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酉政变”是君权与相权的一次大的冲突,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訢表现了手腕,也迎合了历史潮流。经过“辛酉政变”,否定“赞襄政务”的顾命大臣,由慈安皇太后与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这是重大的改制,皇权由此出现二元:议政王奕訢总揽朝政,皇太后总裁懿定。这个体制最大的特点是皇太后与奕訢联合主政,但后来逐渐演变为慈禧独揽朝政。随之产生一个新制度:领班军机大臣由亲贵担任,军机大臣有满族两人、汉族两人,大体维持了这种五人的军机结构局面,左宗棠后来就在这种体制里做军机大臣。

'3' 鼎是古人用来做饭的锅。周朝及以前,中国权力最大的人是厨师,他掌握给每个人分饭。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力量最大?吃饭的力量最大。所指不同,意思相近。世界上什么东西权力最大?掌握别人做饭的工具。周王后来就铸造一口大锅,立九足,象征九州。周鼎一立,象征国家政权。

周王朝势力衰弱,诸侯雄起,实力对比改变,猛狼开始打起病虎的主意。春秋时,楚庄王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示威。周王派出使者去慰劳,“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楚庄王就问使者:周鼎有多长、多宽、多高、多重?周使怀疑起来,你问这些长宽高干什么?以前可从来没人敢来问,关心天子也不是这么关心的。回去后,楚庄王野心暴露,果然按同等规格、尺寸,自己也造了口一模一样的鼎,然后发起战争,刀锋直对周天子:你傀儡,我称霸。

'4' 彭玉麟祖籍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镇,1816年12月14日生于安徽省安庆府。清末水师统帅,湘勇首领,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曾左彭胡”,是大清“中兴四大名臣”。是湘勇水师创建者,也属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之一。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

'5' 类似的故事还有。袁世凯曾请王辏г顺錾降敝谢窆饭莸墓莩ぃ蹶'运上任第一天就宣布:全馆人员都放假回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每月五号来领薪水就可以了。后来每月五号,一帮老翰林都到他的保姆周妈那里领工资,一月要发掉工资1万两白银。老翰林拿了钱过意不去,问为什么不要他们坐班,王辏г怂担骸罢庵谢窆惺裁词房尚矗痪褪橇荷讲从胪吒谡樟恕薄K绷思父鲈拢中冀馍⒅谢窆饭荩淮嵌穑约夯氐嚼霞蚁嫣叮W懔嗣颗赏贰�

'6' 鲍超(1828-1886),晚清湘勇著名将领,最早跟从广西提督向荣,后加入湘勇水师,提升至参将。咸丰六年后,改领陆军,带领的部队称“霆军”,为湘勇主干之一。曾与太平军转战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官至提督,封子爵,后来参与过淮军镇压捻军战斗。

第十二章 海塞激争

左李之交

1868年8月,西捻军首领梁王张宗禹被追击,转战至徒骇河边,下落不明,捻军至此覆灭。

继扳倒杨霈后,这成为派系实力变化的又一个转折:满官集团空留虚名,实际权力急剧旁落,整体正在被边缘化;会干事、能成事的汉官集团,正在通过事功,逐渐接管清廷实权,主宰国家命运。

汉官集团的领头人是曾国藩。汉官集团有两大势力集团:一是湘官集团,二是淮系势力。

1868年,曾国藩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自此退居二线,成了朝廷的装饰品,汉官集团的黏合剂。

以左宗棠为标志的湘官,以李鸿章为标志的淮系,在引领中国的未来。他们在各自的职权范围,通过个人的能力,在尽力解决中国面对的实际难题。

但左宗棠与李鸿章很快就因政见不同,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引发争论的由头,在中国国防。

晚清懦弱,国防成了全国头等大问题。

1868年,清朝属邦布哈拉汗国,被俄罗斯侵占后并入版图。以俄罗斯、英国为主的国家,正在抓紧侵占中国大西北,新疆全线告急。

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其后30多年,日本、法国、英国,同时打起台湾、东南沿海一带的主意,中国东南沿海防线,危机丛生。

前者简称为“塞防”,即边塞地区的国防;后者简称为“海防”,即东南沿海一线的国防。

塞防、海防全线告急,到底怎么办?方法有五种:

一是集中精力先搞好海防,再去搞塞防;二是聚精会神先专心坐实塞防,再去搞海防;三是将海防与塞防同时抓起来搞好;四是放弃塞防,只专心搞海防;五是放弃海防,只专心搞塞防。

这五种选择,朝廷只能取一种。如果两个人来选择,选项不同,解决思路、方法也会迥异,就会成为“持不同政见者”。

负责国防的人,一个是左宗棠,一个是李鸿章。

他们选项果然不相同,第一个回合的奏折,就激烈地撞了头。像一头飞奔着的倔强蛮牛与一头飞跑着的飘逸骏马一样迎面撞上。

左宗棠说:“海塞并重”,将海防与塞防同时搞好,他专门去安定稳固边塞,选了第三项。李鸿章说:“中国目前力量,实不及专顾西域”,应放弃塞防,专心搞海防,选了第四项。

“一个边防,各自表述”,共识没有达成,朝廷陷入纷乱。

朝廷其他大员也都来发表看法,五种选项都有人选,各持所见,众说纷纭,清廷被诸多政见弄得一时迷茫。

皇权制度下,不可能在所有参与进来的官员中来一次“全体官员公开投票”,做一次表决。意见如何选择,最终怎么定夺?

左李依然在激辩,听上去都有道理。

左宗棠与李鸿章,争论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李鸿章,1823年生于安徽合肥,比左宗棠小11岁,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

1845到1846年,李鸿章第一次参加会试,落榜后以“年家子”'1'身份,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致用”学问。

李鸿章后来成为淮军创始人和首任统帅。

淮军创办的原因,跟湘勇有关。湘勇从一开始就遭到朝廷猜忌。曾国藩为了分散朝廷注意力,借1861年太平军进攻上海为由头,按创办湘勇的模式,带学生李鸿章在淮河流域复制一批团练。到1862年,一支13营的军队在安庆组建成功。

李鸿章跟曾国藩气味相投,在围剿太平军上默契,所以曾国藩也费了很多心血,悉心来栽培。李鸿章不负曾望,从性格到气质到办事方法,越来越像曾国藩。

而左宗棠跟曾国藩做事的原则、方法完全不同。现在李鸿章能不能跟他合得来,真是悬乎。

李鸿章少年得志,24岁中了进士,列二甲第13名,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士。读经世致用学问比左宗棠晚了15年。

两人在经世致用上大方向一致,但个体区别很大,一是进入仕途的方式不同,二是地域性格有差别。

李鸿章科考入仕,与曾国藩、胡林翼相似,看重关系,关系就是生产力。左宗棠民间入仕,特立独行,无依无傍,看重办事,技术就是生产力。

安徽地处中国南北交界,地域性格有北方的厚重、质朴,兼具南方的细腻、轻柔,合在一起,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代表”形象(蒋介石评胡适语),矛盾地和谐。

湖南地处中国南方第一门户,在南北兼具的性格上,加了一点独具的辣。辣有着“鲜明的草根性,强烈的刺激性”。这是一种大缺大全的性格,倔强、激进,文武交融,理性中有感性,感性中有理性。

李鸿章集中了安徽地域性格的优势,左宗棠集中了湖南地域性格的优势。

和谐与辣,地域性格造成的差异,是他们发生摩擦的原因之一。表现出来,左宗棠面对欺压时,不愿退缩,选择进攻,“平生最恨是和戎”;李鸿章面对困难时,不敢前进,选择退忍,“既忠于传统,又颇具改革精神”,爱好“和戎”,以“裱糊匠”自居。

李鸿章跟左宗棠最早打交道,可追溯到湘勇刚创办那阵。

1852年,左宗棠在张亮基幕府,每天军务虽然繁忙,但他办事效率高,多出的时间,常去曾国藩幕府串门。

从湖南巡抚衙门到曾国藩的幕府,骑马也就十几里路。

曾国藩为人好客,家里饭甜菜香。左宗棠刚好饭量大,又是个美食家,特别爱吃鸡(今天的宫保鸡丁,又叫“左宗棠鸡”),有事没事去打牙祭。他吃起来很快,席间有说有笑,与朋友辩论。

时间久了,李鸿章与左宗棠、彭玉麟在饭桌上辩论时常谈不来。李鸿章北方高个子,一米八几,在矮个子湖南人堆里十分打眼,不免经常被拿来开玩笑。玩笑开得多了,他感到恼火,就在给朋友的书信中发牢骚说,从左宗棠这个人身上,可以看出“湘人胸有鳞甲”;从彭玉麟身上呢,可以看出“老彭有许多把戏”。

即是说,左宗棠的倔强骂人,彭玉麟的灵活骗人,让他受不了。

这话后来传进彭玉麟耳朵,他很生气。下一次吃饭聊天时,想到借拿湖南人与安徽人来做个比较,贬一贬李鸿章。

左宗棠放下筷子说,我最近读了宋朝沈辽一首《答谢杨圣咨》的诗,发现一个怪事,里面有两句话,“当时皖皖同朝露,不计星星向暮龄”。两个皖字连用就是“明亮”的意思,为什么一个皖字就不是呢?

彭玉麟说,这有什么难理解的呢?因为安徽人心地不光明的太多了。

李鸿章想起背后书信,顿时满脸通红。他反驳说,一个安徽人就叫“皖人”,很多安徽人,就叫“皖皖人”,可见安徽人本来都是心地光明的。现在为什么不光明了呢?因为有鳞甲的湖南人将安徽人带坏了。

“鳞甲”本来是攻击左宗棠的,但彭玉麟的父亲(尊人)在合肥青阳做过很长时间的司巡检。说湖南人带坏了安徽人,不是摆明来攻击他?

彭玉麟火起来了,质问:你怎么可以辱骂我的先人?挥起拳头冲上去。李鸿章也正在气头上,挥拳迎接。一高一矮,两人认真起来,打得热火朝天,扭成一团,难分难解。旁观的来劝架,强行拉开,但两人用力过猛,都拉不开。(“二公互殴,相扭扑地,座客两解之,乃已。”)

官员口角扯皮打架,诗文换拳头,顶多有失风度,算不得什么大事。因为不好说,曾国藩只旁观,从不掺和。他忍不住时,也偶来发表意见,左宗棠就据理力争。左宗棠思路快,口才又好,曾国藩反应跟不上,不知不觉被问得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生活小事大约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行事风格。

生活上谈不到一块,在大是大非上,左宗棠与李鸿章也谈不来。

左宗棠后来训练楚军时,规定将帅要以诚对待部下,曾拿李鸿章来做反面教材,说:“淮军以诈力相高,合肥又以牢笼驾驭为事,其意在取济一时,正虑流毒无底。”'2'左宗棠批评李鸿章以欺骗和设圈套来作为做事的手段,虽然取得了一时成功,但后患无穷。

其实欺骗和设圈套不是李鸿章个人,而是清朝官场流行惯用的潜规则,左宗棠最好的朋友胡林翼也是“骗子专家”、“圈套高手”。左宗棠也批评胡林翼,但跟他交好,因为胡林翼有血性,重情谊。左宗棠接受不了李鸿章温和性格里的心机。

左宗棠自嘲为“狭”,就是气量小,其实是爱较真,不怕得罪人,将别人见不得人的一面曝光。他以“诈力、牢笼驾驭、流毒”这些字眼来评价李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