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理想年代-第6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大家揣摸着这李想的话。

这是一份极为重要的和平文件,实际上是北洋与国民党开展和谈的基础性文件。

这一文件与李想赴京之前武汉所有公开发表的文件相比,作出了许多明显的让步。而其中最主要的让步是,李想不但放弃了要求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整个方案有两大特点:一是政治上坚持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二是作出了巨大的让步。

只是在军队和鄂区问题上,李想开价较高,但并未脱离实际去漫天要价。之所以开价较高,是为了尽可能地保存李想在革命中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为同袁世凯讨价还价留有一定余地。

为什么李想作了如此大的让步呢?固然由于北洋是国内第一大军政势力,又处在执政地位,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比武汉要强大得多,李想必须承认这一基本事实。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李想向往和平和对于和谈具有很大的诚意。

当然,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为了国民党自身的利益以及人民的根本利益计,李想、汤化龙等在这九条意见中也堂堂正正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承认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和军队;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平等地位;停止一切武装冲突;迅速结束党治,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和党派平等合作等。

总之,这一方案将在整个北京谈判中的影响不可估量,它使李想、汤化龙始终在和谈中处于主导地位。

历史进至一战这个路口,随着北京南北之间最高级别的谈判的实现,给予了袁世凯再好不过的机会,只要其放弃旧有的封建专制主义,一改以往的错误政策,顺应新的历史潮流,采纳李想的正确意见,不仅中国的和平统一有望真正实现,他本人也可能成为各党各派和国内民众所共同的领袖。其何去何从,李想等人拭目以待。

在这次的交谈中,李想一直谈到夜深仍不肯休息。当汤约宛等劝李想休息时,他却说道:“不要紧,不要紧,我房里有多的被头呢,就摆地铺吧,谈下去!谈下去!”

李想这种忘我工作的风范,使大家十分感动。

遍访北洋政军各界显要也是李想的一项重要活动。

为此,国民党内许多人自然感到难以理解。他们抱怨说,这样的反革命专家,有什么好见的呢?可李想的看法却不同,他耐心地解释说道:“不错,这些人是反革命的。但我到北京来还不是跟反动头子袁世凯谈判吗?北京现在是北洋反动派当权,要解决问题,光找梁启超这些民主人士不行,他们是赞同与我们合作的,但他们不掌权。”

李想的政治眼光确实远大。尽管同段祺瑞这样的反革命强硬派会面,免不了唇枪舌战一番,但李想准备十分充分。

在段祺瑞的家里,寒暄之后,段祺瑞便流露出一种傲慢的神气。他对李想说道:“李大帅亲自到京来,我们很欢迎。不过,谈判要成功,关键在于国民党要放弃孙大炮的思想观念,放弃一党的武力和政权,与政府共图新中国之建设。不然,政府即使想和,也没有办法。”

李想却满不在乎,面带微笑地接过段祺瑞的话题:“段将军差矣!和平不是国民党一家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辛亥革命时期,南北之间就有了第一次的合作,你我都是过来的人,都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很顺利的逼清帝退位,免除内战分裂之苦果。后来呢,若不是袁大总统一脚将国民党踢开,怎会有二次革命的内战发生?”

说到这里,见段祺瑞沉默不语,李想略略提高了声调,继续说道:“二次革命的内战,结果又怎么样呢?国民党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发展壮大了。而北洋军‘剿匪’的结果,险些招致财政破产,这一教训难道还不发人深省吗?”

李想越说越起劲,用词也愈加尖锐:“你们说我们争地盘,争军队,要知道,都是你们‘剿匪’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封他为弼马温,孙悟空不服气,自己认定是齐天大圣。可你们却连弼马温也不给我们,我们只好扛枪上山了!看起来,逼和打都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和的好。”

这一席话,软中带硬,人情人理,使段祺瑞窘迫异常,无言以对。他只好连连点头:“对!对!还是和的好!兄弟愿为这次和谈尽心效力。”

段祺瑞的反国民党政治观点是极端顽固的,但面对李想既不屈从,又不挑衅的谈论,无言可以对答,只得找句“好话”结束争论算了。

此后,李想由北京返往武汉,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曾说过:“有许多人说皖系破坏谈判,我看很多皖系人物包括段祺瑞在内是动摇的。”

无论李想以上对段祺瑞的判断是否正确,有一点可以肯定,李想对北洋进行统战工作的决心是很大的,不论你对中共的政治态度如何,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开展工作。

不料,这次拜访归来时,正巧与袁世凯狭路相逢。

一见面,袁世凯很客气地问道:“李帅到哪里去了?”

李想也很坦率地告诉他:“刚去看了段祺瑞。”

袁世凯听罢一怔。看得出,他很愕然,也不大高兴。不过,他没有流露出来,只是干笑着连声说道:“好,见见好,见见好!”

在北京,有人指责李想说道,你们国民党“不要另起炉灶”。李想针锋相对地对答:“不要另起炉灶的话我很赞成,但是袁世凯得要管饭,他不管我们的饭,我们不另起炉灶怎么办?”

李想在北京同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中,一是交流了政治见解;二是介绍了国民党的主张;三是了解到了大后方以及国外的实际情况。在此后回武汉时所作的《关于北京谈判》的报告中,他谈到了这方面的感受。李想说:我这次来北京,就深深地感到广大人民热烈地支持我们。他们不满意北洋政府,把希望寄托在我们方面。我又看到许多外国人,其中也有美国人,对我们很热情。……我们在全国、全世界有很多朋友,我们不是孤立的。

总之,李想亲赴北京的谈判,对于一战初期中国社会起到了极大的政治震撼力和影响力,其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斗争手段和经济手段所难以达到的。

第六百三十一章 影响(二)

李想亲自出马,约“太子爷”袁克定到湖广会馆商谈。

袁克定还是头一次到湖广会馆,才进胡同,就看到几个国民革命军士兵在打扫胡同的落叶,又看到门口站的国民革命军像标枪一样,身上彪悍的味道比大总统精挑细选的侍卫还有彪悍,随一个金鹰卫的身后踏着卵石甬道迤逦进来,见里边正房雕甍插天,飞檐突兀十分壮观,室内却并不侈华,中央大炕下图书琳琅,琴剑瓶炉枕簟屏帷。

自从进湖广会馆所在的这条胡同开始,处处井井有条纤尘不染。袁克定心下暗自掂掇,人说国民革命军最讲纪律,果然收拾得齐整,纪律严明的变态。

因见李想和段祺瑞正专心致志地对弈,便示意宋缺不要说话,只站在一旁观战。

这盘棋已经弈至中盘,段祺瑞是北洋里出名的臭棋篓子,偏偏又嗜好下棋。李想也是一手屎棋,不过看起来比段祺瑞要好一点,段祺瑞的棋已经落了下风,他一手抓着棋子沉吟,笑道:“李大帅,看来你是一步也不肯让我了……”

李想也笑道:“该让的事就让,不该让的让了,就是瞧不起人。”

说着,一抬头看见袁克定,不禁吃了一惊:“呀,大公子几时来了?”

段祺瑞便也站起身来,趁机乱了局见礼安座。

李想亲自捧了两杯茶奉给袁克定和段祺瑞,说道:“不知大总统对和谈有什么原则意见?”

“还不就是那几点,”袁克定不禁一呆,笑道:“我来就是想听听李大帅的意见。”

李想也不客气,对谈判提出了八点原则意见:(一)在南北之间的谈判对话有结果时,应召开有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会议;(二)在国民大会问题上,如北洋坚持旧代表有效,国民党将不能与北洋成立协议;(三)应给人民以一般民主国家人民在平时所享有之自由,现行法令当依此原则予以废止或修正;(四)应予各党派以合法地位;(五)应释放一切政治犯,并列人共同声明中;(六)应承认鄂区及一切收复区内的民选政权;(七)国民革命军队须改编为48个师,并在武汉成立行营和政治委员会,由国民党将领主持,负责指挥冀、察等地方之军队;(八)恢复临时约法。

李想的上述8点原则性意见与其之前所拟定的11条意见的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实际上是国民党将提出的和谈方案的主要内容,预先向北洋袁世凯方面作一通报。

袁克定听了,呆着脸沉思良久,方冷笑道:“我会转告父亲。”

晚上,袁世凯在大总统府举行晚宴。

宴毕,袁世凯与李想就鄂区国民党领导下的军队编组数目和驻地、鄂区、政治会议、国民大会代表等问题举行了第二次直接商谈。而李想方面的11条意见这一重要和谈文件是经李想等略加修改后由汤化龙、黎元洪面交袁克定、段祺瑞转袁世凯的。当袁世凯得知李想的11条意见后,即在当日的私人日记上写下了“脑筋深受刺激”六个大字。其后,他将其自拟的《对国民党谈判要点》交袁克定、段祺瑞二人,要他们对李想等所提11条方案拟出复案。

袁世凯的《要点》一开始便指出:“国民党代表们昨日提出之方案,实无一驳之价值。倘该方案之第一、二条尚有诚意,则其以下各条在内容上与精神上与此完全相矛盾,即不应提出。”

袁世凯自拟的要点是:

(一)国民党军队之编组,以12个师为最高限度。

(二)承认鄂区,绝对行不通。

(三)拟将原国防委员会改组为政治会议,由各党派人士参加。

(四)原当选之国民大会代表,仍然有效,可酌量增加名额。

袁世凯年龄和资历长李想一辈,从其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和尊卑观念上讲,根本是看不起这个后进国民党人的。但是他又不敢小视李想的实力。所以当李想的方案第一、第二条表示要拥护袁世凯的领导地位时,袁世凯当然心里舒坦感到满意。然而,除此之外,所有民主要求一概拒绝,不予国民党任何商讨问题和平等地位的余地。他只允许国民党有服从其领导的自由,而不允许有争取正当民主权利的自由,这是其顽固的专制主义本质特性的又一次充分暴露。

在袁世凯这个“要点”中,袁世凯还对如何答复李想及国民党所提出的几个具体要点定了调子。

李想望着窗格子,眸子晶莹生光,据理力争的说道:“国民革命军在革命中已生长起来的80多万军队,至少应改编为16个军48个师。”

袁世凯一听便火了,想想他毕竟是80多万大军,虽然其中有水分,但确实硬的起来,忍着气笑道:“最多只能编为12个师。”他不放心的还声称:“这是对国民党所能允许之最高限度。”

坐在袁世凯对面的李想不置可否。国民党方面已经得到关于袁世凯谈判底线的情报,这份由国民党北方局提供的情报相当准确:袁世凯在军队问题上最后可能让步到二十六个师,国民大会的代表名额可以让步到百分之三十七。至于袁世凯说的省主席一职可以考虑邀请国民党人士担任,情报援引北洋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