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术人员进行修复,由于火炮型号和我军的火炮型号相差不大,目前参谋部已经计划把这批火炮按照型号补充到各部队当中,弥补前期的作战损失。”
袁方继续说着:“另外海军方面也已经汇报,目前为止包括海容号和海筹号在内一共有六艘军舰受伤,一艘炮艇搁浅沉没,目前海军处已经打捞和对受伤舰艇进行修复。”
陈敬云一边听着一边道:“航空部队那边呢,飞机损失大不大?”
袁方道:“航空部队的损失到目前为止一共有一架侦察机被击落,三架侦察机因为其余故障而坠毁。四架轰炸机被击落,两架因为机械故障坠毁。战斗机暂无损失报告!”
陈敬云此时也是合上了报告书,国民军的损失尚在他的预计之内,对于两万人的伤亡结果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事实上能够在战损比上甚至胜过了北洋军,这已经让陈敬云极为欣慰。
国民军作为一支成立不到一年多的部队,老底子只是第十镇而已,而这一年的紧急扩张后就和成军多年号称国内第一军的北洋军交战竟然能够和北洋军打个平手,甚至还一定程度上占据了优势,这让陈敬云自己也是觉得有些意外的。从战前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慢慢心定,这样的一个过程已经让陈敬云觉得极为顺利,事实上国民军的发挥已经超乎了陈敬云的预期。
而陈敬云也明白,国民军之所以能够很北洋军打成平手,除了武器训练这些因素外,和国社党在国民军中的推行以及福州军校也大有关系,这两个月战事当中他已经听到了太多关于国社党党员的事迹,比如杜云鹏就是其中一个典型。那些加入了国社党的基层年轻军官们,他们以国社党员的身份自豪,更视为国社党主席陈敬云为精神领袖,用着最热血的方式带领部队作战。同时,福州军校在短短一年内为国民军提供了大量的基层军官,之前的一月期速成班和三月期的正式班为国民军提供了大量的合格基层军官,也许他们的军事素养还不如那些国民军的中高层军官们,但是历尽一年战事后,这些年轻军官中已经涌现了一大批人才,晋升为校官的福州军校毕业生更是大有人在。而现在福州军校已经停办速成班,用扩大规模的三月期正式班为代替,同时设立了半年期的高级班,主要用于中级军官的进修培养。而福州军校和国社党是相互成型的,因为几乎所有的福州军校毕业生都是国社党的党员。
陈敬云觉得自己似乎已经看到了一支有着信仰的军队正在慢慢成长,不管这支军队的信仰是什么都已经不重要,哪怕它信仰的是撒旦魔鬼,只要能够提供军队的战斗力,陈敬云都会毫不犹豫拿来用,更不要说那些被后人视为猛兽的民族主义了。
鉴于国社党在国民军中的积极作用,党部需加大对推行力度,吸收更多的军官和优秀士兵加入国社党当中来!这是陈敬云对国社党委员会秘术长钱翰朗提出的新一轮指示。
国民军在苏南战事中损失很大,不过人员和武器方面的补充一直都在进行,所以目前苏南前线的各师都还保留着主要战斗力,这和北洋军是很大的不同。北洋军里头袁世凯可不会把训练了两三个月新兵后补充到各师当中,曹锟和靳云鹏要恢复部队的兵力就只能自己招兵,袁世凯是只给编制和部分经费装备,人员以及所欠装备经费是下属各将领自己解决。
而这也就造成了苏南战事当中,北洋军各部队损失惨重,但是得不到新兵的补充,只能拉一些壮丁,要增援的话袁世凯也只能成建制的抽调主力部队前来。而国民军的话,则是一直可以持续不断的得到新兵的补充,这些训练好的新兵虽然战斗力和老兵无法比较,不过几场仗打下来后如果还没死,那么也就成老兵了。
这样的一加一减,也是后期北洋军曹锟第三师和第五师以及张勋的部队在南京失利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北洋军是越打越少,而对面对的国民军番号没变,部队的兵力也可以一直得到补充,长久以往双方的差距就大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让双方都损失惨重的苏南战事已经是进入尾声了,南京之战已经结束,北洋军和国民军围绕着南京进行的苏南战事也就结束了主要的战斗,尽管扬州方面还有着战事但是已经不影响大局。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驻上海领事法磊爵士提出的议和方案也就送到了陈敬云面前。
第〇二五五章 和谈倡议
“我想知道,这是贵领事个人的意见还是贵国公使的意见?”陈敬云一手拿着茶杯,另外一手的手指则是有节奏的在椅子的扶手上敲击。
在陈敬云对面,英国驻上海领事法磊爵士同样面部保持着微笑,喝了口陈敬云府上的好茶后才道:“这是朱尔典阁下的意见,同样也是我个人的期望!”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会,又是喝了口茶后才继续道:“贵军和北洋军在苏南地区的交战已经严重影响到无辜人们的生活,战事导致的津浦线不能正常运转,长江航运更大受大极大的影响,这些除了影响到贵国人民的正常生活外,同样也影响到了我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商人们的正常商贸活动。”
“战事爆发两个月以来,我已经接到了众多商人的来信,向我反映他们正常商贸活动受到战事影而导致出现呢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我国商人这两个月来就已经损失高达上百万英镑。身为帝国驻华外交人员,我不能无视他们的请求。”
陈敬云对此不以为然,战争嘛,肯定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商业活动,这一点不但对各国商人在华商业活动有所影响,更对本国商人的正常商贸活动影响更大,不过这并不能成为外国干涉中国内战的借口。事实上,苏南战事虽然一定程度上对商业活动有所影响,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对国内商人,对于外国商人而言,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不管是国民军还是北洋军都是保持相当谨慎的,在战火纷飞的时刻里,除了南京战事最紧张的那几天外,实际上长江的航运一直都没有停止,各国商人的轮船依旧能够正常通过长江流域,甚至津浦线一定程度上还保持了正常的旅客运载。
影响虽然有,但是绝对不大,远远达不到需要到各国政府出来干涉的局面,各国政府的政治干涉也不是什么便宜货色,可以随便就拿出来用的。能够让朱尔典为之侧目并让法磊爵士出来找陈敬云的,没有一定分量可不行。
事实上,陈敬云自己也能够猜测地出来朱尔典的心思,无非就是想要支持袁世凯,压制国民军的势力扩大,尤其是在击败北洋军沿着津浦线北上掌控中国政权而已。目前而言,英国方面的远东政策在朱尔典的倡导下已经定下了大体的基调,那就是支持袁世凯这个中国最有实力的军阀来维持中国的统一,避免中国陷入动乱从而影响到英国在华利益,更不想因为中国的动乱而影响到英国的整个远东政策。但这种对袁世凯的支持并不是绝对的,更和朱尔典和袁世凯的私人亲密关系无关,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尤其是英国这种议会民主国家的政策很难会因为一个人的因素而改变,而朱尔典身为一个标准的英国官僚主义者,脑子里装的都是日不落帝国,不会因为他和袁世凯的私交而影响到他的正常判断,英国之所以目前支持袁世凯很简单,因为他有能力维持中国的统一而已。假如换一个人,比如陈敬云,在陈敬云不反英,承认英国在华利益,并且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维持中国统一,那么英国方面也会毫不犹豫的支持袁世凯。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选择都是从残酷而现实的。
然而很不幸,现在袁世凯依旧是中国唯一有能力统一并维持中国统一的人,他在个人威望上放眼国内,其他人是拍马也赶不上,孙文不行,其他的黄兴,宋教仁之流也不行,而新兴势力的闽浙陈敬云和云贵唐继尧更是差的很远。对比袁世凯,他们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孙文等人,他们大多只限于革命党内部的支持,工商阶层尤其是传统的士绅阶层对他们还是比较反感的。而陈敬云则是由于崛起时间太短,加上个人的年轻导致政治威望基本只限于国民军控制区内,而对于内国其他民众而言,陈敬云这个人还太过陌生,太过稚嫩。尤其是北方的士绅工商阶层根本就无法相信也无法想象把中国的未来交给一年仅二十五岁的毛头小子,哪怕这个年轻人已经手握十万大军,掌控数省地盘也不行。至于其他南方军阀,就更不行了,之前能够在南方和陈敬云相提并论的蔡锷自动下台北上,继任的唐继尧在威望上无法和蔡锷相比,同样也无法和陈敬云相比。
除了这种个人威望比较玄乎的条件外,北洋军的实力更是关键。北洋军的数十万大军放眼国内是暂无敌手,哪怕是现在的国民军也不行。别看国民军在苏南地区和北洋军打了一仗,而且还是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有着众多条件而形成的。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北洋政府由于缺少足够的军费,导致不能支撑太多的部队上前线作战,苏南战事中满打满算也不过四个师一个旅,这还是逐次投入的结果。假如北洋军获取了足够的贷款,当军费不在困扰他的时候,北洋军全军南下,少说也是十个师,然后加上北洋军体系下的其他军队,比如定武军、安武军、毅军等等,这些军队虽然暂时还没有改编为北洋军中央陆军的编制,但是这些军队和北洋军的联系是千丝万缕,乃是同属于北洋这个体系之下。这些军队加起来数十万之数,一旦有了足够的军费用起来的话,那么就是横扫南方诸军阀的态势,到时候别说国民军独立支撑,哪怕就是和孙文联合起来都很难抵挡。
所以尽管北洋军有着诸多问题,但是就目前来说,北洋军依旧是唯一能够维持中国统一的势力。至于未来的事谁也说不清楚,谁也不知道过几年袁世凯会不会晕了头当皇帝,更不知道国民军会发展到那种地步,说不准以后能取代北洋军也不一定。
不过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而眼前的利益是需要保证的,这也是法磊爵士今天来的目标。
了解到英国方面的意向后,更从法磊爵士口中得知这次的和谈倡议不但英国方面提出,而且还是各国列国方面的意思,这就不得不让陈敬云慎重考虑了。
送走了法磊爵士后,陈敬云自己也是一个人呆在书房里陷入了沉思,考虑着目前的苏南战事,考虑整个国内局势,更考虑着国民军的未来,思虑半天后觉得这个和谈还是有必要谈的,至于怎么谈那里另外一回事,但是谈是要谈的,国民军在前期作战当中,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控制了长江以南地区,尤其是控制了南京这个战略要地,切断了北洋军大举渡江南下的通道,使得日后北洋军要南下的话困难大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下一步战事却依旧是个麻烦事。
是大举渡江一举夺取江北,然后沿着津浦线北上,来一次彻底的北伐?还是和北洋军保持现有态势下的军事对峙?
然而这两个选择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首先是北伐,北伐两个字不是说说就可以办到的,需要众多的条件相互配合。先不说国民军如果渡江北伐的话会遇到北洋军的顽强抵挡,更不提一路沿着津浦线上千公里的战线。单单是国民军内不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允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