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
普济寺是普陀山佛教活动中心,一切重大的佛事活动多在此进行,每日进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第二十一章 法雨寺
法雨寺又名后寺,坐落在普陀山白华顶左,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明万历八年(1580年),麻城僧大智(名真融)从西蜀华蓥山来普陀礼佛,见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题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郡守吴安国将其改额海潮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寺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增建殿宇。万历三十四年(1906年)朝廷敕赐“护国镇海禅寺”匾额并《龙藏》一部。后几经兵火,寺院遭毁,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别庵和尚前来住持,再度扩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朝廷赐帑与前寺(普济寺)同时兴修。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御赐“天花法雨”匾额,遂改名“法雨禅寺”。雍正九年(1731年)又进行大规模扩修,从此殿堂楼阁,规模宏伟,雕梁画栋,辉煌瑰丽,遂成东南名刹。
现存殿宇294间,计8800平方米。全寺分列六层台基上,入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前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后依次为观音殿、玉牌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
法雨寺山门前有一段香道,称“玉堂街”。之所以叫“街”,是由于过去香道两旁寺院众多,且山上岩珍石奇,珠玑琳琅,沿途罗陈,宛若街市。这条玉堂街如一条金丝线,将洪筏房、法华洞、仟人井、朝阳洞、悦岭庵、大乘庵、香林庵、雨华庵、杨枝庵、法雨寺等风景点珍珠似地串了起来。沿街而行,还可望千涉金涛的银涛,西赏烟墩,前望象王诸峰的翠霭,一路映山带海,绵延起伏,翠霭银涛。应接不暇。古人颂此路:“竹内鸣泉传飞语,松间群路露金强。山到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此路原为沙路,行走不便。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法雨寺僧人如珂募石彻成石板路如珂字玉堂,后人纪念他筑路功绩,以其字“玉堂”名路。“珠茅秋石见康庄,以字题名变亦不忘。从此脚跟归正路,涛声山色转风光”,诗句中所记的便是这件事。现在这条街已改为公路。
法雨寺占地三万三千多平方米,共有殿宇楼阁厅堂计294间,建筑面积九千三百平方米。在建筑群的布局上,系用依山取势、分群处升的格局,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寺容噗得宏大高远,气象超凡。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写诗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法雨寺寺门不在中轴线上,而在东南角上,建筑为重檐方亭,也不同于一般寺院山门,匾额表蓝底金字,上题“天花华雨”四字。寺门亭西是影壁,原是砖雕三龙壁,上书梵文“唵嘛呢叭”,意即神力不可思议,十年动乱中被毁。1987年,在这里建立了九龙壁一座,宽12米,高9米,厚1米,全部用青石浮雕砌成,群龙飞舞,栩栩如生。
天王殿。重檐歇山,檐间额题“天王殿”,为两座五座石经幢塔。天王殿前古樟厉林,中间甬道两侧竖有旗杆两根,这也有别于山上其他寺院,据说,其一根已变换过七八次,而另一根虽常被香客当作神物,剥皮作药,但仍名巍然高耸,故有“后寺活旗杆”之美称。
玉佛殿。东西有钟楼和鼓楼,重檐歇山式建筑。月台上有古柏一株,苍老劲健,西侧植罗汉松一株,围粗3米多,颇为罕见。玉佛殿原供有清光绪八年(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礼佛,途经缅甸时请得的玉释迦牟尼佛像一尊,像高2米,玉色皎洁,雕琢极工。十年动乱中被毁,现在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
九龙殿。又称“圆通殿”,为法雨寺主殿。殿前有古树十馀株,其中有两棵银杏高入云天,树围粗约三抱。东侧的龙凤柏蟠屈如虬螭,形奇状怪。殿台前三面石栏板上分刻二十四行孝图,取自元郭居敬编辑的古今二十四孝子故事。孝梯本是儒教内容,在这里儒为佛用。大殿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赐“法雨禅寺”额时,批准法雨寺住持性统的奏请,仿明故宫九龙殿盖成,为目前国内寺院建筑上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殿。殿高22米,重檐歇山,黄琉璃顶,斗拱承托。殿内八根金柱的柱础是精致的雕龙砖。藻井是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的,一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立体图案。正中供奉毗庐观音像。
方丈院为全寺最高处,二层檐楼房一排共27间,分隔为五个院。中间七间过去为印光法师方丈室,后改为纪念室。印光法师(1853…1941),俗名赵绍严,清咸丰三年(1853年)生于陕西。21岁在终南山莲花洞出家,后赴北京红螺山资福寺。光绪十九年(1893年),印光随普陀山法寸禅寺赴北京请藏经的僧人化闻来普陀山,遂在法雨寺研究佛经,长达四十余年。来山向他问道的人络绎不绝,有数万人在他的影响下皈依佛教。1930年,印光在苏州灵岩山寺净土道场,弘扬净土法门。1941年圆寂,僧众推他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后人在普陀山法雨寺将其方丈室辟为纪念堂,以纪念这位高僧。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二十二章 佛顶山巅慧济寺
慧济寺在佛顶山(又称白华顶、菩萨顶)右上方,1983年,校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寺最早时仅石亭,中供佛像。明时僧人慧圆,创建慧济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1783年)僧人能积扩庵为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僧人德化请得《大藏经》,又经僧人文正大力建造,遂成巨刹,与普济、法雨共称普陀山三大禅寺。
由法雨寺到慧济寺需经一石级小道,人称香云路,全程有石级1088层,约2华里。此路原为樵蹊,细盘如羊肠。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慧济寺住持文正,东监院庆禅募资砌石而成,路旁又设铁栏杆,为游人上山提供方便。一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沁人心脾。路西的青玉涧,自山巅至山麓,一带飘流,淙淙汨汨之声,时有所闻。清人裘琏有诗云:“一涧泠泠彻底清,镜人心影得嘉名,谁言观海难为水,雨后飞泉十丈赢。”香云路不到三分之一处,路西光熙峰下有石似熊,翘首北望,憨态可调,近人称之为“白熊望月”。中途的香云事,呈长方形,建于路中,下有两涧穿行而过。亭侧建有茅蓬及眺廊,游人和香客常在此驻足小憩。
过香云亭向前,在陡坡转弯处,有一略呈方形的巨岩,矗立路侧,垂面上镌数尺见方的四个大字:“海天佛国”。字为明朝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相传当年侯继高驻山抗倭,佯装上佛顶山上礼佛,鸣锣开道,引寇入山,一举而歼之。此字即为当时所书。“海天佛国”石上又叠一石,状如倾斜之钟,高插青冥。石上有摹崖题款“云扶石”三字。相传1962年,郭沫若游山,至佛顶山,信口而出“佛顶山顶佛”,并向同行者征下联。
郭的秘书出“天一阁一天”顶对,郭不以为佳,一姓郭的当地社队干部出“云扶石扶云”以对,郭沫若颇为赞赏,传为佳话。云扶石上有一小潭,如碗若钵,承受天露,日积月累,清冽不腐。
海天佛国石周围,多老杆矮松,虬枝横卧。普陀山上的参松怪石很多,除云扶石外,另还有两石较为著名。一为磬陀石,一为二龟听法石。合称普陀三奇石。磬陀石在梅福禅院西,由上下两巨石相垒而成,上石上广下锐,高近3米,宽近7米,呈菱形,体积约43立方米,重约400余吨,顶巅平坦,可容30人左右。攀梯而上,以观沧海,视野豁达。下石周广20余米,将上石托往。两石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无着处。旧传曾有人牵细线横割而过,以后试者,都未成功。磬陀石险如滚卵,却安稳如磬,亿载未动,万劫不摇,为普陀胜景之绝。清人曾有诗称:“上承一石状如菱,坐有百余人可受。底平一线曾不连,黠者隙处支碎音氐”,“洛迦二百里,巨石不数,磐陀独标异”。石上题有“磐陀石”、“金刚宝石”、“天下第一石”、“通灵”等字样。相传曹雪芹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的原形就源于此。每逢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景色尤为壮观。“磐陀夕照”成为普陀十二景之一。二龟听法石,位于观音洞北,上龟回首引颈同伴,似嗔似恋,下龟昂首奋力,缘石而上。传说是龙王两龟相,听观音说法不肯离去,被菩萨定化成这般模样。也有人说两龟为一雄一雌,因未断尘缘,沿路眉来眼去,顾盼传情,被罚作石,给修行不诚者作戒。
走完香云路,踏上一条间嵌莲花雕刻的石板路,路旁林荫夹道,七步一荷,引香客入三摩地,匠心别具。全寺占地面积20余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大悲阁、藏经楼、钟楼等组成,布局不规则,颇具江南园林特色。该寺山门简朴,上书“慧济禅寺”。天王殿三间依山建筑。与普陀山其它寺院不同,主殿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像,两边侍立得意弟子阿难与迦叶。大殿两厢各塑有10尊塑像,是佛教传说中的“二十诸天”,后两侧供观音及千手观音木雕像。大雄宝殿屋顶全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琉璃瓦盖成,在阳光下映出万道彩红,形成“佛光普照”的绮丽景观。寺内现存御印三枚,其中御赐金印一枚(原物已交国家收藏,现为仿制品),上刻“敕建南海普陀名山观音宝印”,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制;嘉庆元年(1796年),赐翠玉印一枚,印文是“南海普陀佛顶观音大士宝印”;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赐普陀禅寺钢印一枚,印文为“敕建南海普陀禅寺观音宝印。”
慧济寺后门左侧有一树,即是普陀山三宝之一的“普陀鹅耳枥”。该树从地表处分两杈并列长出,在一丈多高处又分两权,往上再有规律地一分为二,故又称“夫妻树”。这棵树是200多年前由缅甸僧人来普陀山朝拜时携来,目前为世界稀有。1930年中国植物学家钟观光来山进行植物调查时发现,1932年经植物学家郑万均鉴定,认为是一新树种,定名为“普陀鹅耳枥”,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游佛顶山者大都要去观赏一下她的芳姿,以饱眼福。该树因种种原因,极难繁殖。据悉现在已插枝成功。另有被誉为“佛光树”的新姜子木,也是稀有树种,好似一个报春的使者,每当春天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大士圣诞之日,它的嫩梢枝叶就披上金黄色的绒毛,在阳光里熠熠闪光,为佛国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引得善男信女叹为观止。
佛顶山是普陀山的最高处,登上此处,晴天四望,远山近礁,环列奔趋。遇山雨欲来,则白雾围绕山腰,渐至混濛,这时,云扶石如青帆一片,出没云涛,充满诗意。“华顶云涛”为普陀十二景之一,人们为要充分领赂普陀山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