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兵器谱-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夏,一直是宋朝的大患,以弹丸之地与宋朝抗衡数十年,压着宋朝打。宋朝为了打西夏,倾尽全国之力不能得志,这对宋朝来说,那是耻辱!

这种耻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终于要灭亡西夏了,谁能不激动?

不仅众将激动,就是吴骥本人也是激动难已,双拳紧握,眼中精光暴射,他万万没有想到,西夏之亡竟是出自他之手。

对于现代人来说,对西夏是一点也不陌生!那是让无数后人咬碎钢齿的名字,其灭亡出于己手,谁都会激动难已。

“呼呼!”

屋里尽是粗重的喘息声,众将胸膛急剧起伏,呼呼直喘气,激动得红光满面。

“大帅,听说你们发了大财,弄了不少战马,能不能给我们些?”众将好不容易平复心神,种谔乐呵呵的就开口了。

他这话是代表西兵将领说的,一众西兵将领无不是紧张万分,打量着吴骥,生怕他不答应似的。

西兵多步兵,并非没有骑兵,只是骑兵非常少。这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个是“以步制骑”的策略就是由韩琦在陕州时提出,最后上升为宋朝的国策。陕州是以步制骑的大本营,信奉者特别多,是以,西兵倾尽全力打造步兵,至于骑兵就不太重视了,这就造成了西兵的骑兵不多。

二是因为陕州的地形复杂,地势险要,宜于步兵作战,不适于骑兵冲杀。都知道,骑兵的威力是很大,来去如风,行动神速,机动能力强,冲击力惊人,可是,骑兵的运用需要平坦而开阔的地势,不宜于陕州这种地形复杂的地方。

在陕州这种地形异常复杂之地,步兵比起骑兵更有优势,是以,西兵从实际出发,不得不大量打造步兵,把骑兵降到最低。

二十万西兵,拥有的骑兵还不到一万,由此可见,骑兵在西兵中所占的比例是何等之低。

如今不同了,以步制骑的策略已经给证明是错误的,以骑制骑的策略才是正确的,这就让种谔这些西兵将领心眼儿活了,想拥有骑兵。

再者,西兵进入河西之地,其使命已经发生改变了。由原先的固守陕州,变成了攻灭西夏。而且,灭亡西夏只是第一步,随之而来的还有收服吐蕃,进军西域,没有战马不行。

“大帅,我们西兵的战马很少,你能不能分些给我们?”姚古也想拥有战马,眼睛放光,小心翼翼的问道:“灭了西夏之后,我们西兵不能再靠两条腿赶路了,得学会骑马,才会进军西域呀!”

“是呀!”李宪也是小心翼翼的附和:“大帅,我们得提前做好准备,不是?”

把三人那副小心而又紧张的样儿看在眼里,吴骥大为好笑:“哈哈!瞧你们这紧张样儿,好象小家子气,不给你们似的。我有那么小家子气么?”

“哈哈!”一众西兵将领大喜过望,哈哈大笑起来。吴骥的话里虽不乏埋怨,意思却是再明白不过了,他们能不欢喜么?

若是拥有了战马,西兵就能象北方的宋军那样,长上四条腿,来去如风,以西兵的精锐,会更加了得,谁能不想?

“这事,即使你们不说,我也要与你们商议。”吴骥站起身,踱起了步,拧着眉头,沉思着道:“我连下三城,除了缴获大量的粮草外,还有大量的战马。这些战马,都是从西夏军队手里缴获来的战马,不用训练,直接就能使用。我们人手一匹战马,是用不上了。你们西兵到来,正好趁这段时间好好训练一下骑术,打造一支骑兵出来。”

“谢大帅!谢大帅!”种谔他们齐声致谢,屁股都是欢喜的。

“我的意思是,先从西兵中挑选一批头脑灵活,身材壮实,身经百战的兄弟们出来,让他们成为骑兵!”吴骥开始安排起来。

“大帅请放心,我们西兵个个都身经百战,这身板自是不用说了,个顶个的棒!至于头脑灵活嘛,个个都比我脑了好使!”姚平仲嚷开了,他的大嗓门一广播,跟打雷似的。

“噗哧!”

笑声响成一片。西兵将领都知道姚平仲是一员虎将,冲锋陷阵难有敌手,可是,就是不爱动脑筋。动脑筋对他来说,很难受的。

“平仲!”姚古忙着喝斥。姚平仲一缩脖子,不敢吱声了。

“西兵在陕州与西夏打了数十年,最大的收获,就是钻山越岭。说到在高山密林里打仗,我想大宋舍西兵莫属!”吴骥眉头一掀,颇有些好笑:“是以,这宝贵的经验也不能丢了,应当保留这么一支队伍下来,让他们专精山地作战。”

“这个……”姚平仲他们有些不太愿意了。

西兵虽然精于山地作战,可是,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山地作战已经派不上用场了。

“你们要这么想。大宋疆域辽阔,拥有不少山地,说不定甚时间就要用到山地作战,是以,这宝贵的经验不能浪费掉了。”吴骥看得很深远。

中国的疆域很广大,拥有不少山地,指不定甚时间就需要山地作战,让精于山地作战的西兵保留一部分下来,太应该了。

“大帅既然如此打算,末将敢不从命!”种谔他们都是名将,给吴骥一提点,立时就明白过来了。

“呵呵!”一众西兵将领笑得特别开心:“从此以后,我们就长了四条腿,跟北方的兄弟们一样,可以来去如风了。”

就在他们欢喜之际,吴骥打击他们道:“你们莫要欢喜得太早了!你们眼下只能学会骑马,陌刀、斩虏刀、霹雳弹却是没有,你们想用也用不了。”

这不是吴骥要难为他们,而是实际情形所限。陌刀、斩虏刀、霹雳弹在北方制造,一时之间难以运到,西兵只能骑马,不可能象北方大军那样作战。

“眼下没有,并不是说将来没有啊!”种谔、姚古、李宪他们齐声欢叫起来。

以西兵的精锐,改造他们是必然,决不可能把西兵裁撤。别的不说,丰富的战阵经验就不是其他的军他比得了的。若是把西兵重新武装起来,那将是一支非常可怕的力量,战力惊人,不比北方军队差。

“禀大帅,西夏遣人前来和谈。”就在这时,吴星大步进来,冲吴骥禀报。

“和谈?”

这消息就象水珠砸进滚烫的油锅,立时沸腾了,众将猛的站起身来,恨恨不已的骂起来:“西夏狗想和谈,做梦!大帅,绝不能和谈!”

对于宋人来说,数十年来没有把小小的西夏拿下来,是他们的奇耻大辱。西夏早不和谈,晚不和谈,直到快要灭亡了,这才派人前来和谈,谁能不气愤?

“大帅,西夏狗这是走投无路,要谈早干嘛去了?绝不能谈!”姚平仲嚷得最是起劲。

“没错!姚将军说得对!”

众将这次没有取笑他,而是大声附和,难得一见。

“和谈么,不是不可以,得以我们为主!”吴骥眉头一挑,声音并不大,却是掷地有声:“如今,西夏之存亡握于大宋之手,这事当然得由我们说了算!”

“你们就瞎嚷嚷,还是大帅英明!”种谔他们对吴骥的话大是赞成。

如今,西夏完全是挨打的地位,而宋朝掌握了主动权,和谈得由宋朝说了算。众将一想,也是这理,不再反对。

“叫他进来!”吴骥一挥手,吴星出去带人。

没多大功夫,只见一个约莫四五十岁的西夏官员,带着一个随从,在吴星的带领下,走了进来。此人气度还不错,还算镇定,并没有因为吴骥屋中气氛压抑而惊慌。

“见过吴都指挥!”此人冲吴骥施礼。

“叫大帅!”众将齐声喝斥起来,声若雷霆。

“是!见过大帅!”这人重新施礼。

吴骥并没有说话,而是一双眼睛在他身上打量来打量去,问道:“李秉常叫你来和谈,他有些甚条件?”

“皇上说了,只要你们退兵,再向大夏输纳岁币,大夏对此次冒犯可以不予计较!”这人头一昂,胸一挺,一副雄赳赳样儿。

“……”

众将打量着此人,眼中如欲喷出火来,要不是吴骥在这里,他们肯定会扑上去把这人撕成碎片。西夏灭亡就在眼前,竟然开出了如此条件,谁能不气愤?

“来人!”吴骥冷冷的打量这人,猛的大喝一声:“砍了他的狗头!”

“遵令!”姚平仲大步上前,拔出麻扎刀,就要砍这人的人头。

“吴骥,你敢!你好不晓事,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就不信,你敢杀我!”这人吓了一大跳,转念一想,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还没有听说过宋朝斩杀来使的事情,不由得底气又足了些。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是有这说法。可是,大宋从未承认西夏是一国!西夏是大宋的叛逆,自立为敌,罪大恶极,你是死有余辜!”西夏虽然自立为帝了,造成了既成事实。然而,宋朝并没有承认,一直骂西夏皇帝是逆贼。

“这……”这人这才意识到不妙,却是晚了。

只见姚平仲手中的麻扎刀一挥,一颗人头就搬家了。

第22章 吴骥的条件

说杀便杀,西夏的使者就这样给杀了,一众将领还有些不信。

他们虽然没有机会面对西夏使者,却是听说过多西夏使者的行径。由于在宋夏战争中,西夏一直占着上风,是以西夏使者特别傲慢,压根就不把宋朝放在眼里,说大话那是好的,恐吓、甚至在汴京无视宋朝的律法,横行不法之事也不是没有干过。

如今,西夏的使者在吴骥面前就是待宰的羔羊,任由吴骥处置,这本身就让人欢喜不已。更别说,吴骥说杀便杀,一刀砍了便是,众将只觉扬眉吐气,特别解恨,无不是大喜过望,大声赞道:“杀得好!杀得好!”

“西夏狗就是要这么对付!”

“哼!西夏狗,看你还敢不敢横行无忌!”

与众将的欢喜不同的是,使者一双眼里全是震惊之色,一脸的难以置信,他压根儿也不信,吴骥说要杀他就杀了他,根本就不把当作西夏的使者对待,他打出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护身符都没有用。

“……”

使者的嘴巴不住张阖,却是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他肯定是在问询,吴骥为何要斩杀他这个来使。

吴骥的目光一闪,落在随从身上,并不凌厉,很平静,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然而,这个随从那感觉就象利剑在剜心一般,豆大的汗珠从额脑门上渗了出来,身子打颤,卟嗵一声跪在地上,不住叩头:“吴爷爷,饶命!饶命!”

极是用力,发出“咚咚”的响声,额头上渗出了血水。

“咚!”吴骥没有说话,而是一步迈出去,开始踱步了。吴骥那脚步声并不沉重,可是,随从听在耳里,就象炸雷在耳边轰鸣。

“你回去,把我的条件说给李秉常知晓!”吴骥一连踱了几步,这才缓缓开口。

“呼!”随从给压抑得太过厉害了,一听吴骥说话,不由得松口气,跟应声虫似的,一个劲的道:“请吴爷爷吩咐!请吴爷爷吩咐!小的一定做到!一定做到!”

“我的条件不多,只有两个。”吴骥的声调提高,道:“一,李秉常去帝号称臣,西夏皇室宗亲全部入汴京。少一个都不行!”

在宋太宗年间,处理西夏之事时就是这般处置的。西夏皇室除了李继迁以外,都去了汴京。一入汴京,那是进入不测之渊,后果难以预料,是以李继迁带着一小部分人逃走了。宋太宗不以为意,心想一个小小的李继迁闹不出什么动静了。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李继迁遗祸无穷,使得西北不宁,为西夏盘踞。

吴骥这条件不过是宋太宗条件的重新使用,不算难以接受,随从一个劲的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