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赋-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战火或是州县中的某一桩政务而激动,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些什么,一场战争,或者为一个家庭带来正义,给与一个人未来。。。。。。卫方说洛西城在丹霞郡的那些日子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官员的素质,而他在洛西城身上看到了自己青年时代的影子。二十年前壮志凌云的卫方,不想在家务事中度过一生的青年的自己。他告诉洛远自己青年时代的梦想,并与洛西城的才华和过往的成就相对应。他告诉洛远,在安靖并不是每一个女子都有支持自己丈夫青云直上的胸襟,而水影正这么做着,至少她是了解洛西城内心的志向而且有足够的胸怀去接纳。
洛远旁敲侧击了几次,证实卫方对于西城〃是个有抱负的孩子〃的判断,对水影的态度也略微有了那么点改观。最终洛远只能对自己说〃孩子的事管了也不见得肯听,随他去算了〃。
洛西城赴任定在十月下旬,为了把这桩婚事在他赴任前彻底确定,水影也修改了原定的时间表。于是这一年九月第一个旬假,水影请丹舒遥出面,备齐全部聘礼正式向洛家下聘。而在此之前,玉藻前的婚礼热热闹闹的举行了。
玉藻前和白皖的婚礼如众人希望的那样娱乐了整个京城,排场宏大,来宾几乎云集了京城全部名门贵族。连苏台皇族都出席了不少人,两位正亲王,一位和亲王均先后到达,虽然其中的两位都只露个面对新娘说两句吉祥话,送上礼物即告辞,可对一个没有家世的四位官来说已经是前所未有的盛况。此外还有几个苏台皇族的王和郡王,或者自己,或派世子前来道贺。玉藻前虽然忙得半死,还是忍不住对帮忙收红包的昭彤影嘀咕说:〃我娶了个烫手的男人回家〃朝宾客们努努嘴:〃我该说荣幸呢,还是该为自己的将来哀叹?〃
昭彤影很严肃认真的回答:〃妻以夫贵,青云直上。你娶了个升官捷径还不满足。〃然后眯起眼睛瞄瞄宽松的大红吉服都挡不住的隆起的腹部:〃连继承人都一并给了你,羡煞我也。〃
苏台王朝礼法上男子无论下堂还是休妻都要佩绿罗带,如果再娶终生不能解下,只不过边缘增加一条白色,说明是已婚。如果下堂后再嫁,拜堂之后由年长的男子为新郎解下屈辱的绿色腰带并放到火盆里烧掉,表示这个男子再度获得一个女子的青睐,重新开始。
原本这个烧腰带的工作应该由新郎的父亲或者族亲来做,然而当年他和秋之离缘官司弄得满城风雨,他的双亲和两个姐姐一怒之下将他赶出家门。事后这家人当然是后悔了,尤其他在鹤舞一路升到三阶上之后,当年最疼爱他的小姐姐两次到鹤舞看望,白皖客客气气接待了,客气得完全不是对家人的态度。而此次成亲玉藻前辛苦打听到他家各种亲戚关系连请柬都在鹤舞写好了,还好心的附带路费银,喜滋滋拿去讨好夫婿时被白皖一巴掌拍在地上,铁青个脸就往外走。于是,这个烧腰带的重要使命就交给了没亲没故的一位官员,最终代劳的那个就是涟明苏。
迦岚和蕴初二人对这位一度婚姻不幸、命途多舛的鹤舞功勋重臣格外优待。尤其是蕴初,大笔一挥慷慨得给了半年假,让他安心成亲,安心伺候妻子生产,再好好抱抱自己的孩子才回鹤舞不迟。迦岚和蕴初都考虑过是不是请皇上将白皖调任京城,然而当事人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而且是两个一起跳出来反对。白皖的理由是不愿为私事误公务,身为鹤舞司寇受正亲王大恩,在两位殿下没有找到更合适的继任之前不能舍鹤舞而去。玉藻前则一撇嘴嘀咕道:〃我才不要一大早的就在朝房里称呼他'大人'。〃
秋林叶声和昭彤影当然也反对,这两个人是从鹤舞的安危出发,觉得皇帝早就恨不得把鹤舞重臣一一收到身边,或者分散各地以断迦岚手足。以前花子夜就有过暗地里给白皖送礼物的〃前科〃,如今将他调任京城不是白白送到皇帝手上。要是皇帝真的能重用倒也罢了,好歹给苏台填一能臣,就怕皇帝根本当他眼中钉,变着法子让他犯错,问罪、下狱、充军甚至斩首,那就荒唐透顶了。
迦岚也就是一时的冲动,她当然也明白将白皖送到朝廷是不合适的,昭彤影提一个头立刻从善如流。让昭彤影怀疑她是不是就等着自己为她摆这么个台阶往下走。
婚礼之后,一切都恢复到正常。玉藻前早已不复前几个月呕吐不已的悲惨,每天乖乖的回到自己秋官司刑的公署中复阅全天下送来的随便什么时候都能堆的和小山一样高的文件。白皖反而无所事事起来,幸好打从他回到京城那天起请柬就像雪花一样飞过来,其中来的最勤快的就是当年他落难时嘲笑的最尽兴的那群。这一次白皖倒是一点不任性了,每天认真的研究那堆请柬和拜贴,然后挑选上几家或登门拜访或允许对方在合适的时候到自家喝一杯茶。玉藻前看他那个样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对自己说:〃原来皖最心痛的还是被自己家人抛弃那件事,要想个办法让他们和解才好。。。。。。〃
婚礼过后玉藻前和白皖的故事渐渐平静下来,能够被用来增添晚餐后家庭谈话乐趣的题材都被拿来说过不止一次后京城名门贵族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别的地方,可以预见,玉藻前要再一次赢得注意力大概会在继承人出生后,或者在她和白皖第一次激烈冲突后。关于后者,朝官们还有金额不大的赌注,关于时间以及谁才是被赶出家门的那个。
苏台历两百二十六年的上半年可以说波澜不惊,而下半年却在平淡中透着一份紧张。凛霜那一场动荡之后新任都督对破寒军的接收并没有朝廷期待的那样顺利,最糟糕的是这位在京城驻营中表现最为出色的停云营主将在破寒军那些骁勇将士看来还是太文弱了一点。而在邯郸琪眼中,这位新任都督好像有强硬了一些,至少在对待她这个凛霜平叛功臣的态度上。短短一个月,天、地、夏三官官长就苦笑着面临四十年来凛霜都督和郡守间最严重的对立局势。没过几天,冬官大司空也尝到了这种对立的麻烦。安靖和西珉一样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家,严格遵守春耕、秋收、冬藏的农事,每年十月秋收结束,白雪开始慢慢笼罩一半以上的国土时,农作的节令结束,国家绝大多数的百姓进入一年中最休闲的日子。而这个时候正是冬官们开始忙碌的时段,没有田间劳作压力,各地就理所当然的能开始调用徭役,各地都有争取不能种庄稼的几个月完成全年的工程建筑。例如修补修补城墙,增设一座烽火台或者翻修敌楼,开挖水渠或是整修堤坝。当然还有营建官署、宫室之类的更为严肃的工作。大司马总是在每年这个〃冬官季节〃开始之前要求各郡承报最重要的营建工作,所需人力和银两;同时下达京城冬官属花了一年时间研究出来的〃重大工程〃。这一年对凛霜,冬官的命令是整修飞云河堤坝沿途最重要的两条水渠。飞云河是凛霜第一大水系,也是土地贫瘠的凛霜郡最珍贵的自然财富,飞云河流经地段集中了凛霜郡70%的人口,以及90%的经济来源。而凛霜大都督上报朝廷要求整修长河关、杨柳关的关城,并在杨柳关外新增两座碉堡。这倒没什么,问题是两天后地官收到凛霜郡守邯郸琪的上书,其中遍数这一年凛霜遭遇的天灾人祸,然后说百姓疲惫、郡治无钱,拒绝去修长河关、杨柳关的关城,而那两座碉堡更被她称为〃全无价值〃。相反,邯郸琪请求皇帝下旨将拨给破寒军修关城的银两改作赈灾,以及〃明年春耕所需〃。
地官将这份上书转到冬官,冬官刚刚批准凛霜都督的请求,面对新问题自然头痛欲裂,下属们无力处理两位高官之间的纠纷,只能整理好文书放到卫简面前。卫简自然是大怒,而且把满肚子火气带回家一股脑发到妻子卫暗如身上,说他们天官任人不当,凛霜权责不明,拿着文书在大宰书桌上用力拍着道:〃一个要银子,一个不许给银子。一个说不修关城北辰会长驱直入,一个说再不给钱赈灾明年老百姓就要揭竿而起。我是冬官,只管城防水渠的粗活,这种国计民生的精细事做不了!〃言下之意就是〃郡守和大都督闹到这么大的事都南辕北辙你们居然连知都不知道,还好意思丢到我案牍上,你们天官的人都吃的什么饭!〃

中篇 第二十四章四海宦游人下
(更新时间:2006…1…24 13:22:00  本章字数:4397)

天、地、夏、冬四官官长都被凛霜文武对立局面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皇帝偌娜依然沉醉于轻歌曼舞、青青子衿之间。随着年龄增长,苏台偌娜对于自己职责的理解没有任何进步反而在直线下降中。刚刚继承皇位时那个尚未服礼的少女在兄长花子夜和母亲琴林皇太后辅佐下战战兢兢的登上凰座,那个时候她好像还能信仰自己在皇宫内书房以及太学院东阁收到的那些教育〃皇族的使命感〃。那个时候花子夜和琴林皇太后教导她〃为君者当视天下百姓为子女〃,太傅告诉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个时候她还年幼不足以亲政,却能每天乖乖的看完所有奏章并认真的和花子夜商议国事,她对花子夜说:〃朕要做嘉绫圣皇帝和本朝端皇帝那样的天子,千秋百代被臣民敬仰,成为后代皇帝的典范。〃
端皇帝也就是苏台王朝第五代天子苏台秋澄,在正亲王宁若和大宰流云错辅佐下将苏台王朝带入第一个全盛的伟大君王。圣皇帝嘉绫也就是清渺王朝第六代皇帝凤嘉绫,在她的统治下安靖国出现了前无古人至少到此时尚未有来者的盛世,在她的统治下安靖在所有国境线上获得胜利,使北方困扰安靖长达一百余年的瀚海族分崩离析,并最终消失在历史的卷轴之中,安靖北边关出现了五十年太平岁月,而安靖版图向北、向西拓展了五六百里。对于后代的君王,这两位君主各自代表一个王朝的巅峰,也成了子孙们想要学习却始终无法逾越的巅峰。这两位君王的继承人在面对自己母亲的丰功伟绩时都感到无力,于是他们用了最让人苦笑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能力……战争。对于清渺王朝,这一效仿将前六代君王励精图治下的国力消耗殆尽,若不是她的太子忍无可忍发动宫廷政变将战争狂一样的母亲软禁于皇陵取而代之,清渺的历史大概会在一百三十年的时候画上休止符。而苏台秋澄的继任者略微聪明一点,三次〃扫荡北辰〃失败后,吸收前朝教训停止用兵,然而苏台的国力也已经大受损伤。
相比较这两个君王,苏台偌娜的雄心壮志其实在很不错的平台上展开,苏台王朝自端皇帝秋澄之后始终未出现过光芒耀目的君王,其中第七代、第十代皇帝虽有所成就却不足以称为稀世明君。在偌娜之前,其祖母敬皇帝和父亲爱纹镜雅皇帝在位期间都发生过宫廷政变,在对外战争中也没有惊动人心的重大胜利。可以说,偌娜只要尽心尽力,想要超过前两代君王在苏台历史上留下明君称号并不是很困难。然而,偌娜做为明君的志向从她亲政的那一天起仿佛就停止了。
很多年后秋水清这样评价偌娜的改变,她说:〃皇帝的悲剧在于,皇太后将自己作为后宫妃子的无奈和不甘放到身为皇帝的女儿身上。〃
作为后宫女官长,秋水清对于宫廷的了解远在其他人之上,她的评价也是公允的。前一代,苏台王朝迎来的是一个男帝,不管臣民们多么不愿意,皇帝必须有皇帝的礼仪,三宫六院七十二侧。为男帝点缀后宫的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