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主动南下帮段祺瑞拿下两江其他地方可对他没什么好处!
然而此事对于段祺瑞来说,却是影响极大的!
“好他个王胖子,这才半年呢就翻脸了!”段祺瑞得知王英楷绕过自己,直接任命张怀芝为安徽都督后,自然是无法忍受的。
不过如今这种大局下,段祺瑞也知道,王英楷可以对他翻脸,但是他段祺瑞现在却是不能和王英楷翻脸。
对于现在的段祺瑞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和王英楷争权夺利,现在他的当务之急就是跨过长江,南下江南,进而掌控江苏南部、浙江甚至江西等地,只有把这些地方掌控之后,那么自己才有底气和王英楷翻脸!
“还有那赵子杨,前头还和王胖子打生打死,现在一转眼就穿同一条裤子了!”段祺瑞对赵东云在此事的表现也是极为不满,但是他更加明白,自己也只能在嘴上骂一骂了。
理由无他,就是因为他如今还比较依赖赵东云卖给他的军火,如果和赵东云翻脸了,虽然不至于断绝军火来源,但是购买进口货的话不免又要多花一些银子,如今这个时刻能省还是要省的。
王英楷的一个简单任命,在外人看来兴许没有什么但是在有心人眼中却是能够清晰的发现,北洋四大军阀的脆弱联盟即将再一次崩溃。
面对王英楷和段祺瑞的争夺,赵东云表现的相当现实,他摆出了一副看戏的姿态,首先是默许了王英楷任命张怀芝为安徽都督,当然为了换取赵东云的默许,王英楷承诺在唐山一线的宁和县、蓟县、宝坻三地减少驻军数量。
去年赵东云和王英楷达成天津协议后,按照双方的协议赵东云只能在唐山地区驻军不超过五千人,承德地区不超过五千人。然而与之对应的却是王英楷以京师为核心,围绕唐山、承德两个关键点部署了超过三万人的兵力。
王英楷的三支嫡系部队:第一师、第七师、第一混成旅几乎都是围绕着这一线部署,假如王英楷和赵东云一旦爆发战争,那么这三万多人的兵力就能够立即进攻唐山。如此迫使奉军在关内的两个混成旅所面临的压力极大。
这里从奉军在关内地区的战略就可以看得出来,假如战争爆发,第五混成旅和第七混成旅要做的就是‘死守’两个字,等待部署在山海关的奉军主力第三师以及第一骑兵旅西进增援。
这一次王英楷为了换取赵东云不反对他削弱段祺瑞的计划,王英楷可是承诺唐山、承德一线的驻军不会超过一万五千人。
尽管对于王英楷而言,如果双方爆发战争,他依旧能够从京师迅速增兵到前线,而前线一万五千多的兵力也足以阻挡奉军在关内现有的一万兵力,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这个承诺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王英楷放弃了大规模袭击唐山的机会。
而对于赵东云而言,此举毫无疑问能够极大的保障关内地区尤其是唐山的安全,从而为增援部队赢得更多的时间。
随着这个私底下的驻军协议达成后,赵东云一边是坐看王英楷和段祺瑞明争暗斗,而另外一边却是危机感大增的他深深感到,如今这个扩军速度依旧是不足的。
眼看着王英楷正在弄两个步兵师,而且段祺瑞又在南方大举扩军,最后谁知道他们到底会有几十万兵力啊。
然而如今养军那么昂贵,赵东云养着现有的三师五旅就已经非常吃力了,今年要想新扩编一个师都是千难万难,如果还要继续扩军的话显然在财政上是不现实的。
在这种情况下,赵东云也就不得不考虑其他一些办法了!
首先是军队的薪资,目前奉军采用的薪资标准还是募兵时代的高薪,一名二等兵的基本月饷是四两五钱,和平时期在军饷里扣除伙食、被服等费用,战时全额发放,而赵东云为了提高士兵的体能,又在这个基础上发放每月一两银子的伙食津贴,这个津贴虽然士兵不可能拿到手但是加起来的话,一名二等兵的每月薪资实际上是五两五钱。这个薪资相对于当代国内的普通民众收入而言,算是相当高的了。
然而如今已经不是前清时代了,赵东云也听闻其他几家北洋军阀都是相继缩减了人员的薪资开销,比如财力匮乏的吴凤岭,据传已经是取消了所谓的开拨费,也就是说哪怕是打仗的时候,士兵的伙食费用也得从自身的饷银里扣除,而且除了第二师还能保证每月饷银外,其他新招募的部队经常是发放半饷。
哪怕是入住江苏,搜刮了大量钱财的段祺瑞也是经常拖欠手下部队的饷银,尤其是新扩编部队的饷银。
至于南方联邦就更不要说了,很多都是只给了几块钱的安家费而已,至于军饷则是更为混乱,有些部队完全是依赖自身在民间劫掠。
劫掠这种事哪怕是在纪律还算严明的北洋军队里,也已经是开始发生,毕竟上头不给军饷,而部队又有吃饭打仗,于是乎部队的高级主官往往对部队的劫掠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少人甚至认为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提高军队的士气……
相对于国内其他军阀的部队而言,赵东云手底下的部队由于处于和平时期,而且赵东云为了打造精兵,一直都是坚持继续发放足额的军饷,毫无疑问如此也给东三省造成了重大的财力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赵东云也是不得不考虑降低军饷的标准了!
“你记一下,往后全军士官、士兵之伙食、被服不论和平、战时一律由军需部承担,不再扣除士兵之饷银!”赵东云斟酌着对赵东平继续道:“军官照旧自行承担!”
“往后士兵饷银发往一律采用‘奉圆’,暂定二等兵为四元,一等兵五元。该饷全额发放,不作任何克扣!”赵东云继续道:“军官一律按照现有标准发放八成!”
赵东云说着这些的时候,一旁的赵东平听罢却是面露担心之色:“如今恐怕下面要闹事!”
赵东云却是不以为意道:“如有不愿者,直接勒令退役,闹事者就地枪决!”
赵东云实际上并不在乎那些底层士兵们的去留,在这个时代,哪怕他一毛军饷不给,但是只要说一句从军管饱,那么大把农家子弟会跑来从军,所为的只是吃饱饭而已,要不然你以为段祺瑞和南方联邦为什么也不怎么给军饷,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来应募当兵啊,因为这年头当兵能够吃饱饭,嗯,正常情况下,吃的比寻常小地主还要好。
这年头想要来当兵的农村子弟多了去,给赵东云两个月,他就能够训练出好几万的廉价炮灰士兵出来。
第两百四十二章段祺瑞的崛起
至于军官们,他们的已经脱离了大头兵的低层次,他们看中的并不是区区几两,几十两银子,他们想要更好的发展前途,简单来说就是升官发财。那些军官们知道缩减薪资开支是为了扩军,而军队的规模大了才有更多的空缺职位,他们才能够升职。
既然削减了部队的薪饷开支,赵东云对一直拿高薪的文官集团也是打算压一压,东三省的诸多行政官员,每年的薪资开销好几百万呢,这挤一挤估计也能挤出几十万来,这这一方面倒是不用和军队里那样直接减少军饷那么明显,因为文官的薪资主要依赖奖金,而奖金这玩意是可以浮动的,到时候减少奖金的额度就可以能够明显的削减行政官员的薪资开支。
赵东云之所以在人员薪资上动手脚,主要还是因为这年头养军的大头开始还是薪资方面,尤其是在和平时期,部队的大头开销就是人员的薪资,一个师每年仅仅是人员薪资支出就有三百多万元,装备的正常替换和训练可远远没有那么多。当然了,打仗的时候得另说,战争时期最大的支出是弹药的费用,尤其是炮弹的费用,这一个炮兵团打出去的炮弹钱随随便便都是超过十万,要是你只打出万两银子的炮弹钱,你都不好意思说这是团级规模的炮击。
“另外,巡警部队那边的换装工作你也要抓紧!我已经吩咐教育部对现有的巡警团进行深入裁汰,另外铨叙处已经安排诸多现役陆军军官进入巡警部队服役,我不希望到时候巡警部队人员焕然一新了,而装备的还是那些老旧的步枪!”
赵东平一一记下赵东云的话,心里头也是暗思着:“这怕是要把巡警部队当成野战部队来建设啊!”
和赵东平想的不同,赵东云却是没有把巡警部队当成野战部队的想法,这些巡警部队虽然人员和步枪都陆续替换了,但是旧军的那种习气依旧非常浓厚,丝毫没有正规军野战部队气息。
这军队啊,不是拉上一个青壮年扛支新式步枪就可以的了!
更为主要的还是各种训练和高素质的军官以及大量的重武器,靠排枪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好多年了!
这些巡警将来能够在野战部队打打下手,在未来自己率军入关的时候,能够把东三省的内部局势给稳住就不错了,至于打仗,还得靠新建的野战军来。
为了进一步加快扩军的步伐,对东三省陆军第一师建军速度略有不满的赵东云在五月中旬宣布给予抽调巡阅使府经费三十万,用于该部的专项建军资金。
五月底,赵东云又是勒令军方筹建两个混成旅,并从政务院行政办公经费挤出二十万圆,从奉天造币局、奉天银行抽调利润三十万圆,抽调葫芦岛海关税款二十万圆,巡阅使府专项经费三十万圆,一共一百万圆作为前期筹办经费,并授予“东三省陆军第一混成旅”“东三省陆军第二混成旅”的番号。
当然了,仅仅依靠以上经费的话,实际上是没办法新编的一师两混成旅给建起来的,里头的缺额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军方自从削减薪饷开支后,又腾出来了一百多万圆,这才是真正解决了筹建以上三支部队的经费问题。
赵东云在五月份到六月份一反前几个月的压制,不顾财政困局,固执的加速、加大了扩军的步伐,这让很多人都是感觉到了不同寻常。
要知道赵东云为扩军,筹集的可不仅仅是政府和军方的经费啊,他还自己掏腰包拿了六十万‘巡阅使府专项经费’出来。
什么是巡阅使府专项经费呢?在东三省之前的财政体系下,这笔钱由财政局拨款,由巡阅使府之秘书处支配,主要用于赵东云的生活、办公所用。
不过大家都知道,赵东云自己就是个千万大富翁,身价过千万,日常所用也都是不菲之物,加上方若莲、李婉这两位太太奢侈成风,其中对金钱没有太大概念的方若莲经常是挥金如土,去年年底去上海看望方家两老的时候,在上海住了一个月就足足花了两万多两银子。
而李婉看似小资,捧起书本来会给人一种不喜欢乱花钱的影响,但是要在1907年当一个小资女子,还得当出格调来,这没钱可不行,她看的书是巴黎的,用的香水是巴黎的,穿的衣服是巴黎的,穿的鞋子是巴黎的,就连喝咖啡的水晶杯都是从巴黎进口的,为了吃个喜欢的草莓蛋糕,府内就特地聘请了个意大利厨师,这个小资女子的日常花销,其实比方若莲要更多。
嗯,就跟后世‘不是美女的女神’是靠钱堆起来的一样,这年头的小资女子也是拿钱堆出来的,不是富豪之家可玩不起小资这两字的。
这住在巡阅使府里的赵东云一家虽然人不多,但是日常花销是极为惊人的,每年下来少说也得十几二十万,赵东云也是知道自家花销比较大,再加上他也不差钱,所以也就让财政局那边每年固定拨款十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