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6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在这里耽搁很久,主要还是看看宫里会不会有什么表示,皇帝目前只是赐了他可以由驿站回家,这对一个入阁十几年的首辅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如果就这么走了,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是以他借着和王锡爵等人说话的理由,在此多耽搁了好一阵子,现在话已经说完,众人都向他告别,申时行心中一阵黯然,心中虽有不甘,却也只能准备登车了。

就在这时,城门一阵骚动,几十名骑士纵马奔驰而来,城门这里是石板路,远远就听到轰隆隆的马蹄声响起,再近些就感觉地面震动,接着便是看到数十锦衣卫校尉策马奔驰而来,他们或穿飞鱼服,或是普通曳撒,或青或蓝,头顶都是乌纱帽,身上佩绣春刀,奔行之时,威势十足,中间十数人,却均是穿着山文铁甲,腰系牛皮革带,胸腹间是亮堂堂的护心镜,腿间和臂间都有护膝和护胫和肩甲,人虽不多,却是将城门附近经行的商旅和百姓行人都远远驱散了去,沿途的商家都用担心的眼神看着这些锦衣卫,直到发觉中间可能是锦衣卫都督之后,才略略放下心来。

无论如何,张惟贤这个大都督总不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抢掠骚扰商民,而且这两年锦衣卫转变了作风,主要是往城外去发展,听说张大都督在京师之外弄了不少庄园,因此城中这两年倒是当真消停了很多,回想锦衣卫前些年时,那真是不堪回首。

看到锦衣卫前来,各文官多半皱眉。

张惟贤的形象其实谈不上多坏,前些年还有不少骚扰商民之事,不过在京城住着的,谁没有被权贵欺负过的?豪门大府借势欺人的事原本就多,崇文门外的王店强买强卖,甚至敲诈勒索都不在话下,那可是正经的亲王的店铺,就算皇帝知道了又如何?开那些店,原本就是叫亲王们捞一把的,他们到了地方,一样开店,设卡子敲诈过往商人,各地亲藩均这样做,地方有司也没有办法……亲郡王犯法好管,象这种捞钱的事,报上去也不会有人理会,谁摊上了谁倒霉罢了。就算皇帝,也不是时不时的派亲信太监到苏杭一带捞钱,难道皇帝真不知道这些奴才会骚扰残害地方?

张惟贤管束锦衣卫已经算得力,只是文官们天生与太监和锦衣卫不对付,尽管免不得要合作交往,但彼此之间就象是猫狗一般,没有特殊的原因,就是天生的对头。

张惟贤一身山文铁甲,他的身形高大,气质也很过人,三十出头的年纪,唇间留着胡须,下巴并没有留,顾盼之间,似乎每个人都感觉到了他的目光,行走之时,昂首挺胸,自有一股过人的仪表气度。

这个时候,才有不少人想起来,这人在十几年前是老英国公最爱的嫡长孙,确定了的英国公的继承人,来往各处时,早早锻炼出了过人的仪表气度,只是后来张元功寻回了惟功这个流落在外的儿子,后来惟功一路立功而上,抢回了嫡位,张惟贤那几年,想必过的十分憋屈,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后来还是借着张惟功陈兵午门的机会,张惟贤抢先站队成功,在万历心里有了自己的位子,这些年又凭借纵横捭阖的手段,掌握了英国公府的资源和锦衣卫,在京城,实际的权力已经超过了定国公徐文壁,是当之无愧的勋贵圈里的第一人了。

在张惟贤面前,哪怕是部堂高官也感受到了威胁,申时行却是淡淡一笑,却转过头对身边不远的石星道:“石公,听说皇上有意令你为大司马,余离京之后,锦衣卫与京营,兵部需要多下一点功夫啊。”

这算是临行首辅的嘱咐,石星却是有一些无奈。他的一生最光采的时候就是顶撞违抗张居正,但那时的他还只是中层官员,现在到了部堂一级,才知道政治需要不停的妥协再妥协,不然的话,自己份内的公事都办不下去,几年下来的折冲往还使得他锐气渐消,只是天性里的一点执著使得他对自己的份内公事仍然办的十分认真。

这一次以张党外围成员的身份,仍然前来替申时行送行,就是石星性格转变的一种体现。

听到申时行的话,石星的脸上露出苦涩之意,摇着头道:“下官只能尽量约束调和,如果皇上真的令下官为本兵,下官的宗旨就是平安无事最好。”

申时行看了石星一眼,微微摇头,感觉到眼前这人确实说的是真心话,他对皇帝打算用石星为兵部尚书颇有不解,石星做工部或户部均好,能力中上,做事较为认真执著,但底子深处有些软弱,还有一些书生气地想当然,兵部在六部中地位在吏部和礼部之下,其实申时行认为兵部才是最重要的,石星并不太适合,特别是石星与辽阳的关系太深,是申时行最为不放心的地方。

只是在这种送别的场合,申时行也不好说的太多,只能闭口不言。

此时他转过头来,张惟贤已经在近前站了一会儿,看到申时行转头过来,便是屈膝半跪,抱拳道:“下官拜见阁老。”

在前两年,张惟贤经常这样下拜,甚至经常两膝齐跪行下官之礼,大学士十分尊贵,本职官虽然不高,但哪怕是堂官见了阁老也是要行下官拜礼的,张惟贤虽然是嗣国公,但毕竟没有袭爵,下拜行礼也是该当的。

只是这礼节张惟贤已经很久没有行出来,今日大庭广众之下偏又有以下官礼参拜之事,申时行却是颇觉诧异。

“汝此来何事?”

申时行此时对张惟贤可谓深恶痛绝,知道眼前这人看着仪表堂堂,气象万千,其实心思缜密狠毒,这些年背地里不知道有多少阴私勾当,自己刚想真正打压他一番,居然就莫名其妙丢了官,思想起来,这里头水太深,他这个首辅都感觉不寒而栗。此番丢官,也算是可以脱离京城这个事非圈,想想并非坏事,申时行是从嘉靖到隆庆再到万历,久在官场的人们,这几年来京师和地方的情形都和以前大有不同,令得他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而不论是锦衣卫还是地方的辽阳镇,都和英国公府这兄弟二人有关,这也令得他心中的厌恶情绪,更加一发而不可收拾。

“下官奉皇上之命前来,今日奉手诏曰,申先生每要走了,张惟贤持白金五十两替申先生送行,以壮行资。”

申时行态度不佳,张惟贤脸上笑容愈浓,深吸口气,竟是将万历的话背诵了出来。

第860章 预感

万历皇帝的贪财和吝啬都是十分有名的,钱财只能往深宫中去,由内库收着,等闲是绝不会拿一文钱出来的。

上前陕西还是河南哪里大灾,几万人饿死,几十万人流离失所,皇帝也不过叫郑贵妃拿了五千体己银子出来赈灾,这一点钱连开几个粥棚都困难,一国之君就是这般出手谁也没有办法,平常时节赏赐大臣也是十分小气,不要说和体贴大臣的孝宗皇帝比,纵是和世庙相比也差的远了,这一次给申时行五十两银子,一般富贵人家送别西席老先生恐怕也最少这个数,对万历来说,却是罕有的大方之举。

四周响起啧啧赞叹声,申时行的整张脸也是放出光来。

方从哲在一边笑道:“为官三十年,首辅近十年,为天子讲官近十年,最终辞别时,终是换来了五十两银子啊……”

叶向高瞪眼看他,方从哲做了一个鬼脸,笑道:“其实我这是羡慕。”

他当然是嘲讽,不过叶向高也不好同他认真,只是又瞪了他一眼也就罢了。

“臣,拜谢君恩。”

五十两银子是用大红漆盘托着,白闪闪放出光来,申时行跪了,亲手接过张惟贤递过来的托盘,然后起身交给自己身边的长随,方又对张惟贤道:“锦衣卫官替余代谢天恩,说臣感激至深,惶恐不知如何言语,总望皇上保重龙体,万事以国事为重。”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属于正经的官样文章,张惟贤很沉稳的应着,最终笑道:“下官俱知道,回宫之后,一定一字不改的向皇上陈奏。”

“如此最好。”

张惟贤不在意申时行不咸不淡的态度,笑着道:“公事说完,也该下官向阁老表表心意,下官自多年前蒙阁老提调,始有今日这般出息,阁老离别长行,下官只有送仪金五十两,略表寸心。”

一般官员过境,地方官都会招待酒宴,宾主尽欢,然后在离别之时,送上仪金,这样就算礼数周全,不得罪人。

象普通地方为官还好,若是扬州苏州这般冲要地方当官,一年仪金和这种礼节宴会就能累死个人。

京官出京,仪金当然也是要的,一般是五两到十两不等,张惟贤世家勋贵的身份出手五十两也不算太过份……只是申时行是文官阁老,张惟贤是武臣勋贵,这般做法,算是出格的示好和表示尊敬了。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张惟贤这般低声下气的一再示好,申时行眼中波光闪烁,有点摸不清张惟贤的套路,一旁的王家屏等人,也是面露异色。

此时容不得申时行拒绝,只得示意长随接过张惟贤送上来的仪金,申时行淡淡地道:“张都督的心意可感,老夫愧领,但盼以后都督忠于王事,锦衣卫莫在京师多生事端为好。”

“下官当然会约束部属。”

听到申时行的话,同张惟贤一起前来的锦衣卫诸多高层都面露愤色,穿着铁甲的那几个虽然是锦衣卫下,但却是张惟贤从京营里挑出来的,都是英国公府根脚,转在锦衣卫内,又在内操带兵,时间久了竟是隐隐有杀伐之气,内操之中管理甚严,他们经常会杖责部属,甚至斩首,不仅兵是带和练出来的,其实将领的威严和杀伐之气,也是在营中经常这般严管部属而熏陶出来。那些世家将领,落草就是某个卫的指挥,成年后就是都督府的都督佥书,再就是兼某营参将,或是副将,但身上只有纨绔公子哥的气息,根本没有一点带兵将领的威严气质,眼前这几个,倒是已经有点模样出来了。

这帮将领面露不愤,申时行也不在意,看看四周,城头风景依旧,一群奉命巡城的三大营的京营兵正好奇的向这边张望,带队的可能是个小把总,穿着明盔束甲,身边的营兵穿着半新不旧的鸳鸯战袄,里许外的城墙下头有几百个蝼蚁般的人正在修补城墙,这是每年都会有的工程,少数的工部匠人是技术核心,工部的小吏带队,干苦活的都是来自外省的班操兵,虽隔的远,也能看到那些班操兵穿着旧的如乞丐般的军袄,大热的天,也没薄衣可换,不少人索性赤着上身,只在头顶戴着顶旧范阳帽,一个个蓬头垢面面黄肌瘦,若非不远处还有军旗和斜插着的长枪等武器,怕是只能叫人怀疑在那里动工的是一群乞丐。

这些班操军都是从河南山东一带过来,由兵部和都督府每年按例轮替点取当地卫所,由各卫所指挥或佥事带队,慢慢汇集到京师来,开始时是因为京营不能独立防御漫长的国境线,这些班操军用来补充京师的军事实力,后来九边军镇兴起,防御体系建立,连京师都俨然成了后方,不象国初时北京就是一个军事基地,燕王等诸王就是塞王,在朱元璋的防御体系中这些亲藩镇守的各地是防御核心,诸亲王是提调者,各地的卫所的指挥和都司是配合亲王的力量,这样皇帝居南京,北方和西北的防御仍然十分牢固。靖难之后,北地诸亲王南迁,防御渐渐落在京营身上,后来京营力量衰落,防御的核心开始为募兵制的九边诸镇接手,原本北京的军事中心地位其实已经在迁都后下滑,土木之变以后,京营开始彻底无用,班操军也随着卫所制度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