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文】季康子问政:“如果杀掉无道的恶人,以便成就有道的好人,怎样?”孔子说:“您治理国家,怎么要杀人呢?如果您一心向善,百姓自然也就向善。君子的品德象风,百姓的品德象草,风在草上吹,草必随风倒。”
【评论】就像看病。治标?还是治本?还是标本一齐治?
【原文】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译文】子张问:“士人(知识分子)要怎样做才能称为达?”孔子说:“你所说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说:“国邦内闻名,家族中闻名。”孔子说:“这是闻名,不是达。所谓达,就是品质正直,崇尚道义,善于察言观色,能从不如你的人(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做事。这样就会国内显达,家族中显达。表面仁义而行为相反、可是自己竟以仁义自居而不加以怀疑的人,也能国邦内闻名,家族中闻名。”
【原文】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毋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译文】樊迟陪孔子到鲁国的天坛游览。樊迟问:“请问怎样才能提高品德、改正错误、明辨是非?”孔子说:“问得好!先做事,然后获得,不就能提高品德吗?进行自我批评,不去批评别人,不就能提高修养吗?忍不住一时之怒,甚至忘了自己所处的地方以及之间的亲密关系,不就是糊涂吗?”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问智,孔子说:“善于识别各种各样的人。”樊迟不理解。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者上,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者上,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大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大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邪恶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原文】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译文】子贡问怎么交友。孔子说:“忠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不听则止,不要自取其辱。”
【评论】讲的太好了,还要做到对方不听也不要生气。
【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曾子说:“君子以知识结交朋友,以朋友辅助仁义。”
第二章第十三节
子路篇第十三
【原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子路问政,孔子说:“要争先,要勤劳。”子路请孔子多说一点。孔子说:“不要松懈。”
【原文】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仲弓当了季氏的总管,问政。孔子说:“使下属各司其职,宽容小错,提拔贤才。”仲弓问:“怎知谁是贤才而提拔?”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你不知道的,别人会埋没他吗?”
【原文】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缺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子路说:“如果卫国的君主等待您去执政,您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孔子说:“一定是正名(纠正观点)呀!”子路说:“是这样的吗?你太迂腐了,正名有什么用?”孔子说:“你太粗野了!君子对于不懂的事情,一般都采取保留意见。名不正(观点不正确),则说话就不合理;说话不合理,则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则礼乐就不能深入人心;礼乐不能深入人心,则刑罚就不会公正;刑罚不公正,则百姓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君子的名(观点)必须说得通、说话必须行得通。君子说话,绝不随便、马虎。”
【原文】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樊迟请教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请教种蔬菜。说:“我不如菜农。”樊迟出来。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小人(目光短浅)!君主崇尚礼法,则百姓不敢不尊敬;君主崇尚道义,则百姓不敢不服从;君主崇尚信誉,则百姓群众不敢不用真情。如果这样的话,则天下百姓都会携儿带女来投奔你,哪用得着你自己种庄稼?”
【原文】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孔子说:“读了《诗经》三百,把政务交给他,却办不好;让他搞外交,又不能独立应对。这样的人,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己身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百姓也会自觉去做;自身不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原文】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孔子说:“鲁卫两国的政事,象兄弟一样。”
【原文】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孔子评论卫国的公子荆:“善于居家理财,开始有点积蓄时,他说:‘凑合着够了’;稍多时,他说:‘可算钱多了’;富有时,他说:‘可算完美了’。”
【评论】知足常乐,要乐观的面对事情,不要‘小人长凄凄’。
【原文】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孔子去卫国,冉有驾车。孔子说:“人真多啊!”冉有说:“人多了,又该做什么?”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富了后,又该做什么?“教育他们。”
【原文】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一年就能初见成效,三年就能大见成效。”
【原文】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孔子说:“‘善人治国百年,也可以战胜残暴、免除杀戮了。’这话很对啊。”
【原文】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圣明君主兴起,一定要经过三十年才能实行仁政。”
【评论】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国家的兴旺不是几年就行的,要几十年的跨度,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天道,人为的要缩短或超越就是拔苗助长,反而会适得其反。反之,一个国家的衰亡也要几十年的跨度。同样的,对家庭来说,三代才能出贵族(良好的家教),又或者富不过三代(缺乏良好的家教)。看秦始皇建立秦帝国时,要看到秦七代国君的努力、商鞅的变法、土地的分配等等,这才是国力增强的根本(原因),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只不过是表面的事功(结果)。又由于制度的缺陷,秦帝国仅仅两代就崩溃了。可见做成一件事不容易(成为不漏体,要不断的修补大小窟窿),不但要一时补好,要时时刻刻、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破坏一件事就容易的多了(不漏体的各个地方都可能成为窟窿),现在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会有呢?
换句话说,做事的各个细节没有问题(注意时间维度,不要某一时没问题,时间一长就会出问题,人有疲劳极限),那么由没有问题的细节组成的操作方法来做事才没有问题。有时简单的(不是最好的)做事方法往往是高手用的。因此判断做事的方法是‘不会出问题’,而不是‘最好’‘但有风险’。
【原文】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孔子说:“自己身正,治理国家还会有什么问题?自身不正,又怎能正别人呢?”
【原文】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冉子退朝。孔子说:“怎么这么晚?”答:“有政事要商量。”孔子说:“是私事吧。如果有政事,我虽然没当官,也会知道。”
【原文】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定公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虽然不可以这样说,但也差不多。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做君难了,不几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吗?”说:“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虽然不可以这样说,但也差不多。有的君主说:‘我的乐趣不在于做君主,而在于没人敢违抗我说的话。’如果他的话正确,那很好;如果他的话不对却没人敢反抗,不几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原文】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译文】叶公问政。孔子说:“使附近的人幸福、外地的人投奔过来。”
【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长官,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原文】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叶公对孔子说:“我家乡有正直的人,父亲偷羊,儿子告发了他。”孔子说:“我家乡正直的人不同:父为子隐瞒,子为父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