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什么出兵的计划。这两天楚国的日子,过的并不过,特别是去年整个江南西道水灾、蝗灾,他们国库空虚,未必能坚持先去。”郭荣不是不相信王朴的判断,而是这徐州太关键落在楚国的手里,太让人担忧了。
王朴摇了摇头:“徐州这步棋,楚国下的很妙,可是我们现在不能去动徐州。楚国却是有顾虑,可是他们的顾虑比起我们来说,那要小得多啊。如果楚军在徐州一意防守,而在邓州等地,不断骚扰我军。他们不需要动用很多兵,而我们却要动用大军驻防,这么拖延下去,如果慕容彦超、刘崇等人在我们背后横插一刀,咱们可就危险了。楚军想必是早就看到这一步。马云看的很准,下手很稳,他算定我们不会出兵了。”
正文 第150章 当皇帝了(2)
郭荣扶着下巴陷入了沉思。听了王朴的话,他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兖州的慕容彦超。慕容彦超现在还和父亲在虚与委蛇,既不反叛可也不肯老老实实的归顺,这人是刘知远的亲弟弟,性子粗鲁,自视甚高,绝对不是刘信那样看到周军就上吊自杀的草包。这是大周的一个毒瘤,一定要剪除掉,可是,这兖州就紧挨着徐州,徐州西面的丰县、沛县还是王彦超的控制下,可北面的藤县据说已经被3000楚军给占领了。小小的一个县城就驻扎了三千人马,这……这楚军莫非和慕容彦超也有什么勾连不成。
如果楚军和慕容彦超有勾连,那就要赶紧加强沂州(今山东临沂)的防务了。这沂州处在徐州和兖州东面,东临大海,南面挨着海州、徐州,西面就是兖州,加强沂州的防务,可以有效的牵制海州、徐州的楚军,让他们在大周剿灭慕容彦超的时候,不敢轻举妄动。
郭荣又仔细想了想,开口说道:“恩,徐州这么重要,我们又不能强行夺过来,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加强沂州的防务呢?”
王朴笑了:“王爷,现在的天下可以说是南北对峙。南军战斗力不弱,马云也不是什么昏庸的主子,只不过他刚刚扫平江南,毕竟人望不足;而咱们大周呢,带甲军士三十多万,由于连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也是国力疲惫,再加上,楚国在南方基本上没有能够威胁到楚国的势力,而咱们大周北面有契丹人,而河东的刘崇和我们更是誓不两立。咱们的环境要比楚国差了很多啊!江南缺少战乱,人口多,田地、市场恢复起来很快,如果长期下去,江南说不定更会一步步的将我们甩开。打仗嘛,说到底,还不是打钱粮,没有钱粮,是怎么都不行的。对大周来说,扫平慕容彦超不难,在剿灭兖州的同时,不让楚国得到好处,事实上也不难,难的却是怎么想办法让楚国混乱起来,或者让楚国的实力被我们消耗掉,让他的发展变慢,给他制造几个包袱,让他们好好的背着。”
王朴顿了下,说道:“陛下迟迟不肯发兵争夺徐州,想必也是因为,他认识到楚强而大周稍弱这个事实。大周不怕打仗,也不怕在徐州城下被楚军打败,怕的是,楚军以自己的少数兵力,脱着大周的大军,旷日持久的打下去,楚军越来越强,大周越来越弱,到时候,楚国可就不战而屈人之兵了。加强沂州的防务,是个双刃剑啊。沂州切断这兖州的后路,如果朝廷一旦在沂州驻留大军,那么兖州的慕容彦超立刻就明白,朝廷这是对付他呢。他无力对抗朝廷只能是投靠楚国。如果慕容彦超一旦改旗易帜,咱们大周就有一次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打仗,楚军却是坚守不出,虚耗粮草,不打,国家威严何在?这就像南北朝时期,朝争中的失意者在边境上朝秦暮楚,发生叛乱的缘由了。楚国显然是没有余力出兵中原的,不然的话,他们早就打着大汉旗帜北伐了。可咱们大周也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将楚军击败的,咱们有后顾之忧啊。”
郭荣沉默了加强沂州的防务,显然是把兖州的慕容彦超推向了楚国。如果慕容彦超献兖州给了楚国。这笔烂账,大周恐怕不得不自食其果啊。
“难道就没有对付楚国的办法了吗?”郭荣问道。
“恩,不能说没有,两国博弈,犹如高手下棋,见招拆招之间,谁疏忽了,谁恐怕就要吃亏了。楚军走的是晚唐以来的承制,也就是专门招一批人来当兵,什么事情都不用做,整天只是负责厮杀。这种军队战斗力强,集合迅速,反应也快。可是楚国有一个地方,却不是用得这种军制。”王朴挡开一笔,他不从正面回答郭荣的话,反而谈论起楚军的军制来了。
郭荣一愣:“莫非王先生说的是山南东道?”山南东道都统丁思瑾首先不仅有着30000正规的楚军,还有50000乡兵,农闲时操练,农忙时耕种,这事实上是一种府兵制了。《》
“不错,我有个主意,或许可以对付楚国。眼下楚国和咱们俨然已经有撕破脸皮的意思了。咱们可以等到夏收和秋收的时候,故意大张旗鼓的摆出一副进军山南的假象,这样,山南东道的丁思瑾必然会召集大军,布置预防,这么一来,山南东道一下子少了那么多的青壮年劳动力,这夏收和秋收必然收到耽搁,嘿嘿,依照楚军的规定,受了耽搁,楚国官府是必然赔偿的,这么一来,楚国无形中就增加了负担,山南的人等于是要靠楚国官府给白白的养着,这负担可不小啊。而且,赔偿嘛,总有些人满意,有些人不满意,嘿嘿,咱们在从中挑拨一二,恐怕这山南就不安稳了。”
“先生妙计啊,这样子做个两三次,楚国恐怕就不再上当,等我们再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山南楚军就会置之不理,正好可以让我们偷袭山南!果然是一箭双雕啊。”郭荣赞道。
“而且,咱们则可以偷偷的抽调马队,潜入到徐州、海州,烧杀抢掠,把徐州和海州彻底的坏破掉,让楚国得了海州、徐州却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让他们再背上这个包袱。争霸天下靠的是什么?一是财力,而是人力。这人力嘛是和人口相联系的,而人口有何地盘相对照。当下,吴越显然已经是楚国的盘中餐了。而咱们大周又太强,绝非是能一战而胜之的小国。楚国如果还想扩张的话,眼睛一定会向西转移,盯向蜀国。”
“恩,先生的意思是,我们要强在楚国前面攻下蜀国,至不济也要和楚国平分了蜀国吗?”郭荣问道。
王朴笑着摇了摇头:“臣的意思是,不如在蜀国下一个套,让楚军在蜀国消耗掉一部分实力。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楚国和大周,事实上是各有优势的,楚国的优势在于海上,楚军的水师力量雄厚,据说可以南达南洋,海上贩卖活动极是发达,而我们大周的优势则在于西方,我们大可以在关中屯田,同时和党项诸部搞好关系,从他们那里换来紧缺的马匹,然后以黄河以南的千里沃野为战场,和楚军一决胜负。”
正文 第1章 国号的争论7。13
第1章国号的争论7。13
郭威不篡汉,楚国就得外甥点灯笼——照旧,按照原来的样子老老实实的入贡中原,在大汉的良民,可是,郭威一旦蹿汉,楚国就要立刻有所反应,一来马云要赶紧登基称帝,和伪周平等外交,同时,河东的刘崇是肯定不会投降郭威,这么一来刘崇必然会在太原称帝,马云要赶着这个“汉帝”的前面,让刘崇的大汉,和他哥哥刘知远的大汉区别起来,按照唐、梁、唐、晋、汉这个顺序,接下来的政权则应该是大楚。二来则是旗帜鲜明的打出讨伐“汉贼”郭威的旗帜,为以后的口诛笔伐也好,还是真刀实枪的厮杀也好,找到一个道义上面的最高点。
自大郭威如汴京之后,楚国zf正式的运转了起来,礼部等楚国称帝大型活动筹划人,更是二十四小时待命,一等郭威称帝的消息传来,楚王马云就要立刻粉墨登场,宣告大楚王朝的成立。
而含元殿里面,马云等人也在紧急的磋商着,一旦称帝,这皇帝就要有个皇帝的样子,和藩国不同。这zf机构就要彻底的完善起来,这样,徐仲雅等人引经据典,开始整编这个部门该不该设置,那个部门应不应该保留。
最后,参照唐制,大楚的官府机构终于确定了下来:“三省六部一院一台”。三省是:中书省,用于拟定诏书的,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皇帝亲口下达,由中书舍人等记录下来,还有一种是大政方针,冠以皇帝的名义,以诏书的形式发出。当然这诏书要该有皇帝的大印,然后在下达到门下省。中书省正职长官为中书令,副职长官为中书侍郎。下面有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起居舍人、集贤殿和史馆(机构)。由于马殷担任了多年的中书令,因此这中书令就不能再用了,换了一个新的名字,叫中书侍中。
门下省是用来复核中书省的命令的,如果复核不通过,则可以由给事中批注送还中书省,让中书省重新拟定。他的正职长官为门下侍中,副职长官为门下侍郎。下面有: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城门郎、符宝郎、弘文馆(机构)。
尚书省则是负责执行门下省下达的中书省的命令的。下面有六部,各部设有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六部之中以吏部尚书为首。
由于一道诏书要经过中书、门下两省才能正是生效,同时,还要考虑到具体执行过程中的苦难,于是,大楚有设立了政事堂,让中书侍中、中书侍郎、门下侍中、门下侍郎,还有吏部尚书等官员可以进入政事堂议事。中书侍中、门下侍中相当于是国家的丞相了。
一院则是指枢密院,由于六部变成了执行机构,所以马云单独的披出了枢密院全权负责军事行动,而六部中的兵部只是用于组织培养军队将领,对军队将领的升迁给出一定的考核,用来作为对枢密院进行牵制。
一台指的是御史台,它专门负责监察zf官员,最高长官是御史大夫(虚衔),真正掌权的则是御史中丞,在下面则分为左右御史,一个稽查中央官员,一个稽查地方官员。
同时楚国还恢复了“九寺”的设置,包括:太常寺、光禄寺、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少府寺。
任命徐仲雅为门下侍中、钟允章门下侍郎,范质是中书侍中、周宗为中书侍郎(周宗沦陷了,原因很简单第一马云以诏书的形式跟定了周宗同志在敌后工作的成绩,第二周宗同志的嫡亲弟弟等家族成员多人,都加入了新兴的大楚zf。把周宗搞的辩无可辩,而且忠义之名尽失,只能是羞羞答答的重出江湖了),王贇为枢密使,李骧为枢密副使,石文德为吏部尚书、赵普为刑部尚书、吴班为户部尚书,江文蔚为礼部尚书,何仲举为工部尚书,曹芸为兵部尚书,拓跋恒为御史中丞。
讨论了管制之后,新任的中书侍中范质就剥夺了中书舍人的权利,亲自泼墨,准备为大楚王朝起草第一份诏书。正当范质甩开膀子,准备开写的时候,马云突然问道:“咱们的国号是叫‘大汉’吗?”
这话一出口,几个朝廷重臣登时面面相觑。拓跋恒第一个跳出来说道:“大王,这大汉,当时刘氏子孙方可叫得啊。前汉的刘邦,后汉的刘秀,蜀汉的刘备,乃至现在的后后汉的太祖刘知远,都是姓刘啊。”
马云撇撇嘴,反驳道:“南朝的刘裕不也是号称刘邦的子孙吗?他开国怎么不叫汉,而叫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