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顺明-第2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边又是被置于何地……”

这番话说的颇为清晰明白,牛佺悚然而惊,尽管河南此时夜间也是颇为的温暖,可突然间牛佺还是禁不住打了个寒战,四下的张望,就怕有人听到他说的这些话。

这时候,牛佺也明白,为什么牛金星突然走去“方便”,想必就是要看看有没有隔墙之耳。

晚上就这么过去,每个人想的都不相同,不过所有人都是从宋献策的卦辞之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可以说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所谓天命,所谓气运,是虚无缥缈之极的东西,但历代改朝换代,都是特别的讲究这些虚的东西,每一代建国之始,都要聚集文士讲国运流转更替,证明自己的朝代得国是顺应天命。

对应这些东西还有个说法叫“一语成谶”,有些话不说尚可,说了,就有可能成真,牛佺尽管是随口一提,不过却在牛氏父子之中存有了个想法。

崇祯十四年六月间,“十八孩儿当主神器”这个卦辞已经是在河南以及时周围的省份传扬开来,还有那句“迎闯王,盼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也都是被传播了开来,或许是闯军实力膨胀,势头也一直是迅猛,大明天下间,特别是长江北边,也开始有人私下里说或许李自成真有天命。

但在山东地面上,虽然也有人听到这传言,不过却始终是传扬不开,眼下山东的自耕农甚至小地主都是少之又少,十几个大地主把持着山东地面上的耕地,这些大地主非富即贵,最大的山东总兵李孟,第二则衍圣公孔府,第三个就是鲁王朱以派,这些人物手下的佃户可不用应付朝廷的苛捐杂税。

不过过的还算是温饱的,也就是在李孟属下的屯田田庄的庄丁们能勉强的维持温饱,其他处的佃农想要作乱,也成不了什么事,胶州营分驻在各地的士兵和武装盐丁们有足够的优势扑灭任何的叛乱。

六月间,河南的局势是半好半乱,好的是整个河南北部没有什么大的兵事,乱的地方则是李闯大军在南阳府和汝宁府攻城略地,一些零散的官兵或者是被歼灭,或者是躲在城池之中不敢出来。

但现在的闯军可不是那种打不开城池的乌合之众,县城、州城有不少都是守御不住,被闯军打破。

而山东地面安静如常,济南府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举办,山东总兵李孟纳妾,这名小妾据说是名孤女,被李孟收留了很长时间。

这次的纳妾除却各方人士派人送去礼品之外,也并没有什么惊讶的,胶州营内部更是觉得此事本就是顺理成章,木云瑶是不是李孟的妾室,无非是一个名份,早就是在一起这么年了。

李孟这次去往开封和周王私宴,周王也是提到了这件事情,自从灵山商行在开封有分店以来,周王父女经常是有信件的联系,周王也知道自己的女儿还没有什么名份。

既然已经不在王府,那就不必这么执著于名份和地位,总归是成为李孟的家人就行,从女儿的信中,周王也能看出来木云瑶在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那种喜悦和幸福,李孟对她自不必说,所谓的大妇颜若然对木云瑶有如姐妹,也很是亲切。

并且木云瑶在信中也是提到,在李孟的内宅之中,还有顾横波、柳如是这两个女人,尽管自己的女儿说的很简略,可周王和周王妃却明白这个事情的严重,给自己的女儿去信说是不能这么枯燥的等下去,而要及早的在总兵内宅中确定自己的地位。

如果真是让顾横波还有柳如是先成为妾室,那事情可就变得尴尬了,何况自己女儿在心中隐约的提到,自己在山东总兵李孟这边还负责些公事,所以尽管没有名分,但地位非常重要。

真要是失却了先机,很可能连办这些公事的资格都失去,那就不要谈什么地位了。

这次李孟去开封城,之所以周王会冒着被地方上发现的危险来邀请李孟,就是为了在私宴上把这事情摊开说明。

对李孟来说,也的确是到了应该娶木云瑶的时候,下面负责内卫和情报方面的负责头目,以及周扬、宁乾贵等人,甚至包括他的岳父颜参政,都是和他讲,内账房这个机构已经成为类似于大明朝廷锦衣卫和东厂,这样的机要之地,如果不是自家人统领,实在是不能让人放心。

何况这木云瑶已经是自家人,何不把这名份确定下来,让双方都是安心,让木云瑶分派支配下面的这些机构更加的有资格。

反倒是老太监刘福来对是否纳妾并不怎么关注,他隐约觉得木云瑶身份不同寻常,而且对李孟的情谊深重,根本不会离开。

但这刘福来却曾经私下和李孟语重心长的说过一句话“以你如今的身份地位,无论做什么,都没有私事和公事的分别”,李孟极为认可这句话,这次纳妾实际上就是如此,尽管木云瑶幸福之极。

可在属下看来,这是李孟整合山东文武体系的第一步。

纳妾前后,李孟的内宅一切未变,还是依照从前的体系运转,只不过内账房的存在更加的有资格,对灵山商行、山东盐帮的调控也稍微的有力了些。

在纳妾这个仪式举办完成之后,李孟对属下各个军将的分派重新又有调整,马罡驻扎登州府和莱州府南部,赵能驻扎莱州府北部和青州府,李孟本部直管济南府和东昌府以及兖州府北部。

而淮北军和淮南军改为淮扬军,由陈六统管,原淮北军守备张江调回山东,就任兖州军都司,兼管河南归德府一带。原淮北军暂由千总高科率领,淮扬军副将,守备衔头,常驻海州。

陈六从游击擢升到了参将,王海则是从守备升到游击,汤二也跟上升到了都司,马罡和赵能的官职虽然没有得到提升,不过他们两个属下的兵马要扩军,登州军和青州军各扩军五千。

灵山商行眼下已经是有数的豪商集团,在南直隶,在河南都有自己的分号,日进斗金,不过除却侯山是大掌柜之外,盐政分驻胶州巡检衙门的师爷宁乾贵,也在灵山商行之中参与一席。

这其实是灵山商行因为和扬州的方家、福建郑家,曲阜的孔家这几个大的商行和商人有了利益联合之后,规模和势力都是扩大,但胶州营之中财赋商贸的人才委实是太少,侯山一人在灵山商行独大也不好,索性是让宁乾贵和他的财务班子也参与到灵山商行的经营之中,有个监视,也是个人力的支援。

而随军的袁文宏则被从某州同知的位置上撤下来,成为了李孟的随军主簿,主簿是很低级的事务官员,那同知可是七品官,可得到了这消息的胶州营文官武官,凡是和袁文宏相熟的,都是前往祝贺。

因为得到这个位置的袁文宏,已经成为李孟身边核心圈子里的一员,正式被这个团体接纳,而且就在总兵大人的身边参赞机要,在这体系之中,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隐约是胶州营文官之首的周扬心中还有些嫉妒,心想不知不觉之间,自己的副手居然有了这么好的机会和机缘,但也就是心里想想而已,周扬目前是独当一面,袁文宏最多是个机要秘书的职位罢了。

从河南征战回来,左良玉那几千兵被诛杀的事情被各方,也包括左良玉自己,很默契的心照不宣,给他压了下来。

几千兵死在河边,是谁杀的,也找不出什么人来证明,而且兰阳县城根本没有什么人了,整个变成了一座空城,剩下的只是那些兰阳城中的平民尸体,至于活下来的人,据说都是逃荒逃难到了归德府一带。

既然这件事情不会上奏,那山东巡抚颜继祖和总兵李孟,长途奔袭,解开封之围的大功可是非同小可。

特别是如今官兵与流寇交战,几十战之中也每个胜仗,李孟这等大胜,更是应该表彰,不要说是李孟的属官,还有山东的上下官员,就连河南的文武官员都是以为李孟这次肯定会挂将军印。

如今大明天下,这总兵官不值钱,北直隶一省就有十几名总兵,但是总兵官挂将军印,可就身份贵重了许多,文臣地位远高于武官,武官受其统属,但这武将若是挂将军印,就可以独当一面,又部分自专之权,左良玉就是如此,挂上平贼将军印信。

除却加将军印这个猜测之外,还有人觉得李孟此次出援河南,如此的大功,或许还能封爵。

按说四月底的时候这功劳就已经是报到了朝廷之中去,但直到六月也是一点消息也无,据知晓朝廷消息的人说,因为山东和河南的联合上奏争辩,驳了皇帝的脸面,崇祯皇帝曾说,不追究失陷亲藩的罪名已经是开恩,封赏是不必想了。

本来在崇祯十三年年底的时候,为了让各地的军令更加的统一,已经是召回各地的监军和镇守太监,但此次却下旨重赏了前来催促出兵的太监陈敏,提升了他的品级,并且让陈敏留在山东监军。

崇祯皇帝自以为设置了监军太监就可以制约山东巡抚和总兵,以为提升了太监陈敏的品级,就可以让对方死心塌地的忠心于自己。

但他当然不知道,除却接旨的那时候,太监陈敏是自由的之外,其余时候和那些锦衣卫都是被软禁起来,那有什么见识的机会。

他们饮食吃用倒还算丰厚,不过一点自由也无,每日要做的事情就是抄写胶州营给他们的文书内容,然后把这个作为自己的见闻报上朝廷,皇帝和朝廷大臣一看,胶州营事事太平,李孟没有异心,真是皆大欢喜。

清军围攻锦州城,战事越来越紧急,山海关的辽镇兵马告急文书一封封的送到朝廷这边,蓟辽总督洪承畴已经是集中了河北还有辽东共十三万兵马出兵,准备救援锦州,天下人都以为此去即便不胜,也可以全身而退。

都对这一战非常的乐观,李孟这边的山东兵马原本也在抽调出征之列,不过却因为去救援河南开封,所以被洪承畴这边忽略了过去。

在莱芜的兵器制造局又有新炮造出来,李孟在济南城外的校场上观看了试炮之后,又是回到了济南城。

娶妾相对来说,比起娶妻来说可是个相对简单许多的仪式,当然,李孟这个级别的官员,这个事情比起寻常人家娶妻也要复杂许多。

大军在河南征战完毕,又有重新的划分驻扎地,也就是五月下半才稍微平静下来,各支军队也需要休整的时间,暂时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行动。

对李孟来说,纳妾之后好像没有什么两样,尽管木云瑶每日间幸福的跟什么一样,但李孟却感觉不出太多的不同,现在看来,木云瑶在李孟的身边,所担任的身份之中早就是有妻子这个角色了。

只不过双方距离的太近,相处的时间太长,所以彼此都没有发觉而已。

在家中陪着颜若然母子和木云瑶,同时看看民政这段时间的情况,对李孟来说倒也是难得的清闲。

按照各地报上来的数字,河南归德府的两个田庄,这才是第二年,但成绩已经是非常的不错,粮食收成不光是自给,已经可以缴纳和买卖。

河南这些年都是大旱,但这两个田庄收拢大批流民之后,倚靠黄河的水源,在两岸开挖沟渠,兴修水利,得到了足够灌溉的农田,当然会有不错的收入。只是没有人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第一年是依靠兖州屯田田庄和从孔三德手中购买的粮食来贴补,第二年不光是还上了第一年耗费,居然大有盈余。

想想出兵河南的时候,在黄河沿途的所见所闻,还是那个老论调,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河南境内,黄河、伊水、洛水大大小小水系当真是不少,的确有些干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