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大林又转脸向周恩来致歉道:“请原谅,目前苏联空军尚不能出动。飞机到了空中,很难划定个界限,如果和美国全面冲突起来,仗打大了,也会影响中国的和平建设,特别是你们还处于战后恢复阶段林彪把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苏联出动空军上,又向斯大林提出要求说:“我看苏联空军可以穿中国志愿军的服装,以志愿军的名义作战。这样,既可以解决我军的制空权问题,又避免了美苏直接冲突。”
斯大林以为林彪存心要拉苏联下水,不耐烦地批驳林彪说:“如果有的飞行员被美方俘虏,只穿一身中国志愿军的衣服有什么用呢?”
斯大林微微一笑,又不满地质问中国总理兼外长说:“周恩来同志,您这次来莫斯科,就是来通知我们这件事的?”
周恩来对斯大林言而无信颇为不满,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回答道:“是的,斯大林同志,没有苏联红军配合作战,我们暂不出兵。”
斯大林知道错在自己,无可奈何说:“那么好吧,我们是不是应该通知金日成,让他在东北通化建立流亡政府?”
斯大林又以老子党身份对周恩来说:“我理解中国方面的困难,应该能够充分理解。只是你们暂缓出兵到什么时候?你们看,朝鲜的事情对于我们最好的结局是:既不引起大战,同时又能有效地制止侵略。”
周恩来见事已至此,暂时很难改变,就从实际出发,解决最迫切的问题,他说:
“也许朝鲜问题在短期内得不到解决,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好战争准备。希望苏联方面答应提供给我们的20个师的装备应尽快运到,而且我们还需要大量的运输汽车等军需物资。”
斯大林烦躁不安,面露不悦之色说:“这个问题我刚才说过,装备还是在实战中改换更好,部队可以在实战中训练,在实战中迅速掌握使用技术,发挥更先进装备的效力。”
周恩来见斯大林不肯在提供武器装备问题上明确承担责任,再多说也无益,就适可而止,起身告辞说:
“好吧,斯大林同志,我们会将您的建议向我们中央政治局报告的。”
这时,毛泽东正在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日夜深思,召集各方面人士研究对策。如果斯大林不听周恩来劝告,怕引起美苏直接对抗,不出动海空军帮助中国、朝鲜抵抗美帝国主义侵略,我们的抗美援朝将变得更加困难,这正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朝战火急岂能推?
苏联若不派空军,勇挑重担振国威!
毛泽东得到周思来从莫斯科打回的电报,知道事情相当复杂,便对斯大林出动苏联红军一事不抱什么希望了,他决心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加之金日成又派朴一禹到北京催促中国尽快发兵,他与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人商量后,毅然做出历史性决策:不管有元苏联红军支援,中国仍按原定计划抗美援朝。毛泽东掐灭最后一枝香烟,奋笔疾书致电在莫斯科的周恩来:
“与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周恩来看了毛泽东的来电,心中激情澎湃,对中共出现毛泽东这样大智大勇的人物惊叹不已,他健步奔向苏联外交部,要求再次拜会斯大林,但斯大林以为周恩来又找他软磨请苏联出动空军,便托词不见。
周恩来是何等聪明之人,对斯大林此时的尴尬处境一清二楚,他微微一笑,也不多言,只把毛泽东的来电译文请苏联外交部官员代为转呈。
斯大林怀着厌烦的神情接过毛泽东的来电,极不情愿地打开来看。粗粗一阅,竟把他吓了一大跳,简直是晴天霹雳,出乎意料!他对毛泽东的魄力、勇气和胆识极为折服,对毛泽东的怀疑与误解顿时烟消云散,一股歉疚之感油然而生,他欣喜若狂传令:“快请周恩来,我马上见他,一分钟也不能等!”
对此,周恩来早已料到,己等候多时,苏方人员一声“请”字刚出,他便健步如飞来到斯大林的办公室,一进来就朗声相告:
“毛泽东和政治局刚刚拍来电报,我们中央再次做出决定,立即出兵朝鲜!”
斯大林听了翻译,伸出大手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久久不放,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还是中国同志好……还是中国同志好……”
斯大林双手紧紧抱住周恩来,热泪纵横:“请您转告毛泽东同志,我感激他,朝鲜人民、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感激他,他是一位真正了不起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党是成熟的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高举国际主义旗帜的党。请你们放心,你们出兵之后,我们苏联一定尽力援助你们。”
志大才疏的杜鲁门对此全然不知,虽然不断接到麦克阿瑟北进作战的捷报,他仍对中苏参战疑神疑鬼,又再次询问他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拍着胸脯发电向杜鲁门保证:
“总统先生,(中苏参战的)可能性很小。当今是我们强大而中共屠弱的时代,倘若中共部队渡过鸭绿江,我就要使他们遭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指挥官会冒这样的风险,把大量的兵力投入已被破坏殆尽的朝鲜半岛。”
杜鲁门见麦克阿瑟向他保证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就支持麦克阿瑟扩大侵朝战争。他做梦也未想到毛泽东气魄宏伟,使用瞒天过海之计,一次出兵20万!
1950年10月19日黄昏时分,鸭绿江上浓云密布,细雨如丝,像是给中国人民志愿军渡江作战做天然屏幕,彭德怀率领20万大军,以化装成朝鲜人民军的侦察部队为先导,分别从丹东、长甸河口、集安,以“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豪情壮志,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举世震惊的抗美援朝战争。
真是正义之师天公助,当志愿军以4个军之众神不知鬼不觉进驻长津湖附近设下一个个伏击圈时,麦克阿瑟仍被蒙在鼓里,他武断地判定:“中共军不会介入,毫无介入的征候”,还大言不惭口出狂言:“中共军即使介入,也为时已晚。”
毛泽东、彭德怀根据慎重初战的原则,很快抓到敌军的弱点,他们发现美军正面部队与侧翼部队,分别由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和麦克阿瑟指挥,缺乏协调,美、英十四国军队和南朝鲜军队缺乏协调,而南朝鲜军队装备差,指挥能力低,就决定先打弱敌,毛泽东亲自下达指示:
“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
10月25日,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下令发起所谓结束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命令各国侵朝部队猖狂冒险向北进犯。
志愿军先在朝鲜云山、温并地区设下伏击圈,南朝鲜一个加强营进入射程时,志愿军部队利用有利地形奋勇杀出,一下将敌军一个加强营和一个炮兵中队“包了饺子”,彭德怀亲自打电话表扬首战告捷部队说:“邓岳,打得好,我向毛主席为你请功!”
接着,志愿军又乘胜追击,消灭南朝鲜军队一个团、两个营,10 月 25日这一天后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纪念日,这正是:
瞒天过海发救兵,义军天助鬼神惊。
避强击弱初战捷,抗美援朝称英雄。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回
假痴不癫 志愿军初战取胜
纵横捭阖 联合国中美斗法
话说毛泽东采取瞒天过海之计,利用夜晚风雨交加之机,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挥师渡江后,又采取“假痴不癫”的谋略,与美国侵略军进行第一次交锋。
1950年10月23 日,毛泽东亲自制定抗美授朝第一战役的作战谋略,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讲明此次战役的作战目的称:
“我认为我们应当力争此次战役的完满胜利,力争在敌机炸扰下,仍能保持旺盛的士气,进行有力的作战。力争在敌人从美国或其他处增调兵力到朝鲜以前,多歼灭几部分敌人的兵力,使其增补赶不上损失。总之,我们应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
对歼灭对象,毛泽东也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做出明确指示:“首先歼灭伪一、伪六、伪八等师,然后再打美军、英军”,“我军第一个战役须确定以歼灭上述三个伪军师为目标,分为几个大小战斗完成之,然后再打美军、英军。”
那时,杜鲁门、麦克阿瑟狂妄自傲,认为新中国接受了蒋介石的破烂摊子,没有进行战争的能力,解放军大运动战的经验在地形狭窄的朝鲜无法运用,中国军队根本不可能入朝作战。毛泽东正是利用杜鲁门、麦克阿瑟的错误判断,利用美国侵略者的错觉,让它更轻视志愿军;志愿军则故意示弱,深藏不露,然后全力以赴,打它个措手不及,这就是假痴不癫的策略奇计。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利用美伪军疯狂冒进之机在有利地形设下伏击圈,突然发起攻击,奋战 13 昼夜,歼敌 15000人,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美国企图在感恩节(11月25日)前占领全朝鲜的狂妄企图,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从而真正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有人专门写诗赞曰:
主席胸中百万兵,假痴不癫计高明。
猖狂美军遭痛击,蒙头转向坠雾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刹时间传遍全球。英、法、荷兰等参战国垂头丧气,纷纷要求从朝鲜撤兵。为给侵朝仆从国家打气,美国总统杜鲁门指示国务卿艾奇逊召集英、法、荷兰等国驻美大使会议,以强硬口吻提高士气说:
“我们认为,中国派志愿军参加韩战,可能有三个目的,主要是保护中国的边防安全和鸭绿江的电力设备,有把联合国军赶出朝鲜的企图,也为了在战略上钳制和削弱美国的军事力量。不过,请盟国放心,美国拥有元与伦比的陆海空军,很快要发起第二次战役,一定在圣诞节(12月25日)前结束朝鲜战争!”
英法等国都反对美国扩大侵朝战争,使美国在外交上陷于被动状态,艾奇逊刚要大发脾气,副国务卿腊斯克忙悄悄劝艾奇逊搞些外交姿态。为拉拢英、法、荷兰等国继续参加侵朝战争,艾奇逊和杜鲁门一阵密谋策划,决定利用美国控制联合国的地位大做文章。
杜鲁门指使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名义,于11月6日向联合国提出报告,诬蔑中国破坏世界和平。中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也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控诉美国侵占台湾,要求安理会制裁美国侵略者,使其撤退侵略军队。
这样,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出现了两个重要议题:一个是中国提出的“美国侵略台湾案”;另一个是美国诬蔑“中国侵略朝鲜案”。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讨论有争端的问题时,应当邀请有关的当事国参加讨论。对此,美国横加阻挠,不让中国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