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会终生致残。
相对的,女真人在沈阳城下遗留了至少一万五千具尸体,至于受伤和兵败溃散的数字虽然无处考证,但同样也绝不会低于这个数字。事实上,能够以几乎对等的伤亡重创强悍的建州女真部队,这样的战果足以让旧帝国几乎任何一位将领在同僚面前自夸了——平民伤亡,对于人口比女真多出百倍的汉人王朝而言,不过是无足轻重甚至不值一提的些许数字罢了。
然而当这些数字变成一具具鲜血淋漓的尸体一个个痛苦呻吟的伤员呈现在眼前的时候,给人的感触和震憾是军情简报上空洞乏味的字眼所无法比拟的。面对这座被热血浸透的城市,李家南的嘴唇不由得颤抖起来。整座城市数万人民的性命啊,他们的生死存亡只需一个战略决策便可以被瞬间决定。不错,帝国军队如约在围城的第十天,差不多也是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赶到了战场;但是坚守十天这样的要求对毫无战斗经验的平民而言不是太过艰难了吗?万一不能等到救兵的赶来,或是帝国军在行程中有所耽搁,沈阳就必须付出被女真人血洗报复的代价。
忠武王大人对此无疑也是心知肚明吧,他对战略敏锐大胆的把握能力无人能比,沈阳的牺牲当然不会出乎他的预料之外。既然首相认为这个代价有必要付出,那么它必定是值得的。李家南微微叹了口气,也许这就是他为什么能成为帝国最高首脑的缘故吧。为了帝国一万五千万臣民的福祉,必须要有人来作出牺牲。而我们的职责……就是令这个牺牲尽可能的小。
遵照内阁的指令,同时也出于个人对勇士们的敬意,李家南代表朝廷慰问了沈阳义兵的代表。鉴于义兵们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忠勇,以及保家卫国重创强敌的可嘉精神,内阁宣布所有伤亡市民都将按照帝国国防军的标准发给抚恤,凡参加抗击女真者终生免除赋税;在沈阳南门楼修建一座战争纪念碑,于上铭刻所有死难者的姓名。
当然,女真人入侵造成的破坏也必须得到恢复。内阁决定在战争结束后从陕西、山西、山东三省迁移十万户无地少地的百姓进入辽东,除发给一定配额的口粮和种籽外,所有移民一律减免三年赋税。
在内阁的有力举措面前,李成梁在辽东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化为乌有。素来以强悍刚勇闻名的辽地边民彻底为内阁所收服,这对仍然受困于锦宁防线的李家父子来说,无疑意味着手中被寄予最后一点希望的底牌也不复存在了。
9月9日,北京,忠武王府。
“识时务者为俊杰,李成梁他终于肯放弃抵抗了吗?”王府后花园的水上亭榭内,年仅二十三岁的帝国首相萧弈天优雅地从桌几上端起一杯香茗凑到唇边,深邃的目光却一直凝视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能够避免更多的死伤,也算是他在为自己积点德吧。”
“就算他还想抵抗也没有办法了。”坐在对面的于庆丰微笑着附和道,“李家南的军团走海路绕过锦宁防线登陆盖州之后,锦州便处于承受我军两面夹击的境地;努尔哈赤的败逃更清楚地表明了我们的战斗力强弱。既然负隅顽抗到最后还是免不了失败,那么他又为什么不放聪明一点呢?至少现在这样对我们双方而言都是有利的。”
首相轻轻地点点头,“尽管实力对比悬殊,我们的条件也并不会太过于苛刻。李成梁可以继续保留宁远伯的爵位和俸禄,但是必须放弃一切官衔和军职。我这么说你能够明白吗?”
“我明白了,大人。可是李成梁会答应这个条件安心赋闲在家吗?”
“李成梁是差不多六十岁的人啦,就算自己壮志未酬雄心不灭,也不能不为子孙后代多想一想啊。”萧弈天无意识地摩挲着手中的白玉茶杯,不带一点表情地说道。
“是,那么遵照您的意思,将他安置在京畿近郊如何?”
“庆丰,你也不必事事都要请示于我。像这些细节问题,你是完全可以自己拿定主意的。”首相收回凝视的目光,和善地说道:“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我们的帝国太过于庞大,不可能只由一两个人来面面俱到。而且,或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帝国的最高决策者——”
“大人!”后面这句话令于庆丰闻言大为失色,他慌忙正襟危坐,战战兢兢地小心答道:“庆丰侍奉大人多年,决不敢有生贰心。”
萧弈天摇摇头,“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无论国家还是民众都不可能永远依赖于某一个人……算了,现在不说这些。”他落寞地叹了口气,又道:“往辽东移民的十万户百姓,名义上来自北方四省,实际上主要是陕西居民。这一路上历经四省行程遥远,兵部应当指令国防军各部协助维持秩序,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混乱。”
于庆丰忙不堪点头称是,“大人,陕西多年来一直是帝国最为贫瘠的行省之一,农田产量尚不足江南地区的四成,粮价却差不多是南京的六倍。为了维持边防二十多万军队的给养,帝国每年需要向陕西军卫调拨大笔钱粮物资。
“可是近两年以来,连绵天灾加上黑狐教之乱已经令那里部分地区的经济处于几近崩溃的边缘。低廉的土地价格导致了大范围的土地兼并,数以万计的自耕农失去土地,其中更有不少沦为流民。如果不能对他们施以有效的控制和安抚,我担心会发展成大范围的暴动。”
“你的担心不是没道理。”萧弈天颔首沉吟道:“对于陕西的困境,我们应当采取更积极的态度才是。这样吧,先派个督察员到那里去了解了解情况。然后一方面大力推广西洋的高产抗旱作物,同时可以考虑用大量移民的方法来减少富余人口。”
“嗯,往海外大量输出人口还可以实现对当地的进一步控制!”于庆丰兴奋地补充道:“其实西洋行省长久以来最缺乏的资源就是人力,要是行省能有两百万户人口的话,帝国大军的步伐也不会在那蛮族出没的阿巴拉契亚山下裹足不前了。您想想看,要是我们能够保持每年从陕西每年向海外输出五万户人口,其中三万户移居新大陆,两万户留在丝绸航线沿途的藩属国家和自治领——那么十年之内,小西洋和西南洋就能成为帝国海军的演武湖!”
“那一天会来的,一定会的。”首相沉默了片刻,终于喃喃地说道。“不仅是小西洋、西南洋,只要是在苍穹以下碧海之上,大明的旗帜就要永远迎风飘扬!”
“那么大人,接下来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又将是谁呢?”于庆丰小心地问道。
“下一个?”首相微微一笑,“庆丰啊,虽然帝国有足以毁灭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可也不能太过于贪心了吧?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如今远有俄狄近有建虏,难不成你还想同时和第三个国家开战?”
于庆丰不好意思地笑了两声,“这么说大人您决定要和女真打一场灭国之战了?”
“不错。”
“可是努尔哈赤已经放弃和我们对抗了。”于庆丰有些惊讶地说道:“他对李书林表明建州女真完全没有和帝国敌对的意思,还表示愿以藩属国的身份向帝国臣服,两国以辽东长城为界永不再战。”
萧弈天不以为然地摇摇头,“你让李书林告诉他:行情已经变了,从今往后,奴尔干不再是北京的藩属自治领,而是不可侵犯的帝国领土。所有蛮族部落都必须接受帝国官员的直接行政管辖。”
“大人,有这样的必要吗?以夷治夷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传统,这项政策已经用时间证明了它的效果。如果一定要让我们的官吏和军队去统治的话,补给和暴乱产生的费用将会是非常巨大的!”
“我完全明白这一点。”萧弈天平静地回答。
“那么……是。”于庆丰局促地应道,他迟疑了一会儿,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那么大人您的意思是。”
“用我们的文明去同化他们。”忠武王的话语平淡和缓,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不容执拗的坚决。“那些儒生们不是想报效国家吗,好啊,就让他们随军在占领区宣扬我们光辉灿烂的伟大中华文化吧。等到我们的军队可以离开奴尔干的时候,那里有的就只是使用华夏语言文字和生活方式的‘华夏人’了。”
于庆丰显得有点迷糊了,“我们该要怎样去做呢?”
帝国首相冷笑一声,将杯中碧绿的茶液一饮而尽,“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欲灭其文化,必先灭其语言。因此,我们必须彻底而坚决地对他们进行文化改造,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阻碍也在所不惜!在帝国治下的蛮族地区都要强制推行汉语和汉文化教育,除了释道儒三教以外不允许其他任何信仰的存在。对于征服的每一座蛮族聚落都要进行重建,将其改造成汉文明风格的标准城镇。帝国境内不允许蛮族继续游牧生活,一律由官府发放耕地和补贴以事农耕,这一条必须强制贯彻执行!”
于庆丰的脸色变得肃穆起来,“大人,您将会成就一项伟大的功业,华夏四千年历史上也许只有秦皇汉武的壮举能与之相比。然而,您可能也会背负上永久的骂名……”
萧弈天轻轻冷哼了一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这朝野间的舆论啊,这从来就是一种最为反复无常的东西。今天他们因为受益于帝国的强盛或是畏惧于我的权力而高唱颂歌,明天也同样可能因为另一些微不足道的理由把我斥为暴君和屠夫。至于更加遥远的未来,那些远离这个时代的人会怎么看待我这样一个历史人物,那就更不值得我在乎了。如果一定要有一个人来为中华帝国的觉醒负起道义罪名的话,那就让我来独自承担吧。”
于庆丰心怀敬意地略一颔首,低声道:“不管历史如何评价您,在我们这个时代,您始终是最为伟大的人物。”
萧弈天未置可否地摇了摇头,“有些时候,我宁愿眼前这一切都不过是场黄粱一梦。哪天早上一觉醒来,再也没有什么护国忠武王、内阁首相、帝国太师萧弈天,我还是那个新大陆丛林中的小小军官,和心爱的人一起过着自己平淡而愉快的生活,为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功名成就怡然自得。”
如果大人生活在一个安定详和的所谓太平治世,那么也许他真的会被埋没在那样一种生活当中吧。于庆丰明智地低头沉默不语,心中却止不住思绪如潮。假如没有王锡爵等人的铤而走险,新大陆的军政府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再跃上帝国权力的巅峰。萧弈天大人或许同样会成为行省总兵——这是大明朝武官能达到的最高官衔了——可到头来又怎么样呢?还不是只能和他的无数前任一样终老任上。我们的帝国大抵也会是如此吧,和人一样顺着时间的推逝慢慢老去,一点一点地从内部开始腐朽,终究一步步走向覆灭。
想想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朝代吧——秦汉帝国崩溃之后是接近四个世纪的五胡乱华,隋唐帝国覆灭之后是四百六十年的积弱和屈辱。大治之后往往紧接着就是天下大乱,而那接踵尾随的北方蛮族则为华夏累累苦难书写下一笔笔更加沉重的记录。
数千年以来,华夏农耕帝国和狄夷游牧部落的战争从来就没有真正结束过。武丁的远征、镐京的烽火、北地边关绵延万里的长城都是一幕幕最为真实的写照。虽然第一帝国时期汉匈两大强权长达百年的对峙和对抗最终以牧民的失败而告终,但长年战争导致的国力凋敝也使得汉军终于无力打出最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