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想想心里也是畅快,自从他登基为帝,这个素有贤名的弟弟就是他的芒刺,令得他寝食难安,特别是废立风波时,潞王有强烈的夺嫡意愿,只是冯保被废,张居正被阻,张惟功在宫门前的那一亮相,使得群臣哑然,太后也没有办法,此事就此作罢。
万历的皇帝之位算是保了下来,但对弟弟的那一点点最后的亲情也是彻底消失,变的无影无踪。
兄弟二人在宫中也时常见面,在母后面前,两人也是兄友弟恭,但出了慈圣宫,潞王绝不会去乾清宫,万历也从来没有私下召见过这个弟弟。
天家无私,万历已经深深明白了这个道理。
不过现在万历还是很大方的,这个一直给他制造麻烦的弟弟就要离京,然后在他的王国被当成一个囚犯来看押起来,当地的官员,王府长史们肯定知道皇帝的心思,潞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必须符合规范,说是亲王,其实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囚徒。
李太后肯定也明白这个道理,她的爱子就要离去,然后这一生再没有见面的机会了,说是生离,其实也是死别。
在英宗时,亲藩还能自请朝觐,在先皇和母妃死时还能请至京吊丧,在英宗皇帝之后,为了杜绝麻烦,在文官们的建议下,后世的皇帝取消了朝觐和吊丧制度,亲王自之国之后,一生不准离开封地,连出城给先王扫墓也要经当地的官员允许才可以,甚至有一些亲王同住在一个城中,彼此也不准往来,只能在王府之中活动。
这样的日子,如果没有酒色自娱,没有厚重的财产支撑享乐,恐怕过的还不如一个升斗小民。
正因为明白这一点,李太后才要替潞王多要一些东西,足以支撑他儿子幸福快乐活下去的东西。
“岁支禄米一万石,钞一万贯,旗尉六百人,军一千人,以充侍卫……”
万历小心翼翼的说着,见李太后一脸的不愉,当下便是一笑,又道:“母后放心,儿臣断不会委屈弟弟的……每年赐一万引盐引并茶引,再着地方官搜捡土地两万顷给他,这样吾弟能自己开王店,还有这么多的土地可以收租,说起来比我的皇庄还要多,怕是饿不着他了吧?”
万历边说边笑,李太后终于点一点头,微笑道:“这样是足够使了,不过你弟弟刚到藩国,要兴修王府,身边人要赏赐,一点银子不带,岂不窘迫?”
“母后说的是,是儿臣想的不周全。”万历赔笑道:“这就行文户部,为潞王大婚事,再取银二十万两,取入内库之后,随意取用便是。”
“两月之前,已经着户部进二十万两,”李太后疑惑道:“再次交进,是否合适,那帮子官员,不要顶的你下不来台。”
“母后放心。”万历自信满满的道:“申先生不比先前的元辅,他的性子,断不会叫吾下不来台的。”
申时行的性格,连李太后也是知道,是一个好好先生,十分柔懦的模样,因而她也放下心来,对着万历很舒服地叹一口气,抚着胸口道:“昔日张先生在日时,虽然万事放心,国事也蒸蒸日上,但是吾母子度日十分艰难,你外公亦是常常抱怨,今日他不在了,虽然有些担忧,但国事倒也并不曾有所扰乱。而我母子用度,倒是宽松的多了。”
万历的外公便是武清伯李伟,已经七十三岁的人了,身子亦不大好,但还是十分贪财。
每次入宫,就要大箱小箱的抬回去不少东西,太后也是时常叫内使送到外家,万历对此十分头疼。
此时他也不想说扫兴的话,而且母亲的话叫他心中升起一阵自豪感,张居正已经死了几个月,国事并没有明显的倒退和混乱,一切如常。
他想了想,便向母亲暗示道:“张先生在时,也并非行事样样都对,近来张四维和申先生常常进言,要改一些前制,宗旨就是以宽为政,休养生息,恢复国家的元气。”
第562章 大政
“自江陵柄国,以刑名一切痛绳海内,其治若束湿,人心嚣然。既没,其亲信用事之人尚据要地,以权铛为表里,相与墨守其成法,阁中议多龃龉不行,海内厌苦操切久矣。若以示意四方中丞直指,稍以宽大从事,而吾辈无深求刻责,宜可少安人心。”
张四维的内书房中,只有他与申时行二人。
他的两个儿子,泰征,甲征,亲自担任守护的重责,在书房之外站班,连最亲信的长随伴当也被撵的远远的,不敢靠近。
连泰征和甲征二人,也只能站的远远的,不准旁听。
书房中灯火通明,两个现在大明的顶尖人物,俱是青衣角带,打扮从容,而在灯影烛火之下,商议的却是天底下第一等的大事。
张四维朗读的,是申时行给自己在山东的一位亲信写的密信。
这样的密信,他写了数十封之多,除了启头和结尾有不同之外,内容是几乎是一样的。
无非就是说明,张居正的大政,已经到了改变的时候。并且,是内阁已经达成了一致,是他,和张四维,还有许国三人,在最近的内阁三人众中,已经是完全一致!
在这个阁权隐隐与皇权并重的时代,这已经算是成案,定宪,任你是亲王,国公,也没有办法推翻的定案!
张居正的为政之策要改,而且隐隐透露,会清除张党在朝中的势力!
政策之改,是要改张居正的“刑名一切痛绳海内”,无非就是说的张居正在清丈田亩一事上的苛责,另外,就是用考成法约束地方,使地方官征收赋税必须达到九成以上,否则,轻则痛责,重则降调,在考成法等诸多法度的约束下,这十年来,地方官员和京官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惟恐落入法度约束之中。
而因为考成法对赋税征收额度的要求,大量的地方士绅以前用的办法,俱不得用。比如隐田,隐户,优免,飞洒,诡寄等等,这些手段,无非就是官不求真,一旦求真,则无所遁形。
为了达到征收额度,连官绅和生员这样的特权阶层都不得幸免,自然就是天下苦苛政久矣,人心嚣然。
现在么,申时行开宗明义,就是要“以宽为政”了。
这个宽,当然不是对小民百姓,是对官绅阶层。这一点,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驿传的严厉管束,还有对力役佥募的规范使用,这些有损官府和特权阶层的举措,当然是不必再进行下去。
其余的禁毁学校,钳制人言,倒是也不妨取消,反正以申时行江南的背景,舆论势力越大,对他们江南籍贯的官员利益就越大。
总之,每一条,都是取消了张居正十余年来改革的成果,将这些改革的措施,视为无用之物,苦民残民之物。
最大的宗旨,便是以宽为政,与国休息,大家和光同尘,一起安享太平富贵之福。
这么一封信,申时行要发出几十封,不到十天,就会传遍半个中国,不到一个月,就会举国皆知。
在正式攻击张党之前,先有一个大的宗旨方针,这几个月,申时行和张四维一直在此事上密切商量,到了今日,终于是正式出台了。
这正如申时行早年暗中同人说过的一样:“苦寒之后,必有阳春。”在他看来,现在就是阳春天抵达的时候了。
“汝默兄,写的真好。”
看了良久,还边看边读,张四维终于将这一份重要的政治文件给读完了。他用手指轻轻拂打着信纸,发出悠长而满足的长叹声,看着申时行,张四维长叹道:“将来,我死之后,神道碑上,就以汝默所写的这信当成碑文吧。”
张四维近来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自己常常说将不久于人世。申时行看他的脸色,也是神色十分枯槁,一举一动,都如风中之烛,随时有熄灭的感觉。
虽然如此,申时行也不能答应,只微笑着道:“仆的神道碑,也要请元辅来写呢。”
“也好。”张四维无所谓的道:“仆与汝默,请立今日之约,谁见故去,则后去者替先行者写神道碑,如何?”
“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了。”
“哈哈,如此最好。”
两人相视而笑,过了一阵之后,申时行才对张四维又道:“既然可以着手更改大政,元辅以为可以先从哪里具体着手?”
“先打这个人,虽然是死老虎了,但亦要先除而后快!”
“愚意与公相同!”
申时行眼中露出冷意,悠然道:“当日江陵柄国时,此人亦为祸不浅,今虽黜退,只是消除其势,并没有追其责,其党羽亦在钻营活动,为防死虎翻身,不得不穷追猛打。”
“有理,既然如此,就由此人身上发动吧。”
两人虽然没有明言,但毫无疑问,都是明白对方说的是谁,说妥此事,申时行便起身告辞,绝不多留。
他今日前来,乃是青衣小帽,秘密至此,近来锦衣卫活动猖獗,经常可以看到街面上到处都是打事件的旗校,明里很多,暗里不知道有多少。如他们这样的阁老级别的人物,盯着的自然是更多。
张四维送行之时,也特别笑道:“近来旗校多事,不过听说张惟贤对汝默还算尊敬,想来是无事的。”
申时行微笑道:“仆只是经常约束于他,旗校为天子耳目,我等想尽行罢去恐无可能,不过稍加约束,似乎是可以办到的事情。”
“嗯,但愿大政风潮平息之后,对旗校复起之势,能够稍做压制。”
“呵呵,此事容易。”
两人都心照不宣,张四维和申时行是打算在将来做一点政治交易,把锦衣卫的迅猛发展势头给压服下去。
锦衣卫势力现在是申时行的势力外延,申阁老当然不可能承认这是自己罩着的小弟,对他的形象实在没有什么正面的帮助。大学士的势力来自于对内阁的掌控,票拟权,对司礼监的关系,还有对皇帝的影响力。
在如此种种权力之下,再谈对六部九卿的影响和控制,还有对地方督抚的关系。
把这些全理顺了,再能影响到都察院,不使大政受到台谏过多的影响和干涉,就是一个成功的阁老了。
从夏言到严嵩,再到徐阶和高拱,无不是这样的路数。
张居正是做的最成功的一个,申时行却打算把事情做的更隐秘一些。毕竟,不经正式公文流转,将权力以信函和私交的形式确定下来,也是张居正遭遇弹劾和敌视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申某人亲眼看到的教训,绝不可再犯。
正因如此,申时行才有和张四维做交易的可能,阁老的权力体系里头,锦衣卫绝对是最不重要的一环。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种特殊的关口,张惟贤再靠过来,申时行也不可能接受。
……
……
“父亲,和申阁老谈妥了?”
“是啊,什么时候对付张惟功啊?”
张泰征和张甲征眼见申时行离开,立刻便是围了过来。
在此之前,张系晋党的各道御史集中火力攻张惟功,但收效甚微,朝廷只是不疼不痒的表示要调查,然后就没有了下文,连人员都没有派出。
这样一来,暗中受了大票晋商请托的张氏兄弟,自然急的热锅上蚂蚁一般。
“两个混帐东西。”
张四维突然光火,指着两个儿子怒骂道:“一个两个都快抱孙子的人了,一点儿脑子也没有。为父能和申汝默关在屋里谈怎么对付一个镇帅?还为的是你们那点子龌龊乌糟事情?晋商中人有不少急功近利的,不去想学人家的长处,却只想把人打死,老人们也是这样做生意和为人的?你们俩,不管收了多少好处,告诉他们,这事情是一盘棋,没有我的允准之前,谁也不准再动弹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