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浪-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面上看,这两点理由非常充分。

实际上,李玉民犯了一个作为舰队司令官绝不应该犯的错误。即颠倒主次,不分轻重!

说白了,这次战役行动完全是围绕着全歼日本联合舰队来制订,并且展开行动地。攻打达沃港是货真价实的“佯攻”。再放长远一点,只要全歼了日本联合舰队,什么时候都能打下达沃。到时候,甚至不需要出动主力舰队为陆战队提供炮火支援,一支地方小舰队就足够了。

当然,关于李玉民有没有做错。以及责任到底在不在他的身上。这都是后事。

等到第九天,也就是天亮之后。李玉民终于“坐不主”了。

此时,日本联合舰队有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机会绕到战场地任何一个方向上去,并且寻找突袭的机会!

为了确保东面的安全,李玉民留下了两艘装有电眼乙型雷达的轻巡洋舰。从圣阿古斯丁角到米昂阿斯岛只有大概一百公里,也就是五十四海里地距离。只要两艘巡洋舰都在该海域的中心海域活动,即便有一艘巡洋舰地雷达出了故障(电眼乙型雷达确实经常出故障),也能确保用一部雷达监视整片海域。

同时,主力舰编队的巡逻区域转移到米昂阿斯岛与卡尔卡拉隆群岛北端的阿里亚加岛之间。这样一来,不但能够防范日本联合舰队从南面杀出,还能对西面,即卡尔卡拉隆群岛与萨兰加尼群岛之间地海域形成防御态势。

至少,当时李玉民已经考虑到了来自西面的威胁。

也就是说,如果日本联合舰队走苏里高海峡与保和海这条航线,并且从巴西兰海峡进入莫罗湾,绕过棉兰老岛,此时也应该到达主力战斗群附近的某处海域了。

当然,李玉民重点考虑的还是来自南面的威胁。

如果高野想与主力战斗群决战,并且抢占最有利的开火位置,联合舰队完全有可能从南面的塔劳群岛绕过来,然后沿着卡尔卡拉隆群岛北上,在阿里亚加岛附近转向东北,斜着插进来。这时,即便主力战斗群也顺势改变航向,尽量与联合舰队保持平行战位,也无法获得有利位置,更难以阻止联合舰队在不利情况下撤出战斗。

按照李玉民的观点,这绝对是一条攻守兼备的进入航线。

问题是,高野与李玉民根本不是一个类型地舰队指挥官。说白了,高野不是“保守派”海军将领,不然也不会策划偷袭北洋舰队地作战行动,更不会妄图用弱小的日本海军战胜强大地帝国海军。换个位置,如果李玉民是联合舰队司令官,他会主动挑衅,会通过偷袭的方式来引发战争,并且希望利用一系列的作战行动掌握战争初期的主动权吗?

实际上,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要想成为百战百胜的海军将领,就必须熟悉敌人,甚至得熟悉敌人的思考方法。这正是“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如果连敌人司令官的思路都不清楚,还怎么判断敌人的行动呢?

在这一点上,李玉民明显不合格。

或者说,以他的能力,也不可能准确判断出高野的意图。

这时候,李玉民根据“以己度人”的方式,犯了极为严重的“经验主义”错误。他不会冒险,绝不等于高野不会冒险。

话说回来,如果高野在交战前就考虑到“失败”,并且为此做好“逃跑”的准备,联合舰队压根就不可能是主力战斗群的对手。按照高野的一贯思想,或者说日本海军的一贯思想,在以弱敌强,以少打多的情况下,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才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这一点,在高野策划“对马海战”,以及准备随后实施,最终被迫取消的对付帝国主力战斗群,然后对付快速战斗群的计划中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如果高野有丝毫犹豫,或者丝毫畏惧,他根本不可能推行如此大规模,又有如此多不确定性因素的作战行动,更不可能在实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挑起战争。

所谓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

李玉民保守,他的参谋军官也非常保守。另外,以李玉民的性格,他也不会喜欢那些经常跟他“作对”的参谋。

不说别人,就连郑恩博这个海军学院的“状元”都没有及时发现李玉民决策中的错误。

或许,他早已发现,只是没有提出来。

对那个时代的舰队司令官来说,因为缺乏足够有效的侦察手段,而且受到通信系统的限制,难以迅速准确的掌握战场信息,所以在做出重大决定之后,只能耐心的等待,最终由事实来检验决策是否正确。

因为这一残酷的现实,所以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对将领,特别是掌握着重要部队指挥权的将领素质要求非常之高。相对于几十年后,那些依靠侦察机,乃至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指挥部队作战的将领来说,这个时代的将领必须具备更为卓越的个人素质。另外,将领的素质往往在战斗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然的话,法国名将拿破伦也不会说出“由雄狮率领的羊群比由绵羊率领的狮群更有战斗力”这样的话来。

此时此刻,李玉民扮演的正是“领头”的角色。只是从他的表现来看,不太像“雄狮”。

另外,李玉民也不得不耐心的等待。

时间过得很快,吃午饭的时候,李玉民的心情变得更糟糕了。

似乎害怕成为司令官的“发泄对象”,众多舰队参谋都有意避开了李玉民那阴沉、迷惑、又略带愤怒的目光。

整个下午,那些不得不留在司令舰桥值班的参谋军官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同样的,平常非常“活跃”的郑恩博也避得远远的,只要李玉民不叫他,他就呆在航海舰桥内,根本不去司令舰桥。

直到傍晚,一台舰队内部通信联络用的电台发出的清脆“滴答”声才打破了司令舰桥内的寂静,同时也吹散了李玉民心头的迷雾。

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出现了!

第四卷 四龙闹海 第八章 … ~速度纪录~

与前几日不同,今天白佑彬提前一个小时吃了晚饭,然后去轮机舱转了一圈,向几名轮机部门的军官询问了情况之后,才去了司令舰桥。

同样的,祖寿清也没有“交班”,不但让人把饭送了过来,还准备了一大壶咖啡。

“你来得正好。”祖寿清丢掉了烟头,他一直有“饭后一支烟”的习惯。“你在这守着,我去轮机舱看看。”

“我才去看了,没什么问题。”

“你去了?”祖寿清嘿嘿一笑,“不错嘛,比我考虑得还要周全,是不是在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

白佑彬笑着没有开口。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白佑彬逐渐改变了对祖寿清的认识。

在很多人眼里,祖寿清是一个严厉、刻薄、而且喜欢刁难别人的将军。甚至有人说,从祖寿清嘴里吐出来的挖苦话语比海军其他将领的加起来还要多。事实并非如此,对待下属,祖寿清还是很客气的。对待有才能的下属,祖寿清就更加客气了。另外,祖寿清并不是“独树一帜”,与其他海军将领完全不同。至少,在他的身上有着海军将领全都有的“特点”,那就是护短。

另外,心情好的时候,他还很喜欢跟下属开玩笑。

当然,只准他开别人的玩笑,不准别人开他的玩笑。实际上,也没有几个参谋军官敢当着司令官的面,开司令官的玩笑。

趁着祖寿清去倒咖啡的机会,白佑彬朝通信军官看了一眼。

通信军官赶紧摇了摇头,同时朝祖寿清的背影看了一眼。

不用多说,祖寿清刚刚询问过,而且到现在也没有收到新的消息。

舰队已经在大海上“奔驰”了九天九夜,除了一直没有收到与日本联合舰队有关的消息之外,最让白佑彬与祖寿清担心的就是各艘战舰的动力设备。特别是这几天。两人几乎吃不好饭,睡不好觉,随时都有种提心吊胆地感觉,生怕哪艘战舰的锅炉爆炸,或者是蒸汽轮机出现故障!

收到海军司令部的命令之后,祖寿清立即召开了舰队高级军官会议。

别说罗清远这些舰长,连之前已经有所察觉的参谋军官在听闻舰队将杀个“回马枪”,前往达沃湾阻击日本联合舰队时,一个个惊得连下巴都快掉了下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军官都认为应该这么做。

暂且不论是否能够及时到达战场。为了对付日本联合舰队,放弃直布罗陀要塞值得吗?

只不过,命令是由海军司令部下达的,军官有意见也不能反对。

会议结束之后,祖寿清让舰队航海参谋与“太宗”号的航海参谋一起规划了返航航线。为了做到绝对保密。舰队必须避开商船密集的国际航线。另外,为了尽快赶回去,还得尽量缩短航线。

最终,祖寿清选择了直接穿越南半球西风带(南纬四十到六十度之间。常年刮西风,该区域内风大浪高。终年浪高在七米以上,所以又被称为航海禁区),然后直奔龙目海峡。经佛洛勒斯海,进入班达海,再经马鲁古海峡,从南面杀入战场的航线。这条航线的总航程为五千五百海里,比最短航线多了大概二百海里。

因为很少有民用船只闯入西风带,所以这条航线相对“安全”。

问题是,要想在十日内返回战场(这是海军司令部规定的最长时限),舰队地平均航速必须达到二十三节!

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战舰以二十三节的速度航行。问题还不是很大。可是在风高浪急的西风带。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就算战舰开足马力。也不见得能够达到二十三节的速度。相对而言,主力舰与排水量近万吨地巡洋舰还稍微好一点,那些排水量在两千到三千吨之间的驱逐舰就没那么好受了!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在穿越西风带的时候,舰队连续二十四小时在浪高超过十米的海域内航行。结果,先后有四艘驱逐舰为了跟上舰队地速度,导致动力系统超负荷运转,最终出现故障,不得不脱离编队,单独返回科伦坡的帝国海军基地。

离开西风带之后,又有两艘驱逐舰与一艘轻巡洋舰因为动力设备故障而掉队。

万幸地是,四艘主力舰都“撑”了过来。大概是这四艘战舰都服役不久,动力设备处于最佳状态,所以才没有发生严重故障吧。

可即便如此,在接下来的航程中,舰队必须保持二十三点五节的速度,才能把在西风带里“损失”地时间追回来,不然不可能在十天之内到达达沃湾。

经过西风带的“折磨”,舰队,特别是四艘主力舰的动力设备还能坚持下去吗?

前天晚上,舰队穿过龙目海峡之后,白佑彬与祖寿清就轮番前去询问旗舰轮机部门的军官,生怕出什么意外。另外,其他三艘主力舰每隔四个小时就要报告一次动力设备的情况。完全可以说,此时主力舰动力设备的稳定运转,比战胜日本联合舰队还要重要!

当然,一路上并不是只有坏事发生。

离开西风带之后,航海参谋选择了一条避开科科斯群岛洋流(自东向西的暖流)的航线,虽然使航程增加了大概一百海里,但是航行速度提高了两节多,从而至少“节约”了八个小时的时间。进入佛洛勒斯海之后,天气情况比预期地好,而且舰队能够保持二十四节地“战斗航速”,所以在这两天的航行中,舰队至少“节约”了两个小时地时间。另外,出故障的战舰在脱离编队时,将“多余”的燃料提供给了其他战舰(主要是驱逐舰),从而避免了舰队减速,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