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哲学初步-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为没有任何规定和实质内容的物质基质,到了阿那克西美尼则拉出了个虽无形不可见但却可感触的“气”。比之“水”

    ,“气”更为抽象,而与“无限”相较,“气”又更为具体。阿那克西美尼以“气”

    作本源的气一元论,似乎是对阿那克西曼德的形而上学的一种倒退,但实际上它又何尝不可看作为一种进步呢?因为“气”兼顾了“水”所具有的那种抽象普遍性,成为一种既具体又抽象、有限之中又含有无限的结合体。因此,阿那克西美尼对阿那克西曼德的修正不是简单地回归泰勒斯,而是力图摆脱这两者之不足又吸取其优长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 22

    81西方哲学初步

    二、崇拜数字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

    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不同于今天那些以哲学为专业人士,他们都从事城邦中的各种实际事务。不过,他们的理论却不涉及人事,对人生问题也漠不关心,也许是因为对天文地理的深入钻研,使他们倾心向外而无暇自顾了。他们开创了西方文化中自然哲学这一派传统,却与伦理学无染。关注人生和价值问题的伦理学,可以说起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

    与米利都所在的小亚细亚只有一箭之遥的是萨莫斯岛。

    虽然自然环境与大陆相近,但该岛的文化传统较为保守,宗教气息浓厚,毕达哥拉斯学派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脱颖而出的。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50)的生平事迹,人们知之甚少。

    上过中学的人一定知道他的鼎鼎大名,因为大家所熟悉的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就是他所发明并贯以他的名字的—“毕达哥拉斯定理”。

    他是一位出色的数学家,对数学的发展起过很大的作用,而他的哲学学说与其对“数”

    的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是从研究数学而升华到哲学思辨的。

    毕达哥拉斯发现了音乐中音程的简单的数学关系:一根调和弦如平分其长度,它就会发八度音;减到四分之三则发四度音;减到三分之二即发一个五度音。四度音和五度音共同合成一个八度音,即34×23=12。

    因此,这些音程符合A2:34:1的和谐的相继行进中的比例。

    毕达哥拉斯及其门徒A

…… 23

    西方哲学初步91

    提出了许多纯粹属于数学方面的东西,但他们不满足单纯的数学游戏,而试图用数学来解释世界和人生。

    毕达哥拉斯把从音乐中发现的有关数的观念类推到整个宇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抽象的“数”

    ,世界是依照一定的数字结构组成的。他将自己的数的理论与米利都学派的宇宙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宇宙理论:数目产生点,点产生线,线演生平面,平面构成立体,立体化生水、火、土、气四种元素和一切可以感觉的物体,四种元素以不同方式相互转化,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在我们常人看来,这个由“数”构成的世界与我们的常识和感觉确是格格不入的。怎能想象,一个茶杯、一盏电灯竟不过是一两个数字构成的呢?可是,只要我们不把数字神化为世界的本质和世界本身,而从方法论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我们就会承认,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方法的确指出了科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因为现代数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将所有事物都抽象为数,通过构造数学的函数和公式来把握世界。毕达哥拉斯的错误在于,把人类认识世界的数学方式幻化为实在世界本身,从而暴露了神秘主义的某些荒诞性。因此,他这方面的内容后来就被人们所遗忘了,而他的数学方法却于文艺复兴时在一些近代数学家手中重新复活了。

    就哲学方法而论,“数”比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似乎更为形式化,更少直观成分。因为人们在想象“无限”时总无法摆脱对物质世界的依赖,也就是说,“无限”总被设想为无数个物体在空间上的堆积(即无限空间)和无穷尽的物体在时间上的运动和延续(即无限时间)

    ;而“数”的概念则不

…… 24

    02西方哲学初步

    依赖任何物体,它表现为某种纯粹的思维形式(观念)。

    因此,毕达哥拉斯“数”的形而上学比米利都学派的宇宙论层次更高,抽象度更大,人们据此而认之为唯心主义(idealism——或译观念论)亦未常不可,尽管真正的唯心主义要到柏拉图才出现。

    与米利都学派大相径庭的是,毕达哥拉斯专注于数学和哲学的研究并非单纯为了学术,而更出于道德实践的需要,他的“数”的哲学服务于他的人生哲学。原来,他的“数”并非仅指数学上抽象之数,而且也指命运之数,也即中国传统所谓的“命数”。

    他可能接受了来自东方印度的某些古老的观念,认为时间并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处于不断地轮回之中,是螺旋式的从永恒到永恒。而渺小的人生只不过是永恒轮回之数的一个片断,分为前世、今生和来世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有因果关系,但分属不同的层次。他把人自身分为灵魂和肉体两部分。肉身会消亡,但灵魂则可转生。灵魂既可以转生为人又可以为物为禽兽,灵魂投生为何物,全凭其在生时的行为。人之生、老、病、死反复无常,给人生带来无穷的苦难,其根源就在于灵魂被禁锢于肉身之内,肉体无止境的欲望时刻困扰和折磨着灵魂,而身体有限的寿命又总是威胁着人的信心。要求得快乐、摆脱愁惨的人生苦难,就要身体力行、刻苦修炼,使灵魂超越肉身的种种限制,克服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物质、有限与无限等种种根源于人自身的二元对立,使相互矛盾的力量在心灵中达到统一,进入一种平和安祥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和谐”

    ,犹如音乐中的那种和谐一样,它是“数”的一种理

…… 25

    西方哲学初步12

    想的状态,人心所达到的这种和谐正体现了宇宙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总体和谐。

    毕达哥拉斯把这一整套教义完全贯彻到他所创立的一个准宗教组织的活动中。这套教义以灵魂轮回说为基础,修行的目的是摆脱轮回归于福海,其方法是严格的禁欲,为此制订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戒律,如禁吃豆和肉,不吃整个面包,不许迈过门闩,不要在光亮的地方照镜子等等。但和一般宗教不同的是,除了这些规条和戒律外,这个组织特别重视知识的工夫,着力发展精神生活,同时又注意体育活动和音乐陶冶,使心灵不致为疾病拖累。人们几乎可以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术成就是他们宗教活动的附属产品。

    以人生为目的,以宗教为形式,而以学术为手段,这些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区别于米利都学派的最重要的特征。泰勒斯及其弟子们只见宇宙不见人,漠视人的存在和价值;毕达哥拉斯执着于人的生命意义的实现,并力图通过求知和修行去获得人的幸福。严格地说,毕达哥拉斯的学说还算不上真正的伦理学,它还缺乏严谨的思想体系,但他对价值和道德的关心和探讨虽然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却对后世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他那求知至善的道德化途径启发了西方哲学的唯智主义伦理学传统,往后的大哲学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人生观与世界观、知与行结合起来考虑了。

    毕达哥拉斯死后,学派一分为二。

    一派执着人生哲学,实行严谨刻板的制度,终生以乞讨为生,沦为时人的笑柄。另一派脱出人生论范围,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对天文、哲学、医学贡献不少,特别发展了“知”的方面。

…… 26

    22西方哲学初步

    三、爱利亚三杰

    自从泰勒斯提出宇宙的本源问题后,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孜孜不倦地埋头于探索这一本体论论旨。事实上,他们的工作是建立在一个假定的思想前提之上的。这个前提就是:人的思想所反映的必定是客观世界本身,换言之,我所描画的世界图景就是实在事物本身。这种盲目的自信使他们只考察思想之外的对象,而不去反省自己那些描慕外界的思想本身。

    随着思想的深化,有些哲学家忽然发现,在没有理解人类思想的本性以前,你有什么根据说你认识了客观世界呢?人头脑中的观念跟外界对象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种关系又是如何决定人类的知识的呢?这些问题一跃上心头,哲学家们就无法释怀了,他们穷追不舍,立刻就捅出了哲学上的又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注意并提出这种问题的是爱利亚学派的哲人们。

    爱利亚是今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地方,当时是希腊的殖民地。约在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一位年事已高四处漂泊的行吟诗人到此立下脚跟,定居下来了。这位见多识广、学问渊博的老者,就是来自爱奥尼亚的哲学家色诺芬尼(XenoBphanes,约公元前570—475)。安顿下来后,他便设立学院、招徒授业,传播自己的学说。这个学院就是所谓的爱利亚学派。

    色诺芬尼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其创造的“一神论”。

    在一本名叫《谩骂》的书中,他放肆地攻击传统的希腊神话,贬抑

…… 27

    西方哲学初步32

    多神论的种种谬论。有一天深夜,在观察天象时,他不由自主地呢喃道:“神性唯一”。没想到,这句简炼的话竟成了他全部学说的集中概括。在《论自然》一书中他论述了这一思想。世界上只有一个神,它不是一个脱离万物而高踞于宇宙之外的超越神,而是内在于所有事物的神,它无所不包、全知全能。换言之,世上每一事物都是神的体现,神化身在这些事物,而整个世界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统一的整体就是唯一之神。

    这种观点已经具备了200多年后(公元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那种泛神论的雏型。对哲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不是这种有神论的结论,而是发现唯一之神所应用的思维方法。在构造一神论学说时,色诺芬尼首先遇到的关键问题是唯一性与杂多性的关系:人们感官所见的都是个别的具体物,花鸟虫鱼、森林大川各具特色,何曾见有相同性?

    人的感官经验从来就没有告诉人们世界是统一的,那么谁又能够说世界是一个单一整体的东西呢?这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一”与“多”的问题,色诺芬尼将它提出加以讨论,表明哲学又深化了一步,触及到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

    色诺芬尼似乎已敏锐地觉察到,“一”与“多”的问题背后隐藏的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风花雪月、四季轮回是感觉提供给我们的经验,世界在人眼中呈现出纷纭繁杂的多样性;但人的大脑却可以设想一个统一的宇宙,世界在人的思想中可以变为一个单一的全体,一个纯粹的“一”

    的概念。

    因此,“一”与“多”的矛盾实际上包含了思维与存在的矛盾,

…… 28

    42西方哲学初步

    进而包含了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