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甘地自传-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大多数的社员都在浦那,我向他们游说,设法消除他们对我的疑惧。但是我看得出来,他们的意见并不一致。一部分人赞成我入社,另一部分人却竭力反对。我明白这两派人对我的友爱不相上下,但他们似乎更忠于印度公仆社,无论如何,这种忠心并不亚于爱我的心意。因此我们所有的讨论都只限于原则问题,而不作意气上的争论。反对我入社的那一派人说,在重大的问题上,他们的见解同我的想法相差甚远。他们恐怕我入社以后,印度公仆社原来的宗旨便要大受影响。这当然不是他们所能忍受的。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便各自分散了,等日后再作最后决定。

我回家的时候,内心颇为激动。如果大多数人投票赞成我入社,我是不是应当加入呢?这个行动是不是符合我对于戈克利的忠心呢?我清楚地看见,社员们对于我入社的问题,意见既然如此分歧,我最好是自行撤销入社的申请,免得那些反对我入社的人处境为难。我想这才是我忠于印度公仆社和戈克利所应当采取的行动。这是在一刹那间决定的,我立刻写信给萨斯特立先生,请他不必继续开会。那些反对我入社的人,非常欣赏我这个决定。这使他们不致陷入进退维谷的地步,并使我们的友谊更加密切。我撤销入社的申请,倒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社员。

现在经验告诉我,我不当一个正式的社员更为恰当,而当时反对我入社的人也是有道理的。经验也证明,我们在原则问题上的看法是极不一致的。但这些分歧既经承认以后,我们并不因此而疏远或发生什么龃龉。我们仍然是情同手足,而印度公仆社在浦那的家也一直是我经常出入的一个地方。

我虽然不是印度公仆社一个正式的社员,但是我始终是一个精神上的社员。精神上的关系比物质上的关系更加珍贵。

离开了精神的物质关系,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躯壳。

第七章 坎巴庙会

接着我便到仰光去看梅赫达博士,途中还在加尔各答作了逗留。我作了已故巴布。普本德罗纳斯。巴素的客人。孟加拉人的好客在这里达到了顶点。当时我还是一个严格的水果食者,所以凡是加尔各答搜罗得到的所有水果和干果全都买遍了。主人家里的妇女通宵不睡为我去剥果皮。他们还想尽办法把新鲜的水果按印度办法调制,还为我的同伴——包括我的儿子兰达斯做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我对于这种亲切的款待是极为感动的,但是一想到他们竟以全家的人忙于招待两三个客人,实在令人过意不去。然而我却看不出来有什么办法可以逃避这种令人为难的款待。

我是作为统舱乘客搭船去仰光的。如果说我们在巴素先生的家里所受到的过分接待使我们感到难为情,那么,同我们在船上所受到的最粗野的待遇——连一个统舱的乘客最起码的安适也得不到的待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所谓浴室,实在脏得令人难受,厕所更是污浊不堪。要上厕所就得踩着屎尿或者跳越过去才行。

这简直不是人所忍受得了的。我去找大副,但是没有结果。如果说这幅又脏又臭的图画还有不够完备的地方,那么旅客们毫不在意的坏习惯便把它补足了。他们坐在哪里便在哪里吐痰,吃剩的东西、烟头和槟榔叶子随便乱丢,弄得周围肮脏不堪。嘈杂的声音永无休止,而且每一个人都想霸占大地方,他们的行李比他们自己占的地方还大。我们就这样经过了两天的最严重的考验。

我一到仰光便写信给船公司的代理行,把这一切事实告诉他。由于写了这封信和梅赫达博士在这个问题上的努力,我们回来虽然还是坐统舱,却不是那么难受了。

我在仰光拿水果当饭吃的问题,又给主人增加了莫大困难。不过梅赫达博士的家就象我自己的家一样方便,我多少还能控制一下奢侈的菜单。然而因为我究竟能吃多少种水果并无任何限制,我的胃口和眼睛总是情不自禁地超过自己应吃的限度。当时吃饭的时间又没有一定。我个人喜欢在日落以前吃晚饭,但是往往要到晚上入九点钟的时候才能吃上。

那一年,即1915年,正是坎巴庙会①的会期。这种庙会每隔十二年在哈德瓦举行一次。我本来没有多少意思要参加这种集会,但是我却很想到古鲁库尔去见摩哈德玛。孟希朗吉。戈克利的印度公仆社已经派了一大批志愿队到坎巴去工作,潘迪特。赫立达亚纳斯。孔知禄是队长,已故德夫医师是医官。他们请我派凤凰村的人去协助他们,所以摩干拉尔。甘地已经比我先去了。我从仰光回来后,便同他们会合。

①坎巴庙会(Kumbha fair),是印度教徒十二年一次的大庙会的节日,在印度北方省的哈德瓦地方举行。

从加尔各答到哈德瓦的旅程特别使人感到疲劳。有时车厢里没有灯火。车过沙哈兰埔以后,我们被塞上装货物或牲口的车皮。这种车皮没有车顶,头上是炎炎酷日,脚下是烫人的铁板,我们差不多被烤熟了。在这样的旅途上,喉头虽然枯渴不堪,正统的印度教徒还是不肯喝水,如果这种水是穆斯林的。他们要等到有了印度教徒的水才肯喝。应当指出,正是这些印度教徒,当他们有病的时候,医生叫他们喝酒或牛肉汤,或者是由一个穆斯林或基督教徒药剂师给他们水喝时,他们就不那么犹豫,左问右问了。

我们住在圣提尼克坦时就已经懂得,我们在印度的特殊作用就是作清道夫的工作。现在因为哈德瓦志愿队都集中住在福舍里,德夫医师已经挖了一些坑作为厕所。他是雇用清道夫来打扫这些厕所的。这就是凤凰村来的人的事情了。我们建议用尘土盖住粪便并且加以清除,德夫医师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意见。建议自然是由我提出的,但是执行这个意见的却是摩干拉尔。甘地。我的任务是以大部分的时间坐在帐篷里,接受无数香客的“朝拜”并和他们讨论宗教和其他的问题。这样我竟连一分钟的时间都没有了。就连我去河边沐浴的时候,这些“朝拜”者也尾随着我,甚至我在吃饭时他们也不离开。至此我才了解我在南非所进行的微小的服务在整个印度造成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值得夸耀的地位。我仿佛是陷在魔鬼和深渊之间。在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我是受着国内千百万人同受的疾苦,如乘坐三等车之类。但是我一到了有人认识我的地方,他们就把我包围起来,于是我又成为“朝拜”狂的牺牲。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更可怜呢,我常常是无法决定的。不过我至少知道,这些“朝拜者”盲目的爱往往使我生气,甚至令人痛心,但是旅行虽然劳顿,我的情绪却很好,很少生气。

当时我的身体还很强壮,可以到处走动,而且认识我的人还不多,到街上去还不会有那么大的麻烦。我在这些闲逛中,看到了香客的心不在焉、虚伪和无聊,比他们的虔诚表现得更加明显。聚集在这里的“沙陀”们,就象是生来专门享受人生中的好东西似的。

这里我看见有一头五脚母牛!我感到惊讶,但是知道的人很快便把内幕告诉我了。这头不幸的五脚母牛是一个坏人的贪婪的牺牲品。我听说第五支脚原来是从一只活生生的小牛身上砍下来的而栽到母牛的肩上的!这种双重残暴的结果是为了骗取无知者的钱。除了印度教徒以外,谁也不会被这头五脚母牛所吸引,而且也只有印度教徒才愿意为这么一头奇异的母牛布施。

庙会的日子到了。这对我来说是个纪念日子。我并不是怀着香客的心情到哈德瓦去的。我从来没有想到以朝圣为进德之助。然而据说有一百七十万人参加了这次庙会,他们未必都是伪善者,或者仅仅是为了游玩。他们当中,无疑地有无数的人是为着功德和自洁而到那里去的。这样的信仰对于人们的灵魂究竟能有多大提高,是不可能,或不容易断定的。

因此,我终夜不寐,反复深思。这一班虔诚的人生活在一些伪善者之中,出污泥而不染,在造物主的面前,是无可厚非的。如果到哈德瓦来本身就是一种罪过,我便应当公开抗议这件事,并在开会那一天离开哈德瓦。如果到哈德瓦来参加庙会并不是什么过错,我便应当有一种自动的克己苦行,为那里流行着的罪恶进行忏悔以自洁。这在我来说是很自然的。我的生活是以遵守纪律为基础的。我想起我在加尔各答和仰光所受到的优厚的款待,实在是给主人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我因此法定节制我的饮食,并在日落以前进晚餐。我深信,如果我不这样限制自己,将来会给接待我的人,造成很多不便,这样,我便不是为人服务,而是让人为我服务了。所以我法定在印度的时候,每天二十四小时内,食物不过五样,天黑以后绝不进食。我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了充分的考虑。但是我不愿意使它有什么破绽。我对自己说,假如我生了病,把药物当作五样食品中之一,而不要求特别食品情形又怎样呢?我最后决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有例外。

我严格遵守这个誓言已经有十三年了。这是一种严重的考验,但是我可以证明它也是我的保护者。我认为这个办法使我的寿命增加了几年,并使我避免了很多疾病。

第八章 拉克斯曼。朱拉

到了古鲁库尔会见了身体魁伟的摩哈德玛。孟希朗吉,使我心中释去重负。我立刻感觉到古鲁库尔的宁静和哈德瓦的喧腾恰恰成了一种奇异的对比。

摩哈德玛以充溢的友爱对待我。实行“节欲”的人都很周到。我在这里初次会见阿恰立亚。兰玛德福吉,我立刻便看出他是一个极有力量的人。我们在许多问题上虽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结识不久就成了朋友了。

我和阿恰立亚。兰玛德福吉以及其他教授对于在古鲁库尔添设工业教育的必要性问题讨论了很久。临别的时候,我们真是依依不舍。

我早就听见很多人称赞拉克斯曼。朱拉(恒河上的一座吊桥),这桥离赫里希克斯不远。很多朋友都劝我在离开哈德瓦以前一定要去看看这座桥。我想步行去瞻仰这座桥,于是分作两个阶段进行。

我到赫里希克斯以后,有很多游行僧人来看我。其中有一个和我特别接近。凤凰村的人也在那里,这引起那位史华密许多问题。

我们谈到宗教,他晓得我对于宗教有深沉的感情。他看见我从恒河沐浴回来,光着头,也没有穿衬衣。他看见我头上没有“饰嘉”①,脖子上又没有圣环,心里很难过。他说:“你是一个有信仰的印度教徒,居然不束发,也不戴圣环②,我看见了实在难过。这是印度教的两种外表的象征,每一个印度教徒都应当有的。”

我不戴这两样东西是有一段历史的。我在十岁的时候,看见婆罗门的孩子们将成串的钥匙,用圣环穿住,拿来游戏。我也很想能作同样的游戏。当时卡提亚华的吠舍③家族还没有戴圣环的习惯。但那时正有人提倡一种运动,强迫前三等种姓的人遵守这个规矩。结果,甘地家族里便有人戴上了圣环。有一个教我们两三个小孩子《罗摩护》的婆罗门,给我们戴上了圣环。我虽然没有成串的钥匙,却也弄到了一把钥匙来玩。后来丝线坏了,我不记得我是不是很惋惜。不过我记得我没有再戴新圣环。

①饰嘉(Shikha),一般印度教徒男子在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