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的女儿留了条后路,将来如果你真的打开了丝路,西海嫁到李家做妾,有元氏在前面做先例,她脸上也不会觉得太难看。”
李丹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如果元氏和西海都嫁到李家做妾,那正妻怎么办?这是关系到嫡庶传承的问题,是家族最大的事,难道哥哥的克妻命自己也要继承,并导致自己一生都没有嫡子?
“家族中,正妻的地位至关重要,但大周没有真正的高门,关陇门阀说到底不过是二等门阀而已,在中土没有多少份量。”昭武江南冲着李丹不屑地挥挥手,“至于你的家族,只能在关陇一隅之地勉强称得上高门,而且你家是以武功崛起,不以经学传承,因此经不起风浪,只要中土风云俱起,你家就有可能烟消云散。”
昭武江南停了一下,微微一笑,“你也知道,中土真正的高门在山东,山东的五姓七家才是真正的高门,虽然七家中也有陇西李,但真正的陇西李都住在山东,你们大周所谓的陇西李不过是……”她轻轻撇撇樱唇,鄙夷说道,“要么是旁支庶系,要么是无耻假冒,总之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人物。”
“所以……”昭武江南望着李丹,嫣然一笑,“我要让你和山东高门联姻,最好就是中土第一门阀清河崔家,这样你李家在关陇门阀中的地位将得到提高,你本人的声望也会有所增加,你李家的后人还能凭借这层关系跟随崔氏学习儒家经文,并由此逐渐摆脱以武功传承的弊端,让子孙后代也以儒家经学立世,并成为代代相传的望族。”
清河崔氏?已经在中土传承了六七百年的大门阀?李丹有些头晕,感觉自己跟不上昭武江南的思路,自己和她的距离太远了,也不知道现在她想到那一代子孙身上去了。
“你和崔氏联姻,必须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你一定要成为大周权臣,即使你不能成为第二个宇文护,也要胜过你父亲魏国公李弼,这样你不但能赢得大周国主的信任,还要影响和左右大周的国策。你一旦拥有了这等权势和地位,我就有办法让崔家低下高傲的头颅,答应和你联姻。”
李丹略有所悟。说到底,自己就是昭武江南手中的一颗棋子,而昭武江南的最终目的却是丝路利益。
“你们李家在大周有权势,崔家在大齐同样有权势,你们的联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中土的分裂局面,这是我所需要的,也是你们中土人所需要的。中土局势稳定,丝路畅通,西土诸国就能从丝路受益,西土随即也会稳定下来,这样一来,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王上的财富是不是也堆积如山了?粟特人是不是也成了天下最富有的商贾?”李丹调侃道,“你真的遭到了恶魔的诅咒,但那个恶魔不是神灵,而是丝路,而是丝路上的每一块金子,每一段绢帛。”
昭武江南笑而不语。
“我和元氏、崔氏联姻,我还可以娶回西海和雅璇,到时我们家有大周、大齐高门之女,有突厥人之女,将来是不是还有大陈高门之女,还有你们粟特人、厌哒人的女儿……”李丹怒极而笑,“你只要控制了我,就等于控制了丝路,然后丝路畅通,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是吗?”
“是啊。”昭武江南坦然点头,“的确是这样。过去中土各国限制丝路的时候,我们有你哥哥的帮助,勉强维持,现在你哥哥不在了,可汗和我只好选择你,让你继续帮助我们打通丝路,维持丝路的畅通……”她看看李丹,郑重说道,“这一切对你来说,目前还是梦想,你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你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你不要以为凭你那点聪明和杀人的手段就能搞定一切。你还差远了,差得十万八千里,你知道吗?但只要你成功了,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当你拥有显赫的权势,拥有惊人的财富,拥有中土、西土各种不同势力的支持,你还有什么愿望不能满足?”
“我可以得到王上吗?”李丹气急,脱口骂道,“我是不是告诉室点密,把那个受到恶魔诅咒的女人给我,行吗?”
“当然可以。”昭武江南不以为然地说道,“等你成了中土之主,假如你愿意把长安送给室点密,不要说要我,就是要可贺敦,他也会送给你。”
李丹瞠目结舌,瞪着昭武江南,不知说什么好。
“记住,你发过誓的。”昭武江南笑靥如花,伸出一个指头在李丹眼前摇了摇,“你说你今生今世听我的,来生来世也听我的,你可不要反悔哦,免得天打雷劈,五马分尸啊?”
李丹肺都气炸了,恨不得把那根手指头剁下来,“丝路对于你来说,就那么重要吗?”
“当然,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我们的生存。”昭武江南说道,“丝路的源头在中土,但突厥人目前没有能力占据中土。当年汉人之所以南逃江左,不是因为实力太弱,而是因为实力太强了,他们互相征伐,自相残杀,结果外族南下,生灵涂炭。如今中土虽然三足鼎立,但面对突厥人的威胁,却能齐心协力,比如这次,所以对于突厥人来说,目前最好的策略不是南下,而是保持威胁,利用中土的分裂的形势合纵连横,最大程度地从中土获取财富。”
“当年宇文泰为了对抗高欢,和突厥人结盟,每年进贡十万段绢帛。晋阳大战结束后,突厥人又从大齐国敲诈了十万段绢帛。这二十万段绢帛随即成为突厥人发展的宝贵财富。另外,中土和西土的丝路贸易中,丝绸绢帛也是最大的贸易物资。突厥人的发展,不仅仅需要绢帛,还需要粮食、铁器等物资,这些东西也在中土,要想得到这些东西,只能拿中土人所喜欢的金银珠宝去交换,但西域的金银珠宝远远满足不了中土的需要。”
“葱岭以西的厌哒、粟特、波斯和罗马诸国有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各类奇珍异玩,他们最需要的也是中土的丝绸绢帛。罗马人对丝路的依赖随着战争的频繁越来越大,他们甚至想方设法从中土延请和绑架工匠,在国内自己生产丝绸。西方诸国对丝绸绢帛的需求,直接推动了丝路的发展。”
“突厥人加入到丝路贸易后,丝路的利益骤然膨胀。突厥人有大量的丝绸绢帛,他们把这些丝绸绢帛卖给西方诸国,换回金银珠宝和奇珍异玩,然后又把这些金银珠宝和奇珍异玩卖给中土,换回更多的丝绸绢帛和粮食,但突厥人随即发现丝路的巨大利益被厌哒人和粟特人抢走了,于是室点密开始南下征服西域,征服厌哒国和粟特人,现在他又要开始打波斯了。”
“打波斯的原因很简单。突厥人的丝绸绢帛若要送到罗马,就要经过波斯的领土,波斯人要征收关税和交易税,并且还乘机盘剥,他们的贪婪激怒了室点密,于是他要杀过乌浒水(阿姆河),攻占巴克特里亚,和罗马直接进行丝绸贸易。罗马人也有同样的愿望,所以他们一拍即合。”
“中土输出去的是丝绸绢帛和粮食铁器等物资,换回来的却是金银珠宝和奇珍异玩,长久以往,他们的国力就会受到巨大损耗,因为无论对那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丝绸绢帛和粮食铁器等物资才是强国的根本,但这些物资又是有限的,送出去得越多,自己留下得就越少,久而久之,国力的衰弱可想而知。”
“中土三国随即开始限制丝路,因为丝路的上游河西道在大周境内,河南道却必须经过大周的巴蜀,所以大周和突厥人的矛盾最为激烈。这就是此次中土和西土诸国在大漠激烈交锋的重要原因。”
“突厥人也罢,西方诸国也罢,对丝路的依赖非常大,中土是丝路的源头,它把丝路封闭了,突厥人和西方诸国的生存就会产生困难,尤其在灾荒战乱之年,这种困难更加突出,所以丝路必须要打开,这就是我不惜代价帮助你和你哥哥的原因。”
昭武江南轻轻吸了一口气,慢条斯理地说道:“如今,突厥汗国事实上已经分裂了,对中土的威胁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如果中土乘机打起来,丝路就彻底断绝,为此,室点密迫切维护突厥汗国名义上的统一,以继续震慑中土诸国,并希望中土诸国也能继续维持分裂的局面。这样一来,丝路才有重开的希望,丝路也能保持持久的畅通和繁荣,西土诸国的生存才能得到更坚实的保障。”
“那中土的安全呢?中土的生存保障呢?”
“我刚才说过,中土的实力很强,除非内乱,否则突厥人没有南下长城的机会。”昭武江南解释道,“两百多年前,你们汉人的大晋爆发了内乱,诸王自相残杀,征战十几年,中土四分五裂,这才给了匈奴、鲜卑等外族部落南下中土的机会。你看看,拓跋大魏统一大河流域后,强大的柔然人屡屡宼边,可曾南下半步?现在你们只要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突厥人南下的机会就很小。”
“但突厥人会利用丝路,把中土人的血汗敲榨得一干二净,一旦遇到灾荒或者战乱,中土人的生存同样会遇到困难,那时突厥人是不是就可以大摇大摆地飞越长城了?”李丹愤然说道,“你和西海的话一模一样,你只顾自己的丝路利益,西海只顾自己的突厥汗国,那中土呢?中土的生灵怎么办?”
昭武江南脸色陡然一沉,“这话轮到你说吗?”
李丹冷哼不语。
“你现在还没资格说这话。”昭武江南看着李丹,冷声道,“你哥哥倒有资格说这话,但他死了,如果你也想死,你可以像你哥哥一样,到时我会给你收尸。我再怎么吝啬,奇∨書∨網也还不至于舍不得一副棺木。”
李丹一拳砸到食案上,起身就走。
“鸿烈……”昭武江南拍了拍案几,笑着说道,“男人,最要紧的是信守承诺。你答应我的事,转眼就忘了?”
李丹转身瞪着她,气呼呼地问道:“还有什么事?”
昭武江南指指食案上的菜肴,“我想用膳,你陪我。”
=
=
=
(以下不计字数)
注释:
=
巴克特里亚:今阿富汗北部地区,汉代称做“大夏”。
=
国史之狱:
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六月,北魏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直书揭露了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耻屈辱的历史,被北魏世祖下令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
=
国史之狱影响北魏一百余年,历来把这笔帐从崔浩之狱算起,我看应以邓渊之狱为始。邓渊是受命修史的第一人,其狱事内容与崔浩基本一致,崔浩之狱正是邓渊之狱滥觞所及的结果。
不少学者认为崔浩国史之狱所谓“备而不典”、“暴扬国恶”,是指国史所录的一些拓跋故事,在昔本为旧俗使然,无关风化,在今则不合常道,有悖人伦。史臣直笔招祸,最易在此方面产生。周一良先生《崔浩国史之狱》判断献明帝死后贺后被其父昭成帝收娶,所以贺后先后所生既有献明帝之子,又有昭成帝之子,诸人行辈既为兄弟,又为叔侄。这在北俗中蒸报之事本无所嫌,如果《代歌》中有此等内容,也不一定会受到注意,可是记入《代记》,诸人行辈混乱所涉人伦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我自己在考察北魏后宫子贵母死之制时,对此现象也有所发现,有所议论。国史所记这类本无足异的拓跋旧事,在道武帝成为专制帝王以后极易成为定罪口实,崔浩国史中的“不典”、“国恶”,的确可以从此得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