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家,今日放榜后,所有考生都到贡院门前看榜查询,大约过了两刻时间,有人开始在榜前攻击这次考试不公,说历来考试都是考治国论,今科却突然变为经济论,其中定有蹊跷之处。刚开始时只有十来个人在起哄,没多久那些榜上无名的考生也都跟着吵闹起来,叫嚷着要朝廷给个说法,贡院门前乱成一片,后来临安府衙派出大批衙役前来维持秩序,不知何故,双方发生争吵,随即动起手来,那些衙役还拘禁了数人,这下更加引起考生们的反感,将衙役团团围住,双方一度僵持不下。”
我和文天祥对视一眼道:“宋瑞,你带三位前去赴琼苑宴。小七,叫上先生,朕去瞧瞧。”
“是,臣这就去琼苑。”
“等等,立即通知何基马廷鸾前去贡院。”
小七见我换好衣服道:“官家,要不要将蓝羽他们都叫上?”
“走吧,不用了,朕又不是去打架。”
贡院门前人潮还未散去,大批衙役站在门口和考生们对峙着。我和袁棘小七夹在围观的人群中,向门口望去。
副主考官翁应龙站在前面,对着考生们大声喊道:“各位学子,历届殿试之题均为皇上钦点,我朝需要中兴,经济必须走在前面,本考官认为这次的题目没有异常,其中更加没有你们说的什么蹊跷,这点本官可以担保。你们都散了吧,读书人当有觉悟,回去后再努力,争取下次能够上榜高中。”
翁应龙刚一说完,就听见人群中一个大嗓门道:“这位大人,我们认识你,你是本次科举的主考官之一,我们希望和大人公平对话,但在之前请大人让这些衙役离场。”
翁应龙脸一沉道:“维护秩序乃临安府衙之职责,本大人也无权禁止。”
那个声音继续道:“各位学友,我们不愿意在衙役的包围中对话,大家是否也赞成?”
“是,是。”开始应声之人仅有数人,但很快就得到大多数人的回应:“我们赞成,我们要公平。”
翁应龙有些恼怒道:“如果你们再无理取闹,那本官就无能为力了。”
“大人,我们怎么是无理取闹呢?我们只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是啊,我们没有无理取闹。”越来越多的考生应和道。
我听得眉头紧皱,心道,这翁应龙怎么在这个时候还是官威十足。
翁应龙双手做了个禁声动作:“各位,本官知道你们心中所想,但国有国法,你们先行离去,这是京城,天子脚下,岂能容你们随便聚众闹事。听本官之言,速速离去,否则,衙役按章办事,本官也无法护得你们周全。”
这一下考生们更加愤怒,上刚上线了,聚众闹事已经触犯了大宋法律,不少冲动的学子又和周围的衙役发生了摩擦,局面再度混乱。
在撕扯中,衙役们先期还能忍让,但渐渐有衙役受到了伤害,这帮衙役平日里耀武扬威,自是不肯吃亏,纷纷举起棍棒器械,和考生们群斗起来。考生们大都体弱,哪里会是衙役的对手,不一会,便有好些人被打到在地,好在衙役们不敢用力,倒也无什大碍。
“衙役打人了,快来看啊。”那个大嗓门不知道躲在何处又开始叫了起来。
“官差打人了。”数个声音附和道。
霎时间,广场上一片混乱。
突然,袁棘在我耳旁悄声言道:“前期动手的那几个考生会武功。”
我心念一动,对小七道:“去查查那个声音,看看是谁?”
这时,闻讯而来的主考官何基,马廷鸾也来到贡院门前。
身为主考官的何基眼见局面失控,急忙走到红榜下面,敲响了门前的一面锣鼓,只听到“嘭,嘭”两声突如其来的巨响,让争斗的双方一下静了下来。
何基走到翁应龙前面,双手轻挥,示意众人安静,这些考生都认识何基,知道他是本次科举的主考官,而且这位白发满头的何基何大人在天下学子心中声望俱佳,此时见何基出面,也渐渐平静下来。何基望着广场上的一众学子道:“各位,老夫何基,添为此次科考的主考官,今日是放榜之日,本该同庆,虽然你们之中的大多数都没有能够上榜,但今科蒙皇上恩典,已经将上榜人数从上届之四十名提升到六十名,皇上此举就是希望更多的考生们能够高中红榜。至于你们心中的疑问,或者有什么其他想法,都可以从正常渠道反映上来,万不可采取这种极端方法,你们自己想想,这样能解决什么问题?另外,本官会上奏皇上,由皇上派出钦差于明日下午未时在贡院内接受所有考生的质疑,届时本官保证没有衙役出现,给大家一个公平对话的机会,如此方式大家能否接受?”
考生们听完何基之言,纷纷窃窃私语,其实这些考生大都是因为没有上榜而感到失意,加上有人煽动,头脑发热,一时失态,便参与到其中,并非心中有何疑问。
殿试题目是论国之经济,虽然少见,但并非没有。
历来,读书人的智商都很高,但在为官入世之前情商却相对较低。
何基见广场上人群稍稍趋于平静,对马廷鸾道:“马大人,先撤去这些衙役吧。”
马廷鸾点点头道:“如此也好,何大人继续,我去通知衙役之首。”
衙役虽然是临安府衙所派,但在正二品的礼部尚书马大人面前也不敢不撤离,同时将拘禁的几名考生也都释放了。
何基对着考生们继续说道:“老夫今年七十有七,历经数次科考,自是十分明白你们的心情,哪一次考试不都是只有几十名考生能登上红榜,这点想必你们都明白吧。各位,都散了吧,回去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有何疑问,明天下午老夫也会陪同钦差在此和大家交流,老夫更希望在下次科举时还能再见到各位。”
广场上的考生热度一过,也就冷静下来。其中有少数几人是何基或马廷鸾的再传弟子,也有不少考生十分遵从何基的学说和佩服其为人,于是,这些人开始带头离去。
正好,周围的衙役渐渐散去,见到这种情形,大多数考生也就陆陆续续离开了。那大嗓门再也没有发出声音,想必是混在人群中悄悄离开了吧。
我刚回到宁乾宫,小七随后也气喘嘘嘘地回来了。
“小七,慢慢说。”
“官家,有好几人,离开贡院广场后向西北方向奔去,而且速度都很快,小的见有异,拼命追赶,他们中有一人落在了后面,追到一转弯处,眼见就能抓住这人,不曾想突然出现一个蒙面人,将那人带走,这蒙面人速度太快,我根本反应不过来,也就一瞬间的功夫便失去了踪影,而前面的几人也都不知去向。”
“先生说得在理,这些人身负武功,好在德高望重的何基及时赶到,才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小七道:“官家,听那些人的口音不是临安人。”
我笑道:“考生们来自五湖四海,自然口音各异,不过呢,这几人也许不是考生吧。”
袁棘也道:“是,臣也觉得不似参加考试的学子。”
小七叹道:“唉,都怪小的无能,没能抓住。”
袁棘道:“小七不必自责,你想想,自从练习太祖长拳第三节以来,在速度上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而那些人仍然比你快很多,说明那几人的武功自是不低,何况还有那瞬间出没的蒙面人。”
我认同道:“是的,那蒙面人看来是个大人物,他自然是想掩盖住这些人的身份秘密,只是这会是何人所为?其目的又是什么?”
第75章琼林宴
第75章琼林宴
第75章琼林宴
傍晚时分,六十名红榜进士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依次进入离皇宫一墙之隔的琼苑,参加皇帝御赐的琼林宴。自宋代中起,每逢科举考试结束,都会在放榜之夜由皇帝赐宴,款待新科进士及所有考官,这就是著名的琼林宴。
平日安安静静的琼苑,这时显得如此热闹,人来人往,到处是新科进士们的欢声笑语。
主桌正中的位置始终空着,那是皇帝的专座,即使皇帝不能亲临,这座位也无人能坐。主位左边坐着本次科举的三名主考官何基,马廷鸾和翁应龙,右边则是本科三甲的昝万寿,韩震,陈文龙,对面是皇帝钦点本次琼林宴的宴席官,早几期的状元文天祥。
宝祐四年,文天祥作为那一届的状元有幸参加了当时的琼林宴,并留下诗篇“御赐琼林宴恭和诗”。时隔十年,文天祥以宴席官的身份再度参加,不免感叹万千。
何基见中榜进士及考官们全部到齐,言道:“文大人,可以开始否?”
文天祥起身作揖道:“何大人,马大人,翁大人,在宴席开始前,下官先转述陛下口谕。”
何基还礼道:“文大人,请。”
文天祥转身对着所有人说道:“各位新科进士,本官文天祥,受陛下之托,担任本次琼林宴之宴席官,本官首先恭贺各位高中咸淳红榜,今夜之琼林宴必将让大家铭记于心。陛下口谕是为两事,一是陛下专门为这次宴席赋诗半首,以示庆贺并勉励大家。”
“呵呵,陛下又有新作了?期待啊。不过怎么只有半首?文大人,请。”何基笑道。
自那日我的大作“咸淳科举贺”发布以来,无人再会轻看我这个皇帝对诗词的造诣了,即便如何基马廷鸾等大儒也是赞叹不已。
文天祥大声道:“陛下只让本官公布其中两句,为何只有两句,你们心中都十分不解吧,当时本官也十分好奇,便请问陛下,皇上只是简单言道,另外的半首让各位自行发挥吧。这两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哈哈,好诗,好句,陛下总是出人意料,还留下一半给大家,意味深长呢。”何基马廷鸾相视大笑道,“翁大人,你说呢?”
“好句,好句。”翁应龙只得笑笑附和道。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六十名进士心中默念,瞬间也都明白了其中含义,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大有将皇帝引为知己之意。
一名年长的进士这时已是热泪盈眶,暗道,皇上真是圣明天子啊,我寒窗苦读三十年,方有今日,今生必得好生报答皇上知遇之恩。
如果我在场,定能看出这位年纪最大的进士便是当日那范姓考生。
皇上已经给大家指明了方向,另外一半就靠自己的努力了。
文天祥见大家均是激动万分,双手示意安静,继续说道:“按我朝礼制,各位均可为官为吏。这第二件事,陛下再三告诫,谨记陛下当日的贡院训示。好了,下面本官宣布,咸淳元年科举琼林宴开始。”
何基端起酒杯,走到宴席中间,高声说道:“大家举杯,为皇上,为大宋,干杯。”
“干杯,干杯。”
一饮而尽后,何基再次说道:“按例,下面由本科状元昝万寿为本次宴席赋诗一首,以贺之。”
随着天气转暖,贾似道几乎每夜都会到虫船上寻欢作乐。
“大人,这次举动至少有三处不妥。”在优雅的曲调声中,廖莹中道。
“哦,那三处?”
“大人,第一是临安府衙之衙役出动太快,贡院门前刚一有事,衙役便已快速赶到,京城之中都知道,这临安知府魏权中是相爷之人,难免让人有所联想;第二是带头的那几人均非考生,一旦调查起来,很容易查出是在故意闹事,好在吴先生及时出现,没有让人抓住;三是翁大人言语间略显激烈,与平时的冷静有些不符。”
贾似道点点头,道:“此事是本相考虑不周,当时时间紧迫,也没有细想。”
“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