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建筑-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四百论、百字论等流传下来,都是中观派的重要作品。
  他们师徒俩都没来过中国,但他们的《中论》,《十二门论》和《百记》被南北朝时著名来华的龟兹高僧鸠摩罗什,将此三部经书译汉文,于是他们俩人成为中土佛教的禅宗西天第十四和第十五世祖师,此三部「论」,则成为三论宗的理论依据。
  提婆是龙树菩萨的大弟子。提婆为梵语音译,意译为“天”或“圣天”。提婆事迹主要见于鸠摩罗什为他所作传记,玄奘《西域记》也有记载。他是狮子国人,为婆罗门种姓。龙树在南?萨罗国弘法时,他听说后便前往与之辨证,几番论辨后被龙树理论折服,便皈依了龙树。此后他积极协助龙树弘扬大重中观思想,还多次代龙树与外道斗法。如他曾代龙树去摩揭陀国的波吒厘子城,战胜了该诚国王支持的外道,重新树立了佛教的威德。一次他在朱木那河与恒河汇流处的钵罗耶伽国(阿拉哈巴德)与婆罗门外道展开的辨论在印度佛教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次论争中,他以“天”是“我”,“我”是“汝”,“汝”是“狗”的观点,说明追乐求实,实不可得的空观道理。基于这一理论,他坚决反对婆罗门教的偶像崇拜,主张“以威灵感人,智德伏物”。由于提婆积极反对婆罗门教外道,他后来被婆罗门弟子杀害,他的佛学著作有《百论》和《十二门论》等。提婆的形象没有特别之处,头戴班智达帽,身着印度式袈裟,双手结印。
  提婆,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大乘中观派的理论奠基人之一。龙树弟子。也称迦那提婆(意为一眼提婆),意译“圣天”。生于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据传他原是一个王子,后舍弃王位出家,学婆罗门学说,学识渊博,富有才辩。因久仰龙树的名声,特从师子国到萨罗去求论义,拜龙树为师。他曾到过中印、北印等地,并先后在珠利耶国和钵罗耶伽国定居。在波厘(华氏城旧都)曾和佛教及佛教以外的各派哲学家进行激烈的辩论。尽管他的学说曾使一些异教徒折服,但最后仍为异教徒折服,但最后仍为异教徒所杀。其传略有汉译《提婆菩萨传》和《传法藏因缘传》,《大唐西域记》卷八亦有所记载。
  提婆进一步发挥了龙树中观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和人对它们的认识都是相对的观念,不过是由于人被无明所覆盖而主观臆造的一种假名;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名称虽然不同,但就它们的实相而言,是没有差别的,一切都是空。有为法空,无为法亦空,诸法空不可得。但他并非只是消极地解释龙树的空观,百是进一步提出了“破想”的正观。所谓“破想”,不单是破除主观的想象能力,而且也是从根本上破除客观上的存在,即破境,认为只有破境,才能破识,证得空见。
  他还对龙树的二谛说提出了“真假”的问题。他认为“诸世间可说,皆是假非真;离世俗名言,乃是真非假”。指出,以思维语言了解的法才是真有。意即法若是可说的,那末一定是假非真;如果是真的,定不可说。因此,为了使人了解真谛,必须从假有的俗谛入手,然后离开假有,才能进入第一义谛(真谛),这就比龙树不偏于俗,不偏于真的中道说,更加前进了一步。在批驳印度其他学派方面,也发展了龙树的学说。他的论证原则是用“空”来破斥异论。主张一破到义,“破而不立”,认为如果立了自宗,就会给人留下反驳的余地,因此,他在破一切过时,首先声明,自己的武器也是“空”。在破斥方法上,则采用三分法:破有、破无、破亦有亦无。不同于龙树的破有、破无而得中道的二分法。
  提婆的翻译,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在长安、洛阳所译所校的为《阿毗昙八犍度论》(唐译作《阿毗达摩发智论》)。后期先在庐山译出《阿毗昙心》及《三法度》两论。后在建康又译校了《中》、《增一》两种阿含。另据《历代三宝记》所载。他还译有《教授比丘尼法》一卷,已经失传。总计他所译校的经论,共六部,一百四十八卷。参加他的译事的,最初有竺佛念,次有法和、僧伽罗叉和道慈等。佛念、凉州人,少好游方,通华梵音义,苻、姚两代西僧来华弘化,大都由他传译。提婆初翻《八犍度论》,即由他传译,慧力和僧茂笔受。法和是道安的同学,同时又是继道安尽力帮助译经的人,提婆所译《八犍度论》的整理改定,都得他的帮助。提婆后在建康译校《中》、《增》两阿含时,由罽宾沙门僧伽罗叉宣读梵本,道慈笔受。
  提婆生于说一切有部的根据地罽宾,他所传习的,主要是有部之学,但非有部的正统。提婆出家后曾远道去各地参学,以故他所习的并不囿于罽宾的传统。他专精的是《阿毗昙心论》,而经常诵习的是《三法度论》。《心论》的作者法胜,相传是缚瑀国人,其地或即缚羯国,远在罽宾之西北;本论对于《发智》旧说颇有重加组织之处,其中的一些立义还与譬喻师之说相通,这些在正统的婆沙师看来,是属于外国师之说的。又《三法度论》的作者是世贤,其说即为后来犊子部贤胄派所宗。从这些都可说明提婆所传之学不限于正统的有部。但在当时诸译师中,提婆仍不失为弘传有部毗昙的一大家。他不但传译毗昙,而且善于讲解。他先在长安、洛阳,虽曾译讲过毗昙,以时值变乱,又因译文未善,故收效不多。后南至庐山,应慧远之请,译出他所专精的两部论书,复经慧远推重提倡,在庐山的诸名僧都相从研习,于是他所传之学遂风靡一时,公认为头一个来中土弘传毗昙的学者。他所译的《三法度论》,还介绍了犊子部胜义我虽执受五蕴而有解脱可能之说,对于慧远一系的主张和实践,起了很大的启发作用。其后他又在建康讲《阿毗昙心论》,遂开南地毗昙学的端绪。至于《中》、《增》两阿含,为有部四阿含最初传来的完本,都由提婆加以正确的译订,这也是中国译经史上值得记载的。


第七十一章  无着
  在公元四世纪左右,小乘佛法极为兴盛,大乘佛法却显现普遍衰落的情况。在这时候,有一位信仰大乘佛法的女人,不忍见大乘佛法衰落,便在心中不断迫切地向诸佛祈求:「但愿我能生下两个儿子,由他们来弘扬大乘佛法!」。后来,女人相继与一个国王及一个婆罗门分别诞下了兄弟二人,均名「天亲」。兄后改名为「无着」(Asanga),弟则称为「天亲」或「世亲」(Vasubandhu,古汉译为「婆薮盘豆」),均为北印度犍陀国人,后均在有部(小乘派别之一)出家为比丘,在出家后不久二人便分开学道去了。
  无着天资独厚,具有甚深夙慧,凡所修学经论,过目即能理解。后湷修禅定,而得离欲,曾反复思维空义,总不能深解辩析,恨不得要自杀。有一位宾头庐阿罗汉,闻知此事,特来找他,给他说小乘空观,他依教修观,便得深入。
  无着虽学得了小乘空观,但是还不满意,因为还有不少疑团,仍未得到圆满解答。于是他便入关修持,祈愿能得见弥勒大士。
  无着刻苦精进地修持及祈愿,不经不觉过了六年,眼见自己不但未得见弥勒,甚至连最小的吉祥梦兆也未得遇,无着便生了一念:「要得见大一是没可能的事,我还是放弃吧!」,于是便破关下山了,在下山路上,无着见到一个人在磨铁杵,无着便问他在干甚么,那人回答:「我要把铁杵磨成一支针。」。无着心忖:「这个人对如斯无聊的事况且如此认真及有耐性,为甚么我连对最有意义的佛法修持却如此缺乏耐性呢?」,所以他又回到山上的关中重新投入艰苦的修持。可是,在跟着下来的又三年,无着仍未得到任何成绩,他便又生起了一念:「我何必浪费时间呢?见佛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又再破关下山去了。这一次,他碰到一个正在以羽毛刷拭一块巨石的人。无着问那人在干甚么,那人回答:「这大石把阳光挡住了,我正在把它磨小,令阳光可以照到我的房中。」。无着心想:「这个人对如斯可笑的事况且不屈不挠,我却口此不济,只小小的挫折便退心了!!」,他便心存羞愧地又一次回到山上的关房。
  这样地又过了三年,无着仍然未得见弥勒化现,最后他又再一次退心了,又再离开了关房。在下山的路上,无着见到一只垂死的老狗,狗的身体已经开始腐烂,伤口布满了发出恶臭的蛆虫。疲哦哉庵还飞鹆吮模阌勺约荷砩细钕乱豢槿飧烦裕钟压飞砩丝谏系闹诙嗲娉ァN拮判南耄骸刚庑┑纳硖迨执嗳酰绻乙晕业拇质种溉ヒ贫癄牵隙ɑ岚褷桥恕!梗运阆胍陨嗤非崆岚亚骟缕穑侔褷欠派庑┣媸翟谔膳铝耍拮胖缓霉蛳卤掌鹧劬Γ┥硪陨囿鲁妗T诟┫氯ナ保拮湃锤械缴嗤放龅降孛妫阏趴劬Γ杖环⑾织H狗已不见了,庄严的弥勒大士却正站在他前面。无着在激动之余,问大士说:「我一心地祈请大士向我示现,历经十二载,为何大士总不示现?」,大士答:「从你入关祈请的第一天起,我便时时刻刻在你身边,但你因为业障之力,总不能见到我。在十二年间,你精进地修持,所以净化之业障,再因为你刚才的能大悲心,便破除了一切业障,得见佛身!」。见到了弥勒大士,无着便虚心求教。弥勒甚是欢喜,便把他带到兜率净土中,为他讲解大乘宝观及〈慈氏五论〉等,这使他如拨云见日,许多疑点尽释了。从此,他就根据弥勒大士的教导,专修大乘空观,遇到自己不可解时,便上升到兜率净土,向大士顶礼请教。弥勒一一为他开示,还给他详细说大乘经义。他随听悟,把大乘经论基本上通达了,就正式开始宣讲大乘。
  可是有不少人不相信他,认为是他胡编自造的。他感到自己的威信不够,发愿要让人家深信不疑,就再牛到兜率内院,力恳大士下界宣讲。弥勒为了开导众生,立即同意了。自此,每到黄昏过后天空黑下来时,只见天上大放光明,弥勒脚踏五彩莲华,冉冉而下。大士来到说法堂上,每夜开讲《十七地经》。连续讲了四个多月,没有中断,奇怪的是只有无着可以接近大士,其它人只能听到大士的声音,偶而也可见到一下大士慈容。晚上由大士开讲,白天则有无着再为大家解释不明白的地方,数月之后,终于使广大佛教信徒接受了大乘学说。
  无着大师以后又进一步修习「日光三摩地」,经刻苦地修学,终于得到了胜果。自此,凡过去不能了悟的,皆能通达,凡所见所闻所阅的经典,悉能永记不忘。对当年释迦佛所说的《华严经》等诸部大乘经,尚有未彻底明了的,经弥勒在兜率内院一一再为他解说,使他完全了解,并能记忆受持。他在本国造了一个大讲堂,专门为众宣讲一切大乘经义。


第七十二章  世亲
  世亲(Vasubandhu约4或5世纪)
  中印度佛教哲学家。一译天宗。音译“婆薮槃豆”。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理论体系建立者之一。无著之弟。出生于北印度犍陀罗国的布路沙城(意译丈夫城)。属婆罗门种姓。初习小乘,在说一切有部出家,曾去迦湿弥罗国精研该部教理4年。后回布路沙城,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