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白佑彬才注意到跟江洪波站在一起的海军司令陈锦宽。
进了木屋后,白佑彬一眼就看到了靠在床头上,神色疲惫的白老。
“爷爷……”
“小彬,你回来了。”白老抓住了孙子的手,同时朝陈锦宽点了点头。“小陈,你也坐吧,别站着。”
“白老,你身体要紧,如果不合适的话,我们……”
“没事,我还精神得很,坐吧。小彬,去泡两杯茶。”说着,白老指了下床边的凳子,让陈锦宽坐了下来。“小陈,听说狮城的续约谈判结束了?”
陈锦宽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大概介绍了一下续约谈判的情况。
于五十三年,即公元1921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对世界上最主要的九个海军强国,也就是九个签约国的海军军备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其中,受到最严厉限制的就是主力舰,即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
按照该条约,在条约有效期内,除了特许建造的主力舰之外,签约国均不得设计与建造新的主力舰。另外,九个签约国所能拥有的主力舰不得超过条约限制,并且必须在条约规定期限范围之内,销毁超过限制的主力舰。
处于第一集团的大明帝国、英国与美国拥有的主力舰总吨位为525000吨。
大明帝国可以开工建造两艘主力舰,并且在这两艘主力舰服役之前,销毁三艘主力舰,并且将一艘主力舰解除武装,改为训练舰。
英国可以新建两艘主力舰,并且在服役之前销毁超过吨位限制的四艘老式主力舰。
美国则必须销毁四艘老式主力舰,并且不得开工建造新式主力舰。
处于第二集团的日本与德国拥有的主力舰总吨位为315000吨。
日本可以完成正在建造的两艘主力舰,并且停止三艘已经开工的战列巡洋舰的建造工作。
德国必须销毁六艘主力舰,并且停止已开工的两艘主力舰的建造工作。
处于第三集团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与奥斯曼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大战结束后爆发革命,成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后简称为土耳其)拥有的主力舰总吨位为157500吨。
其中,法国、意大利与西班牙都需要销毁数艘主力舰,土耳其则可以通过采购或者自建的方式获得三艘主力舰。
除此之外,条约还对除主力舰之外的其他战舰进行了明确的分类,以及限制。
可以说,《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是战后的必然产物。当时,即便是情况最好的美国都难以支撑规模庞大的海军军备竞赛。另外,战后各国都需要稳定国内环境,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如果不对军备竞赛加以限制,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渡过战后的艰难岁月。
正是如此,世界各国海禁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空白期”。
条约有效期为十五年,在海军史上,这十五年被称为“战舰假期”。
另外,按照条约规定,在期满前一年,签约国必须达成一致意见,以确定是否续约。也就是说,哪怕只有一个签约国不同意续约,条约将自动作废。
一年前,日本就公开宣布,将不再续约。
虽然在大明帝国、美国与英国的主导下,将续约谈判延长了一年。即在条约正式到期之前,只要日本同意续约,条约仍然有效。但是在这一年中,前后数轮谈判并没有取得任何结果。
当时,日本提出将其主力舰总吨位提高到大明帝国的八成。并且将主力舰的标准吨位提高到五万吨,主炮口径提高到十六英寸(约和406毫米)。
也就是说,日本可以据此开工建造两艘新式战列舰。
显然,这样的要求不可能得到大明帝国的同意。当时大明帝国最新的主力舰都服役了十多年,且按照条约标准建造,标准排水量只有三万五千吨,主炮口径也只有三百六十毫米。如果日本建成两艘新式战列舰,将对大明帝国构成严重威胁!
在条约到期的前一天,最后一轮谈判以失败告终。
“不仅仅是日本,绝不仅仅是日本!”说着,白老就咳嗽了起来。
“白老……”
“没事,没事。”白老晃了晃手,气息平缓了一些后,说道,“绝不仅仅是日本在兴风作浪,日本没有挑衅帝国的实力。”
“白老,你的意思是……”
“美国!”白佑彬端着茶水走了过来,白老与陈锦宽朝他投去了好奇的目光。“美国一直是日本的后台老板,战后若不是得到美国的支持,日本很难恢复元气。另外,美国将关岛移交给日本管理,并且允许日本在棉兰老岛与帕劳群岛建设海军基地,摆明了让日本当急先锋,并且由日本海军构成包围帝国的第一道防线,美国海军则可以退到后面,组成第二道防线,从而彻底困死帝国海军。如果我们想要冲破封锁,必须先干掉日本海军,攻占关岛,帕劳群岛,并且扫荡日本在南洋的军事基地。这样一来,美国就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战争准备,如同上次大战一样,趁我们不备之时全力出手。现在,条约作废,牵头的是日本,帝国的注意力也放在了日本身上。如果我们跟日本展开军备竞赛的话,笑到最后的肯定是美国。从利益角度讲,恐怕鬼都不会相信美国与此无关。”
陈锦宽笑着摇了摇头,连一个海军准尉都能看出来的问题,他看不出来?
“小彬说得没错。”白老急吸了几口气,“我们的敌人不是日本,而是美国。小陈,你要急住这一点,真正对帝国构成威胁的是美国,真正有能力打垮帝国的也只有美国。不要被眼前的现象所蒙蔽,更不要被纷乱的局势所迷惑。只要抓住关键,只要明确目的,按照我们的计划一步一步的来,我们终能笑到最后。”
“白老,你的意思是……”
“尽快返回京城,告诉萧鼎昆首辅,我们……”
“白老!”
“爷爷!”
白老又晃了晃受,调整着急促的呼吸。“我没事,我没事。小陈,把我的话告诉首辅,无论如何,都不要轻易动摇帝国的战略方针。我们已经失败过一次,不能再失败了。帝国的基业,民族的未来就系托在你们的身上了。”
“白老……”陈锦宽捏紧了拳头,迟疑了一下,问道,“我们还有多少时间?”
“三……三年!”白老伸出了右手的三根指头,“最少三年,如果我的预测有所偏差的话,最多也只有四年。”
听到这,一颗颗黄豆般大小的汗珠从陈锦宽的额头上滚了下来。
三年,对海军来说,三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功夫!
帝国花了足足三百年才建立起了全球无敌的海军,以及纵横四海的舰队。
即便在上次大战之前,帝国也用了十一的时间进行准备,结果仍然输掉了战争。
现在,要在三年内做好战争准备,可能吗?
“小陈,时间不多了,对我们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
陈锦宽长吸了口气。“白老,我现在就回京面见首辅大人,希望……”
“去吧,快去吧!”白老点了点头,接着又叫住了陈锦宽,“等下,你带小彬一起离开。”
“这……”
“小彬也快毕业了,作为海军军官,他理应为帝国效力。至于今后怎么安排他,你不用考虑,就当他是一名普通军官吧。”
陈锦宽朝站在一旁的白佑彬看了过去。
能将白佑彬当作普通军官看待吗?
第一卷 民族脊梁 第六章 … ~帝国首辅~
北京,帝国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
自从太宗皇帝定都于此之后,数百年来,北京一直是帝国京城。到现在,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都拥有上千万人口,完善的基础设施,数十座皇家园林,上百家大型工厂,以及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
一百多年前,曾经有人说过,北京不但是帝国的首都,还是世界的中心。
即便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北京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城市中央,原帝国皇室西苑,现帝国首辅府又是首都中的首都。
落日余辉中,车首飘扬着帝国海军司令旗的轿车缓缓驶进了中南海,停在了首辅书房外的车道上。
下车后,白佑彬不由得放慢脚步,仔细观察了周围的环境。
花园,穿行其间的人工河,清澈的河水,两岸翠绿的树林,修剪整齐的草坪,以及夹杂其间的花卉。简单、朴实、即无半点欠缺,又无半点多余。
相对而言,首辅府并不奢华,甚至比不上很多大富人家的别院,在官宦如云的京城,更略显寒酸。只是,井然有序的园林所透露出的威严、庄重、乃至霸气都是其他任何园林,乃至皇家园林都无法比拟的。
相传,当年太宗皇帝迁都的时候,就有人说,在此兴建园林,将奠定帝国万年基业。
只是,太宗一朝,帝国不但连年讨伐北面的蒙古余部,还数次遣船队远航,导致国库空虚,难以大兴土木。
直到宪宗皇帝时期,兴建西苑的事项才提上日程安排。
后经历代帝王修缮改建,到神宗皇帝时,西苑已有现在的规模。神宗皇帝成年之前,一直在此生活。
孙承宗之后,西苑划归帝国内阁,改名中南海,成为了帝国内阁首辅府。
从此以后,这里就成为了帝国内阁行政中心。一般情况下,帝国内阁首辅不但在此生活,还在此处理日常政务。
“见到首辅后,尽量低调一点,明白吗?”
听到陈锦宽的提醒,白佑彬连忙点了点头。
实际上,若不是陈锦宽要他一起来,他还真不想来。说白了,现任内阁首辅萧鼎昆在帝国海军中的名声并不是很好。
大战结束后,当时的内阁首辅引咎辞职,由内务大臣郭尚铭组建看守内阁。
随后,在提前进行的大选中,在野的“民业党”获胜,占据了议政院多数席位。党魁顾宗亲出任内阁首辅,并且重新组建内阁政府。
到六十一年,也就是顾宗亲第二界任期的最后一年,经济危机爆发。
因为顾宗亲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导致帝国经济迅速滑入谷底,原本很有希望获得大选胜利的“民业党”也失去支持。在当年年底举行的大选中,在野九年的“共盟党”以微弱多数赢得了大选胜利,萧鼎昆出任帝国内阁首辅。
上台后,萧鼎昆一改“共盟党”的鹰派作风,大幅度削减军费开支,全力提振经济。
五年间,帝国经济基本上走出谷底,开始复苏。“共盟党”也因此赢得了六十六年的大选,萧鼎昆再次出任帝国内阁首辅。
到现在,萧鼎昆第二界任期已经过去了两年。
在帝国百姓的心目中,萧鼎昆的形象非常高大,因为正是他率领帝国走出了困境,使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找到了工作,使成千上万个家庭摆脱了窘境,使无数的老人得已安享晚年,使年轻人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使妇女能够在家相夫教子。
可是,在帝国军人的心目中,萧鼎昆却不太受欢迎。
原因也很简单:在萧鼎昆执政期间,帝国陆海两军军费连年削减,军队实力直线下降。不说别的,七年间,帝国海军没有建造一艘主力舰,平均每年建造的巡洋舰不到十艘,驱逐舰不到二十艘!
这甚至不到注重经济发展的“民业党”执政期间的一半!
在萧鼎昆执政初期,还有人认为,作为一向主张“以军立国”的“共盟党”党魁,萧鼎昆绝不会拿帝国的军事力量开玩笑。即便后来萧鼎昆多次削减军费开支,也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为了振兴经济的权宜之计,随着帝国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