待孙秦二人,肯定有什么更深的缘由,不过李璟不肯说,几个人也不再问起。毕竟,孙秦不过是忠武军的牙将而已,哪怕因此可能会让崔安潜和杨复光对李璟有些不满,可也关系不大。

“你们觉得杨复光此人如何?”李璟问。

“不太好说,杨复光虽然才三十出头,可看他今日谈吐言行,却并非如陈敬瑄那样的无能之辈只靠着兄弟权利上位的。这人一时看不清深浅,但绝非易与之辈。”盖寓说道。

“那赵犨三兄弟和他的两个儿子,你们如何看?”李璟又问。

“赵犨虽老,但老当益壮,他的两个兄弟和两个儿子,也都可以算的上是良将。若要比较,我倒觉得这赵家将可与我军中高家将相提并论,俱为豪杰。”李良微笑着道。

敬翔在一边道:“我在汴州居住之时,听说过颍州刺史张自勉为上将之才,这赵家兄弟可比大将。”

李璟点了点头,张自勉的能力在上次的围剿黄巢的时候已经展现了。这赵犨兄弟的能力他则是早就从历史中得知的,不过敬翔几人能凭着一些消息情报和见的那么一两面,就能判断出张自勉为上将之才,赵犨为大将之才,这才是让李璟惊叹和佩服的。这几个谋士,确实是相当了得。

“你说,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赵家兄弟留在登州?”李璟问道。

李良等人惊讶的看着李璟,上次李璟把曾元裕给弄进了镇国军,这次居然又看上了赵犨兄弟。刚刚还放狼咬了秦宗权和孙儒二将,现在又想要挖人墙角,把赵犨兄弟留下。

大帅这是真的没想过杨复光和崔安潜的感想,还是说根本就不打算理会他们的感受?

第587章 镇国四贤

盖寓嘿嘿一笑,“其实,把赵氏兄弟挖过来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哦,先生有何良策?”李璟闻言心喜,李璟想来想去,这赵家兄弟守城的本事还真是厉害,李璟手下现在大将不少,特别是他手下的那几个门徒,虽然还年青,可都是上将之才。不过论起赵犨这样能守的,还真不好找。

镇国军现在的地盘主要集中于三大块,登州、金州、平州,围绕着渤海湾相望。虽然说三地呈犄角之势,让李璟占据极大的战略主动性。但是也因此四面皆敌。登州这边有淄青镇、平州有幽州镇、金州还有契丹、高句丽人。如果只是如眼下形势还好,李璟担心的是如果他把主力调到一地,比如说调到金州对辽东进攻,一旦战事胶着,兵力陷于其中。如果幽州向平州进攻,或者说登州遭受来自淄青或者感化、淮南等方向的进攻,以镇国军的三块地盘相距甚至,且还隔着海的特殊情况,就有可能会支援不及。

若是有一个极其能守的将领坐镇,就能让李璟免去这些虽然可能性极小,但也不能不担忧的问题。

“张泰和杨复光前来,说穿了就是来借粮的。忠武镇一样缺粮,赵犨兄弟是陈州牙将,那是忠武军的部将。忠武崔安潜节帅与大帅关系向来不错,如果他开口借粮我们不能不借,但这个口子一开,后患无穷。因此,我们不如与崔帅做个交易,拿赵家兄弟来换粮食,还可以顺便把我们的商贸网络打进忠武的陈许蔡诸州,让崔帅支持我们的商品贸易。这样一来,就不是单纯的借粮了。”

借粮的口子不能随便开,不过如果是和忠武军做交易的话,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崔帅愿意拿赵家兄弟来换粮食么?”李璟有些犹豫。

“我觉得应当可以。”敬翔笑道,“崔安潜自接任忠武军节帅以来,便一手组建了忠武八都,建立了黄头军。他之所以这样做,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忠武镇虽小,可地方上的牙兵牙将却势力强大,骄兵悍将,加上地方的豪族把持地方,让节帅幕府很难掌控忠武镇。陈州的赵犨兄弟,还有蔡州的秦宗权、孙儒,许州的周岌等,都是忠武军的土本军头。和当初淄青镇的王敬武一样,崔安潜也是一心想要拥有一支真正的兵马制衡这些军头的。现在忠武缺粮,如果我们向忠武军借粮,助他们度过眼下难关,而要求只是让他把赵犨调来镇国军任职,并且对我们的商品开点方便之门,我想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崔节帅那里确实不用太担心,真正难的怕是赵犨本人不愿意来。”李良提出了一个问题。

赵犨那是世代都是陈州的牙将,土地豪族,让他们从陈州迁来镇国军,只怕他们不一定愿意的。

“调赵犨任登州刺史如何?”李璟问。

“就算真的把赵犨调来,可一来就任登州刺史之高位,只怕不太合适。军中诸将只怕难服气,而且,登州刺史管民,让赵犨一个武将做刺史,与大帅先前提出的兵民分离不符。”李纯马上出声反对,登州刺史之位是由李璟兼任的,他并不希望李璟把这个职位让出来。况且赵犨一个新来的将领,一下子接任登州刺史之位,这对其它的文武都不太公平,有失赏罚公正。

“那让他担任镇国军下飞熊军军主,赵犨现在的职务也是都知兵马使,不过在忠武军是厢主,到我们镇国军任军主就是升了一级了。”

听几人如此一说,李璟倒也觉得先前的想法有些不太成熟。于是点点头道:“那就如此,我去与杨复光接触,再派人往许州走一趟,李先生先与赵犨接触一下,试探一下他的想法,把我们的打算跟他聊聊。”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李璟抬头望去,却是高思详步履匆匆,从门外进来。

“大帅,天平军、泰宁军、感化军、淮南军等贺礼使者到!”

听到这个消息,李璟倒是很平常,这些天,天下五十余藩镇几乎都派了人前来,距离远的反而先到,距离近的几镇反而是最后到。连天子的使者都到了,其它各镇前来也不稀奇。

不过李璟对淮南节度使刘邺派人前来倒是有些意外,之前黄巢、尚君长劫掠淮南诸州,刘邺数次派人向李璟求援,不过李璟却没有派兵增援过。只是最后派了水军一厢两营南下淮南,还是顺路护送商船经过而已。

淮南是天下最大的藩镇,也一度是大唐最富裕的藩镇。

淮南节度使刘邺的父亲曾经长期担任武宗时权相李德裕的幕僚,后担任刑部侍郎。在刘邺五岁时,其父去世,李德裕将其收养家中与子弟一起读书。唐宣宗继位,李德裕失势被贬。刘邺失去靠山,在长江、钱塘江地区游荡,作文养活自己。

及年长,高少逸任陕虢观察使时,邀刘邺来帐下担任团练使。高少逸调任镇国时,刘邺也跟随他。后来,刘邺被召回京城长安为校书郎,供职秘书省。后来宰相刘瞻举荐刘邺担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870年,懿宗因爱女同昌公主病故而处死了御医们,逮捕了他们的家人,宰相刘瞻为御医家属求情,刘邺却不顾举荐之恩,和同昌公主的丈夫韦保衡和宰相路岩一同诬陷刘瞻,刘瞻被贬。

次年,刘邺兼任盐铁转运使。随后升任礼部尚书,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入政事堂接替了刘瞻的位置为实质宰相。

873年,唐懿宗驾崩,李儇继位为唐僖宗。874年,刘瞻被召回并再度拜相,刘邺害怕。同年,刘邺请刘瞻来盐铁院赴宴后,刘瞻暴病而亡,皆怀疑是被刘邺毒杀。此后,萧仿和崔彦昭先后成为首席宰相,都不喜欢刘邺,路岩、韦保衡一党皆被贬谪赐死,刘邺被罢相,贬为淮南节度使。

李璟对于刘邺这人的品格十分不齿,不单单因为他陷害并毒杀有举荐之恩的刘瞻,也因为李璟的老师于琄一族当初被败,刘邺也是参与其中之人。

而且刘邺十分贪婪,李璟的商队往淮南扩张,刘邺不但征收高税,还有几次私下指使部下兵马假冒成劫匪抢劫了李璟的货物。对于这样的家伙,李璟恨不得出兵征讨,怎么可能会发兵救他。

李璟和刘邺的关系,可谓是闹的并不愉快。刘邺本就与李璟老师有怨,又劫李璟的商货。而李璟也在之前草贼劫掠淮南时,见死不救。

现在刘邺居然还派人前来贺礼,这事情就有些奇怪了。

李良看出李璟的对刘邺还心有怨念,笑笑道:“刘邺这人贪婪成性,不过倒不用担心,既然他喜欢扮劫匪,那我们就也派一队人马扮作海贼往淮南扬州就是了。”

“不要杀了他,吓吓他就行了,这样的无能之辈主掌淮南也并非全是坏事。”李璟轻笑一声。

各方的宾续赶到,不但天子使者、各藩镇使者,还有各大名门望族,地方豪族,甚至是四方巨商大贾都有派人或者亲自前来。不过让李璟高兴的是,这次居然还吸引了大量的文人跟随着一同到来。

经人举荐,李璟得以结识到不少名士。

第一位复姓司空,名图,字表圣,自号知非子,泗水人,后移居河中,咸通十年登进士第;第二位姓韦,名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乃韦应物的四世孙,此人年纪虽轻,且数次应举不第,但才学满腹,声名远播;第三位是钱塘人,姓罗,原名横,字昭谏,因十举不第,而改名隐,此人不但满腹锦绣,诗词传誉天下,而且富有机略,实乃当世大贤;第四位姓韩,名渥,字致尧,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人。据称,其父韩瞻与李商隐既是同年又是连襟。大中五年,韩渥十岁,李商隐赴梓州幕府就职,韩渥即席赋诗相送,李商隐大赞其少年才俊,诗思敏捷,诗风老成,超越乃父,被李商隐赞扬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璟亲自前往客栈一一拜见这四人,几番畅谈之后,四人都对于登州和李璟的印象不错。

最后李璟请四人担任帅府幕职,甚至为这四人专门设立了一个咨议顾问的职位。

司空图接受李璟的邀请后,便向李璟荐才,举荐有着芳林十哲的十二位有名的才子,许棠、喻坦之、任涛、温宪、郑谷、李昌符、张乔、周繇、张蠙、剧燕、吴罕、李栖远十二人。

罗隐也向李璟举荐同族的两位才子,罗虬、罗邺,三人被人称为三罗,也称江东三罗。

李璟得到举荐的名单也是十分高兴,这些人都没有前来,李璟连忙派人去各人家乡请其前来登州。

为此,李璟特别在登州城让人开始新建一座馆阁,号为文华阁,做为招募的这些文人的居所。

除此外,李璟还在前来的那些文人中招募了不少有些名气的文人。

对于这些人李璟都是十分喜欢,虽然说写的一手好诗不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