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启超、马叙伦、蔡元培等先后任北京图书馆馆长。
这些专家和领导干部学贯中西,通晓古今,极具自信。他们在招标以前,已经定好了入选的标准,即既是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又要与周边的建筑相协调。他们不是建筑工程师和规划设计师,但又比他们站得更高。
今天,一些人把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和抛弃,这是毫无道理的。须知,京师图书馆在开馆之初,为充实馆藏,鲁迅做了大量工作,征取各省区新修的志书,征求各种著名碑碣石刻拓本,《永乐大典》(残本)和文津阁《四库全书》,也是鲁迅据理力争,移藏京师图书馆的。连接北海大桥的街道本无名,因馆内藏有文津阁的《四库全书》而得名文津街。
每天上下班,进出中南海北门,望见文津街北京图书馆,想起那些学者和大师,总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图片2-05
在产生不出大师的年代,请一些洋大师来也好。
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与人民大会堂毗邻,在中南海东南方向,有一个空置了多年的大坑。现在,这块宝地上,渐渐凸现起了白色巨蛋形的建筑,即被外国记者称为“北京脸盘”的国家大剧院。
围绕着国家大剧院的争论,几年来一直没有停止。
不说其造价极其昂贵。国家大剧院的风格与周边的天安门、故宫、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前门、中南海新华门等经典建筑很不协调和谐,这是肯定无疑的。
不想陷入争论。问题不单单是国家大剧院风格的本身。昂贵、豪华、强烈的视觉冲击、发挥到极致的现代技术,即使在西洋,也是绝无仅有的超现实建筑——问题的本质是,能否担当和承载中国戏剧文化!
虽然邈远,但不该忘却。
中国戏剧文化有哪些组成,其千年不绝流动着的是什么?
作为一种文化,中国戏剧、或者说戏曲有着完整概念和丰富的内涵。其萌芽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歌舞与宗教祭祀活动。表演歌舞的场地从来就是戏剧文化的组成部分。《诗经·陈风·宛丘》中有“坎击其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有专家考证,“宛丘”即“碗丘”,中间低四周高的碗状小山,当时人们已利用地形修建了歌舞表演的场地,演员手执羽毛在露天舞台上进行长年不间断的演出。——中国古代剧场与古希腊的剧场很相似。
考古发现,中国古代剧场也有多种形式,如高台式的祭坛,从良渚文化、瑶山到内蒙古赤峰都有发现。
大抵到了唐代,戏剧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了。唐代不少皇帝都是戏曲爱好者。像唐太宗、唐玄宗都是戏曲的“粉丝”。《资治通鉴》记载,明皇“自教法曲于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又使宫中使习之,又选伎女置宜春院。”梨园和宜春院是李隆基经常亲临的排演场,在这些表演场所中,主要是乐舞,而不是杂技。在这梨花如雪的地方,最高统治者成了导演和艺术指导。——再后来,梨园就成了戏曲艺术的代名词,艺人们成了“梨园弟子”。
古代演出场所,根据不同的“剧种”、听众和观众,分成了歌场、戏场、变场和道场——后两种与佛教、道教的说经和音乐有关。
如果全面考证,需要写一本书才能说明白。
比如戏场,为了遮几避雨,上面搭棚的,称为乐棚;室内戏台即为“舞筵”。此外,唐代诗文中还有歌台、舞台、砌台等。
唐敦煌壁画“净土变”中,就有筑于水池之中,四周有矮栏杆,中间铺有华美地毯的水中舞台——可见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勒的设计,“被水环绕着的巨大蛋壳”也其本质来说,一千多年前中国早已有之,并没有太多的创意。
我国的戏剧文化及其舞榭歌台,包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随着中国戏曲的发展和成熟,从市井勾栏、草台戏楼,到宫廷到都市中的剧场,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戏楼遍布全国各地,成了人民群众生活和戏剧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主要有神庙戏楼、宗祠戏楼、宫廷戏楼、私宅府邸戏楼、会馆戏楼、茶园酒馆戏楼等几个大类。北方与江南有异、乡间与都市不同。正是在这些不同的戏楼上,绽放了京剧、越剧、豫剧、昆曲、川剧、粤剧、黄梅戏等等奇葩,姹紫嫣红。
可以说,没有“台”就没有戏。戏楼在中国的建筑史中,写下了极其重要的灿烂的篇章。
光是戏台的建筑形式、布局间构、藻井雕饰、无论豪华宏大,或者质朴实用,都极尽工巧、科学合理。在不同的戏楼上演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梅兰芳记述了在漱芳斋戏台演出时的感受:“重华宫这个戏台虽然在院子里,可非常聚音,台项上有天井,台板下有一大口井,是重檐的台。”
中国文化有极大的包容和消化吸收能力。
即使与中国传统戏曲毫不相干西洋歌剧、芭蕾舞剧等,进入中国也再简单地只演出几个西方的古典名作。而是很快地适应了中国这块土壤,与本土文化结合,产生出《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以及近年来震动海外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等有东方色彩的佳作。它们默默地指示着一种途径。
一百多年来,中国一再沉入了黑暗与血泪。一穷二白,民族复兴之路也极其艰难。在节俭、实用的前提下,中国的戏楼、戏台,脱变成了简单化的剧场、剧院,和大会堂、大礼堂。衰落不等于消亡,更不能表明它没有任何现代价值。
但这一切似乎都不值一顾。
现在,钱是有了。但自信仍然不足。于是请来了一位手握利剑的洋建筑师,他咄咄逼人地扬言:“对付一个古老文化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它逼到危机的边缘。”
与到这里,记起了2007年4月外国媒体曾经广泛报道、引起国际上关注的北京“最古老的戏楼”广和楼被拆除一事——
“上周,甚至连中国媒体也齐声惋惜的京剧之家将被夷为平地。广和戏园坐落于前门,在那里,曾经有大片庙宇、药商和贵族庭院拥挤在紫禁城周围。老北京在战争和革命中幸存下来,但推土机和开发商捣毁了大片老城。广和戏园的拆除令人有点震惊。在这里,京剧大师梅兰芳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正是梅兰芳的影响力吸引了官方媒体的注意,上周报道这座建筑将被推翻,并代之以一些适合百老汇演出的剧场。媒体叹息该剧院被无情的推土机碾碎,并感慨又一个文化瑰宝的灭亡。拆除广和戏园的官方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官方称这座建筑早在2000年就被宣布为危楼。事实上,根据匿名的中国建筑师和专家的意见,不仅没有必要推倒它,而且有关部门还有修复它有专门知识和资金。”(迈克尔谢里登:《老北京在推土机前失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7年4月29日)
英国《独立报》在发表题为《北京转向百老汇最古老的戏园落幕》的报道中说:“北京最古老的戏园京剧戏园将迎来唱洋美声的胖女士。广和楼的京剧舞台在中国不可阻挡的前进步伐中落下帷幕。由于中国迷上了百老汇,这座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的茶楼成了牺牲品。一个多世纪前,当时年仅10岁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广和戏园开始了他的京剧生涯。广和戏园也因此闻名。他那时在一出名为《长生殿鹊桥密誓》的戏中演出织女,他饰演旦角的能力使其成名。对19世纪全盛时期的广和楼的写生画描绘出一个华丽的舞台,舞台三面都摆放着桌椅,客人可以边喝茶边看戏。北京市文化局文化设施建设处官员说:我们想造一个像美国百老汇一样的现代化专业剧场,有固定剧目常年演出,而且能够承办高端演出。”
与广和戏园被拆的同年六月,我在英国伦敦一个古老剧场里观看了未到中国,即被国内热炒的《妈妈咪呀》。在观众的呼喊的声浪中,我一再想起了被拆毁广和戏楼,怎么也融不进剧场的热烈中。妈妈咪呀,翻译通俗一点,就是“啊呀我的妈呀!”
散场后,我默默地走在异国的街头。在回想中国戏剧发展脉络、戏台、戏园变化——我们怎么能够自信地面对戏剧文化发展的今天和明天。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大剧院难道不应该有民族风格与中国气派吗?
上世纪50年代,北京评过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民族文化宫、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等,留存至今。其中有的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结合,有的完全按俄国四五十年代的潮流建造的,也大都有板有眼。
80年代,北京又一次评十大建筑,北京图书馆新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等入选。不到20年,有的默默无闻,有的已经被淘汰出局了,如“中央电视台彩色电视中心”,寒怆得不忍再睹。而现在请外国人设计新的中央电视台大楼,又已经动工了。
90年代,北京再次评出了十大建筑。如中央广播电视塔、北京新世界中心、恒基中心、新东安市场、北京国际金融大厦等等。在这十大建筑中,有四家是外商投资。十大建筑的影响也已经式微。几乎没有在北京居民中留下什么记忆。
2006年早春,乍暖还寒。这次倒是外国人直接评选中国的“十大建筑”了。
美国的《商业周刊》评出了“中国十大建筑奇迹”。奇迹,首先在于奇,千奇百怪,已不是建筑形式的初衷。这个“奇迹”,把法国人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巨蛋)、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荷兰建筑师库哈斯设计的新中央电视台新大楼(裤子)、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12位亚洲建筑师设计建造的长城下的公社、上海金融中心大厦、北京当代MOMA等,统统入选。对此,有的人相当兴奋,有的人不以为然。
21世纪的北京乃至中国,正在成为某些外国设计师标新立异,甚至是“标新立怪”的试验场,是喜还是忧?
外国的商业刊物评出了“中国新建筑奇迹”,人们有理由问,除了跨海大桥等外,经过岁月的淘洗,靠外表“标新立异”夺人眼球的,几十年后还能留下多少?
二、回望长安街上的风景:绿岛、双塔与牌楼
一些历史的风景正在人们的淡漠中远去——
如果我们驱车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过了中南海新华门。橙红的夕阳照临,远远地,正前方街心出现了绿岛,和碧树环抱着笔直耸立着的双塔。汽车从塔下划一个弧线绕过,这时传来风铃清脆的声响,那是一个怎样怡人的景象,心身与视觉的疲劳,会顿时消除。
——毫无疑问,这绿岛与双塔将和天安门、金水桥一起,将成为长安街上经典的风景。长安街上有过双塔?
是的。西长安街路南侧曾有大庆寿寺,亦称双塔寺,创建于金代。原址位于今天电报大楼对过,音乐厅之西北。双塔寺元代最为兴盛。当时主持该寺的是高僧海云大师。海云法师名印简,俗姓宋,山西宁远人。海云受到元朝统治者的礼遇,大庆寿寺也因此擢居天下禅林之首,掌全国释教。双塔寺地本宏敞,殿宇参差,元代至明清,薪火相传,颇负盛名,诗人有“金碧楼台护紫霞”之句。图片2-07
双塔寺中原有《大蒙古国燕京大庆寿寺西堂海云大师碑》一通,为著名学者王万庆撰,立于1255年,当时海云法师还在世。此碑铭文与书法向为金石学家所重。这两塔高低不同,都是八角密檐砖塔,一为9层,而另一塔稍低,为7层,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