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5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只是微笑,一遮袖,将水酒饮了下去。

李威忽然问道:“阿史那都支,李遮匐,你们为何要谋叛?”

武则天拽了李威的衣袖,暗示李威,既然人家投降了,此事就不得再提。这也是唐朝的一惯对胡人的政策,不能说全是坏处,这样一来,作战时,战意不足,固然反叛容易,投降起来也容易。一看风向不妙,立即自缚自己,前来归降,求一个平安。

“母后,让儿臣来处理。”李威没有默许母亲的暗示。

阿史那都支伏于地上,小心地说道:“皇帝陛下,臣根本没有反意,否则裴大总管率部来到我驻军前面,臣为何不反抗?”

“当真如此?阿史那都支,你已穷蹙被擒,到了京都,以后就要受朝廷的管制。老实地说一说,对你将来有好处,若是不老实,我的手段,你大约也听说了。”李威声音不高,可说话时语气很冷肃。

“臣实是没有……”

“还想狡辨!”

李威一拍桌子怒喝道。

阿史那都支浑身吓得哆嗦了一下。

对李治,阿史那都支并不害怕,害怕的正是这个新皇帝。中原百姓称仁爱的什么,他没有看到,只看到如今的青海,从伏罗川到赤海川再到广大的大非川,那么好的平原地带,只剩下一片青芜。知道好,然而青海莫贺可汗的残众,皆不敢将百姓散于这些青川之上。散多少掳多少,只好呆在一些山谷中苟且偷安。连吐蕃的武大论论赞婆,都束手无策。

一直没有明显的谋叛,正是害怕这个新皇帝。

“说还是不说。”李威再次不顾李治不悦,喝问了一句。

“臣也不算谋反,”阿史那都支小声地说道:“不过臣也有错,受了论钦陵的挑唆。”

李威要的正是这句话,复又问道:“那么论钦陵有没有派使者前去东突厥?”

“这个臣不知,不过臣想,大约是会派的。”

能入宴的就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呆子,听到此,一半人会意起来。纵横捭阖不稀奇,皇帝也在用,甚至都将视线放在不相干的那个欧罗巴洲。然而如何准确地找到两个阿史德?

裴行俭与李威商议了良久,认为种种条件下,只要论钦陵派出使者挑唆,必反无疑,唐朝也不是真正地坐待事态发展的。然而都将眼光放在了阿史那部族各个酋长上,皆没有想到阿史德族人会叛。毕竟唐朝对待这一种姓的族首,十分优待,本来对待胡人政策很优柔了,但对阿史德各个族首,更加优柔,还在阿史那各个族首之上,那怕这一部,并没有出过多少为唐朝尽死力的大将。

可是论钦陵就想到了。

武则天喃喃道:“这个论钦陵……”

印象更深了一份。

李威问话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论钦陵的武略,而是一个验证。问完了,没有再问,却在想着心思,如何让没禄氏母子立即上位,只有他们上位了,才能对论氏兄弟进行更好的掣肘。可现在没禄氏连赞普的死讯都不敢公开,等到他们母子上位,得多少年?

“你且起来,朝廷会继续对你优厚以待,但朝廷一禀从前宗旨,将你的族人当成了我们大唐臣民,因此,此次裴卿出征,仅是将你们带到京城,享受荣华富贵,并没有动弹你们的族人。你与李遮匐上位,可以说朝廷强行扶持起来的。望你们知错能改,也要写信给你们的族民,让他们以后务必效忠朝廷。你们族民忠于朝廷,才是你们富贵的保障。若是继续谋反,你们懂的,我不是软弱可欺之辈。”

按照规矩,此二人带到京城,会软禁起来。比如养了两头猪。

可养猪仅倒一些剩菜剩饭,喂一些米糠,长肥了还能宰杀。可这两头肥猪,要封官,要加爵,要赐府邸官爵封地奴婢,还要每年拿出财帛赏赐,委实昂贵之极。

但不要真指望是朝廷欠他们的。也要做一些小事回报一下,东突厥有乱,西突厥不能再乱了。并且唐朝赡养的外国人也太多了,从波斯到河中诸国,到西伯利亚的各部族,再到新罗倭国,也不是所有外国人皆需要唐朝赡养,可养的废人没有十万人,也有八万人,这对于一个实际人口有可能不足四千万人的国家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万国来朝,李威根本就不喜欢,唐朝是否真正强大,百姓是否真正快乐,才是他最关心的。

“臣离开部族,已经没有多少话语权……”

“那么你意思是说,朝廷还要将你释放回去?”李威冷笑地问道。

“是,不是,不是。”

“好自为之,记好了,我不是可欺之辈。”说完了,李威没有再说。

这句话是一个表态,唐朝的未来会延续以前的绥靖政策,可态度会变得强硬起来。

两个胡首的擒归,给这个新年到来,带来了一份喜气。

另外又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个是银钱。

通过梁金柱儿子的手,以及国库里一些存货,以及梁金柱运来的五十万两银子,在李威授意下,先发行了一批银钱。

李威记得后世的袁大头质量似乎不错,一吹就响,防伪效果极佳,可不知道掺杂了什么金属在里面,即使知道,也未必成研究成功。因此,想了一个土办法,铸就了一些银币,与现有铜币大小仿佛,厚度却是很薄,一薄就不容易掺假,即使有软性金属,也未必有银的亮光与其他的一些特征。又铸上精美的花纹,正面是太极宫皇宫图案,四周盘着一条金龙,有四个字,国泰民安。后面是凤边,洛阳皇宫图案,依有四个字,开耀银宝。刻意将国泰民安放在年号之上,不仅说明国与民地位在年号之上,也说明内政比拓边重要。

毕竟一个强大的国家才是武力强大的根本。

图案十分复杂,又薄,增加了铸就工艺的难度,以民间的工艺,很难作伪,进一步杜绝了民间制作的可能。而且因为薄,一两银子铸成了六十枚银币,也就是一个银币价值仅是二十文,即使收到了假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损失也不大。

面值不大,又便于流通。

费了一番苦心,但依然没有下明诏,让全国强行流通。只是先发放到各个官员手中,他们收到的自然会是真币,家中仆役用它们购买货物,各个店铺又不敢不收。这样再度流通到了民间。

但想真正通流起来,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现在给卖胡饼的小贩子银币,连认识都不认识,敢不敢收下来?只能说在一些高档的店铺,伙计有眼力,才敢收下来,然后在局部地区先行流通起来。

不过相比于朝廷这不足一百万缗的银币,对于庞大的唐朝经济,无论是好是坏,影响力不大。甚至有一些官员家中不缺钱,看到银币制作精美,藏在家中只是赏玩,并没有将它们拿出来使用。

其实李威做了很多的事,却一直没有出现大麻烦,也正是因为如此。有惩于王莽新政之乱,与后来的王安石变法失败,每一次变革,李威皆是小心翼翼,兼顾着各方的利益,细雨春风般的默默进行着变革。

当然,李威绞尽脑汁,尽管有一些后世的远见与眼光。

另一件事,也很轰动。

郑家女终于与皇室议定,走入皇宫,还有许多规矩的,不是太子妃,不是皇后,按规矩往东宫一塞了事。然而是郑家,于是连礼部的官员也在小心地考证,居然娥皇女英的故事都拿了出来,给予了一些礼节,最后议定,春天三月十六是一年中最好的吉时良辰,郑家女进入东宫。

……

上元节到来。

洛阳还在载歌载舞,许多人提前一天,就在洛阳城中各条主大道上手挽手踏歌。

但大战到来的气息,这一次很浓的笼上了洛阳上空。一下子抽调了近三十万大军,包括洛阳城中许多人家子弟,皆要出征。有的人有可能回不来了,这个大节日的到来,格外的珍惜。

在东宫中,裴雨荷说道:“陛下,臣妾有一事相求。”

“什么事?”

“臣妾听说郑家小娘子在东都没有回荥阳,能否让她也进宫一观?”

民间有各种节日活动,皇宫里同样也有,比如拨绳子,或者马球,或者击鞠,还有许多从民间请来的幻术大师的表演,内外教坊各大宫妓,也为君臣献上她们最拿手的技艺。

但裴雨荷用意不在于此,是想做一个大妇的典范。

她家世很好,只能说与韦月相仿佛,仍然赶不上荥阳郑家,而且是五姓七家女,第一次正式嫁入皇宫为妻妾。当年的崔家女后来居上,险一点就将她这个太子妃掀翻了,心中到现在依是戚戚。然而郑家女又再度进入东宫,竞争不过,只好做一个表率,让皇帝看。

李威看着她,缓缓道:“你不用担心,我说过,不看家门,只看你们表现,也不想多生变化。每一次后宫变化,会掀起多少血雨腥风……”

“是。”

“不过你既然提出了,我也同意,可是郑家的家教,会不会同意?”

“陛下,让臣妾派人试一试。”

“你要执意去做,那么就去做吧。”

“谢过陛下。”

“不用,”李威继续低下头批阅奏折。

又过了一会儿,外面太监进来禀报,说道:“陛下,外面有党项各族长老求见陛下,一来恭贺野辞才人有喜,二来请求协助朝廷出征突厥。”

野辞明月在东宫中仅是才人,但终是有了名份的。又有了身孕,消息传到青海,党项各族欢天喜地。但李威看重的是后面一点,说道:“你去通知让他们进来,不,还是我亲自迎接吧。另外,你让野辞才人过来,说她娘家人来了。”

第532章 摊牌(上)

迎出皇宫,十几个老者站在宫门外,等候谒见,全部认识,都是党项八姓,以及雪山羌与黑山羌最重要的长老之一。

见到李威立即伏下来施礼。

李威虚扶,道:“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各位,莫要多礼。”

将他们带到东宫。

又向野辞明月恭贺,分别又拿出来许多贵重的礼物。李威道:“各位,你们生活艰苦,何必破费?”

“这是臣等应当做的,而且这一年,我们各部生活远胜往日。”雪山羌一个长老谦卑地说道。

其他老者皆是附和。

倒是发自内心,以前不知道,经过吐蕃的压迫后,党项人才知道以前唐朝羁縻政策的珍贵。同时又教导他们子弟学习唐朝文字书籍,生活又得到了改善,去年一年,仅唐朝军队种植下去的耕地达到了四万多顷,收了七百多万石粮食(资治说黑齿常之屯田五千顷,岁收五百万石,不可能的,以唐朝产量,又是广种薄收方式,那怕土地再肥沃,五千顷顶多岁收一百万石,说明屯田实际面积有可能达到了三万顷)。青海包括他们党项人,去年一年没有为温饱担心过,相反,青海存储了大量的粮食。今年耕地又在增加,有可能粮食产量还能提高,现在党项人就看到当初皇帝向他们描述的美好未来。

“我心中也是高兴,没有食言。”

“陛下,青海各族百姓去年大丰收时,几乎每家每户日夜思念陛下,很想陛下再到青海……”细封部的一个老者说道。话没有说完,让拓跋部长老打断:“细封牟,不得胡说,陛下日理万机,怎么随意到青海。”

“是,是。但陛下,此次听闻唐朝出兵突厥,我们各部深受陛下大恩,前来恭贺才人有喜讯之外,再恳请陛下准许我们各部参战,如何?”

“你们好意,我心领了,可要防止吐蕃……”停了下来,看到内侍将郑宫楚引了进来。

不是党项各族的人,不仅是郑家的女子,而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