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旁边,许多小童举着一片长柄荷叶就来了,上面点一小支闪烛,飘在河上青光荧荧,有如鬼火,有些孩子还在荷叶上放一小粒花生糖。
买不起琉璃灯的人,干脆就镂空了西瓜或莲蓬做成河灯来凑趣儿,可惜西瓜莲蓬都有些重,飘不了多远就沉了。
河堤过高的地方不好放灯,渔家就把小船连成一排靠在岸边,让人自由地下船来放。崔捷看着自己的灯一直飘荡到远处,和其他人的混在一起,最后化作数点模糊的光,心里不禁有点儿怅怅的。
忽听岸上有一阵轻微的骚动,崔捷回过神,这才发现隔着几艘船,一个小童正尝试用撑船的竹竿去挑动他的荷叶灯,大半个身子探出船外,让人猛捏了把汗。她刚想过去,一位青衣女子已先她一步抱住了小孩,把他拖回到安全的地方。
一阵风拂过,那人的幂离快要被风掀起,她慌忙腾出左手按住,就那一瞬,姣好的容貌已让大家看个清清楚楚。她手中本抓着帕子,忙乱中却顾此失彼,被风轻轻卷走,飘向崔捷那边。
岸上又传来一阵轻笑声和交头接耳声,崔捷拾起帕子暗笑,我是不是该象嘉川那样,风流倜傥地轻轻嗅嗅?
那女子透过薄薄的黑纱与她对望,然后,视线忽然停留在她颈上。崔捷一惊,咦,这人真敏锐!然后是大吃一惊,原来是故人,薛大人的千金,闺名好像叫环宁?
薛环宁在易州的幂离是覆盖全身的,到这儿却截短了,只遮住头部。长安城的女子开放活泼,已鲜少有人戴幂离了,她这样打扮算是一个折衷。
薛环宁也认出她了,微笑着颔首致意。崔捷走过去把帕子还她:“小姐几时来京的?”
“我和大人差不多同时出发的。”
崔捷有点失望,那就问不到别后的情况了。薛环宁歉然问道:“大人,你的伤已好了吗?”
“谢谢!已完全好了。原来小姐在长安有亲人?”
薛环宁笑着摇头:“我是为婚事而来,但耽搁了。”
糟,似乎问了些不该问的,而且这位小姐总有点似笑非笑的神态,让人好生忐忑。鬼月诸事不宜,一般结亲都会赶在七月前,这一下可要耽搁很久了。
番外·萧澈篇
第一次见到陛下是在颖王府庆祝小苏园落成的盛大宴会上,那时,他还是个粉妆玉琢、面雕似的小娃娃,我们称他为吴王殿下。
出席者还有庄宗陛下、惠毅皇后、晋王殿下、各位郡王和五品以上京官。我和袁尚书的二公子被挑选为这次宴会的持花酒童。
持花酒童这角色是专为各大臣的小公子能尽早地更多地在皇帝跟前露脸而设,目的自然是为日后仕途铺路。但也不见得人人都想争先恐后,万一皇帝心血来潮要弄个神童测试,让你手忙脚乱地舌战满堂大学士、大文豪,那也不是好耍的。一招接不住则英名尽丧矣。
再者,宴会上这么多人,斟过一巡酒手都要麻了。我倒不为怕辛苦,我是怕不小心风头盖过了袁家二公子,所以不得不辛苦地小心翼翼地韬光隐迹。
彼时我已到达酒童的年龄上限,听说陛下曾经数次提出要让萧家的孩子当一回酒童,但我一直作为晋王殿下的伴读留在洛阳,他被接回长安,我才跟着过来。
那次宴会想必给许多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晋王殿下独自表演了《兰陵王入阵曲》。曾经见过丁昭仪华美舞姿的皇帝和一些大臣们会是怎样地感慨万千呢?
那舞台很宽阔,仍未到达武将魁梧身高的晋王殿下却表现出无可比拟的霸道气势。他身着暗红和墨黑为主调的战衣,手持短棒,头戴一副狰狞扭曲的兽形面具。
“咚!咚!咚!”苍凉雄浑的战鼓声中,殿下缓慢地挥舞着短棒,似指挥又似应战。虽然慢,但每一次舞动都步法凝重,英武庄严,震慑人心。等到第一节笙笛齐响、曲调转变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竟然一直用力握着拳,憋着气。
大家都看得呆住,没人叫我过去斟酒。否则我那满手大汗可要失礼到家了。
殿下的面具并没有覆盖整张脸,下巴和嘴出卖了面容俊美的真相,这也符合传说中兰陵王的形象——他就是因为太过秀美,无法震吓敌人,所以不得不每次上阵都戴着丑陋恐怖的面具。
我一直思索未果的问题是,殿下的舞蹈是柔的成分多一点,还是刚的成分多一点?可能我一开始就想错了,这个舞本来就是刚与柔必须完美结合、融会一致的。
最后,当他瞬间取下面具时,不少人都情不自禁地偷偷吁了口气,这种战场上才有的肃杀紧张气氛定是让他们冷汗直流、心惊胆战了吧。
片刻过后,才响起满堂的掌声。
殿下到台后换过衣服,再次回到筵席中,经过皇后和吴王殿下桌前时,吴王笑得高兴,拍着小手掌连声赞叹:“哥哥真厉害!”
我吓了一跳,晋王装作没听见似的直接从他面前走了过去,皇后用眼角冷冷地扫了一下吴王,他的笑容立刻消失了,低头默默看着自己的衣服。
我再看看晋王,他正忙着应付陛下慈爱的称赞和大臣谄媚的奉承……整个宴会,陛下似乎都没怎么关心吴王殿下。我简直快要同情起他来了。
我听晋王说过,他和吴王殿下已经意外地碰过面,如果不是皇后在旁,我想他大概会稍微回应一下他吧。
宴会还未结束,不过,侍童的工作已完成了。
我赶紧换掉那身讨厌的衣服,熟门熟路地奔向朋友们的所在,他们的蹴鞠大战正斗得如火如荼,我加入到守素、池阳县主和嘉佑县主的一方玩了起来。不知多少局后,有人一脚飞踢被我挡出,那球咕噜噜地滚到了场外,一个小身影蹬蹬蹬地冲上去,一把抱起皮球,望着我们傻兮兮地笑。
我们互相交换着不安和否定的眼神,这么小的殿下别说摔着了磕着了没人担当得起,就是闹脾气哭起来闹起来也够我们受的了。
吴王人小,却也明白那些眼神的含义,笑容渐渐僵住,明亮渴盼的双眼也变得黯淡无光,最后把球用力甩在地上,转身跑远了。
我们心里多了些内疚和尴尬,再也不能玩得那么开心酣畅了,直到晋王殿下出现。
在我的引荐下,他早已成为大伙儿非常熟稔的“球友”了,而且他技术一流、功夫了得,大家都欢呼着叫他过来。
我犹豫了一会,还是拦住已开始兴致勃勃地颠球的晋王:“刚才,吴王殿下好象跑到石阵迷宫那边去了。”
晋王立刻停住,带着一丝责怪的语气对我说:“你怎么不拦着?他第一次来,不认得路的。”
他向石阵方向走了几步,忽然停下想了想,又转身回来,对池阳县主说:“县主,请你去找吴王回来。我怕他会迷路。”
池阳县主是颖王家温婉贞静的大小姐,由她去应该比较能取得那孩子的信任吧。
不久以后,池阳县主果然牵着泪痕未干的吴王回来了。他见到晋王愣了愣,甩脱了县主径直走过来,向晋王伸出一只脏兮兮的手。
晋王轻轻叹了口气,牵住他说:“好,我带你回去,你可别再乱跑了。”
第廿六章
每月初九、十九、廿九日,起居郎大人都会到永昌坊国子监辖下最大的讲堂文晖馆传道讲学,尤其十九日这天将对民众开放,起居郎大人深入浅出,直白诙谐,最爱有人找他斗嘴,因而每次场面都非常热烈,
但崔捷一时忘了这事,清晨去到,发现国史馆只有一位猜拳猜输的典书驻守,其他人都偷跑去听起居郎大人讲课了。
馆内有一处是专放本朝史简的。崔捷向他说明了想看太宗朝初定律法前后的几次大讨论,平日该由他们帮忙找了再拿到其他地方看,这回典书很忙,指点了书册的位置后就放心走开,继续誊写他的书稿去了。
崔捷进去,对着墙上大幅的太史伯像和董狐像恭敬地鞠了一礼。这两位战国时期的“不怕死太史”是后世史官的楷模典范,画中神态十分庄重,散发着让人惴惴的肃穆气压。
她很快就找到了想看的书,但中间竟然缺了一本,上下左右寻了一遍也没有,再到其他书架上找,不经意间就看到一些三本一捆用绳子扎好的书册,上面一张小纸用朱笔写了个“密”字。这些显然是武宗、庄宗和本朝三个时代的历史记录,此时仍未解封,就连史官也不能随便翻阅。不过,那些绳子似乎扎得并不甚紧……
庄宗朝的最后三本摆在太显眼的位置。崔捷偷偷向外望了望,典书的眼睛都没离开过他的书稿,她深吸了一口气,敏捷地解开绳子,借着袖子遮挡,不紧不慢地回到原先那个书架旁,假装仍然在看太宗朝的史录。
有些事情她是早就模糊听说的,惠毅皇后生的皇子早夭,庄宗皇帝心情不好,就去洛阳散心,不料却看上了时为教坊舞伎的丁昭仪。这位娘娘脾气很硬,无论如何也不肯回长安,庄宗就大兴土木,为她扩建了芳桂宫,因她闺名玄紫,遂又改名紫桂宫。
崔捷一目十行看得飞快。
庄宗对丁昭仪宠爱非常,每年倒有六七个月留在洛阳,害得满朝文武不得不跟着搬过去。朝廷在东西两京之间频繁地来回迁徙,洛阳城要修建更多的宫室院署以实现都城的职能,写史的人愤慨地说,钱都白白浪费在无益的事情上,而真正需要的地方却左支右绌、入不敷出。
这种情况直到丁昭仪死后才结束,庄宗似乎哀痛欲绝,大病了一场,之后便再没踏出过大明宫一步。半年后,丁昭仪所生的晋王也被接回长安。
因庄宗沉疴日重,朝廷出现了两个阵营,一方是希望拥立吴王的以皇后兄长袁尚书为首的大臣,另一方是希望拥立晋王的两名神策军宦官统领。
看到这儿,崔捷心里嘀咕:“庄宗皇帝一定很左右为难吧,从他早期的行动看,应该是想把从武宗朝流传下来的宦官专权的毒瘤清除掉的,但他又很疼爱晋王。”她忽然想起了皇帝,掐指算算,那时他才十岁,对于这位抢去了父亲所有注意力的兄长会有什么想法呢?
仁景二年四月,庄宗又一次病倒,神策军在九仙门设伏想诱杀吴王,不知被谁走漏了风声,袁尚书一派将计就计,将两名宦官头子直接射杀于宫墙下……但,此时却发生了另一个意外,明德殿藏书阁烈火熊熊,整整烧了一夜,而晋王殿下也在这一晚失踪了。
执笔者对于晋王死于大火的说法似有疑问,但那一夜这么多士兵围在大明宫外,都没有人看见晋王。后文附录了庄宗的诏书,把杀害晋王的罪名压到两位已死的宦官身上……
崔捷把这段再细看一遍,很多地方语焉不详,自相矛盾。明德殿几乎烧成灰烬,找不到尸首似乎合理,但,有没有可能晋王真的趁乱离宫了呢?
她不敢再看,把书册按原样绑好,放回到原处去。典书一直专心于他的书稿,崔捷上前告辞,反把他吓了一跳。
下午,她去延英殿拜见皇帝。皇帝第一句便问:“易州古亭县是否有位叫程文通的私塾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崔捷不知他问来做什么,只用两句话简单地答了。皇帝便让她看刚刚送来的韦大人的奏折:“似乎是这人带头,把死在羊角山的俘虏重新安葬了,还种上松柏。前几天沧州有一队兵马袭掠了易州其他县,独独绕开了古亭县。”
崔捷连忙问:“有多少人?死伤严重吗?”
皇帝沉默了一会,才答:“听说田慈尘的箭伤一直反反复复,话都说不清了。那批人人数不多,估计是私自出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