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经解说-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之下疑。’
  ‘开物’是用无尽的智慧和方便,开发一切物质;‘成务’即构成众生需要的事物;‘冒’是盖住之意,用我们的聪明、能力,使物质被精神所运用、支配,而令众生得利益。‘通天下之志’就是发愿,发大愿,愿一切众生得安乐。‘以定天下之业’这是愿力与行的成就,‘以断天下之疑’,就是证到了那个境界。
  所以说:‘东方有圣人出焉,西方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圣人所发的大愿,普天之下都相同。把药师佛的大愿与中国文化相比较,更能证明十方三世也都有佛。
  改邪归正
  现在看第四条大愿。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这一条愿讲什么?如果世界上有思想偏差,行邪道,我都使其改邪归正,安住菩提道中。
  邪道多得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九十六种,而且这些外道们大部分是吃素的,外道们都很注意吃素啊!但是我没有提倡吃荤啊!不要听错了。九十六种外道有拜火的,画符的,有念咒的,有扶鸾的,各式各样,一下子介绍不完。如果你要听,那要另外开一门课了,而且要讲好几年。每一种外道都有他的哲学理论,不是没有学理的啊!也有他的修持方法,例如瑜伽术和婆罗门教都是外道。
  讲起外道,那可严重了,连声闻、缘觉还都是外道,声闻缘觉是罗汉喔!得了罗汉果的辟支佛还是外道。这不只是‘药师经’这么讲,‘楞严经’上,很多经典上都有。真正的佛法如何辩别?你以为打坐好,功夫好,又会看光,又会教你念咒子,嗡隆嗡隆,又会手上玩花样,那个叫作手印,那我可以玩三百个手印给你看,这样是一个,这样翻过来又是一个,这样又是一个,你们认得不认得?不是骗你口育!这都是密宗的手印,这样是一个,这样又是一个,那叫道啊?那是拿指头在玩花样,但是,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啊!不是没有道理。这些是佛法的皮毛,虽然有道理,但不是菩提道。
  所以,佛告诉你,众生走错了路,没有证得菩提,即使到了声闻缘觉境界,走小乘的境界,也非究竟。楞严经上讲,声闻缘觉现前纵得九次第定,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四禅八定,九次第定都完成了,一念清净,空空洞洞定在那里,心念不敢乱想,这样还是外道,属于法尘分别影事,还没有证得菩提。
  你看药师佛的大愿,这不是真正的东方文化吗?毫厘不差,不但是地道的中国文化思想,而且,还是由释迦牟尼佛介绍出来的呢?
  没有发愿不能成佛
  关于‘药师经’,各位要注意一个重点:佛说东方琉璃世界药师如来在发愿修行时,他的愿力构成了愿行,行就是行为,愿心实践成愿行,也就是由意识修持成力量,然后形成一个依附国土,所以,没有发愿、愿行,一切免谈!
  现在讲药师佛开始发愿的果中之因,成佛而形成佛国是果位。为何能成佛?必须要以愿心为第一动因,这点是号称学佛者特别注意的,我一再强调,如果没有依照佛法修持,没有发这个愿心,一切都是‘梦幻空花’,毫无用处,犹如白居易的诗:
  空花那得兼求果    阳焰如何更觅鱼
  这是学佛要特别警惕自己的重点,否则不但玩弄了自己,也玩弄了别人,玩弄了这个世界。尤其在中国的佛法,一千多年来受了大乘思想和不正确的禅宗见解的影响。此话要特别注意,并不是禅宗不正确,而是一般人所学的是不正确的禅,致使多数人都走错了路。一般人学佛,没有真正的愿力,只想空掉妄念,但是,你空得了妄念吗?永远空不了;即使空得了,那也不过是意识上另外一个境界,把意识造成一个比较相似于空的境界而已。所以,大家对真正的佛法认识不清,理既不通。事又证不到,往往盲修瞎炼的人,成千成万的就那么去了,所以学佛首先一定要真正的发愿。
  我们要晓得‘引满能招业力牵’,发愿是意识境界啊!意识要空,没有错,但意识不是你去空它,而是它来空你的啊!谁能空得了意识?你那个想空的念头就是意识,所以是意识来空你。事实上,意识也不是空,它本来‘非空非有’,本来‘即空即有’。所以大家把佛法的法相、唯识部分研究透彻,道理就在此。一切学佛修行都是意识真正成就,但它不是凡夫分别心的意识。
  玄奘法师在‘八识规矩颂’中,说第六意识是:‘引满能招业力牵’,业力好比弓箭一样,弓拉满了就发射出去受果报。如果对这句话只做片面解释,那是凡夫境界,一般人没有慧力,又不好学深思,对‘引满能招业力牵’的理解就不彻底、不究竟。换句话说,业包括了善、恶、无记业,你发善心的愿力修持满了,就是善的成佛的业力,属于善业成就,那就福德圆满、智慧圆满,这也就是‘引满能招业力牵’。
  像我们大家这样的学佛,如果没有这种圆融的理解,结果是一无所成,不但世间法无用,出世法也无用,变成一个无用的人。这样只学成了两件事;一个就是懒,越学越懒,不勤劳,不用心,懒的果报是什么?那就不必问了,生物中最懒的动物是什么?踢它一脚都懒得动。另一样就是我慢,愈学愈觉得自己了不起,不知自己是什么。所以研究药师经的大愿,不要忘记这点。
  另外还有一点要记住的是;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与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及世界人类的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再三提醒你们注意,这十二大愿要与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作比较研究,在座各位有几人研究?只喜欢听,听过就算了,这也不是正确的学佛心态。自己不下功夫思惟、研究,这样很糟糕、很危险!我是‘言者谆谆’都说完了,如果你是‘听者藐藐’,那是你的事情了,与我无关。
  修清净梵行
  现在继续药师佛修因地菩萨时所发的第五大愿: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此愿简单的说,希望来世证得佛果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所有众生没有一点不道德的行为,假定有人在道德方面有一点遗憾的行为,只要听到或想到药师佛这个名号的内涵,包含的意义,就可重新获得清净。清净很难,我们心里总是不清净。得清净便能不堕恶趣:地狱、饿鬼、畜牲道。
  这是先说明它的大意,现在我们研究经典上的原文。
  药师佛说,希望我将来成佛证得菩提时,这个世界上所有无量数无边数有情众生,在我这个法门中修持梵行;我法有两种意义:广泛来说,‘我法’就概括了一切佛的佛法,狭义点说,‘我法’就是指药师如来的法门。
  在药师如来琉璃光世界修什么法门?又怎么修?修些什么?修行梵行,就是修习自己的行为变成梵行。
  何谓梵行?就是清净行,究竟的清净,没有一点渣滓,没有一点瑕疵。绝对清净庄严之行谓之梵行。
  所有初禅三天叫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大梵天是初禅天之王。修成梵天之行,毕竟清净,然后证得不还果、阿罗汉果,永远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叫清净梵行。
  因此要想学佛,换句话说,想修药师如来的法门,随时要修一切清净梵行。自己内心不修清净梵行,光想念一声‘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就算药师佛想替你消灾,你也得不到感应,因为你心里有如庄子所说的‘夫子之心,其蓬也夫’,乱草一堆,琉璃光想进都进不来,你的心里被乱草般的烦恼塞住了,得不到加庇。
  所有药师佛说,假使有人在他的法门中修一切梵行,受到他的愿力的影响和愿力的感应,戒律永远不会有缺漏。何以称严持戒律为‘不缺戒’?通常讲戒律有持戒、犯戒、破戒等名称,详细讲还有许多观念。一般学佛很少听到‘不缺戒’这个名词,什么叫不缺戒呢?不缺戒就是不缺漏,太虚法师的注解有解说。
  认识戒律
  守戒等于保护自己的色身,使身心两方面永远是充实的圆满的,没有缺点、漏洞。‘大智度论’比喻受戒有如乘坐一个空气袋渡海到彼岸,这个空气袋不能有一点缺漏,若一点点的破洞,水就会灌进来而沉没下去,到不了彼岸。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同时也点出了修行的功夫和道理。一个修行人犯戒后,身心漏失,精气神不充沛,永远到不了彼岸。所有药师如来愿一切众生在他的法门中修行,毫无缺漏。
  所有佛法的戒律有一统称叫‘三聚戒’,三个要点。聚是累积之意,积功累德,我们的功德是一点一滴累积而成,好比作生意赚钱,是一分一厘慢慢累积成很多钱。修行也是慢慢一点一滴累积善行,功德方能圆满,这是‘聚’的道理。
  那三种聚戒呢?
  (一)摄律仪戒
  (二)摄一切善法戒
  (三)饶益一切有情戒
  一般人学佛受三皈五戒,乃至受八关斋戒或比丘、比丘尼戒、沙弥戒等,这些在戒律是属于‘别解脱戒’,是特别的戒。别解脱戒是只求解脱这个世间,没有求成就这个世间。换句话说,只求自己跳出这个世间,没有做到改造、完成这个世间。别解脱戒又属于摄律仪戒的一部分。摄是包括的意思,律是道德规范,仪是修道的端正威仪,也就是儒家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都属于司聚戒中的摄律仪戒。
  菩萨道大乘戒的一部分也属慑律仪戒。然而慑律仪戒守得好只能说成就了‘一聚戒’,累积此一种戒律而得的成果,其最高成就仅是梵行清净,尚非‘摄一切善法戒’。要达到摄一切善法戒非常难,换句话说,戒律有许多是消极的、躲避的;摄一切善法戒是积极的,利他利世的。
  何谓‘摄一切善法戒’?简单明了地说,就是大家都晓得的‘诸善莫作,众善奉行’八个字。‘诸恶莫作’是摄律仪戒,‘众善奉行’是摄一切善法戒。这两句话是佛学的重点,也是中国文化的重点,其所涵盖的意义谁都知道,但是谁都做不到。
  禅宗有一则公案,唐代有一位连法名也不用的禅师,在山上一棵大树上造了一个像鸟窝的篷子,自己住在草蓬里,人称‘鸟巢禅师’,白居易在杭州听说有这么一号人物,便前往参访,白居易看鸟巢禅师住在树上,十分惊讶地说:‘师父啊!下面是万丈悬崖,你住在这里多危险啊!鸟巢禅师说:我一点也不危险,我看你才危险!’白居易心里觉得奇怪说:‘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职位比现在的省主席还大,那有什么危险?鸟巢禅师说了两句话:‘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其实人人都如此,心里妄想像一把火一样在煎,心里的思想、情绪、业力停不了。白居易到底是学问好、修养高,马上跪下来皈依鸟巢禅师,并且问师父怎么修行?请求师父传法。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话。鸟巢禅师说:‘三岁孩子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知道而做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