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57章泉州浦家?
“八位尊敬的客官,里面请。”门前的迎宾小姐瞬间便数清了我们这一行人的数目,鞠了个躬,笑声迎道。
“你们掌柜的在吗?”文璋问道。
迎宾小姐脸上始终带着微笑,指了指柜台道:“在的,就在前台。你们是第一次光临本楼吧?”
“恩。”文璋有些含羞道。
迎宾咨客用女子担当,这也是临安同乐楼的首创,古代女子甚少抛头露面,好在宋朝时民风开放,百姓们议论一番后也就欣然接受了,特别是在临安,福州这样的大型城市里,其他的高档酒楼也开始效仿起来,女性的亲和力怎么讲都是大于男性的。这些迎宾咨客必须态度温和,面带笑意,且要知人识人。
柜台里的一名中年男子见我到来,急忙出来迎接道:“公子,您来了,请随我来。”
“萧翰掌柜,好久不见,在这里习惯了吗?”
“回公子,刚来时还有些不习惯,不过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
福州同乐楼的装修风格全部照搬临安总店,店里的掌柜萧翰和主要的大厨均来自临安同乐楼,萧翰是萧天的堂兄,为人沉稳,相貌也有三分相似,是同乐楼的老人,后经萧天介绍,加入龙牙,成为龙牙商业部的一员。
龙牙始建时短,人手尚显不足,所以福州同乐楼也是龙牙设在这里的情报点。
萧翰将我们带到了楼上的天字一号房。
“好豪华啊。”林莹叹道。
“林姐姐是第一次来吧,一会让他们给你办张贵宾卡,可以打折呢。”
陈渺虽然知道这里,也在同乐楼吃过,但却是第一次进入一号房,同样赞叹不已。
林莹见方灵极为熟悉地点了十几道菜,忙道:“妹妹你来过啊,点这么多菜,那要花多少钱啊?”
“林姐姐放心吧,我哥是个财迷,我们就要吃穷他,这叫杀富济贫。”
林家位列武林三大世家,但对于门下弟子的管理却十分严格,平时的花销开支控制得很严,林家之人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并无多大区别,所以林莹也很少涉足这样的高档消费场所。
菜上桌后,我说道:“灵儿,你们先吃着,我和萧翰出去看看。”
“知道了,哥。林姐姐,我们先吃。”
“不好吧,还是等呼延公子回来一起吃。”林莹犹豫道。
“林姐姐,别客气啦,来吧。”方灵说完给林莹夹了一筷子菜道,“陈渺大哥,你也吃吧。”
文璋,蓝羽,沈墨三人也一起笑道:“两位请吧,不用客气。”
我和袁棘离开房间后,随着萧翰到了旁边的一间小屋里。
萧翰关上门行了个礼道:“属下萧翰见过呼延公子,袁先生。”
“恩,在外一切简约,无须客套。”
萧翰道:“是,公子。昨日接家中飞鸽传书,陆先生说家中一切安好,请公子勿念。”
“好!萧翰,你这里情形如何?”
“公子,同乐楼的买卖目前是蒸蒸日上,隐隐约约已经可以和当地最大的酒楼抗衡了。下一步就该是拓展情报部门的事务了。”
我点点头,道:“恩,一旦情报站有了合适的人手,就独立出去。萧翰,你让那林志雄明日午时到这里与我相会。”
“是,公子。”
“先生,过会吃晚饭你让文璋去趟沿海制置司,叫叶先生明日上午来此。”
“是,公子。”
“萧翰,酒楼消息来源甚杂,让伙计们留意下,有没有会造大船之人,高商的后人也许就在这福州一带。”
“公子,属下过会就去通知。”
“恩,另外,近日有一艘经温州过来的海船,名叫华亭号,我有一位叫做黄道婆的朋友,乘坐此船,会在福州港下船,你派人将她接来此地。”
“是,公子。”
“好了,回去吃饭吧,我也饿了。”
回到一号房,众人正吃得尽兴。
林莹见我回来,忙起身道:“呼延公子,袁先生,不好意思,我们都开始吃了。”
“无妨,既然大家今日能坐在一起,就是一种缘分,随意,呵呵,随意。”
“林姐姐,坐下吧,我哥虽然有些财迷,但为人很随和的,久了你就知道了。”
“呵呵,灵儿,怎么总说我财迷啊?”
“生意人嘛,都一样的。林姐姐,你说是不是?”
林莹俏脸微红道:“灵儿妹妹,我觉得公子不像你说的那样。”
“那是什么样?”
“我也说不好,总之不像你说的什么生意人。”
方灵故作老成道:“哎,没想到我认识我哥这么久,还不如林姐姐你一天,哦,不,是半天了解得多啊。”
林莹脸色愈发红润,低声道:“灵儿妹妹,瞎说啥呢,我也就是种感觉嘛。”
平日吃饭时,袁棘等人基本上都不言语,只有方灵一人说东道西,今日好不容易有个伴,方灵也是相谈甚欢。不一会,萧翰进来道:“公子,旁边屏山客栈的房间已经安排好了,随时可以入住。”
“好,我们吃完饭就去。”
屏山客栈,紧邻同乐楼,是福州府老牌的一间客栈。据说始建于太祖年间,当然三百年来屡次返修,但原貌始终保持不变,令人大有古色古香之感。
临近午时,我和叶梦鼎谈完事道:“叶先生,我中午要见见福州商人林志雄,他这事应该和福州船舶司有关,你和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是,公子。”
文璋在事先已经通知过叶梦鼎,所以他也是以公子之名相称。
当我们到达时,林志雄一脸焦急之色,在天字一号房内来回踱着方步。
“林老板,数日不见,别来无恙啊。”
“公子,你可来了,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盼来了。”
“林老板莫急,坐下说话,这位是叶先生,其他几位你都见过。”
林志雄和叶梦鼎等人打过招呼忙道:“公子,我和海外签订了味精的契约,第一批味精很正常,但是第二批却被福州船舶司以违禁品之名扣了下来。眼看交期临近,我能不着急吗?”
“林老板,你和福州船舶司有矛盾吗?”
我曾听文天祥说过,类似味精这样的新品,在没有明文规定前,属于可行与不可行之间的物品,其界定权属于各地船舶司,一般而言,纳税后即可,只是税额可多可少,但很少有船舶司会禁止的,除非有着什么恩怨。
“呼延公子,按理说应该不会,我每年进贡给福州船舶司的银两也不在少数,平日里船舶司上上下下我也都打点到位,这种事情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公子来之前,我也托了不少人前去打探,但这次船舶司的口径出乎意料的一致,谁都不敢透露丝毫消息。我思前想后,觉得唯一有可能找茬的就是泉州蒲家。”
“蒲家?何许人也。”
旁边的叶梦鼎问道:“林老板,你说的蒲家是曾经担任过泉州船舶司监的蒲寿庚家族吗?”
“叶先生,正是。”
叶梦鼎介绍道:“说起这蒲寿庚,也算是我朝的一段传奇了。蒲家乃西域色目人,其父辈自两广路移居泉州府,从事以运贩大宗香料为主的海外贸易,三十年前,为鼓励蒲氏的中外贸易活动,当时的朝廷还赐给蒲家“承节郎”的官衔。其父死后,蒲家一度中落,后蒲寿庚,蒲寿晟兄弟继承家业,淳祐十年,蒲寿庚担任了泉州船舶司监,蒲家迅速振兴,再次走向鼎盛。”
林志雄道:“味精在福建路销售后,蒲家找过我好几次,希望我将海外的味精业务转让给他们,我没有答应。我觉得就是因为此事才导致的,那蒲寿庚神通广大,在福建路的官场十分畅通,连福建路陈心书大人也会给其面子,而其兄长蒲寿晟文采出众,善于诗词歌赋,和制置使施大人关系也很密切,所以蒲家完全有能力让福州船舶司扣下我行之货物。”
“蒲家,泉州蒲家?”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了。。
第158章艰难的抉择
第158章艰难的抉择
第158章艰难的抉择
正如叶梦鼎之言,蒲寿庚家族的祖先来自西域。据后世考证,来自阿拉伯的可信性较高。蒲寿庚亦官亦商,是典型的官商合一,凭借手中的权力可以更大规模地开展香料贸易,并可通过各种“合法”手段攫取利益,增加财富。蒲寿庚于宋末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
当然,蒲寿庚在泉州期间,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使得泉州成为当时东方第一大港,而泉州的税收曾经一度占到整个宋朝的十分之一。
宋度宗咸淳末(1271~1274),与其兄蒲寿晟因平海寇有功,累官福建安抚沿海制置使。后又授福建﹑广东招抚使,统领闽﹑广海舶。后因被张世杰“掠蒲氏海船二千艘,没其货物”,于是在宋端宗景炎元年(1277年初)降元,蒲寿庚降元后,尽杀南外宗室和。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1278),蒲寿庚被任命为福建行省中书左丞,同年奉元世祖之命招谕海外,恢复互市,对恢复海外贸易起了一定作用。
因为叛宋仕元,明初还曾明令禁止闽南蒲寿庚后代入仕为官。
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在我对宋末的记忆中,却是丝毫没有。如果按照今天的福布斯排名,蒲寿庚家族不是第一也是第二了。其实力之大,自然不是林志雄所能抗衡的。
叶梦鼎接着说道:“福州船舶司监陈淮南也是陈心书家族中人,如果是施宏生,陈心书两位大人的意思,那陈淮南自然得听了。”
“施宏生,陈心书,这两位可是福建路的要员啊。”
林志雄以为我认识他们,心里一喜,道:“公子莫非认识他们?”
我摇摇头:“一个也不认识。”
林志雄失望道:“如果公子也无办法,那我就只好认输了。”
叶梦鼎突然道:“林老板,你去州府衙门上告过吗?”
“去过啊,可是官府不受理,说这是船舶司的事情,他们管不了。”
叶梦鼎本身就是管理官员的吏部尚书,对于官场辖属自然清楚:“船舶司的上属衙门正是各地州府,怎么说管不了呢?”
“福州知府事一定知道些什么,所以不敢受理。”
“恩,这么听来,如果是浦家所为,倒是事事都能说通,而且动机也很好解释。”
林志雄道:“是啊,呼延公子,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在福建路唯一比我商行更有实力的就是泉州浦家了。”
我想了想道:“林老板,你先回去,这事容我仔细想想,晚上我们在此再议。”
“好吧。”林志雄无奈道,“那我晚上再来,公子,告辞。”
林志雄走后叶梦鼎道:“公子,这事意欲如何处理?”
对于我来讲,这事只是件小事。我可以让商业部即可发文,说味精不在违禁品之列,或者直接叫叶梦鼎传令福建路,让其放行。但此事极有可能牵涉到整个福建路的官僚体系,这就让我不得不小心从事了。
不用仔细调查,我也十分清楚,整个宋朝的官府衙门至少八成以上都存在贪污渎职的现象,有的区域甚至能够高达百分之百。从几次的土地丈量就可以看出,福建路的官网不简单啊,即便如强势的贾似道对此也是毫无办法。
整个宋朝的官员都抱着罚不责众的观点,集体舞弊。宋理宗时期,贾似道掌权,谋私利,贪享乐,朝中一片乌烟瘴气,上行下仿,各路官员也都一样,纷纷中饱私囊。
在贾似道强推公田法后,由于急功近利,管理不当,导致民间百姓对于官府的信任度也是降到了最低点,从失望到了麻木,这也造成了后来蒙古南侵时,大多数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