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美苏三国演义-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日将军脸上露出胜利者的微笑,乘胜追问道:“对于已经达成的停战协定的实施,你方能保证南朝鲜政府和军队不进行阻挠和破坏吗?”

哈里逊暗骂李承晚弄得他如此丢人现眼,但也只得硬着头皮回答:“我方保证,韩国将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协定条款的实施。

南日将军仍不放心,又追问说:“如果李承晚进行破坏怎么办?”

哈里逊拍着胸脯保证道:“如果韩国进行任何破坏停战的侵略行为,联合国军将不予支持,并承认朝中方面有权采取必要行动抵抗侵略,保障停战。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合国军仍将保持停战状态,也不向韩国提供武器弹药,包括物资装备在内。”

南日将军还把哈里逊所作的保证以声明的形式公诸于世,昭告天下,可谓大快人心。

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成了举世瞩目的地方。上午9时左右,这个小村庄热闹起来,各式车辆相继开来,  200 多名记者从各地赶来采访朝鲜停战的“头号新闻”。

板门店签字大厅布置得庄重典雅,方便实用,一双双眼睛直盯着双方的签字代表南日和哈里逊,只见两人分别在本方助签人员协助下,在本方准备的9本停战协定上签字,然后由助签人员交换文件,在另9本停战协定上签字。签字后,双方也没有看对方一眼就起身退出签字大厅。

当天,  18份停战协议文本分别由金日成、彭德怀、克拉克签字。

同一天,金日成和彭德怀下达停火命令,彭德怀激动地向世界宣告;“全世界人民所渴望的朝鲜停战现在已经实现了!”

克拉克则怀着复杂的心情说:“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这正是:

发动战争激众怨,实现和平笑开颜。

艾克苦恼无奈何,几家发愁几家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九回

高瞻远瞩  日内瓦斗败杜勒斯

各个击破  搞统战分化美英法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对世界头号强国在三年时间里,伤亡美军数十万,耗资上百亿,却打了个美国开国以来第一个战而不胜之役,被迫与中朝签订停战协定,极为恼火。杜勒斯声称这决不是对中国“自愿拿出来的和平礼物”,必欲消灭新中国而后快。艾森豪威尔则用较文雅的语言表达美帝国主义的妄想:

“我们仅在一个战场上赢得了停战——而不是世界和平。我们现在不能放松警惕,也不能停止我们对和平(作者按:应读作“战争”)的追求。”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并没有从朝鲜战争中接受真正的教训,又将魔爪伸往印支三国,扩大越南战争,使国际局势更加紧张而复杂。

当时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新中国如旭日东升,在朝鲜打败美国及其16国仆从军,使中国国际威望显著提高,成为世界五大强国之一。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在1954年1月25日至2月18日举行的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上,苏联出于减少其国际压力和改善被孤立的地位并增强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考虑,邀请中国参加解决朝鲜和印支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杜勒斯起初强烈反对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后来感到解决朝鲜和印支问题离不开中国,同时,四国外长会议,又明确规定让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不等于外交上承认它,这才勉强同意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为,美国的做法是事实上承认中国为世界五大强国之一,是打开中国外交局面的第一个重大外交举动,决定派国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率精兵强将出征日内瓦。

周恩来欣然受命,便于1954年4月1日带领外交部副部长张闻天前往莫斯科,磋商中苏在日内瓦会议上联合起来与美国斗法的方针和策略。苏联领导人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和莫洛托夫认为,这是斯大林逝世后中苏与美国的初次较量,他们都没有斯大林那样巩固的地位和崇高声望,很需要借重如日东升的新中国和周恩来的巨大声名和威望,因而在克里姆林宫隆重接待周恩来和张闻天。

周恩来高屋建瓴分析这次日内瓦会议的巨大意义说:“中国、苏联、朝鲜、越南能够一道出席这次国际会议,这就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是我们的一个胜利。假如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参加这次会议的机会,阐明对各项问题所持的原则立场和对若干有关问题做出解释和澄清,就是有收获。如果能解决某些问题那就有更大的收获。”

周恩来感到苏联有在国际会议上同美国斗争的经验,而中国是首次参加这样的国际会议,因而真诚希望苏联介绍经验,双方密切联系,交换意见,互通情报,统一口径,协同动作。

赫鲁晓夫欺侮马林科夫政治上软弱,不等第一把手讲话,就抢先以权威口吻说:“这虽然是一次带有政治意义的国际会议,但对它不必抱有过大的希望,也不要期望它能解决多少问题,它可能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结局是我们难以预料的。”

赫鲁晓夫又大讲帝国主义国家的日子并不好过,要争取获得政治收获。莫洛托夫介绍了苏联的外交经验。双方约定,中国代表团提前两三天到达莫斯科,听取苏方介绍国际会议上的斗争经验和应注意的问题。

周恩来从莫斯科返回北京后,加紧出征准备。在出发前的1954年4月19日深夜,周恩来突然接到毛泽东打来的电话,寒暄之后谦恭地问道:“明天,我就要率领代表团去日内瓦了,主席还有什么指示吗?”

毛泽东爽朗他说:“指示那倒没有,但我要为你送行。”

这使周恩来很不安,急忙劝阻道:“不,主席的心意我领了,明天上午飞机就要起飞了,现在已经是深夜了,你还没有休息,再到机场送我,岂不太劳累了?千万不要去了。”

毛泽东却有他的独特主意:“机场我可以不去,由朱德、少奇、陈云他们代劳,我想在一个仙境的地方为你送行。”

周恩来一时转不过弯,喃喃自语道:“仙境,仙境,哪里有仙境?”

毛泽东哈哈大笑。周恩来恍然大悟:“你说是瀛台?”

毛泽东这才道出真意:“对,对极了!我请你在那里宵夜,我已叫大师傅搞点小吃,放下电话,我们就去好吗?”

周恩来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急忙托辞谢绝。但毛泽东却对中南海的夜景兴叹不已:“多么好的夜景啊!恩来,我们快去吧!”

毛泽东盛情邀请周恩来同登瀛台的中心涵元殿楼,特意要请周恩来饮其特别爱喝的龙井茶,一同欣赏四面环水,绿柳掩映楼台亭阁的瀛台夜景,畅谈瀛台作为三神山之一的神话传说,纵论这个曾经关闭光绪皇帝的场所的今昔巨变,毛泽东豪情满怀提议:

“我没有准备酒,就到那里以茶代酒祝你一路平安,马到成功!”

周恩来深表谢意,坚持在电话里送行,毛泽东只得表示同意,周恩来慢慢把话转入正题:“主席,你对日内瓦会议问题还有什么指示?”

毛泽东无限爱惜地嘱咐:“没有什么指示。我请你到瀛台,是让你放松一下。你一直很忙、很累,为了出席日内瓦会议更是日夜操劳,到了会上斗争激烈,会更忙更累。你要注意身体,注意休息。礼记云:‘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你这个人哪,只会工作,不会休息。”

周恩来怀着感激之情点头应承道:“谢谢主席对我的关心,我一定注意劳逸结合。”

毛泽东在电话里满意地笑着出主意说:“当然啰,这次日内瓦会议对我们国家、对世界和平关系很大,你的担子很重,把会议开好,开出成果,这是头等大事,但是也一定要张弛有致,劳逸结合。”

毛泽东又在电话中庄重地授权说:“关于日内瓦会议,中央已批准你提出的方针,并且己授权你全权负责,没有大事,特殊的事,也不必请示中央,或者请示了中央也不一定批复。”

周恩来深感责任重大,一股被信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决心更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只听毛泽东继续说下去:

“朝鲜战争,我们是逼着鸭子上架。现在印度支那战争还在进行,我们要给予大力的支援,负担很重。当然这是为了印支人民的解放事业,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可是我们国家从鸦片战争以来,屡受外国侵略,战祸不断,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亟需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休养生息。所以,我们非常希望日内瓦会议能够达成一些协议,使朝鲜的和平得以巩固,印度支那战争能够停止下来,哪怕是停它一段时间也好。”

周恩来聚精会神地听着毛泽东的发自肺腑之言:

“有人误以为我们是好战的,其实,我们最不希望再打仗而最需要的是和平,是最爱和平的。我们代表团要高举和平的旗帜,协商的旗帜,为了和平,我们可以做出必要的让步和妥协。”

周恩来心里更有了底,心悦诚服地表示说:“主席说的对,我们是要和平,不要战争,国内国际都迫切需要和平,这足中国人民的要求,也是世界人民的愿望。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心和决心。我一定努力去做,尽可能争取达成一个和平的协议。时间不早了,主席该休息了。”

毛泽东又谆谆嘱咐说:“那就有劳你了,我等待着你们前方的好消息。我想我们代表团既要同敌人斗争、周旋,也要做好友方的工作,特别是为了取得协议,要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和牺牲时。须说服他们从大局、长远利益出发。”

周恩来频频点头答应,毛泽东深情地再次在电话中告辞说:“这你比我有经验,有办法,一定可以做好!”

1954年4月20 日,周恩来带着中国人民的无限希望,率领中国代表团乘飞机离京登程。陈毅特意诵吟填写的《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为中国代表团送行:

朝战方停,今又喜越南报捷。

域内事,农林恢复,更兴工业。

国营经济蒸蒸上,私有厂商齐改辙。

不数年,风貌一番新,新中国。

板门店,谈未歇;

日年瓦,话重说。

换唇枪舌剑,议倾坛席。

不管豺狼多诡计,我方事事持原则。

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在莫斯科停留两天,邀请苏联外交部领导介绍国际斗争经验,又与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南日、胡志明、范文同进一步协商中苏朝越的谈判方针,然后于4月24日下午3时半抵达日内瓦。

新中国第一个高规格代表团出现在欧洲名城日内瓦,立刻引起各国记者的广泛注意,都想一睹周恩来的风采。只见周恩来身着黑色中山装,外套深灰色夾大衣,头戴黑色礼帽,神采奕奕走下舷梯。他端庄的仪表、滞洒的举止,立刻引起众人的注意,成为西方记者争相报道的中心人物。

各国舆论把中国代表团到达日内瓦视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认为由于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才会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

周恩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为要对付势力强大、国家众多的西方阵营,必须与苏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